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語言資料分析】電力資訊視覺化,看歷年來台灣電力結構轉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本篇目標:帶大家手把手透過R語言完成一份資料視覺化作品
本篇適合:對資料新聞、資料分析有興趣的人;初學R語言的人
本篇需求:對R語言的 dplyr、ggplot 套件有一定了解的人,若您尚未接觸過也沒關係,可以跟著以下的文章試著做做看,也可以有些心得!

本篇重點:

  • 學習使用 R 語言 dplyr 套件。
  • 學習善用 ggplot 細節功能,做出漂亮圖表
  • 學習製作area plot(堆積圖)
  • 學習運用嵌入中文字型功能,讓圖表不亂碼!

紐約時報曾經於2018年12月製作過「How Does Your State Make Electricity?」專題,探討從2001-2017年美國各州電力系統結構變化。本篇目的旨在仿照紐約時報的做法,也製作一個屬於台灣的電力結構轉變資訊圖表。


raw-image

該篇文章是要探討歷年來(2001年至2017年)全美國(整體)及美國各州(局部)的發電燃料來源,畫出 stacked area plot(堆疊面積圖),此外會依照比例由高至低排,因此可以看到報導圖中,若有某種發電燃料來源比例激增,該區塊變會竄升至圖表上方,反之亦然。這樣的操作確實可有助於了解每個發電燃料來源在該年度的發電占比,以及歷年來的升降幅度。

談談資料來源

本次找到的台灣的資料是從政府開放資料下載而來,有每個月的發電資料,然而因為台灣的發電有分台電本身(發電業)及自用發電設備,因此資料還需要加以處理(數值相加)。

美國資料同樣也有每個月的發電資料,且單位也與台灣使用的相同(1000MWh = 百萬度),但是美國因為幅員遼闊,可能以各州之發電燃料來源之資料可能較有新聞意義。

資料清理

觀察台灣電力供需表資料(csv檔):

raw-image

可以發現它還算是一個蠻整齊的資料,不過為求資料讀取效率及後續視覺化需求,我們還是需要對這筆資料做一些處理。

因為這個表格提供相當詳細的資訊,我們可能需要處理兩件事情:

  1. 該表除了「發電(供給)量」,其實也有「用電需求量」的許多欄位,雖說是一個值得使用的欄位,只是這次暫時不列入討論範圍之中。有興趣的人可以試著在這次實作過後也操作看看。因此在資料前處理時我們應該要可以先去除掉這些欄位。
  2. 我們須依照「發電種類」做分別,因此做一些調整,如太陽能發電有分「發電業」與「自用發電設備」,應該要將兩個欄位相加。

套件引入

options(stringsAsFactors = F)
options(scipen = 999) # 取消科學記號
library(tidyverse) # 引入tidyR相關套件,如dplyr等
library(lubridate)

讀取資料

透過 dplyr 套件中的 read_csv(),可以將該csv檔讀入環境當中,並儲存為tibble格式。

base R 其實也有「read.csv()」的函式,會儲存為dataframe格式,但個人建議如果現在要用 tidyR 風格,就盡量全數統一風格,以 tidyR 方式操作。下方也提供相關介紹連結給大家。

raw_us <- read_csv("elec.csv")

選取欄位

使用dplyr 中 select() 函數,選擇欄位,並為每個欄位取英文名稱。

raw-image

重新整理表格

依照「發電種類」做分別,將「發電業」與「自用發電設備」相加,使用mutate()函數。

(不過,其實也可以在上一步就做這件事,在此我們先分開做,讓各位有所了解)

raw-image

繪製長表格

製作長表格是資料視覺化相當重要的步驟,利用gather()函數繪製長表格,並將每個年度進行年平均,作為該年度的數據,並計算電力個發電種類發電量比例。

長表格解說:

raw-image

結果:

raw-image

製作發電資訊「年平均」、計算各個發電占比

使用group_by()、summarize()和mutate()函數,製作發電資訊年平均,並計算各個發電占比。

raw-image

此外,因為數據中有些許2022年(當年度)的資料,我們想先去除不看:

raw-image

結果:

raw-image

資料視覺化 — — 進階 ggplot 操作

作圖為了模仿紐約時報,x軸將設定為年度,y軸為發電占比。

顏色採用部分,紐約時報似乎有盡量採用該燃料「類似」的顏色,如Coal(煤炭)使用土灰色、水力發電使用淺藍色等,但也只是大致如此,因此我們也盡量模仿紐時,顏色也盡量特別設定。

此外,為了使ggplot好看好讀,因此有許多手動設定,以下會一一介紹。

但首先,我們想針對「中文字型」做一些設定。

raw-image

而中文字型如何操作,我也做了一個簡單的小筆記,有興趣也可以看看!

接著就是繪圖,把圖表畫出來:

raw-image

scale_fill_manual() :一一設定每個堆疊的顏色

labs():設定圖表標題、圖表副標題、x軸文字、y軸文字

theme_minimal():選用minimal的ggplot主題

theme()內也有很多參數,包含:圖表標題、子標題、圖表框線、圖表x,y軸文字格式等。

最後「+th」代表將前面我們所設定的中文字型納入。

raw-image

視覺化完成!

