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新電影浪潮的歷史背景——布拉格之春的前與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想了解捷克新電影浪潮的特點,就要從它的歷史背景談起,看一個歷經納粹統治,戰後又受共產黨控制自由的國家,怎麼迸發出驚艷全球的電影黃金年代,產出有黑色幽默、有超現實主義、有政治抵抗的精彩電影⋯⋯

紅色鐵幕降臨

1945 二戰終止那年,紅軍「解放」了捷克斯洛伐克。三年後,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於二月政變事件中取得權力,捷克斯洛伐克正式成為蘇聯的衛星國之一,進入紅色共產的統治時期。
1945 年紅軍進入布拉格時受民眾熱烈歡迎
© 1945 Karel Hájek
1948 年 2 月,共產黨發起二月革命時,在溫徹拉斯廣場上的群眾
© Profimedia.cz

捷共執政下走向自由化的濫觴

自 1948 年捷共執政起,所有的言論出版都受到審查,電影產業遭國有化,然而它也表示了電影產業的發展,有國家資源的挹注。
在學界,著名的電影知識殿堂 FAMU(布拉格表演藝術學院影視學院)在戰後興學,秉持著自由的教育方針,培育了許多日後亮眼國際的導演,包含電影新浪潮時期的導演,包含米洛斯福曼(Miloš Forman)、伊利曼佐(Jiří Menzel)、楊南曼奇(Jan Němec)等人。
1960 年代,政府對於審查開始鬆綁。當時幾個重要的事件包含——
1963 年的 Liblice Conference,馬克思主義菁英們針對卡夫卡(Franz Kafka)對社會影響的重新定位。過往共產黨曾大規模地掃蕩禁絕現代主義藝術,卡夫卡的著作也在其中。然而卻有另一派聲音,認為他的文字有著批判資本主義與當時奧匈帝國君主制、同理社會底層人民反抗的社會主義精神。政府對於藝文作品的檢視角度開始動搖,卡夫卡甚至在往後被形塑成極具有捷克象徵的作家。
1967 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聯盟(Union of Czechoslovak Writers)決定公開支持激進的社會主義分子(如米蘭昆德拉)。在早些年,聯盟內部就有人在昔日立場情硬的共產主義週刊《Literární noviny》主張文學應獨立於黨意。
回頭看向捷克新電影浪潮的作品出版年份,不少是在 1960 年代初期,通過當時的審查,展現於世人面前。早在 1968 年布拉格之春審查制度取消前,這些令人目眩神迷的作品就蓬勃發展著⋯⋯

曇花一現的布拉格之春

1968 年一月,代表捷共改革派的杜布切克(Alexander Dubček)擔任捷共第一書記,倡導「人性化的社會主義」(Socialism with a human face),布拉格之春正式開始。
3 月 4 日,他廢除了自捷共掌權以來的審查制度,緊固了 20 年的開關打開,自由的言論宣洩襲來,不只是藝術家靈感受激發,知識分子也產出更多一針見血的執政批評,引起莫斯科當局緊張⋯⋯
6 月 27 日,多位知名文人連署的「兩千字宣言」(The Two Thousand Words; Dva tisíce slov)公布,內容包含對捷共執政二十年的看法,批評了共產黨的獨裁、施政表現不佳,對國內政治受到境外勢力(蘇聯)干預表示不滿,提及這對於人民的精神生活大受影響,失去對於公共事務的關懷,以及彼此的互信、快樂。連署人包含了導演Jiří Menzel、Jiří Trnk。(兩千字宣言全文連結
兩千字宣言(The Two Thousand Words; Dva tisíce slov)
© Moderní-Dějiny.cz
宣言一出,杜布切克隨即批判宣言,蘇聯也透過社論《真理報》直指捷克斯洛伐克有以自由名主之名,行背離東方集團之實,的意圖。捷共未及時回應蘇聯的疑慮,也造就雙邊的嫌隙日益加大⋯⋯

來自莫斯科的鎮壓

8 月 3 日,捷克斯洛伐克和蘇聯為首的數個衛星國於布拉迪斯拉會面,會後發表宣言(Bratislava Declaration),提及為了堅決社會主義的立場,可能干預任何造成威脅的華沙公約國。
或許捷共以為當時雙邊以取得共識,不料 8 月 20 日,四個華沙公約國於半夜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坦克從機場一路開往市中心布拉格⋯⋯為期不到一年的自由民主春天落幕。
杜布切克受逮捕押送至莫斯科後,同意簽署莫斯科議定書(Moscow Protocol),言論審查回歸,自由時光如曇花一現。數部當時曾通過言論審查的新浪潮電影,也在國內被禁播⋯⋯
一年後,保守派胡薩克(Gustáv Husák)擔任捷共第一書記,國家進入「正常化」(Normalization)時期。人民回到壓抑的生活,許多藝文人士逃亡,包含米洛斯福曼前往美國、米蘭昆德拉流亡法國,閃耀一時的黃金年代黯去⋯⋯

