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奔向淨零!-要「公正轉型」,別遺落任何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如何守護地球免於氣候災難,近年最夯的關鍵字就是「淨零」(Net Zero)。今年422地球日,美國總統拜登邀集各國領袖舉辦「氣候領袖高峰會」共同宣示淨零目標,包括美國、中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國家均提出2030或2050年的具體淨零承諾。台灣政府也在這一波全球風潮中展開部署,在行政院統籌下,開始評估台灣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的可能路徑。

這場全球零碳的世紀戰役,可追溯源起於2015年的《巴黎氣候協定》,當時聯合國提出世界各國必須一起努力將地球氣溫升幅控制在2°C,最好是1.5°C以內。依據聯合國政府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報告指出,如果要達到降溫1.5°C的目標,2030年全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必須減半、2050年需達到淨零。

raw-image

其後,2019年聯合國正式啟動「奔向淨零」(Race to Zero)倡議,這項創新挑戰的難度甚至被喻為本世紀的人類登月計劃。至今,已有708個城市,24個地區,2360個企業,163個大型投資人和624所大學,總計有超過120多個國家致力於2030年達成碳排放量減半,並最遲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之願景目標(影響涵蓋全球四分之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半以上的GDP)。

零碳運動 兼顧公平正義將是大考驗

一場全球零碳運動已然展開。然而,如何在轉型過程同時兼顧社會公平正義,我認為將是這波淨零之戰的重大考驗。因為轉向淨零不只是涉及技術變革,更是包含經濟、社會及政治重組的過程。

轉型面臨的問題可能有:先進國家與落後國家的資源落差、高排碳的傳統化石能源產業(如:煤礦工人)勞工可能面臨的失業困境,此外,排碳量小的南半球及海島國家、原住民地區,卻可能站在氣候災難的最前線。因此,面對這場淨零挑戰,我們也應當正視其中可能帶來的正面效應與負面衝擊,才能找到更好的轉型之道。

因此,我想提出「公正淨零」(just transition to net zero)的概念,以確保邁向淨零的過程不會加劇社會不平等或環境不正義,並且落實「不遺落所有人」的共好未來。

我認為,「公正淨零」可從幾個面向開始努力。

首先,政府應在淨零的政策及治理框架中納入「公正原則」:

1.目標的公正性(Fairness of Ambition):政府的氣候政策須符合科學證據,並在時程與規模展現雄心,還應確保政策對當今及未來世代兼具公平。

2.課責的公正性(Fairness of Accountability):邁向淨零的過程涉及跨部門的合作,因此政府與監管機關應提供各部門彼此協作、並可課責的治理方式。

3.遞交的公正性(Fairness of Delivery):政府應提供明確的整體目標及遞交框架,並激勵各部門及行業採取個別的減碳方案。

4.機會的公正性(Fairness of Opportunity):政府應開創公平的競爭環境,以確保不同規模及領域的部門及企業均可參與並作出貢獻。

5.成本的公正性(Fairness of Cost):邁向淨零轉型的成本必須公平分配,此外亦應特別扶助轉型過程中的弱勢對象。

這份由英國英國淨零商業集團聯盟所提出的轉型淨零公正原則(A Just Transition to Net Zero- THE ‘FAIRNESS PRINCIPLES’),不只凸顯淨零推動需仰賴政府的決心與民間協力,此外,也呼籲政府應在政策治理框架納入公正原則,才能讓所有人共享零碳經濟,建立更具韌性及公平的未來。

其次,邁向淨零應納入「公正轉型」的考量,並提出對弱勢族群有利的政策設計。

參考歐盟2021年提出的「公正轉型框架」(just transitions framework),其中包含兩大重點:社會包容(social inclusion)及分配影響(distributional impacts)。「社會包容」指的是將邊緣族群納入討論及決策的過程,「分配影響」則是涉及利益及危害的公平分配問題。一個包容所有人的公正轉型,將需考量世代正義、性別平等、當地社區,以及原住民、青年及其他弱勢族群的需求。

raw-image

具體而言,追求公正淨零的政策應納入弱勢群體的優先設計(來源)

1.確保公眾參與:例如,政府可透過參與式設計實現更具包容性的計畫方案。

2.改善弱勢勞工及小農生計:各國應積極為轉型過程的弱勢群體提供就業機會。例如,幫助煤礦工人、女性提供再生能源就業機會,或者協助小農取得綠色技術和資金。

3.公平分配永續及韌性的基礎設施:規劃更具公平性的基礎設施,幫助偏遠或邊陲地區取得資金或服務。

4.幫助低收入家庭獲得便宜的綠色服務及商品:低收入家庭可能因為無法負擔、租房或缺乏訊息,因此陷入能源貧窮困境或無法取得綠色產品服務。政府可透過財政支持或能源效率計畫,幫助低收入家庭節省能源費用支出。

