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年缺席的種族話語:日韓何以響應美國示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5月底的弗洛伊德(George Floyd)遇害事件,由此引爆了1968年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遇刺後最大規模示威。這股示威潮不僅蔓延全美各城,也向世界各地延燒,如今英、法、德、西班牙等地,紛紛湧現反種族歧視的抗議人群,並爆發了數量不等的警民衝突。這股憤怒背後既有種族與階級的結構問題,也暗含長期隔離的空虛,以及疫後失業的焦慮。
然而在東亞的日韓兩國,當人們走上街頭、舉起#BlackLivesMatter的標語時,結果反是引發外界狐疑。原因一來是在大眾印象中,日韓長年都是單一民族的國家;二來是即便這兩國皆有外來有色人口與移民,也鮮少聽聞媒體報道歧視與種族衝突的相關新聞。
然而,在這般司空見慣的視角後,其實暗藏兩國社會特有的排外情緒;且正因兩國的媒體、社會多年對此鮮有討論,才導致街頭意外成了檢討平台。
隱形的日式種族階級
日本文化遺產豐富、交通便利,人力服務更是周到不已,故能吸引不少觀光客與短期居留人口。但對於長期移居日本的外國人而言,此處與其說是個有禮社會,不如說是階級森嚴、人際之間井然有序的規矩之地。
在日本社會,隱形的種族階級長年橫亙,頂層首先是日本長者,接着依男人、女人與小孩遞減,進而排序至歐美白種人,再是亞洲人,最後才輪到其他國家的人種,例如黑人與阿拉伯人等。
上述階級常以字裏行間的方式,在生活的各角落浮現。例如針對外國人,日語中有兩種表述形式,一是「 外人」(Gaijin),暗含「 非我族類」的歧視與排斥感;另一形式為「 外國人」(Gaikokujin),雖較為正式與禮貌,但絕大多數日本人都使用前一種。
此外在二戰剛結束時,日本流行「 三國人」(Sangokujin)的語彙,將韓國、朝鮮和中國人(主要是在日台灣人)與「 高犯罪率」劃上等號。此一種族歧視用語在經濟起飛的年代便少再使用,但經濟泡沫後又捲土重來。2000年,時任東京都知事的石原慎太郎甚至在演講中公開使用此詞,主張來自外國的非法移民將是日本的重大威脅。
而在制度上,當今日本法律並未明訂禁止種族與國籍歧視,故不僅政治人物偶有排外發言,就連日本房東拒租外國人、政府機構婉拒外國求職者的案例也是層出不窮;甚至在教育場域中,日本人校方也可以學校無力教導、教師負擔過重等理由拒收外籍生,導致如今約有2萬名在日外籍學生無法受教育,其中絕大多數是日裔巴西人的後代。上述現象皆在無形中提高了外國人長居日本的生活門坎。
此外日本的排外情結甚至波及在血統與國籍上「 不夠純粹」的日本人。例如在日本出生成長、以日文為母語的跨國混血兒,即便身上一半流有日本血統,也只說日語,仍會被當作「 日漂」,也就是所謂在日漂泊者;2017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Sir Kazuo Ishiguro OBE FRSA FRSL),日本社會立刻浮現「 英國搶了村上春樹寶座」的情緒,絕大多數日本媒體對石黑的描述都是「 出身長崎的日裔英國人」,而非「 出身日本的作家」。
而此次日本的街頭示威,除有對美國反種族歧視的響應外,也與近日爆發的警方針對庫爾德人執法事件有關。5月22日,一名日本警察在東京盤查庫爾德人時,因對方拒絕讓其搜查車內,遂遭警方壓制在地,接着被踢擊腿部與勒頸。事發經過遭路人攝影后放上社群媒體,引發不少在日外國人心有慼慼的憤怒,畢竟不論膚色,外國人遭日本警察盤查、不當執法的頻率普遍高於本國人。
然而,儘管心懷不滿,這仍非日本社會關注的主流議題,因此只聚集了幾百來人,成員也多是在日外國人與本土青年。種族話語的長年闕如,導致相關憤怒必須攀爬全球示威框架而生,到頭來卻也不過是曇花一現的街頭激情,難撼整體文化與制度結構。
「身土不二」的韓式種族主義
而在日本一旁的韓國,也存在類似的社會憤怒與困境。
韓國的認同特殊之處在於,其近代史主體有很大程度,是建立在拒斥日本入侵的基礎上,即以抗日的熱血澆灌共同體的根苗,由此開啟大韓民族的話語建構。二戰結束後,韓國的民族國家進程逐漸深化,在發展本土產業與建構國族的過程中,政府與財閥帶頭標舉「身土不二」的概念,成為近代韓國的排外基礎。
