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說出口的愛,全都封存在料理中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台北市民生社區一角,鵝黃色的燈光下,打開門是不尋常的餐館「食憶」。結合了「私廚」、「無菜單料理」、「銀髮經濟」,由57歲到94歲二十多位長輩掌廚,分享家鄉私房菜,於去年集結出版《食憶的家傳菜譜》。本期特別收錄「傳承眷村味的湖北女兒─彭阿姨」的故事,與新北讀者分享。

撰文=王舜薇 照片提供=悅知文化

(原文收錄在2020 年8 月悅知文化出版的《食憶的家傳菜譜》,感謝悅知文化鼎力協助,同意轉載於《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9期 | Cover Story:新北飲食滋味)

raw-image

台北市民生社區一角,鵝黃色的燈光下,打開門是不尋常的餐館「食憶」。結合了「私廚」、「無菜單料理」、「銀髮經濟」,由57歲到94歲二十多位長輩掌廚,分享家鄉私房菜,於去年集結出版《食憶的家傳菜譜》。本期特別收錄「傳承眷村味的湖北女兒─彭阿姨」的故事,與新北讀者分享。

來自中國湖北的彭氏夫妻沒有想過,這輩子會在台灣落腳。1947 年,夫婦兩人離開家鄉,本來預計往南洋打拚,沒想到搭船途中在基隆上岸休息時,意外發現此地的西紅柿(番茄)紅豔碩美。彭爸爸認定這裡物產豐饒,轉念留了下來,彭氏一家從此在此生根。

raw-image

克難中養成廚藝的湖北女兒

動盪年代,平民保命安身為先,重大決定都在彈指之間。彭家人剛來台不久,就遇上二二八事件風暴席捲,外省、本省人間衝突加溫,為保安全,跟著同樣是湖北人、又是同宗的軍官彭孟緝,暫居於基隆部隊。

風波漸息,夫妻兩人輾轉台北中華商場、台中做生意,最後落腳台北艋舺的克難街。兩岸分治後,國軍在此規劃最早的一批軍方眷舍,提供各軍種安置軍民。克難之名,意喻此地之人胼手胝足,面對物資的窘迫。

raw-image

彭家人在此拉拔七個孩子成長。其中排行第五的女兒,對做菜最有興趣,不但傳承了母親的好手藝,日後更成為了最早加入食憶團隊的長輩主廚:彭阿姨。她回憶:「媽媽常對我們說,『今天是人家的女兒,明天是別人的媳婦。』」身為女兒,幫忙家事天經地義,手工擀麵、包水餃、做饅頭包子,都是必備技能。而眷村人際關係緊密,左鄰右舍常互贈菜餚,除了湖北家鄉菜,更能嚐遍大江南北。「小時候,夏天吃焦酥的熱鍋貼配涼涼的綠豆稀飯,或者水餃配酸辣湯,冬天常常吃自製的包子、饅頭、花卷和排骨湯。」樸實口味,卻滋養了味覺的敏銳。

在湖北,什麼菜都能粉蒸

當年眷村中,有不少湖北同鄉都是隻身一人隨軍隊來台,因此在彭阿姨的記憶中,家中過年總是熱熱鬧鬧:「每年春節初二之後,就有很多老鄉來我們家吃我媽媽做的豆腐丸、粉蒸肉、粉蒸魚和粉蒸茼蒿。因為他們一個人來到台灣,娶的本地太太都不會煮湖北菜。」

raw-image

湖北菜最大的特色就是「粉蒸」。當年,彭媽媽會用高粱酒瓶將洗好晾乾的米碾碎成粉,透過巧妙手勁,讓米粉仍保有顆粒口感,裹在食材外層後,再放進竹蒸籠裡,以屋外的煤球爐燜蒸。

母親當年一日三餐親力親為,也意外為下一代創造「興趣」的餘裕。彭阿姨比起其他姊妹更愛做菜:「長大後試著自己做,也會檢討成果。不滿意的話,再去跟媽媽請益。」不過,彭媽媽在不到七十歲時驟逝,留下許多來不及,不少味道,只活在彭家孩子的記憶裡。

在食憶復刻童年滋味

人生峰迴路轉,彭阿姨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做菜給陌生人吃。幾年前,友人小孩轉介食憶的資訊給彭阿姨,鼓勵退休的她來試試看。「當時還搞不清楚這裡到底在做什麼,他們說要來試菜,我也沒刻意準備,就弄一些平常的家常菜,煎個魚、炒個肉絲。」

家常口味便已見真章,而當彭阿姨拿出手機,裡頭的年菜照片更是驚豔四座。未婚單身的她,常在大姊家擔綱年夜飯主廚,是回憶中的複雜菜式得以再現餐桌的閃亮時刻。雖然母親與眷村皆已不在,但六十年前學到的手藝,意外在食憶得以延續。

招牌菜「湖北豆腐丸」工序複雜,得先將板豆腐壓乾、加入絞肉與配料塑形,蒸熟後再加進燉雞湯,肉丸吸收雞湯鮮甜,一口咬下脂腴滿溢。彭阿姨堅持跟熟識攤商預訂有機豆腐製作,要端出這道功夫菜,得提前數天準備。