5.設計漸進式的綠色稅制改革:取消化石燃料補貼或碳定價等措施可能提高能源及交通價格。國家可透過補貼、稅務及分配改革等措施,幫助降低對弱勢族群的衝擊。

由此,我們不難發現實現,「淨零是一項社會和公共政策挑戰,而不只是技術挑戰」(來源)。轉型過程包含社會經濟、工業和公共政策目標的跨域合作,因而必須建立起一種通用原則框架以整合多方意見

邁向淨零未來也將對人民的日常生活及消費產生影響。因此,與公民合作以確保他們的觀點得到聆聽,並制定適合人們生活和期望的策略也將至關重要。(來源)歸結而言,實現公正淨零的轉型策略應建立一種「包含所有社會夥伴的參與及代表性的社會對話過程」(來源),才能實現幫助所有人的共榮願景。

第三,在這場全球零碳戰役中,能源部門將是關鍵戰場。未來應重視以人為本的能源轉型,促進政府、企業、公民的密切合作,藉以加速落實公正淨零。

raw-image


作為全球四分之三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來源,能源部門將是這場淨零之戰的重要關鍵。國際能源總署(IEA)在2021年5月發布「2050淨零:全球能源部門路徑圖」(Net Zero by 2050: A Roadmap for the Global Energy Sector)報告。這份報告是全球第一份關於能源部門如何在2050年達成淨零目標的綜合研究,其中明確指出,2050年全球將無需仰賴化石燃料、並可完全使用再生能源。更重要的,IEA亦揭示淨零能源未來也將創造更多綠色就業機會、並且降低空氣污染的健康危害。



跨國經驗 能源淨零轉型也能不忘公平正義

許多國家經驗也揭示,兼顧公平與正義的能源與淨零轉型正在發生。例如,在德國能源轉型過程中,魯爾工業區消失的採煤工作,成功轉換為從事環境技術研究及開發的綠領就業,顯示公正轉型是可能的。

而在西班牙,2019年的「公正轉型策略」提供保護化石燃料工人的計畫架構,並在關閉燃煤發電廠過程中,提供工人參與對話及談判的機制,並成功達成協議。因此,社會對話至關重要:所有人應有機會參與計畫過程或維護自我利益,才可能實現公正轉型

此外,公正轉型策略需關注整個社區,而不僅僅是工人:轉型過程不只涉及勞工就業,更將影響到整個城鎮、地方、學校與社區。例如,紐約一座燃煤電廠宣告於2015年關閉,不只造成工人失業,此外也導致當地稅收驟減,造成學校關閉、街道維護資金短缺等問題。經過當地團體聯盟的倡議,成功遊說紐約州政府透過設立「發電設施停止緩解基金」彌補地方財稅損失、並支持社區經濟重建規劃。

大型再生能源項目也並非總是公平的:再生能源開發有助於擺脫化石能源,然而大型風力或太陽能電廠在取得土地的過程也必須尊重邊緣化社群(例如貧窮或原住民地區)的權益及公平程序。像是,摩洛哥農村一座太型太陽能發電站,除了積極的社區參與之外,還透過社會發展計畫為低收入社區創造經濟效益,包含改善當地基礎設施及服務、要求購買在地原料及設備,並提供居民就業機會(特別是低技術職位)。

IEA報告也指出,淨零轉型的過程若沒有公民的參與及支持也將難以實現。由此可知,落實以人為本的能源轉型不只有助於達成淨零目標,並能更加關注受到轉型衝擊的弱勢社區及對象,兼顧公平正義。例如,許多國家提出淘汰燃油機車的政策措施,可能影響傳統燃油機車的產業鏈、勞工權益,並造成職業教育衝擊。

如何在能源轉型或淨零推動的過程中兼顧弱勢權益?世界資源研究所「公正轉型及平等氣候行動資源中心」(Just Transition and Equitable Climate Action Resource Center)提供許多國際上的公正轉型故事,幫助我們看見轉型過程如何幫助受衝擊社區及弱勢族群。

在台灣,則有陽光伏特家關注能源轉型下的弱勢者,自2016年推動創新的綠能公益模式,為國內身心障礙機構、老人長照養護中心、育幼院等弱勢單位募資建置太陽能電廠、取得永續收益。2021年4月陽光伏特家更進一步與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共同發起「綠能公益100+」倡議,攜手國內多家企業擴大社會影響力,期許於2030年完成100個綠能美好行動、點亮社會角落。(做綠電也做公益-陽光伏特家號召:百家企業響應!