Reference

avatar-img
12會員
18內容數
#歐陸電影 #捷克新浪潮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珊 Sha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0 年,我到捷克查理士大學擔任訪問學生,出身電影世家的教授,帶我進入捷克/中歐的綺麗電影世界;2022金馬經典影展「捷克斯洛伐克電影黃金時代」開始前,我想帶你介紹這些好電影⋯⋯
2020 年,我到捷克查理士大學擔任訪問學生,出身電影世家的教授,帶我進入捷克/中歐的綺麗電影世界;2022金馬經典影展「捷克斯洛伐克電影黃金時代」開始前,我想帶你介紹這些好電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文革后大陸人渴求自由經濟(民生)、渴求民主政治(民權)、渴求驅逐馬列、恢復中華(民族)。三大渴求漸次醒覺,而共匪則繼續打壓此三大渴求。鄧、江、胡、習的四十多年就是三大渴求與共匪之間的繼續較量。共黨以其所謂的“國營”(實則“黨營”)企業來限制百姓對自由經濟的渴求,以其所謂的四項基本原則來踐踏百姓的民權
我曾在《中國大陸淪陷74年(2023)年告國際書》一文中說,國際社會必須知道,共黨的“改革開放”是假的。在共黨的曆史上,類似的“改革開放”至少有六次。共黨在1927年——1937年間,因血腥殺戮地主、掠奪私營業主、破壞中華文化而喪盡民心,在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第五次圍剿之下步入死境。它為了自救,在抗戰
Thumbnail
韓國電影《12.12:首爾之春》(서울의봄)以真人真事改篇而成,香港曾經短暫上映,這是一部深刻探討韓國近現代歷史的重要電影,它重塑了1979年12月12日在韓國發生的政變,我們以2小時電影經驗了一場9小時的政變,讓我們不僅看到韓國近代民主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也是對韓國民主化進程的一次重大考驗的反思
Thumbnail
卓別林的首部有聲電影《大獨裁者》,主要在諷刺德國納粹阿道夫.希特勒的暴行與獨裁。這部電影在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初起上映。片中的角色是一位熱愛和平的猶太理髮師和一位夢想征服世界的獨裁統治者辛克爾,默劇大師卓別林一人分飾兩角。
Thumbnail
來到捷克後的一個月,在 Facebook 上小小創了一個粉專「喬伊斯在捷克」,紀錄著在布拉格生活的那一年,宿舍生活多采多姿,且費用相對低廉。本文內容包括宿舍介紹、洗衣日常和學生咖啡廳兼酒吧,為交換生存提供實用資訊和生活分享。
接連兩天,我決定放空腦子,觀賞幾部有意義的電影,以滋潤自己淡漠的歷史感。今日,我聚精會神看完韓國電影《首爾之春》,心情受到很深的觸動:撇開由全斗奐主導的軍事政變這一史實,如果我們作為廣義的轉型正義的參與者,將用多大程度的理性和依據來判決這等軍事獨裁者的罪行?   依照我的淺見,若要清算或審判這等
Thumbnail
沒人想過在漢南洞的一夜對峙,會將韓國拉進十幾年的無民主深淵,爾後還需依靠民主化運動,且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抗爭,才得到今日的自由。那一夜哪怕只有一人改變了想法,都可能造就不同的黎明,無論是守護民主抑或是反叛,需要的都是一股眾志成城的氣魄。
Thumbnail
不論你是傳統藍綠支持者,是柯粉或柯黑,應該都可以感受到,台灣的民主政治確實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未來這幾年,白色會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該怎麼瞭解白色力量的崛起?為何年輕人拒絕藍綠?厭惡建制不是台灣特產,或許是民主國家的普遍現象!我們可以從水島治郎的《民粹時代》一書的考察裡,進行深入的思考。
Thumbnail
城堡區Hradčany 城堡區曾是一個獨立的市鎮,直到1784年四個互相毗鄰的獨立市鎮合併成立了布拉格,城堡區內有著名的布拉格城堡、皇家花園、安妮女王夏宮、聖喬治大殿、聖維特主教座堂、舊皇宮、黃⾦小巷、黑塔及聖瓦茨拉夫葡萄園等景點。 皇家花園( Královská zahrada 搭著電車來到