而過去年年幫姊妹、親友無償做豆腐丸、獅子頭、滷牛肉等「厚工」的菜,來到食憶後,彭阿姨意外發現自己的市場價值。「現在我跟他們說,你們想吃,要用買的!」她開玩笑說。跟其他長輩主廚平時也會互相切磋,相約逛市場、吃館子觀摩,越來越有自信。但也惋惜:「現在的食材原始風味和以前不太一樣了,菠菜、芥藍、青江菜的口感,都沒有以前好。」

raw-image

從母親身上學做菜,下料火候都憑經驗,但那個時代亦如同青菜的甘甜,一去不復返了。好在食憶的存在,讓任何人都可以吃到彭阿姨的湖北家鄉菜。現在六十六歲的「彭莅稊」披上柔和線條,口吻淡然,面對來食憶的年輕客人,好奇細問各式菜餚做法,總是娓娓應答。「他們滿可愛,可能在家吃飯機會也不多,來這裡就覺得什麼都好吃!」

年輕人問了菜色細節,不知道回家後是否會真的學做?不過,透過餐桌上的美味與交流,激發做菜欲望、點燃記憶火種,無庸置疑。

raw-image

作者介紹:食憶團隊

食憶,食物的回憶,拾起回憶品嚐傳遞。結合「銀髮價值再造」、「共享經濟」和「體驗式餐飲」三種概念,以「食物的回憶」為名,舉辦餐會、市集,創造世代交流,並傳承故事。隱身在富錦街上老宅的私廚團隊。(店址:台北市富錦街359 巷2 弄4 號)

《新北市文化》季刊

《新北市文化》季刊從1984 年6 月創刊至今,持續關注在新北和全台灣發生的多樣文化議題,關心藝術潮流,關心影視音創作,關心城市動態,關心常民生活,關心創意科技,關心土地工藝……