最後,回應年2021年「世界地球日」與「世界環境日」的行動主題:「修復地球(Restore Our Earth)」、「生態系統恢復」(Ecosystem Restoration),全球社會正在努力修補並重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在此過程中,我認為「公正淨零」將能更平等且包容地重建地球與人類的共好連結,在達成淨零的同時實現「不遺落任何人」的永續未來!


註:本文刊載於聯合報「倡議家」專欄〈全球奔向淨零!-要「公正轉型」,別遺落任何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hoebe(陳惠萍)的永續沙龍
21會員
40內容數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如何讓人類與地球都更美好? 邀請妳/你一起認識這個改變世界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給相信未來會更好、想要創造改變的你。
2024/12/01
你知道嗎?淨零轉型將為世界帶來千萬個「綠色工作」機會。但是,身為女性或媽媽,妳是否曾想過自己也能投入淨零或綠能產業、一起創造永續家園?
Thumbnail
2024/12/01
你知道嗎?淨零轉型將為世界帶來千萬個「綠色工作」機會。但是,身為女性或媽媽,妳是否曾想過自己也能投入淨零或綠能產業、一起創造永續家園?
Thumbnail
2022/11/13
關於地球滅絕,你不知道的事...讓恐龍告訴你。(這應該是COP27大會最特別的與會者) 由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推出的#Don't Choose Extinction 代言人 Frankie現身說明.....
Thumbnail
2022/11/13
關於地球滅絕,你不知道的事...讓恐龍告訴你。(這應該是COP27大會最特別的與會者) 由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推出的#Don't Choose Extinction 代言人 Frankie現身說明.....
Thumbnail
2022/10/30
上一篇《COP26氣候峰會之後-「全球能源趨勢」往哪走?》整理了COP26的相關能源倡議及宣言,藉此點出COP26落幕後的全球能源發展及實踐SDG7重點方向。本篇文章將指出六大行動方針幫助落實SDG7,確保為所有人獲得清潔、可負擔、可靠的的再生能源及綠色電力,進而實現全球共好的能源轉型及永續發展。
Thumbnail
2022/10/30
上一篇《COP26氣候峰會之後-「全球能源趨勢」往哪走?》整理了COP26的相關能源倡議及宣言,藉此點出COP26落幕後的全球能源發展及實踐SDG7重點方向。本篇文章將指出六大行動方針幫助落實SDG7,確保為所有人獲得清潔、可負擔、可靠的的再生能源及綠色電力,進而實現全球共好的能源轉型及永續發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碳中和」是國際品牌的一致目標,淨零碳排是各國近年的政策方向,要怎麼做到「碳中和」呢?要做到「碳中和」有什麼執行步驟?
Thumbnail
「碳中和」是國際品牌的一致目標,淨零碳排是各國近年的政策方向,要怎麼做到「碳中和」呢?要做到「碳中和」有什麼執行步驟?
Thumbnail
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在2022年三月底剛公布,國際間也頻繁討論碳中和等議題,企業更應該隨時了解,國內和重要出口國的相關法規,才不會錯失重要市場。企業規劃減碳行動前,更應先了解有什麼注意事項,是直接影響減碳的成敗關鍵呢?
Thumbnail
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在2022年三月底剛公布,國際間也頻繁討論碳中和等議題,企業更應該隨時了解,國內和重要出口國的相關法規,才不會錯失重要市場。企業規劃減碳行動前,更應先了解有什麼注意事項,是直接影響減碳的成敗關鍵呢?
Thumbnail
淨零碳排是供應鏈無可迴避的議題。企業可先了解國際相關法規,和世界品牌大廠對碳中和的承諾、規劃時間表和預計里程碑,建立自己的減碳目標;並進一步參考世界經濟論壇WEF提供企業減碳的5個策略建議,建立企業逐步減碳轉型基礎,才能在減碳颶風中站穩腳步。
Thumbnail
