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林口茶葉的歷史記憶-戴嘉琦專員(社團法人新北市愛鄉協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臺灣茶業於清領時期後期為重要的產業,在日治時期轉為工業化經營,而隨著中華民國政府來臺後,政府亦積極發展茶業,成為外銷產業重要的一部份。本篇專訪新北市愛鄉協會的戴嘉琦,新北市愛鄉協會透過深入的田野調查一探茶農的故事,並交叉比對臺灣總督府、中研院的文獻資料,近期更開發桌遊與相關教案,從教育做起,讓茶業文化能進入地方小學。期待有別於過往由企業、國家出發的大歷史敘事,細細探究在地觀點,讓居民從地方出發,認識腳下的土地。

茶人在艷陽底下辛勤工作的身影。

從林口地方史的發展探索茶產業

「林口茶區在臺灣的地區發展史上,因為地理位置欠佳、缺乏港口,在發展上較不被當權者重視,日治時期,經由地方仕紳的爭取,才建立『臺灣總督府茶業傳習所』用以培育北臺灣的茶產業人才。」戴嘉琦首先概述林口茶葉的發展脈絡與地方發展的關聯。林口茶產業早期以粗製茶為主,並以外銷為大宗,不過,隨著國際市場的變動,粗製茶產業的外銷受到影響,與此同時,林口地區因「林口新市鎮」都市計劃,致使茶業傳習所被劃入一、二期的都市計劃中,林口茶產業發展遂再度面臨挑戰。
在地茶農面對多重衝擊,不得不做產業轉型,轉以內銷為主;而將茶產業轉為內銷以後,又面臨茶產業的利潤降低、茶區轉向中高海拔的區域發展等問題。戴嘉琦補充,目前在臺灣較為人知的是「高山茶」,然而臺灣高山茶的歷史並沒有一般人所想象的久遠,反而是位於中低海拔的林口茶產業的歷史脈絡較長,卻反而少有人提及,十分可惜。茶為茶菁經由製茶過程後所產生的產品,需要考量產區和季節因子,即便是同一個茶園所採收的茶菁也會因為時間、氣候及技術上的不同而產生茶葉品質上的差異性。林口茶業在過往為運送到大稻埕後再進行精製,因此茶葉的品質能為客群所需而進行調整,進而產生國際競爭力,但隨著競爭力的消退,也牽動起林口茶業的變動。茶產業的轉變描摹出臺灣茶業的發展,在這段發展過程中幾經波折,並和土地發展階段相互影響。

她的路徑──採茶女工的生命歷程

過往的茶農敘事以男性為主,在進行訪談時,戴嘉琦發現缺乏女性敘事,因此做田野調查時特別在這方面多加著墨。她回憶訪談時有位陳媽媽,她在兒時被送養到了製茶家庭,自幼歷經養父過世,家庭轉變成女性為經濟支柱,而她的婚姻是經由招贅而成,對於陳媽媽來說,在家庭中要負擔的壓力相當大。她的生命歷程經驗過臺灣經濟起飛的年代,需要應對產業的變動,這時,她看見時代中有一絲新的生機,轉入營建業,輾轉幾年後,隨著營建業的消退,陳媽媽與丈夫又回到茶產業,不過此時,他們也觀察到茶產業需要轉型,進而轉為經營觀光茶園。一次又一次重大的產業型態轉變,背後所需要的相關知能全然不同,必得有相當的勇氣才能做出這樣的抉擇。
另外一個案例則是因採茶工作從林口移動到桃園蘆竹區坑子里的曾媽媽,在她移動到坑子里後,便有機緣與當地茶廠主人結為連理,而在進入婚姻後,曾媽媽需要為搭伙的長工準備煮食,並且送到茶園中,這樣辛勞的生命歷程,過去較少被書寫,卻是臺灣傳統農業社會中的女性縮影。
林口社大以設計桌遊的方式作為教案。桌遊以田野調查為基礎,符合林口的歷史脈絡與變化,再透過劇情編寫,創造出故事性,讓學子以及居民擁有更為有趣的方式來學習在地知識。