《新北市文化》季刊官方網站

加入官方臉書粉絲團「讀新北 Reading Life」好文章與活動訊息不漏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新北市文化季刊的沙龍
91會員
112內容數
2025/02/06
汐止不僅是迅速集聚島內移民與城市化的縮影,小城歷史猶如《百年孤寂》中魔幻寫實篇章,承載政權更迭、產業變遷與家族興衰的交織記憶。一幢幢百年古厝,如同小說中的布恩迪亞家族,成為歲月的見證,繁華與衰落交錯成詩,故事如煙霧般飄散,卻又透過一次次水患,深深嵌入每一寸泥土中,訴說著隱藏在時間縫隙中的瑰麗與夢想。
Thumbnail
2025/02/06
汐止不僅是迅速集聚島內移民與城市化的縮影,小城歷史猶如《百年孤寂》中魔幻寫實篇章,承載政權更迭、產業變遷與家族興衰的交織記憶。一幢幢百年古厝,如同小說中的布恩迪亞家族,成為歲月的見證,繁華與衰落交錯成詩,故事如煙霧般飄散,卻又透過一次次水患,深深嵌入每一寸泥土中,訴說著隱藏在時間縫隙中的瑰麗與夢想。
Thumbnail
2024/11/07
新北市貢寮區的馬崗社區,是臺灣最東邊的小漁村,居住人口不到50人,近年卻因土地開發案議題,意外闖入大眾視野。憑著獨特的人文底蘊、漁港的自然資源與景觀,刺激觀光人潮前來朝聖,也吸引更多文史工作者匯聚於此,帶領在地居民與外地人從日常中欣賞不一樣的漁村文化。
Thumbnail
2024/11/07
新北市貢寮區的馬崗社區,是臺灣最東邊的小漁村,居住人口不到50人,近年卻因土地開發案議題,意外闖入大眾視野。憑著獨特的人文底蘊、漁港的自然資源與景觀,刺激觀光人潮前來朝聖,也吸引更多文史工作者匯聚於此,帶領在地居民與外地人從日常中欣賞不一樣的漁村文化。
Thumbnail
2024/08/12
在淡水,有一群二度就業的媽媽們,走出家庭,導覽「淡水女路」,講述六個時代女性在淡水發光發熱的歷程。由李琪創辦的旅學堂,將旅行和女性歷史結合,陪伴在地的二度就業婦女,建立信心並與社會重新接軌,成為在地的導覽合作夥伴,創造了美麗的人文風景。
Thumbnail
2024/08/12
在淡水,有一群二度就業的媽媽們,走出家庭,導覽「淡水女路」,講述六個時代女性在淡水發光發熱的歷程。由李琪創辦的旅學堂,將旅行和女性歷史結合,陪伴在地的二度就業婦女,建立信心並與社會重新接軌,成為在地的導覽合作夥伴,創造了美麗的人文風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後來外婆過世,不曉得是不是一種心理依戀,在我的早餐選項裡,總是執拗的躺著一份蘿蔔糕,可惜吃遍南北,雖然有合胃口的,卻始終很難再找到兒時那份相似的味道。
Thumbnail
後來外婆過世,不曉得是不是一種心理依戀,在我的早餐選項裡,總是執拗的躺著一份蘿蔔糕,可惜吃遍南北,雖然有合胃口的,卻始終很難再找到兒時那份相似的味道。
Thumbnail
民國六十五年,雲南傈僳族的「饒八妹」帶著李福英兩姊弟到桃園忠貞新村投靠祖父在市場裡賣起滇緬家鄉味「米干」,後來饒八妹的大女兒「李詩梅」跟著丈夫「王根深」到桃園,民國七十年開始也在市場裡做起米干的生意,因為李詩梅的小名叫「阿美」,所以以阿美為名成為龍岡地區最出名的「阿美米干」。
Thumbnail
民國六十五年,雲南傈僳族的「饒八妹」帶著李福英兩姊弟到桃園忠貞新村投靠祖父在市場裡賣起滇緬家鄉味「米干」,後來饒八妹的大女兒「李詩梅」跟著丈夫「王根深」到桃園,民國七十年開始也在市場裡做起米干的生意,因為李詩梅的小名叫「阿美」,所以以阿美為名成為龍岡地區最出名的「阿美米干」。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阿杰是眷村的小孩,從小吃著各種來自湖南、貴州、四川各種地方菜,以及去了桃園市區後的飲食生活。介紹了陸軍小館的老闆娘曹巧苓,分享了她的情感故事。除了介紹了陸軍小館的裝潢,還分享了他們的招牌美食和小吃。還有文章主角自己最推的美食。文章中融入情感和對家鄉味道的懷念。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阿杰是眷村的小孩,從小吃著各種來自湖南、貴州、四川各種地方菜,以及去了桃園市區後的飲食生活。介紹了陸軍小館的老闆娘曹巧苓,分享了她的情感故事。除了介紹了陸軍小館的裝潢,還分享了他們的招牌美食和小吃。還有文章主角自己最推的美食。文章中融入情感和對家鄉味道的懷念。
Thumbnail
老公愛吃糖醋排骨、醉雞、脆皮燒肉,不過她不會煮飯,也不想學做菜,其實她不煮飯沒啥關係,因為她一嫁給他,他們就找了越南阿純在家幫忙。剛來的阿純對於瓶瓶罐罐的位置不太熟悉,阿純邊炒菜邊會大呼小叫:「太太,糖、太太,醬油。」 一年前公司突然倒閉.....
Thumbnail
老公愛吃糖醋排骨、醉雞、脆皮燒肉,不過她不會煮飯,也不想學做菜,其實她不煮飯沒啥關係,因為她一嫁給他,他們就找了越南阿純在家幫忙。剛來的阿純對於瓶瓶罐罐的位置不太熟悉,阿純邊炒菜邊會大呼小叫:「太太,糖、太太,醬油。」 一年前公司突然倒閉.....
Thumbnail
外子離開宜蘭北上就學工作,對外婆的拿手菜念念不忘。嘗試多次無果後,於一家小吃店品嚐到外子的童年回憶「西魯肉」,外子滿足的神情中看到兩顆鑽石在其眼眶裡閃閃發亮,這就是外子朝思暮想的「家鄉味」。
Thumbnail
外子離開宜蘭北上就學工作,對外婆的拿手菜念念不忘。嘗試多次無果後,於一家小吃店品嚐到外子的童年回憶「西魯肉」,外子滿足的神情中看到兩顆鑽石在其眼眶裡閃閃發亮,這就是外子朝思暮想的「家鄉味」。
Thumbnail
國旗屋在忠貞市場的附近。老闆是高齡80多歲的張老旺先生,整理父親遺物時,找到了當年的那面旗子,便決定要一直掛國旗直到自己離開那一刻,也是國旗屋故事的由來。米干其實口感像我們的粄條,切得比較細,肉塊厚實,蛋則是半熟蛋,湯的味道不算很重,雖然清淡,卻帶有大骨湯的滋味,加上酸菜後,滋味鹹香順口不膩。
Thumbnail
國旗屋在忠貞市場的附近。老闆是高齡80多歲的張老旺先生,整理父親遺物時,找到了當年的那面旗子,便決定要一直掛國旗直到自己離開那一刻,也是國旗屋故事的由來。米干其實口感像我們的粄條,切得比較細,肉塊厚實,蛋則是半熟蛋,湯的味道不算很重,雖然清淡,卻帶有大骨湯的滋味,加上酸菜後,滋味鹹香順口不膩。
Thumbnail
一盒400的國產草莓,觸發了母親對年輕時的味蕾回憶。從青橘子、雞蛋到魷魚片,都是代表窮日子時期的滋味。這篇文章回顧母親的美味回憶,以及滋味背後的故事。
Thumbnail
一盒400的國產草莓,觸發了母親對年輕時的味蕾回憶。從青橘子、雞蛋到魷魚片,都是代表窮日子時期的滋味。這篇文章回顧母親的美味回憶,以及滋味背後的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