所謂「身土不二」,最早出自古代醫書《東醫寶鑑》,意指身體健康與土地無法兩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然而此一用語在受到商業與政治力收編後,逐漸成為民族與愛國情緒的表意語彙,衍伸出「身體與國土必須一統」的含意,換句話說,那些流動於韓國的外國人、進口商品,既是「來自異國之身」,自也就難與出自韓國本土的人與商品相提並論。
在商業場域上,多數韓國人偏愛國貨與國產食品,三星、現代與LG因此得以在國內市場站腳跟,進而遠征海外;比起相對便宜的美澳進口牛肉,昂貴的韓牛更受國人青睞,即便是傳自外界的炸雞,韓國人也偏愛在本土炸雞店購買;生鮮超市中,也是進口蔬果必須讓位本土農產品。長年以來,韓國商店貨物受韓企壟斷,沃爾瑪、家樂福等世界型連鎖店在韓國舉步維艱。
而在人際交往上,韓國社會也湧動着排外的暗流。1949年國共交替的慌亂下,不少中國人逃往韓國避難,卻在當地遭遇嚴重歧視,不僅求職困難,也被阻絕於社交圈外。因此不少人只能待至兩岸政局平穩後,再尋回返機會,雖說用的身分已是「韓國華僑」,子女也多以韓語為第一母語,但在當地居民眼中,這些人永遠貼着「中國難民」的標籤。
此外,即便朝鮮與韓國皆宣稱要實現民族一統,但脱北者在韓國遭遇的歧視,其實並不亞於外國人。長年分隔導致雙方口音、用語出現諸多差異,許多脱北者因而在韓國社會格格不入,甚至發生獨居餓死多天無人聞問的事件。
直至今日,外來人口仍難以融入韓國社會,國家長年標舉單一民族的結果,便是導致了其他種族的失語。例如面對此次全美騷亂,韓國媒體多將報道聚焦在美國韓裔、韓企的損失上,而無多加探討引發暴動的根本原因。為此上街的人群雖有為黑人爭權的意識,卻也只是社會的邊緣一小角。
日韓的排外氛圍與種族歧視,有其特殊的社會文化背景,且長期缺乏本土反省。此次受美國議題觸動,引發街頭示威,雖難改長遠結構,卻不失為噤聲多年的驚天一鳴。
原文發表網址:
2020.6.10
長年缺席的種族話語:日韓何以響應美國示威?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483972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385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劉燕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各國已逐漸走出疫初的醫衛慌亂,朝向有限解封邁進。然而病毒除了帶走生命外,也在日常生活烙下難以回覆的創痕,長期居家誘發關係焦慮,經濟停擺導致大規模失業,邊界管制衍生流動與糧食危機。許多倖存者躲過了死神搜捕,但面對劇烈失衡的疫後秩序,他們開始押注街頭。
自打新冠疫情開始蔓延,全球社運迎來一波低潮,社交距離既阻止病毒擴散,也順帶掐熄了革命火種。然而,5月25日美國發生了警察跪壓非裔致死事件,此案歷經群眾輿論發酵,意外引爆街頭怒火,導致全美多地陷入騷亂之中。
伊拉克戰爭就像一名酷吏,不僅長年凌遲中東,也反覆拷問美國的國家道德。打從2003年美軍入侵以來,爭議便如影隨形:虐囚、濫殺平民、未發現事前宣稱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更於2010年引爆切爾西·曼寧泄密事件,導致全國輿論譁然。
自美國改朝換代以來,台灣政府便竭力甩脱「川粉之島」(特朗普名字台譯「川普」)形象,盼能爭取拜登(Joe Biden)這位新美國隊長的恩澤,或令政府有本錢遂行大內宣。究其心之所向,無非期盼美國多幾次對台灣的口惠實不至,抑或在鎂光燈前提升對中國的怒氣值。
1月6日,特朗普(Donald Trump)支持者衝入美國國會,既打斷參眾兩院聯席的選票驗證流程,也讓美國國會在1814年英軍入侵後,首度陷落於外力之手。即便警方隨後驅散人群、逮捕示威者,這段近似荷里活情節的政治鬧劇,仍舊重挫了美國道德形象,並在其長年標舉的「民主話語」外表上,劃出了刀刀見骨傷痕。
3月16日,佐治亞州首府亞特蘭大發生連環槍擊事件,造成包含6名亞裔在內的8人無辜喪命。而在此前幾月,全美境內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率便已持續上升。根據加州大學聖伯納迪諾分院仇恨與極端主義研究中心(CSUSB)數據顯示, 2020年美國整體仇恨犯罪率下降6%,但針對亞裔美國人的仇恨犯罪卻激增145%。