桌遊帶動在地小學 學習地方產業史

茶產業的故事不僅停留在紙面上,戴嘉琦與桌遊設計師致力於設計桌遊教案,提供在地小學多元的課程學習方式。開發桌遊時考量到要設計出劇情,同時得符合林口的歷史脈絡,經過一番討論後,桌遊以林口新市鎮的變化來討論林口茶產業的發展,探尋農村聚落轉變為都市的過程中,市鎮規劃對於茶產業又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桌遊的形式以經營策略型為導向,戴嘉琦分享著設計遊戲時的擔憂:「本來會擔心桌遊的內容對於孩子們來說太複雜,後來實作後發現孩子們適應得很順利,也會在遊玩的過程中開始構想策略,以合作的方式來破關。」對她來說所協助設計的桌遊,能讓孩子們學習到在地知識,也可以玩得津津有味,看著孩子的心得回饋很有成就感!
在地知識需要長時間的耕耘,從尋找報導人、進行田野訪談、查閱與分析文獻資料,到將資料轉譯為桌遊,再與學校端媒合,到校內進行教案,每個環節都要謹慎思索與發揮巧思。戴嘉琦提及,過去的計畫做了不少知識上的爬梳,但是如何運用這些知識來幫助茶農們找到更適宜的行銷方法,藉以推廣林口茶產業是未來想推行的計畫。協會也在不斷討論的進程中得到反思,期許除了能在地方上完成未來的計劃,也為前人、當代人帶來助益。
林口社大協助林口茶產業以拓印的方式製作出新LOGO,為在地茶產品穿上新衣。