Thumbnail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以捷克的民主化運動布拉格之春及後蘇聯入侵捷克為寫作背景,描寫了一男兩女的愛情糾葛,並帶出各角色生命中屬於他們的「輕」和「重」。雖然小說以大量篇幅刻畫兩性關係以及性愛劇情,但更為準確的是注入了大量隱喻的哲學小說,並表達作者對於生命本質、存有、意義、靈魂肉體等主題的反思。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文革后大陸人渴求自由經濟(民生)、渴求民主政治(民權)、渴求驅逐馬列、恢復中華(民族)。三大渴求漸次醒覺,而共匪則繼續打壓此三大渴求。鄧、江、胡、習的四十多年就是三大渴求與共匪之間的繼續較量。共黨以其所謂的“國營”(實則“黨營”)企業來限制百姓對自由經濟的渴求,以其所謂的四項基本原則來踐踏百姓的民權
我曾在《中國大陸淪陷74年(2023)年告國際書》一文中說,國際社會必須知道,共黨的“改革開放”是假的。在共黨的曆史上,類似的“改革開放”至少有六次。共黨在1927年——1937年間,因血腥殺戮地主、掠奪私營業主、破壞中華文化而喪盡民心,在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第五次圍剿之下步入死境。它為了自救,在抗戰
Thumbnail
韓國電影《12.12:首爾之春》(서울의봄)以真人真事改篇而成,香港曾經短暫上映,這是一部深刻探討韓國近現代歷史的重要電影,它重塑了1979年12月12日在韓國發生的政變,我們以2小時電影經驗了一場9小時的政變,讓我們不僅看到韓國近代民主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也是對韓國民主化進程的一次重大考驗的反思
Thumbnail
卓別林的首部有聲電影《大獨裁者》,主要在諷刺德國納粹阿道夫.希特勒的暴行與獨裁。這部電影在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初起上映。片中的角色是一位熱愛和平的猶太理髮師和一位夢想征服世界的獨裁統治者辛克爾,默劇大師卓別林一人分飾兩角。
Thumbnail
來到捷克後的一個月,在 Facebook 上小小創了一個粉專「喬伊斯在捷克」,紀錄著在布拉格生活的那一年,宿舍生活多采多姿,且費用相對低廉。本文內容包括宿舍介紹、洗衣日常和學生咖啡廳兼酒吧,為交換生存提供實用資訊和生活分享。
接連兩天,我決定放空腦子,觀賞幾部有意義的電影,以滋潤自己淡漠的歷史感。今日,我聚精會神看完韓國電影《首爾之春》,心情受到很深的觸動:撇開由全斗奐主導的軍事政變這一史實,如果我們作為廣義的轉型正義的參與者,將用多大程度的理性和依據來判決這等軍事獨裁者的罪行?   依照我的淺見,若要清算或審判這等
Thumbnail
沒人想過在漢南洞的一夜對峙,會將韓國拉進十幾年的無民主深淵,爾後還需依靠民主化運動,且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抗爭,才得到今日的自由。那一夜哪怕只有一人改變了想法,都可能造就不同的黎明,無論是守護民主抑或是反叛,需要的都是一股眾志成城的氣魄。
Thumbnail
不論你是傳統藍綠支持者,是柯粉或柯黑,應該都可以感受到,台灣的民主政治確實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未來這幾年,白色會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該怎麼瞭解白色力量的崛起?為何年輕人拒絕藍綠?厭惡建制不是台灣特產,或許是民主國家的普遍現象!我們可以從水島治郎的《民粹時代》一書的考察裡,進行深入的思考。
Thumbnail
城堡區Hradčany 城堡區曾是一個獨立的市鎮,直到1784年四個互相毗鄰的獨立市鎮合併成立了布拉格,城堡區內有著名的布拉格城堡、皇家花園、安妮女王夏宮、聖喬治大殿、聖維特主教座堂、舊皇宮、黃⾦小巷、黑塔及聖瓦茨拉夫葡萄園等景點。 皇家花園( Královská zahrada 搭著電車來到
Thumbnail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以捷克的民主化運動布拉格之春及後蘇聯入侵捷克為寫作背景,描寫了一男兩女的愛情糾葛,並帶出各角色生命中屬於他們的「輕」和「重」。雖然小說以大量篇幅刻畫兩性關係以及性愛劇情,但更為準確的是注入了大量隱喻的哲學小說,並表達作者對於生命本質、存有、意義、靈魂肉體等主題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