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 樹木希林 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 (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言]

前幾年在逛敦南誠品時,剛好此書出版,整個誠品書店不同的書區,交錯穿插著樹木希林對人生體悟的語錄,每則語錄雖簡單凝練但卻觸動人心。於是這本書就成了我的床前書,想到就會拿起翻閱,而那充滿睿智又略帶幽默的箴言,能引起共鳴,卻又不過於沉重,成了睡前輕盈溫柔的陪伴。

[內容簡介]

做為演員的樹木希林,是位日本個性派奶奶,是枝裕和電影靈魂演員。而本書集結樹木希林畢生訪談精華,以生、老、病、死等人生普遍會經歷的課題為中心,編纂而成,共120則語錄。

精選十則個人非常喜歡的人生箴言,透過樹木希林看待事物的觀點與詮釋角度,發現原來能以這樣的態度、方式活著,而這世界竟如此耐人尋味,如此有意思,也多了更多對自己與對他人的包容。

raw-image

[1. 關於人生與幸福]

所謂的幸福, 並非「時常在那裡」, 而是「要靠自己去發覺」。

日復一日,上班下班,每天走著同樣的路線,久了少了新鮮感,就對這平淡無奇的日子生出了厭倦,生活大抵就是這樣吧! 某日,心血來潮,走了跟平常不一樣的路線,發現原來這有間貓咖啡廳,每隻貓咪都好可愛! 下次一定要來,結果意外的就變成常客了。阿,原來從這個角度,不一樣的光影變化下,101如千面女郎般,呈現出迥異的樣貌。

凝視日常,處處都有新天地,幸褔其實時常在那,只是要靠自己去發覺

[2. 關於他人]

想要靠自己看清楚 「人」, 就非得要獨立。

有時靠太近,反而看不清,看不清這是自己投射於他人的需要,還是真正是他人的需要。獨立能更認識自己,也能明瞭安全感是來自於自身信心的建立,而不是透過他人給予,他人給予的安全感,讓人焦慮、患得患失,他者即地獄。

君子之交淡如水,過度依賴黏膩的關係,容易造成關係的緊張與壓迫,獨立並保持舒適的距離明鏡如心,看清自己也看清他人

[3. 關於活著]

請用有趣的眼光接受所有的事物, 愉快地活著。不需要太努力,但也別太消極。

被生活與工作壓的喘不過氣,可是我已經很努力了,為何結果還是不如預期?一定是還不夠努力阿! 至於當初那既期待又興奮的心情,早已被深怕稍微一鬆懈就落後於他人的恐懼淹沒了。

不經意的被這句話治癒了,重新用有趣的眼光看待並接受所有的事物,放下時時刻刻握緊的拳頭,放下重擔也放下執著,別過於消極,但也可以不需要那麼努力的活著

[4. 關於創傷]

創造的「創」字,與創傷的「創」、絆創膏的「創」字是同義的。 畢竟所謂的創造是先破壞再建造;是某個地方弄傷了,便將那裡修復吧。

創傷之餘大多數的人來說,每次憶起時總是隱隱作痛,抑或是不自覺得背負著傷口鎮日耿耿於懷。對我來說也是,青春期的我曾經很胖,費了番努力,好不容易瘦下來了,也透過自律來維持體態,但因快速瘦下來,在手臂、腹部與臀部等多處產生肥胖紋,不敢穿無袖的小可愛或是短版上衣。為此苦惱多年的我,試過多種方式想去除肥胖紋,但殘酷的是,肥胖紋一旦產生且變成白色紋路,是永遠也無法消除的,只能淡化。

某天爸爸知道了此事,跟我說,

那是你努力戰勝肥胖所留下的勳章,你應該以此為驕傲才對!」,從那之後,曾經因肥胖所留下來的醜陋疤痕被修復了,再也不是創傷,變成了破壞原本不健康的飲食與生活型態,重構良好健康生活與飲食型態的最好證明

[5. 關於成長]

當我們理所當然地不去思考時,自己就理所當然地不再成長。

在這個社群媒體短視頻充斥的年代,各種博眼球讓人分心的事物,太疲於面對,乾脆開啟大腦自動導航模式最省力,也懶得去學習新事物了。過度碎片化的資訊與FOMO(錯失恐懼症(英語: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FOMO)),讓我驚覺我好像很久沒有深度思考了,很難專注數個小時靜靜閱讀本書,思考逐漸僵固化,接受新事物的包容性與開放性變低,因為待在同溫層好舒服阿!