淨零碳排是供應鏈無可迴避的議題。企業可先了解國際相關法規,和世界品牌大廠對碳中和的承諾、規劃時間表和預計里程碑,建立自己的減碳目標;並進一步參考世界經濟論壇WEF提供企業減碳的5個策略建議,建立企業逐步減碳轉型基礎,才能在減碳颶風中站穩腳步。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氣候變化對全球的影響正變得越來越緊迫,公司正在尋找減少碳足跡的解決方案。但是,究竟什麼是淨零碳排放,以及企業如何才能實現這一轉變? 淨零碳排放是一個以科學為基礎的目標設定倡議,重點是實現溫室氣體排放和清除之間的平衡。它比單純的碳中和要雄心勃勃得多,後者的目的是通過植樹或投資可再生能源項目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氣候變化對全球的影響正變得越來越緊迫,公司正在尋找減少碳足跡的解決方案。但是,究竟什麼是淨零碳排放,以及企業如何才能實現這一轉變? 淨零碳排放是一個以科學為基礎的目標設定倡議,重點是實現溫室氣體排放和清除之間的平衡。它比單純的碳中和要雄心勃勃得多,後者的目的是通過植樹或投資可再生能源項目
Thumbnail
碳相關議題對中小企業主來說不僅是常識,更是痛點。從碳定價、碳交易,到碳稅等,這些政策都可能影響企業營運成本。此外,碳中和和淨零的目標也需要企業主在經營過程中關注碳排放。瞭解這些詞彙有助於企業制定應對策略,降低未來的風險。 為了幫助中小企業主更好地了解這些詞彙,我們將在這裡簡單整理,讓您能在幾分鐘內掌
Thumbnail
碳相關議題對中小企業主來說不僅是常識,更是痛點。從碳定價、碳交易,到碳稅等,這些政策都可能影響企業營運成本。此外,碳中和和淨零的目標也需要企業主在經營過程中關注碳排放。瞭解這些詞彙有助於企業制定應對策略,降低未來的風險。 為了幫助中小企業主更好地了解這些詞彙,我們將在這裡簡單整理,讓您能在幾分鐘內掌
Thumbnail
氣候變遷是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台灣雖小但我們仍是地球上的一份子,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降低碳排放的行為,除了是為整個地球環境的永續生存盡力, 也是為了台灣經濟發展的競爭力而付出。
Thumbnail
氣候變遷是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台灣雖小但我們仍是地球上的一份子,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降低碳排放的行為,除了是為整個地球環境的永續生存盡力, 也是為了台灣經濟發展的競爭力而付出。
Thumbnail
如何守護地球免於氣候災難,近年最夯的關鍵字就是「淨零」(Net Zero)。 這場全球零碳的世紀戰役,可追溯源起於2015年的《巴黎氣候協定》,當時聯合國提出世界各國必須一起努力將地球氣溫升幅控制在2°C,最好是1.5°C以內。在此過程中,我認為「公正淨零」將能更平等且包容地重建地球與人類的共好連結
Thumbnail
如何守護地球免於氣候災難,近年最夯的關鍵字就是「淨零」(Net Zero)。 這場全球零碳的世紀戰役,可追溯源起於2015年的《巴黎氣候協定》,當時聯合國提出世界各國必須一起努力將地球氣溫升幅控制在2°C,最好是1.5°C以內。在此過程中,我認為「公正淨零」將能更平等且包容地重建地球與人類的共好連結
Thumbnail
永續生活的議題在過去之於一般社會大眾來說,像是處於旁觀者的角色,但近幾年來,食衣住行的方方面面,從手機、住宿、信用卡等,各行各業都在談論碳排的問題,從法規訂定到產業轉型,從社會企業到企業社會責任,永續生活逐漸具體的落實到生活中,使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轉化成參與者的角色。
Thumbnail
永續生活的議題在過去之於一般社會大眾來說,像是處於旁觀者的角色,但近幾年來,食衣住行的方方面面,從手機、住宿、信用卡等,各行各業都在談論碳排的問題,從法規訂定到產業轉型,從社會企業到企業社會責任,永續生活逐漸具體的落實到生活中,使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轉化成參與者的角色。
Thumbnail
〈國際能源署〉發表第一個以全球能源系統 達到淨零排放的路徑。報告主要是幫助能源相關政策的制定,分析到要達到減碳目標,需要的行動和時程。 報告提出的是”一個但不是唯一“的路徑,對台灣來說,這份報告可幫我們了解和淨零排放的距離,以及還有那些方向要努力。
Thumbnail
〈國際能源署〉發表第一個以全球能源系統 達到淨零排放的路徑。報告主要是幫助能源相關政策的制定,分析到要達到減碳目標,需要的行動和時程。 報告提出的是”一個但不是唯一“的路徑,對台灣來說,這份報告可幫我們了解和淨零排放的距離,以及還有那些方向要努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