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地名故事—桂花巷

2020/01/3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來到南庄鄉走走,必定會品嘗了道地的客家美食以及老街風情。在地風味的南庄手工麵一直都是過去出外工作的遊子回到家鄉時的最愛,Q彈有勁,外表似油麵條卻又不完全像是油麵條,濃厚的紅蔥頭融化在湯汁中,兩者之間相輔相成的共演一齣美好的午餐時光。
走在南庄老街上,四處可見客家人的米食文化精神。粄條、客家麻糬、手工水粄等等的小吃等著挑戰您的味蕾。濃濃的客家風味以及山光水景更是能讓遠從都市前來的人放下身心的疲憊,好好的享受南庄的好山好水。
不過在南庄街上有一條小巷子是每一位遊客都會造訪的,它雖然不大,且隱身在南庄老街之中,可是路過此地就可以聞到巷子內飄來的桂花香味,這個地方就是我們這篇文章的重點:桂花巷。
隱身在南庄老街內的桂花巷。
桂花巷附近的有許多彎曲的巷弄,其實也有它存在的特別意義。過去南庄地區在開墾的時候,時常害怕山區的原住民下來出草,於是創造了彎曲的巷弄可以使人多藏在其中,隨時可以抵禦原住民的攻擊。
桂花巷中的彎曲巷弄是為了抵禦原住民出草。
桂花巷內有許多有關桂花的周邊商品,如鼎鼎有名的桂花釀、酸甜滋味的桂花湯圓、香酥可口的桂花蛋捲都是桂花巷內的人氣商品呢!不過有許多人一定會非常疑惑,為什麼這裡要叫桂花巷呢?這裡的桂花感覺也沒有那麼多啊?
關於桂花巷這個地名的說法有很多種,不過由於筆者比較喜歡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所以今天跟大家分享黃祈英與桂花巷的故事:
清領時期,有一位客家移民於嘉慶十年(1805)渡海來台,結果在船上遭匪徒搶光旅費盤纏。徬徨無助的情況下被台灣當地的閩南人收留,並在當時的番界斗煥坪一帶與賽夏族人進行物品交易為生。
後來,賽夏族的頭目樟加禮見黃祈英聰明伶俐,於是讓他迎娶自己的女兒樟氏。黃祈英也改名為黃斗乃。黃祈英運用他個人能力及文化的優勢,將漢人的社會組織模式架構在賽夏族之上,並幫助賽夏族改善經濟生活;此外又積極幫助客家人進入開墾的就在賽夏族與客家族群通力合作之下南庄地區的開墾順利進行,黃祈英的勢力日漸龐大。那時候的漢人進入山區,必須由黃祈英發給腰牌,才可以得到安全。
桂花巷中的黃祈英簡介
道光六年時,發生閩粵大械鬥。以員林地區為中心,戰禍蔓延甚廣。北至大甲溪以北,南至虎尾以南。客家人士逃亡至南庄,被黃祈英所收留。當時黃祈英已經是一方之霸,對於客家人被害十分生氣,於是率領賽夏族人加入械鬥,夜襲殺掠竹南中港地區的閩南人,釀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事件過後,清朝政府以煽動土番作亂為由,通緝黃祈英。而黃祈英在紅粉知己徐桂花不顧自身安危的幫住下,藏身於南庄上崁地區,此地居高臨下、巷弄貫通且鄰近後山便於黃祈英隨時離開。黃祈英聯合賽夏族攻打閩南人,在中部地區勢力威脅朝庭,但朝庭不敢隨便進入番界,於是派閩浙總督孫爾準來台灣處理此事件,設局殲滅中港地區客籍黃姓人士脅迫黃祈英出面,黃祈英為避免族親受到牽連,告別徐桂花後就出面去竹塹城投案,押解至彰化城斬首 享年四十一歲。
黃祈英斬首後,其原配樟夫人,以頭撞樹殉情於百段崎。黃家派徐桂花長途跋涉至彰化領回首級交予黃家,之後徐桂花為免藏匿事件牽累族人而上吊自盡而亡,並在遺書中寫道與黃祈英頭顱合葬,此為後世流傳一身二首故事由來。後人就把現今南庄文化路及上崁區域統稱為桂花巷以紀念徐氏。
現在的桂花巷在地方發展協會的規劃下,搖身一變成為人氣景點。
雖然這個故事可能只是稗官野史,不過對於來南庄走訪的旅客們,這樣富有傳奇性的故事即使可能是後人美麗的幻想,不過卻會使大家對於這條小巷印象深刻吧!下次如果有機會再到南庄遊玩,可以再造訪一次桂花巷,或許會有不一樣的心境體驗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巴萊茵‧歐拜
巴萊茵‧歐拜
巴萊茵‧歐拜,這是我身為一位賽夏族最原本的名字。我是一個文化工作者,同時也是一位偏鄉老師,我想把自己熱愛的故事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夠多認識賽夏文化與偏鄉的故事,也多多支持辛苦的文化工作者。2022年開始不定期更新,希望舊雨新知多多包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