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減碳關鍵,保護企業迎戰碳稅國際戰場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台灣是出口大國,根據經濟部統計2021年出口總金額為4463億美元,約佔GDP57%,且因國際各地因疫情問題頻傳,和供應鏈缺貨狀況影響,讓台灣出口大好,第四季更創下1224.2億美元的新紀錄,可見國際貿易對於台灣的影響有多大。
國際間不只頻繁討論碳中和淨零碳排等議題,更開始制定碳關稅碳定價等措施,影響企業成本的法規即將實施。「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提到,2022年4月正在台灣立法月審議的「氣候變遷因應法」,因應國際碳關稅議題,將擬定台灣的碳定價和碳交易等相關條文。
碳成本和碳交易,造成企業成本增加的問題;但漠視法規,沒有減碳規劃,更可能讓企業,馬上失去重要市場的入門票。在了解法規後,也要做出正確且快速的因應對策,才能把握黃金時機。但在進行減碳動作之前,更應該了解,有什麼關鍵事項,是會嚴重影響企業減碳行動成功或失敗的呢?

各國Net zero目標承諾和法規

淨零碳排追蹤機構表示,2022年全球已有136個國家提出「2050淨零碳排」(2050Net zero),要在2050達到碳中和等目標的承諾宣示,並利用法規促使各界達成。下面說明幾個重點國家目前規劃的路徑和里程碑:
美國拜登新政府上任後,在2021年重啟《巴黎氣候協議》的行政命令,將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於2030年降低2020年約50%碳排量。
歐盟在2019年提出《歐洲綠色新政》(European Green Deal) 說明,將在2050做到碳中和,在2030年減少1990年約55%的碳排量。
中國在2020年的《聯合國大會》中宣告,將於2060年做到碳中和,當中在2030年會達到碳達峰(排碳高峰)。大陸碳交易市場,已於2021年7月啟動。
日本2021年日本國會參議院通過《全球暖化對策促進法》,明確立法在2050年達成碳中和的目標,2030年降低2013年碳排量的46%。
韓國總統在2020年10月宣布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2021年《碳中和委員會》公布2030年會減少2018年碳排量約40%。
台灣國際發展委員會在2022年3月30日發表「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中說明,將把環保署提出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在2022年4月送立法院審議,把國家長期排碳減量目標調整與國際同步,修改為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碳排,並加速完成修法。

當國際排碳有價,企業更需面對成本增加問題

各經濟體的減碳目標都已明確,多個市場和國家更利用「碳定價」(Carbon pricing)的方式,迫使國內企業,加速面對減碳的議題。當排碳有價,增加企業成本甚至成為進入市場的門檻,減碳也成為企業不得不面對,需要正視和解決的問題了!

中國:「碳交易市場」2021年領先開市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為了確保達成2060年的碳中和目標,碳交易市場已領先全球,於2021年7月16日正式開市。
中國政府將會設定碳排放目標,並依據不同類型的企業狀況,將相對的碳排放額度分配給各企業。企業透過減少本身碳排放量,或經由碳排放權的買賣交易,達到國家規定標準,才能持續不斷營運。

歐盟:「碳關稅」政策,2023年進行申報,2026年開始徵收

歐盟各國致力減碳已行之有年,會員國境內企業為減碳付出各種壓力和成本,在2019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已比1990年少了24%,但卻發現歐盟進口產品的碳排放量,高於歐盟出口3倍以上。為了讓歐盟內的市場競爭更加公平和環保,歐盟不得不採取碳關稅手段,也就是「碳邊境調整機制」。
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規定,在2023年進口企業應該要開始向CBAM報告排放量(包含直接和間接碳排放量)。預計將在2026年開始,所有進口商須申報產品碳含量,並依據直接碳排量,購買CBAM憑證,也就是收取碳關稅
歐盟是台灣第四大出口國,2020年出口歐盟約有229億美元,若不早點面對碳的問題,可能會有降低利潤、增加成本,甚至是失去訂單的問題,可見影響幅度有多大。

台灣:接軌國際法規,擬定「碳定價」及「碳交易」等策略

不只歐盟,美國、日本和加拿大等國,近日也開始研擬規劃碳訂價和碳關稅的相關法案。根據財政部統計,台灣出口歐盟、美國和日本,在2021年共約佔台灣貿易出口量的30%,共計1334億美元,所以預計未來碳關稅影響的市場範圍,一定會越來越大。
因應國際碳關稅議題,避免台灣產品未來出口時,被要求繳交更高額的碳歸稅等費用,故2022年4月台灣立法院進行審議「氣候變遷因應法」,將明訂台灣的碳定價及碳交易等措施方法。
法案中將擬定符合國家減碳路徑的目標和相關優惠費率,引導企業加速減碳作業。並調整目前實施的「總量管制及排放交易」制度,建置碳交易平台,鼓勵企業將碳減量額度和需求者進行交易。藉著排碳有價,減碳績效有收入,帶動企業加速轉型。

數據驅動減碳行動,指標確保方向正確

台灣企業除了應隨時了解,國內和出口國的減碳和碳稅的相關法規及協定,才不會因為輕忽,錯失對減碳問題的全面佈局,而削弱企業的競爭力。
減碳的方法很多種,不論使用什麼方式進行減碳,第一步一定是做好碳盤查,確認企業本身各流程中的碳排放量後,設定計畫進行減碳行動。在擬訂減碳計畫時應先擬定好目標,在減碳行動執行前後,都要時時追蹤,並確認目前狀況和減碳的目標指標落差距離,以確保減碳行動是在正確的方向上。

