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樂的褪色榮光,馬克宏的中東遠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8月4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區發生爆炸,造成220餘人死亡、6,000多人輕重傷,並導致30萬人無家可歸,經濟損失預估超過150億美元。這場意外既炸出黎巴嫩的治理沉痾,也意外炸開法國中東政策的隱微脈絡。
爆炸後48小時內,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火速出行,帶著物資與官員,在8月6日飛抵黎巴嫩,展開慰問與考察之旅,途中還偶遇陳情民眾,要其「管管黎巴嫩政府」。眾多畫面伴隨新聞播送傳遍全球,加上黎巴嫩正值民眾發起「求法託管」連署,更讓馬克宏行走於斷垣殘壁的剪影,多了抹「救世主」的聖光。
8月31日,馬克宏再訪黎國,並帶來改革提案清單,要求黎巴嫩當局保證在15天內組建政府,並在1至3個月內實施金融、司法、公共財政等一系列改革,儼然已是監護人姿態,持籌握算。而在黎國行程後,馬克宏又風塵僕僕走訪伊拉克,並在聯合記者會上重申支持伊拉克主權;近期更在9月10日的地中海七國峰會(EuroMed 7 Summit)中,主張歐盟應與土耳其展開談判,並要求後者停止在東地中海的單方面探鑽。
從出訪黎巴嫩、伊拉克,再到力斥土耳其,馬克宏的中東遠望仍在耕耘。法國雖宰制中東多年,卻也在風雲變幻中漸失話語權,如今欲重現過往榮光,已近似天方夜譚。馬克宏的多方出擊,看似雄心萬丈,卻也如荒漠駝隊,需在考驗環伺中,艱難前行。

不斷失血的法式維穩

而細究此次中東布局,雖有其新穎處,底色仍是對前人遺產的化用。
在法國近代中東戰略中,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的「阿拉伯政策」(Politique Arabe de France,PAF)可謂占據半壁江山,並被繼任領袖所沿襲。
此政策源自1962年的阿爾及利亞獨立,戴高樂面對後殖民時代的中東,為法國制定了三大外交方針:
1.法國的中東政策必須與美國不同,以彰顯自身獨立性。
2.與美國等其餘西方國家相比,法國必須相對疏遠以色列。
3.法國必須扮演中東平衡者,擔任調解與仲裁的角色。
上述方針雖適用全中東,卻帶有強烈的阿拉伯導向,顯然意在維繫法國與前阿拉伯殖民地的特殊關係,尤其是馬格里布地區(Maghreb)的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此外面對歐陸的德國崛起、美英的跨大西洋特殊關係,戴高樂選擇拉攏北非與環地中海中東國家,自也帶有平衡地緣發展的考量。
多年以來,幾任法國總統的中東政策大抵不離戴高樂規劃,雖說執行程度有別,也偶有例外抉擇,但大多帶有以下特色:總統會與各國強人建立私交、願意放棄人權標準支持威權政體、傾向舉行「對話」以調解區域糾紛、與各式地方勢力亦有交流,不論是宗教領袖或武裝團體。而針對馬格里布諸國,則多了重商主義策略,即以商貿發展加深政經互賴。
簡言之,法國的中東政策「維穩」至上,畢竟這套外交系統高度仰賴雙邊領導人的互信私交,關係的培養又非朝夕可成,自然不可輕易毀棄,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席哈克(Jacques Chirac)對伊拉克海珊(Saddam Hussein)政權的強力支持。前者不僅於1975年協助伊拉克發展核計劃,更在2003年公然反對美國以武力推翻海珊政權,海珊之子烏代(Uday)的轄下媒體《巴別塔》(Babel)也因此稱席哈克為「偉大的聖戰士」(Al-Mujahid Al-Akbar)。