本篇文章出自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發行之《巢兼代》刊物 Vol.4
指導單位|文化部
出版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執行單位|城市透鏡文化有限公司
圖片提供|戴嘉琦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7會員
246內容數
「新竹故事大口吃」是《貢丸湯》的理念,我們試圖在《貢丸湯》裡不以單點式的介紹新竹,而是主題性的帶出生活樣貌跟各種城市議題,讓讀者不只認識新竹,更從中思考新竹可以是一個甚麼樣的城市?如何在這裡生活?該怎麼期待新竹成為更好的城市。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見域Citilens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坪林除了出產聞名世界的包種茶之外,更是重要的水庫集水區。多年來,蔡佳芬老師帶領學子們以坪林的自然環境與相褒歌為發想,創作富有在地文化素材之創作,並逐步進行聲景的採集,結合文學、音樂與社會議題,用坪林的聲音敘述坪林的故事。
竹北六家舊名為「六張犁」,過去曾是平埔族竹塹社的農田,1752 年從中國廣東饒平渡海來臺的林衡山與林先坤父子由鹿港北上於此租地開墾,林氏聚落逐漸開枝散葉。林先坤承繼志業,整合宗族並累積資本,更在林爽文事件中平亂有功, 奠定林家在竹塹的重要地位。
「Mata Taiwan 原住民族資訊匯流平台」致力透過多方聲音及多元管道,向世界分享臺灣原住民族的知識與觀點,成立至今持續嘗試形式殊異的策展,促成在地知識的建構與流動。本專題邀請MataTaiwan 創辦人方克舟,分享團隊推廣原住民族資訊的具體途徑,以及媒體平臺於知識傳遞中的角色定位。
到了日治時期,舊有封建制度下的科考晉升不再適用,傳統的權力結構與政治遊戲規則也隨之改變。在新政府的統治下,經濟權力掌握在日本人手中, 仕紳們祈求身家安全以及既有地位與利益的保障; 另一方面,初來乍到的殖民政權,也需仰賴仕紳在地方上的社會網絡與影響力,延續他們在官民間的中介…
霧峰林家、鹿港辜家、基隆顏家,如果你平時對於臺灣歷史或當代新聞有所關注,一定會注意到人們常將城市與特定的家族或人名連結;遊覽各地老街時,也必定曾走進某個顯赫一時的人物故居。家族史就是地方史,回首過往地方發展的軌跡,家族勢力的運作確實是其中無法忽視的關鍵力量之一。
被稱為明治浮世繪三傑之一的小林清親(1847-1915),是戰爭繪中最活躍的畫師,存世約300多件甲午已為主題的三連錦繪中,他的貢獻便占近百幅。
坪林除了出產聞名世界的包種茶之外,更是重要的水庫集水區。多年來,蔡佳芬老師帶領學子們以坪林的自然環境與相褒歌為發想,創作富有在地文化素材之創作,並逐步進行聲景的採集,結合文學、音樂與社會議題,用坪林的聲音敘述坪林的故事。
竹北六家舊名為「六張犁」,過去曾是平埔族竹塹社的農田,1752 年從中國廣東饒平渡海來臺的林衡山與林先坤父子由鹿港北上於此租地開墾,林氏聚落逐漸開枝散葉。林先坤承繼志業,整合宗族並累積資本,更在林爽文事件中平亂有功, 奠定林家在竹塹的重要地位。
「Mata Taiwan 原住民族資訊匯流平台」致力透過多方聲音及多元管道,向世界分享臺灣原住民族的知識與觀點,成立至今持續嘗試形式殊異的策展,促成在地知識的建構與流動。本專題邀請MataTaiwan 創辦人方克舟,分享團隊推廣原住民族資訊的具體途徑,以及媒體平臺於知識傳遞中的角色定位。
到了日治時期,舊有封建制度下的科考晉升不再適用,傳統的權力結構與政治遊戲規則也隨之改變。在新政府的統治下,經濟權力掌握在日本人手中, 仕紳們祈求身家安全以及既有地位與利益的保障; 另一方面,初來乍到的殖民政權,也需仰賴仕紳在地方上的社會網絡與影響力,延續他們在官民間的中介…
霧峰林家、鹿港辜家、基隆顏家,如果你平時對於臺灣歷史或當代新聞有所關注,一定會注意到人們常將城市與特定的家族或人名連結;遊覽各地老街時,也必定曾走進某個顯赫一時的人物故居。家族史就是地方史,回首過往地方發展的軌跡,家族勢力的運作確實是其中無法忽視的關鍵力量之一。
被稱為明治浮世繪三傑之一的小林清親(1847-1915),是戰爭繪中最活躍的畫師,存世約300多件甲午已為主題的三連錦繪中,他的貢獻便占近百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將進入『竹本家手作茶』飲料店當代班店員。三十年前,初代老闆陳添福堅持用最好的茶葉,搭配充滿溫情的經營模式,讓竹本家成為全國手搖名店,但在陳添福過世交由第二代接班後,不僅竹本家的生意每況愈下更傳出食安問題,許多受害者揚言提告並要求鉅額賠償。而今日的上班店員也意外捲入駭人的突發事件!
Thumbnail
「草字頭新創茶業」創辦人李建雄,說起創業其實只是單純喜歡和人互動,從飯店業轉職,只能說是埋藏在心中十年種子的發芽了。以草本茶作為創業起點,則是想到媽媽在段考前晚上都會泡一杯人參菊花枸杞茶,單純的想法讓草字頭新創茶業成為台南一道新風景。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參觀新北市坪林茶產業文化館的心得與建議,包括策展方式的問題以及更具有深度的展覽建議。建議包括:茶業博物館可以訪談當地茶農,策劃更深入的展覽,並增設中英文說明、語音導覽等,讓參觀者更加沈浸於展覽內容中,讓參觀者能夠更深刻體驗臺灣茶產業活力與挑戰。
Thumbnail
早期手搖飲料店未盛行時,街道上菜市場旁,路邊攤就有賣古早味紅茶。近年來流行的珍珠奶茶,也是使用紅茶再加鮮奶,可見台灣人已多年喜歡喝紅茶。
