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們家的孩子會不會這樣?
就是,事情做不好、遇到挫折了
第一個反應是:哭、生氣
第二個行動是:跑來找媽媽
這樣的事,最近在我們家…翎天天發生
晨起,翎前一秒還開開心心地去刷牙
後一秒哭著跑來找我
「媽咪…嗚嗚…」
『怎麼了?』
「就是呢,我牙刷上的姓名貼掉了,我把它黏上去,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都黏不上去…嗚嗚」
如果不刻意覺察自己的反應,我的慣性通常是:
1. 告訴孩子事情怎麼回事
『就是貼紙掉了不黏了而已』
2. 教導孩子怎麼做
『再拿一張新的貼上去就可以了!』
BUT!
出來混總是要還
最近我頻繁的不覺察、以慣性與孩子互動
果然…果報很快就回到我身上
翎一遇到挫折,就會坐上受害者位置
好似只要有困難,都是這世界的錯
她的應對方式就是:放棄
以:哭、躺在地板、生氣…等方式回應問題
這陣子我試了:放手、信任、自然結果、好奇傾聽…
但成效都不大,翎依然「躺在地板上」
久了,她挫折,我也挫折。
直到上週我留意到
相對於燁的「自主、負責、主動」
翎似乎給了自己一個「我不行」的角色
曾幾何時,
翎開始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處理挫折了
我意識到我可以→重新訓練翎get「我能感」
於是我在與翎的互動上做了目標調整
我開始引導翎看見:她有選擇權、她有能力
最近這一週,這樣的引導方式,
明顯能讓翎「動起來」了
翎慢慢又變回過去那個有自信、開心的孩子
特別記錄一個我與孩子互動的例子,與大家分享
今天早上
翎:「媽咪,我牙刷上的姓名貼掉了,我把它黏上去,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都黏不上去…嗚嗚」
我:『妳姓名貼掉了啊!那妳現在有3個選擇。1.哭著跑來找媽咪,要媽咪解決問題。2.很挫折所以就一直哭,問題還是沒有解決。3.想一下問題是卡在哪裡?然後試試看解決問題,需要的話再找媽咪協助。妳要選哪一個呢?』
翎想了一下:「我選........3 」
我:『所以妳要想想看貼紙為什麼會黏不住,然後再想辦法看怎麼樣能黏一張新的貼紙上去,是嗎?』
我話都還沒說完...翎就跑去”解決問題”了
不久後,翎開心地碰碰跳跳來我這兒
翎笑咪咪地:「媽咪!我跟妳說哦!我拿了張新的貼紙,然後貼在不一樣的地方,就貼上去了!嘻嘻嘻嘻」
我:『看起來妳想到一個好方法了,是嗎?!』
翎:「對~」
我:『那妳感覺怎麼樣?』
翎:「很開心」
我:『那妳覺得自己很…?』
翎:「很棒!」
我:『所以妳是…解…?』
翎:「我是解決問題小達人!!!」
我:『對呀!妳遇到挫折會想一下卡在哪裡,想辦法解決問題,進步好多哦!真棒!』
前陣子經常和老公討論翎的躺地板放棄行為
試了各種方式調整
試了再試、卻不見效果
我也曾失望地和老公說:『翎又一樣了』
老公總是懷抱著希望:「一定有辦法的」
是啊,一定有辦法的!
只要我們允許失敗發生
更懂得如何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媽媽
#挫折的孩子需要鼓勵、更需要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