然而這套制度亦有其軟肋,即中東並非只有法國一個外部玩家,法國若僅有維穩一招,便極易被洗出牌局。以伊拉克為例,法國縱然在此維穩多年,到頭來仍不敵美國的剎那皺眉,在帝國鐵蹄踐踏下,伊拉克被徹底撕裂,如今淪為美國扶植政府、伊斯蘭國殘部、庫德族武裝、伊朗什葉民兵、無數部落武裝的競技場。法國並未在平亂過程大規模投入地面部隊,故最後沒能扮演任何政治角色。
無獨有偶,敘利亞亦是法國的中東遺憾。薩科吉(Nicolas Sarkozy)雖與阿塞德(Bashar al-Assad)政權來往多年,卻在阿拉伯之春時調轉槍頭,要求後者下台,然而其投入武裝依舊不如俄羅斯、土耳其與伊朗,故也被迫淡出。而法國在阿拉伯之春時接連拋下多位「強人盟友」,除阿塞德外,尚有突尼西亞的本·阿里(Ben Ali)、利比亞的格達費(Muammar Gaddafi),無形之中也重創多年維穩形象。
法國如今雖仍在伊朗核協議上努力保有調解立場,卻已難掩傷口的鮮血淋漓。

馬克宏的漫漫長路

而對馬克宏而言,其接手了一盤雜亂的中東外交棋局,以及一個實力已大不如前的法國。
早在2017年總統大選競選期間,馬克宏便曾批評薩科吉對利比亞的不當干預,同時抨擊歐蘭德(François Hollande)對阿塞德政權的強硬態度,並暗示自己的中東政策將借鑑戴高樂與席哈克的經典作法,以力挽法國的邊緣化危機。然而現實的答卷依舊殘酷。
首先在以巴問題上,法國曾大力支持巴勒斯坦武裝,已在無形中見罪以色列,故在阿拉伯國家也逐漸拋棄巴國的今日,其在以巴議題中的角色不如美國;伊核協議也在川普(Donald Trump)執意退出下,變得越來越薄;2019年阿爾及利亞總統包特夫里卡(Abdelaziz Bouteflika)因民眾示威下台時,馬克宏雖未如薩科吉對格達費般背刺,卻也無能為力;今年8月馬利政變時,其雖頻頻熱線調解,最後仍要委託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ECOWAS)協助制裁。
對馬克宏來說,如今的中東政局得分不易,其僅能在戴高樂的固有遺產上,設法化腐朽為神奇。
首先在黎巴嫩危機中,法國雖要面臨伊朗與沙烏地擠壓,籌碼也不如在馬格里布充裕,卻依舊具有特殊地位,畢竟許多黎國精英仍以法語為身份標誌,此處的馬龍派基督徒也多視法國為精神母國。2017年其便曾遠赴沙烏地,調停黎巴嫩總理哈里里(Saad Hariri)的辭職危機,並成功勸其飛往法國,最後平安返回貝魯特。此次馬克宏兩度到訪,既為維穩法黎關係,也有意藉重建工程,深化法國在黎巴嫩宗派政治裡的話語權。
而面對法國既熟悉又陌生的伊拉克,馬克宏選擇做新總理就任後第一個到訪的外國元首,為的便是在美國逐漸撤出的真空中,為法國爭取新政治角色。
最後輪到地中海上難纏的土耳其,兩國心結早在利比亞戰場便已種下。在與阿聯酋的特殊戰略夥伴關係脈絡下,法國自2014年起便向軍閥哈夫塔(Khalifa Haftar)提供軍火,卻沒料到土耳其會為爭奪東地中海油氣,而將軍隊由歐亞之交開至北非,並支持與哈夫塔敵對的民族團結政府(GNA)。如今哈夫塔接連潰敗,法國顯然無能為力,僅能在東地中海議題上抬出歐盟,盼能迫使土耳其坐上談判桌,但效果如何,顯然尚需時間驗證。
從維穩馬格里布、深入黎巴嫩、探路伊拉克,到以歐盟力壓土耳其,馬克宏的優勢在於善用時機與條件,卻依舊受限於「動武」束縛,一來是殖民包袱過於沉重,二來是為維持調節者形象,結果在氣勢上始終矮真槍實彈的伊朗與土耳其一截。
戴高樂時代已逝,但馬克宏仍要擔負起法國的中東遠望,設法在漫天黃沙中,與褪色的榮光共步前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385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劉燕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今年10月的示威現場,黎巴嫩婦女再度上街。或許將來某一天,這種源于雪松革命的母性示威傳統在累積足夠能量後,能蛻變為黎巴嫩女權運動的新破口,但2019會是那一刻嗎?
