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減碳關鍵,保護企業迎戰碳稅國際戰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台灣是出口大國,根據經濟部統計2021年出口總金額為4463億美元,約佔GDP57%,且因國際各地因疫情問題頻傳,和供應鏈缺貨狀況影響,讓台灣出口大好,第四季更創下1224.2億美元的新紀錄,可見國際貿易對於台灣的影響有多大。

國際間不只頻繁討論碳中和淨零碳排等議題,更開始制定碳關稅碳定價等措施,影響企業成本的法規即將實施。「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提到,2022年4月正在台灣立法月審議的「氣候變遷因應法」,因應國際碳關稅議題,將擬定台灣的碳定價和碳交易等相關條文。

碳成本和碳交易,造成企業成本增加的問題;但漠視法規,沒有減碳規劃,更可能讓企業,馬上失去重要市場的入門票。在了解法規後,也要做出正確且快速的因應對策,才能把握黃金時機。但在進行減碳動作之前,更應該了解,有什麼關鍵事項,是會嚴重影響企業減碳行動成功或失敗的呢?

各國Net zero目標承諾和法規

淨零碳排追蹤機構表示,2022年全球已有136個國家提出「2050淨零碳排」(2050Net zero),要在2050達到碳中和等目標的承諾宣示,並利用法規促使各界達成。下面說明幾個重點國家目前規劃的路徑和里程碑:

美國拜登新政府上任後,在2021年重啟《巴黎氣候協議》的行政命令,將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於2030年降低2020年約50%碳排量。

歐盟在2019年提出《歐洲綠色新政》(European Green Deal) 說明,將在2050做到碳中和,在2030年減少1990年約55%的碳排量。

中國在2020年的《聯合國大會》中宣告,將於2060年做到碳中和,當中在2030年會達到碳達峰(排碳高峰)。大陸碳交易市場,已於2021年7月啟動。

日本2021年日本國會參議院通過《全球暖化對策促進法》,明確立法在2050年達成碳中和的目標,2030年降低2013年碳排量的46%。

韓國總統在2020年10月宣布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2021年《碳中和委員會》公布2030年會減少2018年碳排量約40%。

台灣國際發展委員會在2022年3月30日發表「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中說明,將把環保署提出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在2022年4月送立法院審議,把國家長期排碳減量目標調整與國際同步,修改為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碳排,並加速完成修法。

當國際排碳有價,企業更需面對成本增加問題

各經濟體的減碳目標都已明確,多個市場和國家更利用「碳定價」(Carbon pricing)的方式,迫使國內企業,加速面對減碳的議題。當排碳有價,增加企業成本甚至成為進入市場的門檻,減碳也成為企業不得不面對,需要正視和解決的問題了!

中國:「碳交易市場」2021年領先開市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為了確保達成2060年的碳中和目標,碳交易市場已領先全球,於2021年7月16日正式開市。

中國政府將會設定碳排放目標,並依據不同類型的企業狀況,將相對的碳排放額度分配給各企業。企業透過減少本身碳排放量,或經由碳排放權的買賣交易,達到國家規定標準,才能持續不斷營運。

歐盟:「碳關稅」政策,2023年進行申報,2026年開始徵收

歐盟各國致力減碳已行之有年,會員國境內企業為減碳付出各種壓力和成本,在2019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已比1990年少了24%,但卻發現歐盟進口產品的碳排放量,高於歐盟出口3倍以上。為了讓歐盟內的市場競爭更加公平和環保,歐盟不得不採取碳關稅手段,也就是「碳邊境調整機制」。

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規定,在2023年進口企業應該要開始向CBAM報告排放量(包含直接和間接碳排放量)。預計將在2026年開始,所有進口商須申報產品碳含量,並依據直接碳排量,購買CBAM憑證,也就是收取碳關稅

歐盟是台灣第四大出口國,2020年出口歐盟約有229億美元,若不早點面對碳的問題,可能會有降低利潤、增加成本,甚至是失去訂單的問題,可見影響幅度有多大。

台灣:接軌國際法規,擬定「碳定價」及「碳交易」等策略

不只歐盟,美國、日本和加拿大等國,近日也開始研擬規劃碳訂價和碳關稅的相關法案。根據財政部統計,台灣出口歐盟、美國和日本,在2021年共約佔台灣貿易出口量的30%,共計1334億美元,所以預計未來碳關稅影響的市場範圍,一定會越來越大。

因應國際碳關稅議題,避免台灣產品未來出口時,被要求繳交更高額的碳歸稅等費用,故2022年4月台灣立法院進行審議「氣候變遷因應法」,將明訂台灣的碳定價及碳交易等措施方法。

法案中將擬定符合國家減碳路徑的目標和相關優惠費率,引導企業加速減碳作業。並調整目前實施的「總量管制及排放交易」制度,建置碳交易平台,鼓勵企業將碳減量額度和需求者進行交易。藉著排碳有價,減碳績效有收入,帶動企業加速轉型。

