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憤怒的一拋,拋出了歐洲三十年戰爭-布拉格拋窗事件

人民憤怒的一拋,拋出了歐洲三十年戰爭-布拉格拋窗事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布拉格的城市風景

布拉格的城市風景


因為布拉格城堡非常的大啦,是現存中世紀最大的城堡,現在我們觀光客過去可以參觀的地方非常多,除了超級華麗的聖維特主座教堂之外,王宮的部分又分成了舊皇宮跟新皇宮。新皇宮就是現在的捷克總統官邸(所以說捷克統總統將自己比做是現代的國王嗎?),這個部分是不開放參觀的,也因為新皇宮的關係,所以進去布拉格城堡區都需要先經過安檢才能自由活動(雖然我覺得他們的安檢其實相當的偷工減料......),至於舊皇宮就是可以進去參觀的景點了,這裡其實不太是那種我們印象中國王王后、王宮貴族居住的地方啦,比較像是一個重要的行政中心,可以開開會、有時候Party一下之類的地方,整體來說跟其他王宮比起來相當的儉樸無華,更注重功能像這樣。

不過,千萬不能小看這個簡單又不耀眼的舊皇宮,在這裡發生過很多關乎國家、甚至是歐洲的重要事件的,今天想要先來說說在這裡發生過的「拋窗事件」!

PS: 布拉格拋窗事件發生過兩次,第一次發生在他們的新市政廳,這次的拋窗事件引發了長達了15年的胡斯戰爭。而發生在布拉格城堡的則是第二次拋窗事件,這次的事件則是成為歐洲30年戰爭的導火線。這兩次的戰爭都是新舊教不合產生的大災難,而且也都影響深遠,真的都很值得大家去細細了解一下。

若是走進布拉格舊皇宮的二樓,首先會進入弗拉迪斯拉夫大廳,這個大廳其中有個不起眼的小房間,房間的解說牌上會告訴你,這就是發生拋窗事件的地方。在這裡可以通過窗戶往外看下,看看這裡距離地面有多遠,想像一下被從這裡拋出去的感受,嗯,應該挺可怕的。

至於為什麼會發生這個拋窗事件呢?

這要先從時代背景說起。

16世紀的時候,以馬丁路德為首的歐洲教會開始了針對很多天主教陋習的改革,推翻了很多天主教制度,像是不用聽教宗的話、不需要望彌撒、不需要買贖罪眷等等,然後就衍生出了新教,16、17世紀時新教風靡整個歐洲,很多百姓跟國家家都從舊教改信為新教,像是北歐諸國、德意志地區的部分諸侯國、荷蘭等等。當然,也有很多國家依舊是堅決的跟舊教綁在一起,像是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等國(當然法國也是,但是他們在30年戰爭中因為政治因素跟新教綁在一起,所以在這裡就沒有歸類在舊教方)。

而在第二次拋窗事件發生的1618年,波希米亞王國(現在的捷克)就是屬於哈布斯堡王朝的一份子,他們的國王也是由哈布斯堡王朝指定,當時的國王斐迪南二世(Ferdinand II)就是來自哈布斯堡家族,並且也是個狂熱的天主教支持者。只不過當時的波希米亞人多信仰新教,而且前任國王魯道夫二世在1609年時還頒布的一份可以保障波希米亞人信仰自由的詔書(Majestätsbrief),所以當斐迪南二世跑到波希米亞打壓新教(他拆了幾間新教教堂、不允許新教貴族們自由集會)的時候,造成了當地人民的不滿以及不安。

因為國王的這些行為,新教貴族們就派了代表去到布拉格跟國王的代表開會,兩方應該談了超級不愉快的,因為開會開到最後,氣炸的新教貴族們就把三位代表抓起來扔出了窗戶,他們就從舊皇宮掉到了護城河裡頭,不過這幾個人竟然沒有摔死,反而活下來然後趕快跑去找國王告狀。

(有傳言說,這三個人士因為掉進了糞坑中才活下來的)

這件事開啟了波希米亞叛亂(Böhmischer Aufstand),在1619年波希米亞人罷免了斐迪南二世,任命了自己的國王腓特烈五世(他是一位堅定的加爾文主義者,並且支持宗教改革)。只不過雖然斐迪南二世雖然不是波希米亞國王了,卻還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所以他開始尋找舊教盟友,並在1620年攻打布拉格,成功的再次成為波希米亞國王。

斐迪南二世再次成為波希米亞國王之後,繼續打壓波希米亞國內的新教勢力,強迫波希米亞以及奧地利的新教徒改宗成為天主教徒,只不過這段時間德意志地區的新教王公貴族們已經成立了抵制舊教霸權的新教聯盟,開始了與斐迪南二世(以及哈布斯堡王朝)的一場長期鬥爭。

這就是歐洲的三十年戰爭。

站在捷克布拉格城堡的舊皇宮內,看著美麗的千塔之都,真的會很難想像這裡就是一場改變歐洲格局戰爭的開端。當然,嚴重的宗教衝突只是開啟這個事件的導火線,這場戰爭中牽扯到了更多的國際利益,強權之間的鬥爭,最後這場戰爭以哈布斯堡王朝的衰弱為結局畫下句點。

因為去了捷克布拉格,對於發生在那裏的拋窗事件有點好奇,所以稍微研究並且記錄了一下這個事件,非常不專業的歷史分享,若是有錯誤的地方就請多多指教囉!






avatar-img
Miemie的沙龍
25會員
71內容數
埃及真是個奇妙的國家! 在那邊生活的短短半年內就發生了超級多事,這邊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那些在埃及發生過的奇妙事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Miemi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Dahab位於西奈半島南部的海岸邊,是個人口不算很多、觀光業非常發達的地方,整個城鎮長期以來以風帆衝浪以及潛水活動聞名於世!
自從上次去了Kino Intimes看過電影之後,我對於柏林這種獨立影廳文化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所以這次在想看的電影以及想要去的電影院的綜合評估下,就選了這家Tilsiter Lichtspiele電影院去看了一場電影!
進入了四月,柏林的天氣似乎也好上了不少,雖然有的時候溫度依舊不高,但是至少陽光明媚而且日照時間也長了不少,越來越適合有空的時間在戶外逛逛了!因此四月的第一個星期六就和朋友相約去了一個相當有意思的二手市集:Berliner Antikflohmarkt auf der Trabrennbahn Kar
Dahab位於西奈半島南部的海岸邊,是個人口不算很多、觀光業非常發達的地方,整個城鎮長期以來以風帆衝浪以及潛水活動聞名於世!
自從上次去了Kino Intimes看過電影之後,我對於柏林這種獨立影廳文化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所以這次在想看的電影以及想要去的電影院的綜合評估下,就選了這家Tilsiter Lichtspiele電影院去看了一場電影!
進入了四月,柏林的天氣似乎也好上了不少,雖然有的時候溫度依舊不高,但是至少陽光明媚而且日照時間也長了不少,越來越適合有空的時間在戶外逛逛了!因此四月的第一個星期六就和朋友相約去了一個相當有意思的二手市集:Berliner Antikflohmarkt auf der Trabrennbahn Kar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