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各國已逐漸走出疫初的醫衛慌亂,朝向有限解封邁進。然而病毒除了帶走生命外,也在日常生活烙下難以回覆的創痕,長期居家誘發關係焦慮,經濟停擺導致大規模失業,邊界管制衍生流動與糧食危機。許多倖存者躲過了死神搜捕,但面對劇烈失衡的疫後秩序,他們開始押注街頭。
自打新冠疫情開始蔓延,全球社運迎來一波低潮,社交距離既阻止病毒擴散,也順帶掐熄了革命火種。然而,5月25日美國發生了警察跪壓非裔致死事件,此案歷經群眾輿論發酵,意外引爆街頭怒火,導致全美多地陷入騷亂之中。
伊拉克戰爭就像一名酷吏,不僅長年凌遲中東,也反覆拷問美國的國家道德。打從2003年美軍入侵以來,爭議便如影隨形:虐囚、濫殺平民、未發現事前宣稱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更於2010年引爆切爾西·曼寧泄密事件,導致全國輿論譁然。
自美國改朝換代以來,台灣政府便竭力甩脱「川粉之島」(特朗普名字台譯「川普」)形象,盼能爭取拜登(Joe Biden)這位新美國隊長的恩澤,或令政府有本錢遂行大內宣。究其心之所向,無非期盼美國多幾次對台灣的口惠實不至,抑或在鎂光燈前提升對中國的怒氣值。
1月6日,特朗普(Donald Trump)支持者衝入美國國會,既打斷參眾兩院聯席的選票驗證流程,也讓美國國會在1814年英軍入侵後,首度陷落於外力之手。即便警方隨後驅散人群、逮捕示威者,這段近似荷里活情節的政治鬧劇,仍舊重挫了美國道德形象,並在其長年標舉的「民主話語」外表上,劃出了刀刀見骨傷痕。
3月16日,佐治亞州首府亞特蘭大發生連環槍擊事件,造成包含6名亞裔在內的8人無辜喪命。而在此前幾月,全美境內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率便已持續上升。根據加州大學聖伯納迪諾分院仇恨與極端主義研究中心(CSUSB)數據顯示, 2020年美國整體仇恨犯罪率下降6%,但針對亞裔美國人的仇恨犯罪卻激增145%。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以全世界來說 每個人都是原住民 以全人類來說 各族文化都是母語 白血球也許盲目 但總是奮盡所能 紅血球或許渺小 從不曾忘記本色 人都會笨也都會壞 知識跟智慧能療癒 關於包容 我還太淺
Thumbnail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大陸人的表達受到極大的限制和監控。本文闡述了在大陸出生的人從小就接受的愛國,愛黨思想,以及對所謂好人壞人的認知。同時也討論了表達的限制和自由在這樣的背景下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文章結尾呼籲希望兩岸人民能夠找到更好的方式互相瞭解。
Thumbnail
對於許多人而言,日本是一個相當獨特的國家,從風俗、文化、建築到思想都與華人有很大差異。文章探討了華夏文明如何影響日本文化,以及對將日本旅行視為娛樂而非情感活動的不解。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對日本文化的想法,並提醒人們在旅行中更加包容不同文化差異的重要性。
近年來,許多黃種人在西方國家遭受攻擊。這與大量中國人和香港人移民導致當地工作機會減少和房價上升有關。此外,新冠疫情期間的陰謀論也加劇了對黃種人的敵意。
Thumbnail
種族歧視,不是種歧視,而是每個人對於該地的無知,以及他們那不改的觀念。   為何說不改的觀念?倒不如說為何不改!因為“自以為是”又或者因為 年紀大,“自認為”明白所有,所以去限制,去辱罵,以“自已”的那觀點,去認定所有。     何為歧視?只因他與我“不同”所以排擠、辱罵或孤立 ,這講的好像
Thumbnail