10月17日,黎巴嫩政府宣佈對Whatsapp用戶課稅,結果引發滔天民怨,民眾憤而走上街頭。在示威活動喧騰近兩周後,黎巴嫩總理薩阿德·哈里里(Saad Hariri)於10月29日宣佈辭職,本就暗流湧動的黎國政壇因而陷入詭譎多變的迷局。
在今年10月的示威現場,黎巴嫩婦女再度上街。或許將來某一天,這種源于雪松革命的母性示威傳統在累積足夠能量後,能蛻變為黎巴嫩女權運動的新破口,但2019會是那一刻嗎?
10月17日,黎巴嫩政府宣佈對Whatsapp用戶課稅,結果引發滔天民怨,民眾憤而走上街頭。在示威活動喧騰近兩周後,黎巴嫩總理薩阿德·哈里里(Saad Hariri)於10月29日宣佈辭職,本就暗流湧動的黎國政壇因而陷入詭譎多變的迷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是瀏覽了《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和法國《世界報》於選後各篇關於選舉結果的報導後綜合各方有價值的資訊後所寫成的。文中給出了很細的數據說明為何馬克宏這個出人意料的決定讓自己的政治生涯和治國藍圖受挫,但還是至少避免了全盤受挫的最糟結局,以及接下來法國的政治局勢會如何演變為三種可能狀況的其中一種
Thumbnail
法國極右派聲勢看漲,總統馬克宏宣布解散國會,提前舉行選舉。他的中間派聯盟剛在歐洲議會大選中遭到極右翼擊敗。他發表全國演說時宣布,國會下議院國民議會首輪選舉將於30日舉行,第2輪將於7月7日進行。 法國改選,極右派採貿易保護主義,提高關稅,恐怕導致美國也反全球化並釀成關稅大戰?恐怕又會重演經濟大蕭條?
Thumbnail
法國已經進入大混戰狀態 隨著的斷頭台送走了路易十六後,事情必未落幕,緊接著羅波斯比爾上台,此時法國已成也血流成河,斷頭台一天未停歇的狀態 由於法國的自由、和平、平等這些聲音也順片傳染的歐洲各國,各國貴族也對這樣如瘟疫可怕的理念對本國居民洗腦, 心想「挖!靠要是這樣的事情發生,輕則錢與房子沒
Thumbnail
巴黎時隔100年再次舉辦夏季奧運會,法國奢華品牌如愛馬仕、LV參與了獎牌和運動服的設計製作。然而,全球正陷於兩場激烈的戰爭中,這些戰爭相關國家的選手也將參加奧運會,可能對順利舉行產生重大影響。中國和平呼籲背後對俄羅斯的隱藏支持引發爭議,奧運安全問題仍是一個巨大挑戰。
Thumbnail
2024/5/9 歐盟歷來自詡為「規範性強權」,重視能把歐洲的「規範」與「原則」向世界傳佈。但從暖化危機、疫情到上述兩場戰爭以降,這樣的信用遭到「雙重標準」的質疑。許多發展中國家可以辯稱:「共享價值不等於共享優先事項。」西方集團有自己利益的優先事項,南方國家何嘗不能依據本國利益,自己決定優先事項?
Thumbnail
目前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的所做所為有先例:古代斯巴達人把鄰邦淪為“黑勞士”;英國長期以來把愛爾蘭當作臥榻旁的敵體,猶如“加薩走廊”,值西歐宰制全世界,日益富裕時,愛爾蘭人卻淪為歐洲的癟三;在大英帝國極盛的維多利亞時代,甚至釀成大災荒,使愛爾蘭人口喪失四分之一。
Thumbnail
法國總統馬克宏日前表示,將不排除派兵到烏克蘭,而引起渲然大波。且先撇開馬克宏的政治動機與軍事考量,法國對於出兵的態度會轉趨積極,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在於長達九年的巴爾赫內行動(Operation Barkhane)已經結束,最後一批法軍在2023年底撤出尼日,結束了長年的反恐戰爭.....
