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祈念之樹》
(原書名:クスノキの番人)
作者:東野圭吾
譯者: 王蘊潔
出版:春天出版社(2020/03/17上市)
【購書連結】
博客來:
Readmoo讀墨電子書:
http://moo.im/a/cEMRYZ【試閱版心得】
自從看完《人魚沉睡的家》之後,我一直思索著,人的想法、意念其實本就具有善惡兩面,只是旁觀者容易用社會普世價值與個人看法,來為別人的言行舉止與所作所為下註解。
東野圭吾老師觀察到此一現象且有所體會,在過去的作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這方面的省思。
有別於《人魚沉睡的家》幾乎以此作為主軸(書中母親對女兒的愛毋庸置疑,但只因為她不願放棄女兒的生命,選擇讓女兒繼續『活著』,這份出發點相當單純的親子之愛,成了旁人眼中的病態行為,這便是旁觀者以個人觀點下註解的結果)。
這次的新書《祈念之樹》的文案,感覺上雖像《解憂雜貨店》表達出作者希望讀者能把握機會,別再讓自己因為錯過而有所遺憾,但我讀過試閱版後,卻聯想到《人魚沉睡的家》那種自己的想法似乎不被他人理解,希望能有個出口表達心中所願及內心真正的想法。
《祈念之樹》中,優美因看見父親在上班時間開車載著一名陌生女子外出一段時間,便開始在腦中編劇,並拉著主角玲斗展開調查行動(其實一方面是要驗證自己補腦的劇情是正確的事實)。這樣的劇情經常在我們的生活周遭發生,但我們不曾注意到這種行為背後的意念,來自於人總會習慣性地為他人行為下註解。(雖然這種模式是小說中引發與延續事件必備的環節,小說也是因此才有可看性)
除此之外,優美因好奇父親在樟樹前祈求了什麼,開始想方設法去探究。這樣的好奇心與探究精神一般人都具備,只是在被探究的當事人眼中,這樣的行為是否也是種無意識的傷害,畢竟人的心裡亦有想保護個人隱私的意念存在。
回到這本書的敘事手法,整體平順的推展劇情,並在角色間的對話中一點一點的埋下小伏筆,角色的欲言又止勾引出讀者的好奇心。而主角玲斗的理性單純與優美的活潑個性、膽大妄為作法形成對比,且使兩人的互動自然有趣,讓人想在主角們營造出的明快氣氛中繼續閱讀。
題外話:我想作者在『祈願』這個主題中,選用『樟樹』而非一般認知的神像或石頭作為許願媒介,可能有下列因素:
1.古老的樹木都寄宿著神靈,亦即『神木』概念。
2.在日文中『樹』的發音與『Key』相似,作者可能以此暗示祈願者只有在面對這顆『祈念之樹』時才願意敞開心房,說出真心話。
3.樟樹既可製成『樟腦』作為藥用(治病、驅蚊蟲),對部份的人(如蠶豆症患者)而言卻是毒藥。如同書中提及祈願者所許的願望有善有惡,但無論人的意念偏向何者,樟樹的本質(供人許願)的本質依然不變。
在現今不算平靜安定的社會,若真能有此祈念之樹,讓人心有所憑依,心中所念能找到祈念之樹這個出口。讓人知道無論是如何難以啟齒的事情與心事,都有『祈念之樹』這位朋友默默傾聽,或許人們心中的怨懟與魔障可逐漸平息消除。
#本文撰寫於2020/03/05「
博客來」試讀偵探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