數據驅動減碳行動,指標確保方向正確

台灣企業除了應隨時了解,國內和出口國的減碳和碳稅的相關法規及協定,才不會因為輕忽,錯失對減碳問題的全面佈局,而削弱企業的競爭力。

減碳的方法很多種,不論使用什麼方式進行減碳,第一步一定是做好碳盤查,確認企業本身各流程中的碳排放量後,設定計畫進行減碳行動。在擬訂減碳計畫時應先擬定好目標,在減碳行動執行前後,都要時時追蹤,並確認目前狀況和減碳的目標指標落差距離,以確保減碳行動是在正確的方向上。

碳盤查:數據驅動減碳行動,利用數位工具整合資訊

利用碳盤查工具做到符合ISO14064及ISO14067的碳排放數據報告,整合企業內部和產品等所有流程的碳足跡資訊。且因降低能源消耗量是減碳非常重要的環結之一,利用碳盤查工具同時搭配能源管理系統,讓所有數據做到資訊透明。

數據同步後,各部門可以快速進行溝通交流,快速針對高排碳狀況進行調整。完成收集數據後建立數據模型,可進一步透過演算法優化決策分析,更可同時建立更穩定的能源使用模式。

行動追蹤:指標追蹤減碳行動,確認方向及進度正確性

沒有將資訊量化,就無法確定進度和狀況;有了碳足跡數據當作基礎,就能進行減碳目標的指標設定。

定期追蹤指標數據,讓不同部門的人員都能在同一個數據基礎下,檢視減碳的成果和績效,了解設定的目標是否達成,並持續確認目前使用的減碳方式是否有效果,或是否應該修正調整。