既然意識到,那就把干擾分心的事物減少吧! 只要一下班或周末,手機就自動開啟勿擾模式,社群媒體的通知也一併關掉,試行了近一年​,減輕了眼睛與心靈的負擔,也過濾了不必要的雜訊。把注意力拉回自己身上,專注於當下,適度地將時間留白來深度思考,好好閱讀、好好學習、好好寫作,做自己喜歡的事之餘也好好放鬆,並用開放的心態擁抱多元,理所當然的成長


無論是在世時或是離開時,你,以你喜歡的樣子就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Vivi's Room
123會員
30內容數
腳踩土地,凝視日常,覺察感受當下每一刻的脈動;腳踩貓砂,凝視胖貓,頓悟從養貓的那一刻起,就此晉升有鏟階級。
Vivi's Room的其他內容
2024/09/06
本文介紹塩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個展,於2021年5月移師北美館展出。塩田的藝術作品以空間裝置為主,透過細線交纏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並探討生死、記憶、創傷、夢境等議題。本篇文章共分「靜默中」、「外在化的身體」、「集聚——找尋目的地」三大部分,詳細介紹塩田的作品內容和啟發。
Thumbnail
2024/09/06
本文介紹塩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個展,於2021年5月移師北美館展出。塩田的藝術作品以空間裝置為主,透過細線交纏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並探討生死、記憶、創傷、夢境等議題。本篇文章共分「靜默中」、「外在化的身體」、「集聚——找尋目的地」三大部分,詳細介紹塩田的作品內容和啟發。
Thumbnail
2024/08/12
本文介紹塩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個展,於2021年5月移師北美館展出。塩田的藝術作品以空間裝置為主,透過細線交纏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並探討生死、記憶、創傷、夢境等議題。本篇文章共分「來自DNA的對話」、「不確定的旅程」、「內與外」與「時空的反射」四大部分,詳細介紹塩田的作品內容和啟發。
Thumbnail
2024/08/12
本文介紹塩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個展,於2021年5月移師北美館展出。塩田的藝術作品以空間裝置為主,透過細線交纏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並探討生死、記憶、創傷、夢境等議題。本篇文章共分「來自DNA的對話」、「不確定的旅程」、「內與外」與「時空的反射」四大部分,詳細介紹塩田的作品內容和啟發。
Thumbnail
2024/07/23
本文介紹了塩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個展,將於2021年5月移師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塩田的藝術作品以空間裝置為主,透過細線交纏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並探討生死、記憶、創傷、夢境等議題。本篇文章共分為「去向何方?」、「成為畫」和「從DNA到DNA」三大部分,詳細介紹了塩田千春的作品內容和啟發。
Thumbnail
2024/07/23
本文介紹了塩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個展,將於2021年5月移師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塩田的藝術作品以空間裝置為主,透過細線交纏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並探討生死、記憶、創傷、夢境等議題。本篇文章共分為「去向何方?」、「成為畫」和「從DNA到DNA」三大部分,詳細介紹了塩田千春的作品內容和啟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書中融合了納蒂科·林德布勞多年修行的智慧和他對現代生活的深刻反思。引導讀者探討生活的真諦,學會放下執著,追求內心的平靜與智慧。這本書之所以值得一讀,是因為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佛教哲理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生活智慧的指南。
Thumbnail
書中融合了納蒂科·林德布勞多年修行的智慧和他對現代生活的深刻反思。引導讀者探討生活的真諦,學會放下執著,追求內心的平靜與智慧。這本書之所以值得一讀,是因為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佛教哲理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生活智慧的指南。