上面是將「發電佔比」進行視覺化,不妨大家也可以試試看「發電量」如何視覺化,結果如下:

raw-image

如果想看詳細 coding 檔案操作,可至下方連結索取:

資料整理後可發現,這份台灣資料提供蠻多發電類別資訊。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從2020年至今,每年總發電量逐年攀升。

另外,可以看到燃煤發電之總發電量佔比近年來逐年微幅降低,燃氣發電之總發電量佔比逐年提高(與美國同),然而台灣的核能發電近年來佔比逐年降低,太陽能發電佔比逐年提高,應與當前蔡英文政府w推動之能源政策有關(燃氣50%-燃煤30%-綠能20%)。

不過由於本篇工具限制的關係,我們僅製作出 stacked area plot,並沒有再特別將之由高到低自動的排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T
78會員
88內容數
加入沙龍追蹤 CT 更多文章!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根據新聞,美國新增了大量再生能源,但電網限制導致只有少部分電力可吸收。建議應更有彈性的法規、短期間儲能及住宅搭配儲能可能是解決方案。
Thumbnail
根據新聞,美國新增了大量再生能源,但電網限制導致只有少部分電力可吸收。建議應更有彈性的法規、短期間儲能及住宅搭配儲能可能是解決方案。
Thumbnail
本文整理了各國從1965~2021年的長期能源消費趨勢,希望這樣的背景知識能作為未來研究分析的基礎。
Thumbnail
本文整理了各國從1965~2021年的長期能源消費趨勢,希望這樣的背景知識能作為未來研究分析的基礎。
Thumbnail
能源是經濟發展的基石,當能源價格出現劇烈波動,對經濟來說就好像大樓的地基開始損壞,樓上層有再好的石材或裝潢,其價值都將搖搖欲墜,筆者計畫整理幾篇文章,把全球能源供需作個簡單的梳理。
Thumbnail
能源是經濟發展的基石,當能源價格出現劇烈波動,對經濟來說就好像大樓的地基開始損壞,樓上層有再好的石材或裝潢,其價值都將搖搖欲墜,筆者計畫整理幾篇文章,把全球能源供需作個簡單的梳理。
Thumbnail
紐約時報曾經於2018年12月製作過「How Does Your State Make Electricity?」專題,探討從2001-2017年美國各州電力系統結構變化。本篇目的旨在仿照紐約時報的做法,也製作一個屬於台灣的電力結構轉變資訊圖表。
Thumbnail
紐約時報曾經於2018年12月製作過「How Does Your State Make Electricity?」專題,探討從2001-2017年美國各州電力系統結構變化。本篇目的旨在仿照紐約時報的做法,也製作一個屬於台灣的電力結構轉變資訊圖表。
Thumbnail
這個禮拜是台灣能源週活動(2021 Energy Taiwan, 12/8-10),最近也因為四大公投,相信大家也都注意到能源的議題。從淨零排碳的角度來看,依照Ellen Macathur Foundation提出的碳排比例,能源相關造成的碳排佔整體碳排的55%,依經濟部台灣2019年的數據,電力排
Thumbnail
這個禮拜是台灣能源週活動(2021 Energy Taiwan, 12/8-10),最近也因為四大公投,相信大家也都注意到能源的議題。從淨零排碳的角度來看,依照Ellen Macathur Foundation提出的碳排比例,能源相關造成的碳排佔整體碳排的55%,依經濟部台灣2019年的數據,電力排
Thumbnail
2021年的台灣,經歷了好幾波的停水停電,我們必須面對現實,台灣在天然資源這一塊並不是得天獨厚的,我們必須協力發展出自己的能源生態。這一篇,介紹我們使用的電從哪裡來。
Thumbnail
2021年的台灣,經歷了好幾波的停水停電,我們必須面對現實,台灣在天然資源這一塊並不是得天獨厚的,我們必須協力發展出自己的能源生態。這一篇,介紹我們使用的電從哪裡來。
Thumbnail
2017年底,公投提案、成案和通過門檻下修後,公投儼然成為政治運動,看似是給予民眾直接參與議題的入場券,但,深究其內裡,其實彷彿一場資訊不對等下、各派人馬的公關大戰。 老實說,不論能源、農產品貿易,每一項都牽涉複雜專業知識,有的更涉及國家安全、產業規劃、經濟發展,真的適合公投嗎?
Thumbnail
2017年底,公投提案、成案和通過門檻下修後,公投儼然成為政治運動,看似是給予民眾直接參與議題的入場券,但,深究其內裡,其實彷彿一場資訊不對等下、各派人馬的公關大戰。 老實說,不論能源、農產品貿易,每一項都牽涉複雜專業知識,有的更涉及國家安全、產業規劃、經濟發展,真的適合公投嗎?
Thumbnail
台灣是屬於海島型的電力系統,發電的「原物料」高度仰賴進口,這也是為什麼政府積極佈局再生能源的原因之一,不光是永續環保是未來主流趨勢,更重要的,是減少對燃煤,燃氣,乃至鈾-235/238等核能原料的依賴。撇開這等考量,電力系統本身也是相當大的一門學問,我們都知道其中包含產電,配電,輸電,售電...
Thumbnail
台灣是屬於海島型的電力系統,發電的「原物料」高度仰賴進口,這也是為什麼政府積極佈局再生能源的原因之一,不光是永續環保是未來主流趨勢,更重要的,是減少對燃煤,燃氣,乃至鈾-235/238等核能原料的依賴。撇開這等考量,電力系統本身也是相當大的一門學問,我們都知道其中包含產電,配電,輸電,售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