本文首次發表於就享知〉知識內容平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ita Yang的沙龍
3會員
19內容數
ESG不再只是話題,更是企業和工作者應該關心的產業議題。根據國際趨勢和研究調查,整合台灣國內產業研究,〈就享知〉提供你最需要的ESG知識!
Rita Y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7/08
世界各種局勢和環境狀況變化越來越快速,製造業更面臨全球供應鏈重組和淨零碳排等各種壓力。要如何從產業特性,並利用數位科技找到企業轉型利基點?讓各界專家,以ESG的角度告訴你!
Thumbnail
2023/07/08
世界各種局勢和環境狀況變化越來越快速,製造業更面臨全球供應鏈重組和淨零碳排等各種壓力。要如何從產業特性,並利用數位科技找到企業轉型利基點?讓各界專家,以ESG的角度告訴你!
Thumbnail
2023/07/08
設定好ESG目標後,要怎麼做?有什麼可以幫你做好ESG?
Thumbnail
2023/07/08
設定好ESG目標後,要怎麼做?有什麼可以幫你做好ESG?
Thumbnail
2023/07/08
你對ESG一定有千百種疑問,來這邊讓你快速了解ESG,你為什麼要做ESG?一開始要做什麼?
Thumbnail
2023/07/08
你對ESG一定有千百種疑問,來這邊讓你快速了解ESG,你為什麼要做ESG?一開始要做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世界各種局勢和環境狀況變化越來越快速,製造業更面臨全球供應鏈重組和淨零碳排等各種壓力。要如何從產業特性,並利用數位科技找到企業轉型利基點?讓各界專家,以ESG的角度告訴你!
Thumbnail
世界各種局勢和環境狀況變化越來越快速,製造業更面臨全球供應鏈重組和淨零碳排等各種壓力。要如何從產業特性,並利用數位科技找到企業轉型利基點?讓各界專家,以ESG的角度告訴你!
Thumbnail
減碳是產業現在就需要馬上面對的課題,「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提出製造產業的轉型,應該要做到〈製程改善、能源轉換和循環經濟〉的三大面向。成本是選擇減碳方式的重要參考依據,協助企業判斷,找出最符合經濟效益的選項。
Thumbnail
減碳是產業現在就需要馬上面對的課題,「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提出製造產業的轉型,應該要做到〈製程改善、能源轉換和循環經濟〉的三大面向。成本是選擇減碳方式的重要參考依據,協助企業判斷,找出最符合經濟效益的選項。
Thumbnail
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在2022年三月底剛公布,國際間也頻繁討論碳中和等議題,企業更應該隨時了解,國內和重要出口國的相關法規,才不會錯失重要市場。企業規劃減碳行動前,更應先了解有什麼注意事項,是直接影響減碳的成敗關鍵呢?
Thumbnail
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在2022年三月底剛公布,國際間也頻繁討論碳中和等議題,企業更應該隨時了解,國內和重要出口國的相關法規,才不會錯失重要市場。企業規劃減碳行動前,更應先了解有什麼注意事項,是直接影響減碳的成敗關鍵呢?
Thumbnail
淨零碳排是供應鏈無可迴避的議題。企業可先了解國際相關法規,和世界品牌大廠對碳中和的承諾、規劃時間表和預計里程碑,建立自己的減碳目標;並進一步參考世界經濟論壇WEF提供企業減碳的5個策略建議,建立企業逐步減碳轉型基礎,才能在減碳颶風中站穩腳步。
Thumbnail
淨零碳排是供應鏈無可迴避的議題。企業可先了解國際相關法規,和世界品牌大廠對碳中和的承諾、規劃時間表和預計里程碑,建立自己的減碳目標;並進一步參考世界經濟論壇WEF提供企業減碳的5個策略建議,建立企業逐步減碳轉型基礎,才能在減碳颶風中站穩腳步。
Thumbnail
氣候變遷是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台灣雖小但我們仍是地球上的一份子,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降低碳排放的行為,除了是為整個地球環境的永續生存盡力, 也是為了台灣經濟發展的競爭力而付出。
Thumbnail
氣候變遷是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台灣雖小但我們仍是地球上的一份子,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降低碳排放的行為,除了是為整個地球環境的永續生存盡力, 也是為了台灣經濟發展的競爭力而付出。
Thumbnail
在了解碳定價前,要先知道這個二氧化碳(等同)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每年到底排放多少到大氣中呢? 以世界資源組織資料2018年全球約492億噸,比爾蓋茲指出2020全球約為510億噸。而當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5000億噸時,平均氣溫就會上升1度C,也就是說如每年排放500億噸,10年後則就會讓我們的氣溫上升
Thumbnail
在了解碳定價前,要先知道這個二氧化碳(等同)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每年到底排放多少到大氣中呢? 以世界資源組織資料2018年全球約492億噸,比爾蓋茲指出2020全球約為510億噸。而當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5000億噸時,平均氣溫就會上升1度C,也就是說如每年排放500億噸,10年後則就會讓我們的氣溫上升
Thumbnail
隨著全球啟動「淨零競逐」(Race to Zero),以及國際碳定價趨勢越來越盛行,行政院長蘇貞昌 8 月要求環保署積極辦理「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作業,不僅要納入 2050 淨零排放的減排目標,也要加速台灣碳定價制度的擬定。 蘇貞昌:台灣深受極端氣候衝擊,氣候行動不應落於人後 今年台灣面臨嚴
Thumbnail
隨著全球啟動「淨零競逐」(Race to Zero),以及國際碳定價趨勢越來越盛行,行政院長蘇貞昌 8 月要求環保署積極辦理「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作業,不僅要納入 2050 淨零排放的減排目標,也要加速台灣碳定價制度的擬定。 蘇貞昌:台灣深受極端氣候衝擊,氣候行動不應落於人後 今年台灣面臨嚴
Thumbnail
世界銀行於 5 月發表了《2021 年碳價趨勢報告》,整理了全球現在進行中與即將推行的碳定價制度,範圍涵蓋國際、國內、地方層級。報告也有說明各政府要加速達到長期減碳目標可參考的措施,包含碳稅、碳排放交易系統、與碳權機制。世界銀行說明,很高興能看到各國政府一一開始推動各自的碳定價政策,然而要達成《巴
Thumbnail
世界銀行於 5 月發表了《2021 年碳價趨勢報告》,整理了全球現在進行中與即將推行的碳定價制度,範圍涵蓋國際、國內、地方層級。報告也有說明各政府要加速達到長期減碳目標可參考的措施,包含碳稅、碳排放交易系統、與碳權機制。世界銀行說明,很高興能看到各國政府一一開始推動各自的碳定價政策,然而要達成《巴
Thumbnail
〈國際能源署〉發表第一個以全球能源系統 達到淨零排放的路徑。報告主要是幫助能源相關政策的制定,分析到要達到減碳目標,需要的行動和時程。 報告提出的是”一個但不是唯一“的路徑,對台灣來說,這份報告可幫我們了解和淨零排放的距離,以及還有那些方向要努力。
Thumbnail
〈國際能源署〉發表第一個以全球能源系統 達到淨零排放的路徑。報告主要是幫助能源相關政策的制定,分析到要達到減碳目標,需要的行動和時程。 報告提出的是”一個但不是唯一“的路徑,對台灣來說,這份報告可幫我們了解和淨零排放的距離,以及還有那些方向要努力。
Thumbnail
溫室效應、氣候變遷是全球須共同面對的課題,也因此各國政府開始針對溫室氣體的排放、碳足跡等有更加嚴格的限制,不只訂出 2050 淨零排放的目標,也發展出「碳權交易」的概念,將碳排放權定價,希望透過市場機制的介入有效限制企業無止盡地排放溫室氣體。 各國碳交易制度進程 截至目前為止,歐盟已有相當成熟的碳
Thumbnail
溫室效應、氣候變遷是全球須共同面對的課題,也因此各國政府開始針對溫室氣體的排放、碳足跡等有更加嚴格的限制,不只訂出 2050 淨零排放的目標,也發展出「碳權交易」的概念,將碳排放權定價,希望透過市場機制的介入有效限制企業無止盡地排放溫室氣體。 各國碳交易制度進程 截至目前為止,歐盟已有相當成熟的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