Thumbnail
活著 / 余華 我最愛的一本書。 活是屬於每個人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講述主角福貴面對自己的苦難,仍然選擇活著。福貴曾經擁有很多,財富、家人,但一夜之間,他失去了所有。 福貴從小生處在富裕家庭,他有健康的父母,貌美的妻子,
Thumbnail
活著 / 余華 我最愛的一本書。 活是屬於每個人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講述主角福貴面對自己的苦難,仍然選擇活著。福貴曾經擁有很多,財富、家人,但一夜之間,他失去了所有。 福貴從小生處在富裕家庭,他有健康的父母,貌美的妻子,
Thumbnail
樹木希林畢生訪談精華,以生、老、病、死等人生普遍會經歷的課題為中心,編纂而成,共120則語錄。精選十則個人非常喜歡的人生箴言,透過樹木希林看待事物的觀點與詮釋角度,發現原來能以這樣的態度、方式活著,而這世界竟如此耐人尋味,如此有意思,也多了更多對自己與對他人的包容。
Thumbnail
樹木希林畢生訪談精華,以生、老、病、死等人生普遍會經歷的課題為中心,編纂而成,共120則語錄。精選十則個人非常喜歡的人生箴言,透過樹木希林看待事物的觀點與詮釋角度,發現原來能以這樣的態度、方式活著,而這世界竟如此耐人尋味,如此有意思,也多了更多對自己與對他人的包容。
Thumbnail
木命代表著追求道理和自我成長的人,他們對於學問的追求是堅定而扎實的,並且懂得吸收有利於自己的能量,對困難有著積極的態度。
Thumbnail
木命代表著追求道理和自我成長的人,他們對於學問的追求是堅定而扎實的,並且懂得吸收有利於自己的能量,對困難有著積極的態度。
Thumbnail
樹木希林畢生訪談精華,以生、老、病、死等人生普遍會經歷的課題為中心,編纂而成,共120則語錄。精選十則個人非常喜歡的人生箴言,透過樹木希林看待事物的觀點與詮釋角度,發現原來能以這樣的態度、方式活著,而這世界竟如此耐人尋味,如此有意思,也多了更多對自己與對他人的包容。
Thumbnail
樹木希林畢生訪談精華,以生、老、病、死等人生普遍會經歷的課題為中心,編纂而成,共120則語錄。精選十則個人非常喜歡的人生箴言,透過樹木希林看待事物的觀點與詮釋角度,發現原來能以這樣的態度、方式活著,而這世界竟如此耐人尋味,如此有意思,也多了更多對自己與對他人的包容。
Thumbnail
樹木希林畢生訪談精華,以生、老、病、死等人生普遍會經歷的課題為中心,編纂而成,共120則語錄。精選十則個人非常喜歡的人生箴言,透過樹木希林看待事物的觀點與詮釋角度,發現原來能以這樣的態度、方式活著,而這世界竟如此耐人尋味,如此有意思,也多了更多對自己與對他人的包容。
Thumbnail
樹木希林畢生訪談精華,以生、老、病、死等人生普遍會經歷的課題為中心,編纂而成,共120則語錄。精選十則個人非常喜歡的人生箴言,透過樹木希林看待事物的觀點與詮釋角度,發現原來能以這樣的態度、方式活著,而這世界竟如此耐人尋味,如此有意思,也多了更多對自己與對他人的包容。
Thumbnail
作者原是經濟學家,為了尋找人生答案,遠赴泰國出家修行17年,體悟到人生智慧,使他能平靜面對漸凍人之苦。
Thumbnail
作者原是經濟學家,為了尋找人生答案,遠赴泰國出家修行17年,體悟到人生智慧,使他能平靜面對漸凍人之苦。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信念、善惡、因果和心靈的文章,作者分享了他的寫作動機、對善與惡的看法、以及對人生的體悟。同時引用了一些哲理書籍和電影,提出對於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信念、善惡、因果和心靈的文章,作者分享了他的寫作動機、對善與惡的看法、以及對人生的體悟。同時引用了一些哲理書籍和電影,提出對於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Thumbnail
✨終局✨ 現在什麼都不剩了,只能繼續跳舞。 今天讀了一本書《像樹那樣生活》,作者禹鍾英是韓國的樹醫生,他在人生走投無路準備尋短時,看見一旁屹立於山頂的松樹無畏環境險惡,在岩石縫隙中依然展現強韌的生命力。仿佛在對他說:「 我也還活著呀,你為什麼想要放棄寶貴的生命?」
Thumbnail
✨終局✨ 現在什麼都不剩了,只能繼續跳舞。 今天讀了一本書《像樹那樣生活》,作者禹鍾英是韓國的樹醫生,他在人生走投無路準備尋短時,看見一旁屹立於山頂的松樹無畏環境險惡,在岩石縫隙中依然展現強韌的生命力。仿佛在對他說:「 我也還活著呀,你為什麼想要放棄寶貴的生命?」
Thumbnail
福貴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喜歡回想過去,喜歡講述自己,似乎這樣一來,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了。
Thumbnail
福貴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喜歡回想過去,喜歡講述自己,似乎這樣一來,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