碳盤查:數據驅動減碳行動,利用數位工具整合資訊

利用碳盤查工具做到符合ISO14064及ISO14067的碳排放數據報告,整合企業內部和產品等所有流程的碳足跡資訊。且因降低能源消耗量是減碳非常重要的環結之一,利用碳盤查工具同時搭配能源管理系統,讓所有數據做到資訊透明。
數據同步後,各部門可以快速進行溝通交流,快速針對高排碳狀況進行調整。完成收集數據後建立數據模型,可進一步透過演算法優化決策分析,更可同時建立更穩定的能源使用模式。

行動追蹤:指標追蹤減碳行動,確認方向及進度正確性

沒有將資訊量化,就無法確定進度和狀況;有了碳足跡數據當作基礎,就能進行減碳目標的指標設定。
定期追蹤指標數據,讓不同部門的人員都能在同一個數據基礎下,檢視減碳的成果和績效,了解設定的目標是否達成,並持續確認目前使用的減碳方式是否有效果,或是否應該修正調整。
本文首次發表於就享知〉知識內容平台
3會員
17內容數
ESG不再只是話題,更是企業和工作者應該關心的產業議題。根據國際趨勢和研究調查,整合台灣國內產業研究,〈就享知〉提供你最需要的ESG知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守護珊瑚人人有責!2個簡單步驟挑選真正的海洋友善防曬 熱愛海洋的你 - 不去海邊的時候也要使用「海洋友善防曬」嗎? 「是的!就算只是通勤上班,也要使用友善海洋的防曬乳!」 大家可能認為只有在海邊玩水的時候才需要使用海洋友善防曬,但其實你擦的防曬會隨著沐浴後的廢水流入海洋,即使會經過污水處理,但有些物質無法完全排除,最終還是會影響珊瑚與海洋生態,每
Thumbnail
avatar
有機會。
2022-09-27
【下班隨手作】防疫生活必備品「夢幻手工皂」2個超簡單作法 │ 讓你愛上洗手的每一刻 其實不管是不是疫情,都應該養成常常洗手的習慣,尤其像小編這種愛亂咬指甲的人更需要,家中有小孩的還要想方法讓他們愛洗手,不如做成超美的手工皂,讓你看了就想常常洗手唷! 自己的雙手就是大自然的統治者。--尼泊爾 📷📷 做皂之前先了解一下「冷製皂」和「熱製皂」,簡單說明一下: 📷📷 開啟音效
avatar
M chen
2022-07-17
4+2R日記:減肥滿4個月了減肥第130天 早就滿4個月了,但因為確診的關係,一直呈現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狀態。
Thumbnail
avatar
lose weight_2022
2022-06-15
4+2R日記:減肥滿3個月了減肥第90天 進入R4之後的這10天,體重、體脂、肌肉幾乎都在原地打轉。可能是因為週六、週日都恢復了與家人飲食,但放縱之後也沒有確實R1,就繼續R3+R4的執行下去,也沒有復胖跡象。
Thumbnail
avatar
lose weight_2022
2022-05-06
4+2R日記:減肥滿2個月了清明連假是個小魔王,因為放假反而不會好好喝水,在家還有零食誘惑
Thumbnail
avatar
lose weight_2022
2022-04-06
[真定存股之旅#2] 分析3篇存股危險文,四個簡單技巧,告訴你怎麼存才不危險股市戰場好致命耶,一起冒險吧,圖引用自攝影師:Lukas,連結:Pexels 副標題: 什麼是真定存股?不要污名化存股好嗎? 接續上一篇【真、定存股尋找之旅#1] 台股大跌,買大盤指數這麼好,你為什麼要找定存股?】 上期是5月發的文,為了不要跟漫畫【獵人】的作者富堅一樣,還是繼續寫下去。歡迎大家免
Thumbnail
avatar
威利財經生活隨筆
2021-09-01
1-2 簡要自傳 round 3 「因為兩個事件,我們便搬走了。」如果這件事情在我心裡留下了任何的陰影,那麼,應該是對於那個「瞬間」感到畏懼。就在你的身旁,任何一個比秒針還快的時刻,就可能會有人從生這端咻地消失。
avatar
沙貓貓
2021-07-12
【Google試算表教學】2個簡單方法使用SUM函數來加總範圍中的數字︱小K教學之路在Google試算表裡面整理數據的時候,我們很多時候會需要運用到加總運算,但是對於少用Excel或者是Excel新手來說,卻不知道應該在哪裡找到加總按鈕並使用SUM 函數來加總範圍中的數字。 比如說現在我們要把一整列的數據加在Total的欄位,但是它又沒有一個功能是右鍵,然後把上面整列加總一起。
Thumbnail
avatar
小K投資理財之路
2021-06-12
《進階版》極簡人30個挑戰:No.2 食材的5個極簡要件多數人之所以無法捨棄自己其實沒在用的物品往往是因為他們從物品「會不會過期、會不會壞掉」的角度去思考, 所以不僅無法從「是否對自己生活品質有益」的角度去思考物品的去留,甚至無法去意識到其實這些看似沒有保存期限的物品已經因為沒有在使用或在維護,內部早已開始崩壞......。 相對地,「食物」是有時效性
Thumbnail
avatar
布蘭達&維尼
20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