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排外,日本朋友很難交心,日本人表面一套,背後一套,去日本旅遊就好,不想在日本當社畜,日本市場很難打進去,他們就是閉關鎖國……
有在關心日本的朋友們是不是常聽到或看到這些話題?
這些問題的答案,即使你去問已經在日本生活多年的在日外國人,1百個人的答案大概率是一半一半,一半說我曾經被排擠過,另一半說才沒這回事。
難不成這些人不是生活在日本,還是他們沒說真話?以我自己的在日生活實例供大家參考。
Photo by Yohei Shimomae on Unsplash
20世紀末,人生第一次搭飛機,第一次踏上日本國土,站在機場大廳當時的感覺現在還能清晰回想起。飛抵日本已經夜幕低垂,與幾位同校的學生在指定地點等語言學校派人來接,除了我之外其他學生似乎是韓國人,他們自顧自用韓語交談著。沒多久有一位壯實胖敦的人迎面走來,嘴上似乎在說車子停在停車場,行李拿著跟我走。
那時還聽不懂日語,憑手勢肢體動作及周圍同學的舉止猜測應該是如此。後來才知道,來接人的是校長!不過,所謂校長也只是類似日語補習班的老闆,學校環境也跟補習班沒兩樣。
當廂型小巴士開出成田機場,行駛在高速公路上,道路兩側漆黑一片,偶爾經過建築群時能看到一些燈光、霓虹燈,看到招牌文字才有點感覺我已經在日本了。
分別送我們到各自的宿舍後,校長就離去,也沒交代什麼。一個人在昏暗的燈光下,坐在顏色黯淡的榻榻米上看著簡陋的廚房發呆。不一會聽到開門聲,同寢室跟樓上的舍友回來了。原來宿舍是以共同語言來區分,講中文跟韓語的分屬2個宿舍。那時候講中文的住宿生連我在內只有4個人,剛好塞滿這棟2層樓的小屋子。不曾看過的朋友可能很難想像日本獨棟小屋的具體大小,請參考底下的示意圖,一層大致就這樣,往上疊加一層就是2樓,最外面有個能遮風避雨的屋頂就是整棟小屋。
學校宿舍面積的示意圖/ESTATE SAWAMURA
樓上的舍友住滿半年,比較熟悉日本社會,稍微能說一些簡單日語後,他就打算自己出去租房,拉著我到處去不動產仲介店外頭查看各種出租房間的介紹。有一天終於看到符合條件的物件,打算進去仲介店內詢問,剛進去,一個中年大叔慢吞吞地站起來說「歡迎光臨」,等我們一開口對方就聽出我們的外國口音,立刻像趕蒼蠅似的揮揮手就要我們出去。一開始看不懂對方的手勢,操著不熟練的日語問他是什麼意思,搞了好一會才弄明白他們不做外國人生意。
我們家不富裕,能讓我前往日本讀語言學校已經花去不少錢,因此到了日本之後白天用功學習日語外,也想盡快找到工作補貼生活開銷。剛開始日語不夠好,打工工作很難找。當年連手機都還沒出現,更加沒有網路可上網。過去了大半年才在朋友的朋友的介紹下,找到了居酒屋廚房的打工機會。店長的英語挺好,可能也因為這樣比較能接受外國人工讀生吧。不過,沒多久我就明白,應該是我自己想多了,他給我的時薪比日本人工讀生少了100日幣。
但是,在當時能找到一份工作對我來說已經是心懷感激,工資足夠讓我支付生活費及下一年度的學費,不用再向家裡要援助。在那家店裡足足幹了2年,當我要回國結束工作時,小氣的店長還包了一份小紅包給我。
幾年後,因為工作出差的緣故,有機會再去探望當年打工的居酒屋。店長及其他員工大家還在,只是多了一名代替我原來位置的工讀生。後廚負責洗碗的歐巴桑偷偷地告訴我,我離開後他們都在八卦說,我應該是另外找到工資更高的店才離開這裡。(苦笑)
再後來,機緣巧合下,公司將我外派到日本成立子公司,頭幾年一帆風順業績年年成長。不過,不甘寂寞又愛折騰的我換過幾次工作,現在轉眼細數,實際待在日本的時間已經接近20個年頭。
看過我的例子,回頭看文章開頭那些關於日本是否排外的問題,大家是不是會覺得,肯定是排外,哪有說租房不租給外國人。打工的時薪怎麼可以比日本人少,肯定是欺負外國人。
在日本打拼十多年後,我們家有了一間小房間出租給人,當上房東後才知道,在日本的房東其實很弱勢。我們這名房客雖然是日本人,近幾年工作卻不穩定,經常拖欠房租,有時甚至連續2、3個月完全不交房租,但是等他有錢還是會補交。我們跟仲介商量想讓他搬出去,卻被告知沒有「正當」理由不能終止契約。我們查詢了各種情報,發現仲介並沒有欺騙我們,在日本現在的法規下,租賃契約相當保護房客,僅僅是幾個月不交房租還不足以解除契約。
試想一下,房客是日本人,而且還有擔保人的情況都這麼難處理。如果我們租給外國人,他拖欠房租或是好幾個月不交,催租數次後突然就搞人間蒸發,說不定真的回國,我們該如何討回房租。
時薪問題,其實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在我窮途末路,千辛萬苦之下還找不到工作,有人願意給我工作,只要工資不是低的太離譜,我肯定非常樂意接受。而且工作一段期間後,店長其實有幫我加薪,雖然不多,也是對我的一種肯定。換位思考,如果突然有一名不太懂你的語言、做事習慣的外國人要跟你一起工作,是不是需要花費更多精力溝通,如果你還知道他領跟一樣多的工資。
說回台灣,現今某些行業已經非常依賴外籍勞工或是外籍看護,據我所知,他們的勞動所得並不與做同樣工作的台灣人一樣多,尤其是看護工作,台籍是外籍的2至3.5倍薪資。
有人說日本市場很難進入,除了一些產業受到國家保護,外資無法進入外,日本政府做出的限制並不多。外國企業進入日本在食衣住行育樂方面,麥當勞、GAP、Hilton、Hyatt、Amazon、迪士尼等都在日本經營得很成功。大眾交通產業似乎有限制,一時想不出來外資做的比較突出的有誰。教育界應該沒有限制,不過我也想不出有誰,勉強舉出Amazon是看在他們家的電子書在日本市場也是領頭羊。(不知道有沒有朋友注意到我列出的這些外資代表企業都是美國的,我並沒有刻意挑選,只是憑藉日常所見的印象列出這些對象。)
當然不只這些知名跨國企業能在日本市場取得成功,中小企業也能做到,像我的前東家就做得很好,第一年就賺錢,前幾年的業績也都是翻倍成長。
最後,舉個人的經歷為例,主要想表達,一介個人實際能接觸到的日本人人數頂多數百人,能觸及的產業至多只有數個。我自己就猶如盲人摸象一般,只能觸摸到日本這個國家的一小部份。儘管我已經在個人網站寫了約莫150篇觀察日本的心得筆記,我還是不敢說我非常了解日本人,更不知道日本是不是排外!
2022/05/03 pos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