Thumbnail
法國提出向烏克蘭派遣地面部隊的建議,受到俄羅斯的強烈反對。 烏克蘭與俄羅斯及北約之間的衝突加劇,引起歐洲盟友及國際社會的關注。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會議上的評論可能引發地區局勢進一步惡化。
Thumbnail
當台灣在吵立法院長的時候,這個世界也開始發生一些重要的事了 伊朗飛彈襲擊了伊拉克和敘利亞。整個伊拉克和巴勒斯坦的加薩戰爭 進一步地擴散開來了 除了對於多年通膨的世界,中東的運輸中斷區域的不穩定 造成經濟衰退的可能性上昇之外 台灣也得要借鏡這些事
Thumbnail
本文分析海夫吉之戰中聯軍航空力量未能充分發揮的主要原因,以及籌備反攻的過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是瀏覽了《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和法國《世界報》於選後各篇關於選舉結果的報導後綜合各方有價值的資訊後所寫成的。文中給出了很細的數據說明為何馬克宏這個出人意料的決定讓自己的政治生涯和治國藍圖受挫,但還是至少避免了全盤受挫的最糟結局,以及接下來法國的政治局勢會如何演變為三種可能狀況的其中一種
Thumbnail
法國極右派聲勢看漲,總統馬克宏宣布解散國會,提前舉行選舉。他的中間派聯盟剛在歐洲議會大選中遭到極右翼擊敗。他發表全國演說時宣布,國會下議院國民議會首輪選舉將於30日舉行,第2輪將於7月7日進行。 法國改選,極右派採貿易保護主義,提高關稅,恐怕導致美國也反全球化並釀成關稅大戰?恐怕又會重演經濟大蕭條?
Thumbnail
法國已經進入大混戰狀態 隨著的斷頭台送走了路易十六後,事情必未落幕,緊接著羅波斯比爾上台,此時法國已成也血流成河,斷頭台一天未停歇的狀態 由於法國的自由、和平、平等這些聲音也順片傳染的歐洲各國,各國貴族也對這樣如瘟疫可怕的理念對本國居民洗腦, 心想「挖!靠要是這樣的事情發生,輕則錢與房子沒
Thumbnail
巴黎時隔100年再次舉辦夏季奧運會,法國奢華品牌如愛馬仕、LV參與了獎牌和運動服的設計製作。然而,全球正陷於兩場激烈的戰爭中,這些戰爭相關國家的選手也將參加奧運會,可能對順利舉行產生重大影響。中國和平呼籲背後對俄羅斯的隱藏支持引發爭議,奧運安全問題仍是一個巨大挑戰。
Thumbnail
2024/5/9 歐盟歷來自詡為「規範性強權」,重視能把歐洲的「規範」與「原則」向世界傳佈。但從暖化危機、疫情到上述兩場戰爭以降,這樣的信用遭到「雙重標準」的質疑。許多發展中國家可以辯稱:「共享價值不等於共享優先事項。」西方集團有自己利益的優先事項,南方國家何嘗不能依據本國利益,自己決定優先事項?
Thumbnail
目前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的所做所為有先例:古代斯巴達人把鄰邦淪為“黑勞士”;英國長期以來把愛爾蘭當作臥榻旁的敵體,猶如“加薩走廊”,值西歐宰制全世界,日益富裕時,愛爾蘭人卻淪為歐洲的癟三;在大英帝國極盛的維多利亞時代,甚至釀成大災荒,使愛爾蘭人口喪失四分之一。
Thumbnail
法國總統馬克宏日前表示,將不排除派兵到烏克蘭,而引起渲然大波。且先撇開馬克宏的政治動機與軍事考量,法國對於出兵的態度會轉趨積極,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在於長達九年的巴爾赫內行動(Operation Barkhane)已經結束,最後一批法軍在2023年底撤出尼日,結束了長年的反恐戰爭.....
Thumbnail
法國提出向烏克蘭派遣地面部隊的建議,受到俄羅斯的強烈反對。 烏克蘭與俄羅斯及北約之間的衝突加劇,引起歐洲盟友及國際社會的關注。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會議上的評論可能引發地區局勢進一步惡化。
Thumbnail
當台灣在吵立法院長的時候,這個世界也開始發生一些重要的事了 伊朗飛彈襲擊了伊拉克和敘利亞。整個伊拉克和巴勒斯坦的加薩戰爭 進一步地擴散開來了 除了對於多年通膨的世界,中東的運輸中斷區域的不穩定 造成經濟衰退的可能性上昇之外 台灣也得要借鏡這些事
Thumbnail
本文分析海夫吉之戰中聯軍航空力量未能充分發揮的主要原因,以及籌備反攻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