今天要和大家聊聊17世紀盛行的古典主義戲劇,它的歷史背景、誕生契機、代表人物。
OK,暖身開始🕺
17世紀之前,戲劇界在幹嘛?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聽見這句話,大概能猜測我要說出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 莎士比亞 。是的,17世紀之前,就是 莎士比亞 戲劇的鼎盛年代,同時是文藝復興時期。伴隨這場源自義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人們溯源古希臘、古羅馬的著作思想,戲劇也不例外。
戲劇擺脫中世紀陳舊風格,從莊重、神聖,轉向娛樂、華麗、重視人文生活的表演內容,古羅馬劇作家 普勞圖斯 的喜劇尤其受歡迎,吸引許多人效仿,延伸出即興喜劇、田園劇、假面具等劇種。這一股風潮,從義大利蔓延歐洲,渡過英吉利海峽來到倫敦。接著便迎來 莎士比亞 一部又一部《凱薩大帝》、《哈姆雷特》、《馬克白》等......結合詩歌與戲劇,情節生動、衝突精彩的戲劇。
17世紀,延續對古希臘、羅馬的戲劇推崇,戲劇學者從雅里斯多德的《詩學》中提煉出戲劇的三一律:「在一天、一地完成一件事,一直把飽滿的戲維持到底。」在嚴謹的戲劇結構主張下,古典主義戲劇流派就此誕生。
走,到古典主義的時空看看!
首先在哲學領域笛卡爾的理性主義,他提倡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哲學問題,對每一件事都加以懷疑,若你在懷疑,就證明著你在思考。科學領域也百花齊放,哥白尼發表《天體運行》,以神職人員的身份提出日心說,運用科學打破教會主張,以地球為中心的宇宙觀。
最顛覆社會核心價值的改變,莫過於馬丁路德發布《95條論綱》,他相信信仰不受繁文縟節限制,只要虔誠向上帝禱告,就能得到上帝恩典。一舉推翻天主教會貪腐販售的贖罪券,他還翻譯德文聖經,不僅帶動宗教改革,還大幅提升日耳曼地區的識字率。
除了以上種種,還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物理學奠基者—牛頓等多位科學家、哲學家實踐現代科學創舉。由此帶動文學藝術領域,跳脫天主教的思想限制,開始重視人類價值與理性,為古典主義開拓疆野,社會也逐漸屏棄封建制度。
登登!法國古典戲劇三傑
首先出場的 皮耶·高乃依 是法國的第一位古典主義戲劇家,對戲劇產生興趣前,他是一位律師,戲劇創作以悲劇尤為出色,最著名的作品是《熙德》,劇中主人公取材自西班牙民族英雄 熙德。這部作品在巴黎上演,大受好評。然而,在專業劇作家圈子裡卻不受待見。如開篇所言,古典主義講求結構嚴謹,遵守戲劇「三一律」,不巧的是《熙德》並沒有符合原則。皮耶·高乃依 本人也深受此事所壓迫,在隱沒許久後發布的三部作品《賀拉斯》、《西拿》、《波利耶克特》,全數依照三一律規定創作,而後這連續的創作與《熙德》合稱為經典四部曲。
再來要和大家介紹的劇作家,大家可能比較常聽見,他就是 莫里哀 。 莫里哀是一位全方位創作者,既是劇作家又是演員。他則以喜劇作品見長,著名作品包含《太太學堂》、《逼婚》、《偽君子》、《吝嗇鬼》。莫里哀 的創作刻畫兩種經典形象,一個是偽君子,另一則是吝嗇鬼。揭露當時資產階級視財如命、尖酸刻薄的本質。還諷刺了封建社會的保守與迂腐,對子女婚姻、愛情的介入。
最後要介紹熱愛古希臘戲劇的 讓·拉辛 ,他的愛好來自少年時接受陽森教派的拉丁文、希臘文的培養。同一時期,他的才華也受到 莫里哀 的高度認可,莫里哀 為鼓勵 拉辛 ,親自參演他的兩部著作《德巴依特》與《亞歷山大》。當然他不負所望,接連創作出多部優秀的悲劇作品,其中取材自希臘神話,講述特洛伊英雄赫克托耳的妻子的故事《安德洛馬刻》最負盛名。
下一篇,我們將在戲劇中理解
建立對古典主義戲劇的時空想像,了解三位代表性劇作家後,緊接著,我們將從作品切入,理解「理性」在戲劇中如何運作、「三一律」為劇作家帶來創意還是束縛,再一窺17世紀歐洲,人的私慾與理智在社會氛圍下精彩的衝突。
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