Thumbnail
土地的一切是人類多重延伸的畜養元素,而在新北市坪林區就是個台灣重要包種茶基地。 在新北市坪林區多達九成居民世世代代都以種茶為業, 探索「台灣茶」的無限可能。立基於新北市坪林區這一個百年茶鄉,肩負文山包種茶的再興使命,在坪林的山裡滿佈茶園,茶農間很多是親戚關係。在新北市坪林區高峰期間多達一百多家茶
Thumbnail
2002年,台糖宣布結束製糖業務,從本國有經營轉變為民間經營模式。這項轉變使各地的糖廠開始著手進行轉型計畫,透過結合地方特色,打造能夠提供民眾休閒娛樂,同時能認識糖廠歷史文化的觀光場所。在這波轉型的浪潮中,溪湖糖廠也不例外的加入變革行列。負責籌劃經營策略的黃進添處長,將思維轉至多角化經營。
都說柴米油鹽醬醋茶,茶以很多方式出現在我們生活裡,在茶園裡,是待加工的農作物。在茶店裡,茶是待出售的商品、在酒樓,是解油膩的甘露、在書籍裡,是回顧過去的歷史。茶有金融屬性,有社會屬性,也有文化屬性,但是最終在我眼裡,它是連結人與自然的媒介。 無論
Thumbnail
改編自謝里法原著小說的電視劇《紫色大稻埕》就在這裡取景,戲中可見茶行人來人往的熱鬧景象,以及婦女就著竹篩揀茶梗的忙碌身影。
Thumbnail
提起新北市的三峽,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風光旖旎的三峽老街。但除了古色古香的街道,三峽還擁有豐富的茶文化歷史,是台灣最悠久的茶產區之一。這個群山環繞的古老鄉鎮,在茶產業上已有超過200年的發展史。特別是日治時期成立的三峽大豹製茶廠,曾是當時東亞最大的製茶廠,對台灣紅茶出口產生重大影響。到了民國80年代,
Thumbnail
台灣有句俗諺說:「文章、風水、茶,懂的沒幾個。」 茶葉自古以來往往視為家傳之學,除了傳統產業父子相傳的經濟層面因素,在學科的研究上沒有精細到足以劃分為專門領域的知識系統,這可能也是一個原因。身為茶產業的第四代,先祖的經驗並沒有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來,市場與消費型態隨著時代有相當大的改變,過往的經驗未必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將進入『竹本家手作茶』飲料店當代班店員。三十年前,初代老闆陳添福堅持用最好的茶葉,搭配充滿溫情的經營模式,讓竹本家成為全國手搖名店,但在陳添福過世交由第二代接班後,不僅竹本家的生意每況愈下更傳出食安問題,許多受害者揚言提告並要求鉅額賠償。而今日的上班店員也意外捲入駭人的突發事件!
Thumbnail
「草字頭新創茶業」創辦人李建雄,說起創業其實只是單純喜歡和人互動,從飯店業轉職,只能說是埋藏在心中十年種子的發芽了。以草本茶作為創業起點,則是想到媽媽在段考前晚上都會泡一杯人參菊花枸杞茶,單純的想法讓草字頭新創茶業成為台南一道新風景。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參觀新北市坪林茶產業文化館的心得與建議,包括策展方式的問題以及更具有深度的展覽建議。建議包括:茶業博物館可以訪談當地茶農,策劃更深入的展覽,並增設中英文說明、語音導覽等,讓參觀者更加沈浸於展覽內容中,讓參觀者能夠更深刻體驗臺灣茶產業活力與挑戰。
Thumbnail
早期手搖飲料店未盛行時,街道上菜市場旁,路邊攤就有賣古早味紅茶。近年來流行的珍珠奶茶,也是使用紅茶再加鮮奶,可見台灣人已多年喜歡喝紅茶。
Thumbnail
土地的一切是人類多重延伸的畜養元素,而在新北市坪林區就是個台灣重要包種茶基地。 在新北市坪林區多達九成居民世世代代都以種茶為業, 探索「台灣茶」的無限可能。立基於新北市坪林區這一個百年茶鄉,肩負文山包種茶的再興使命,在坪林的山裡滿佈茶園,茶農間很多是親戚關係。在新北市坪林區高峰期間多達一百多家茶
Thumbnail
2002年,台糖宣布結束製糖業務,從本國有經營轉變為民間經營模式。這項轉變使各地的糖廠開始著手進行轉型計畫,透過結合地方特色,打造能夠提供民眾休閒娛樂,同時能認識糖廠歷史文化的觀光場所。在這波轉型的浪潮中,溪湖糖廠也不例外的加入變革行列。負責籌劃經營策略的黃進添處長,將思維轉至多角化經營。
都說柴米油鹽醬醋茶,茶以很多方式出現在我們生活裡,在茶園裡,是待加工的農作物。在茶店裡,茶是待出售的商品、在酒樓,是解油膩的甘露、在書籍裡,是回顧過去的歷史。茶有金融屬性,有社會屬性,也有文化屬性,但是最終在我眼裡,它是連結人與自然的媒介。 無論
Thumbnail
改編自謝里法原著小說的電視劇《紫色大稻埕》就在這裡取景,戲中可見茶行人來人往的熱鬧景象,以及婦女就著竹篩揀茶梗的忙碌身影。
Thumbnail
提起新北市的三峽,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風光旖旎的三峽老街。但除了古色古香的街道,三峽還擁有豐富的茶文化歷史,是台灣最悠久的茶產區之一。這個群山環繞的古老鄉鎮,在茶產業上已有超過200年的發展史。特別是日治時期成立的三峽大豹製茶廠,曾是當時東亞最大的製茶廠,對台灣紅茶出口產生重大影響。到了民國80年代,
Thumbnail
台灣有句俗諺說:「文章、風水、茶,懂的沒幾個。」 茶葉自古以來往往視為家傳之學,除了傳統產業父子相傳的經濟層面因素,在學科的研究上沒有精細到足以劃分為專門領域的知識系統,這可能也是一個原因。身為茶產業的第四代,先祖的經驗並沒有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來,市場與消費型態隨著時代有相當大的改變,過往的經驗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