(6)レース   人種差別は一種の差別ではなく、誰もが抱える欠陥であり、その態度は変わらない。   なぜ私たちは概念を変えないと言うのですか? なぜ変更しないのかを言う方が良いでしょう! 「独善的」だからとか、年をとったからといって、何でも理解していると「思っている」ので、制限したり侮辱したり、「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作者談論《寬容》一書則指出人類戰爭與殺戮的主因是不寬容,例如對異教徒、不同種族和文化的不寬容,以及自私自利。作者認為寬容應該限制於不妨礙他人權益的範疇內,並主張對自己也要寬容。這樣的寬容才是真正的放過自己,也提醒寬容他人同時也要寬容自己。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和英國沾得上邊的台灣人都有被問過這個問題? 我個人的感覺是一個人不會因為他是英國人就種族歧視, 有種族歧視的人是這個人的問題, 和他是不是英國人無關. 最近有一個旅英網紅因為交通違規被英國人不友善的對待, 他覺得這是種族歧視, 因為其他英國人也違規, 就只有他被針對, 那這絕對就是
Thumbnail
一個民族既文化並不是可以由一個人或者一個組織可以去改變的。 文化是一種根深蒂固在人的思想,影響人言行和態度。 從一個城市中的街道,便可以一葉知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以全世界來說 每個人都是原住民 以全人類來說 各族文化都是母語 白血球也許盲目 但總是奮盡所能 紅血球或許渺小 從不曾忘記本色 人都會笨也都會壞 知識跟智慧能療癒 關於包容 我還太淺
Thumbnail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大陸人的表達受到極大的限制和監控。本文闡述了在大陸出生的人從小就接受的愛國,愛黨思想,以及對所謂好人壞人的認知。同時也討論了表達的限制和自由在這樣的背景下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文章結尾呼籲希望兩岸人民能夠找到更好的方式互相瞭解。
Thumbnail
對於許多人而言,日本是一個相當獨特的國家,從風俗、文化、建築到思想都與華人有很大差異。文章探討了華夏文明如何影響日本文化,以及對將日本旅行視為娛樂而非情感活動的不解。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對日本文化的想法,並提醒人們在旅行中更加包容不同文化差異的重要性。
近年來,許多黃種人在西方國家遭受攻擊。這與大量中國人和香港人移民導致當地工作機會減少和房價上升有關。此外,新冠疫情期間的陰謀論也加劇了對黃種人的敵意。
Thumbnail
種族歧視,不是種歧視,而是每個人對於該地的無知,以及他們那不改的觀念。   為何說不改的觀念?倒不如說為何不改!因為“自以為是”又或者因為 年紀大,“自認為”明白所有,所以去限制,去辱罵,以“自已”的那觀點,去認定所有。     何為歧視?只因他與我“不同”所以排擠、辱罵或孤立 ,這講的好像
Thumbnail
(6)レース   人種差別は一種の差別ではなく、誰もが抱える欠陥であり、その態度は変わらない。   なぜ私たちは概念を変えないと言うのですか? なぜ変更しないのかを言う方が良いでしょう! 「独善的」だからとか、年をとったからといって、何でも理解していると「思っている」ので、制限したり侮辱したり、「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作者談論《寬容》一書則指出人類戰爭與殺戮的主因是不寬容,例如對異教徒、不同種族和文化的不寬容,以及自私自利。作者認為寬容應該限制於不妨礙他人權益的範疇內,並主張對自己也要寬容。這樣的寬容才是真正的放過自己,也提醒寬容他人同時也要寬容自己。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和英國沾得上邊的台灣人都有被問過這個問題? 我個人的感覺是一個人不會因為他是英國人就種族歧視, 有種族歧視的人是這個人的問題, 和他是不是英國人無關. 最近有一個旅英網紅因為交通違規被英國人不友善的對待, 他覺得這是種族歧視, 因為其他英國人也違規, 就只有他被針對, 那這絕對就是
Thumbnail
一個民族既文化並不是可以由一個人或者一個組織可以去改變的。 文化是一種根深蒂固在人的思想,影響人言行和態度。 從一個城市中的街道,便可以一葉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