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別錄》01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3/4/6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世第一法,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良因曰:
常觀世間無常、苦、空、無我,自然內心恬淡、謙退;
觀眾生處於濁世,仍樂此不疲,苦中作樂,則能涵容一切;
「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
安住於佛號,亦是自性中,豈不安詳自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3/3/31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青天白日的節義,自暗室屋漏中培來。 旋乾轉坤的經綸,自臨深履薄處得力。」 良因曰: 雖說屋漏人所不見,但一切鬼神鑑之,神明記識。 在此若仍為自己負責,則照耀古今之節義,由此而生。 雖有恢宏的氣度,但仍兢兢業業地善養此心。 則驚天動地的文章,必自真性流露。
2013/3/30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敬守此心,則心定。斂抑其氣,則氣平」 良因曰: 如同《大學》所述: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能夠知其所止,是為了止於至善,也就是恢復本來面目,生命的方向才能確立; 也因此才能安住這念心,不隨境轉。
2013/24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宜靜默,宜從容,宜謹嚴,宜儉約。」 良因曰: 身心靜默,因此表現於外,也就敏捷而從容。 因為放鬆,所以能夠專注,處世自然也就謹嚴儉約,而不張揚。 如此放鬆而專注,自然能照顧好自心,也不易招來禍害, 故孔子說:「以約失之者鮮矣」。
2013/3/23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不為外物所動之謂靜,不為外物所實之謂虛。」 良因曰: 據說日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自殺後,被送往醫院搶救的路途中, 最後的遺言:「路這麼擠,真辛苦你了」, 這應該是他選擇自殺的最好註腳吧…太擁擠了。 所以靜與虛,成為先賢修身的基礎。
2014.12.1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曰: 凡住持位,過其任者,鮮克有終。 蓋福德淺薄,量度狹隘,聞見鄙陋,又不能從善務義以自廣而致然也。 《日錄》 【演蓮法師譯文】 靈源惟清禪師說:凡身為住持,必須是有能力擔當佛祖重任的人。 如果不自量力而勉強為之,很少能有完美的結局。 良因贊曰:
2014.11.27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謂伊川先生曰: 夫人有惡其跡,而畏其影,卻背而走者。 然走愈急,跡愈多,而影愈疾。 不如就陰而止,影自滅而跡自絕矣。 日用明此,可坐進斯道。 《筆帖》 【演蓮法師譯文】 靈源禪師對程伊川先生說: 有人因為害怕自己留下腳印和見到自己的影子,就倒退著走路。
2013/3/31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青天白日的節義,自暗室屋漏中培來。 旋乾轉坤的經綸,自臨深履薄處得力。」 良因曰: 雖說屋漏人所不見,但一切鬼神鑑之,神明記識。 在此若仍為自己負責,則照耀古今之節義,由此而生。 雖有恢宏的氣度,但仍兢兢業業地善養此心。 則驚天動地的文章,必自真性流露。
2013/3/30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敬守此心,則心定。斂抑其氣,則氣平」 良因曰: 如同《大學》所述: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能夠知其所止,是為了止於至善,也就是恢復本來面目,生命的方向才能確立; 也因此才能安住這念心,不隨境轉。
2013/24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宜靜默,宜從容,宜謹嚴,宜儉約。」 良因曰: 身心靜默,因此表現於外,也就敏捷而從容。 因為放鬆,所以能夠專注,處世自然也就謹嚴儉約,而不張揚。 如此放鬆而專注,自然能照顧好自心,也不易招來禍害, 故孔子說:「以約失之者鮮矣」。
2013/3/23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不為外物所動之謂靜,不為外物所實之謂虛。」 良因曰: 據說日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自殺後,被送往醫院搶救的路途中, 最後的遺言:「路這麼擠,真辛苦你了」, 這應該是他選擇自殺的最好註腳吧…太擁擠了。 所以靜與虛,成為先賢修身的基礎。
2014.12.1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曰: 凡住持位,過其任者,鮮克有終。 蓋福德淺薄,量度狹隘,聞見鄙陋,又不能從善務義以自廣而致然也。 《日錄》 【演蓮法師譯文】 靈源惟清禪師說:凡身為住持,必須是有能力擔當佛祖重任的人。 如果不自量力而勉強為之,很少能有完美的結局。 良因贊曰:
2014.11.27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謂伊川先生曰: 夫人有惡其跡,而畏其影,卻背而走者。 然走愈急,跡愈多,而影愈疾。 不如就陰而止,影自滅而跡自絕矣。 日用明此,可坐進斯道。 《筆帖》 【演蓮法師譯文】 靈源禪師對程伊川先生說: 有人因為害怕自己留下腳印和見到自己的影子,就倒退著走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我們身心健康的時候,努力讓我們的明瞭分、寂靜分不斷提升,隨著我們修行要不斷提升。你多提升一分,往生的時候就多一分的把握。 這是第一個正念,透過取相,讓所緣境在心中清楚分明地顯現。正念的所緣境可以是呼吸,可以是佛號、佛像等等。所緣境必須要有經論或者師長的教授,不能自己發明。
念佛就是以佛號作為所緣境,修密的話可能以咒語或本尊的形相作為所緣境。所有的禪法都是一樣的,不管內外道、大小顯密,都要有個所緣境。這是第一個善緣心。 第二個「心一境性」。心一境性是說,有了這個善的所緣境之後,你的心要在這個所緣境上專一而且相續地安住,讓心保持在這個境界上。
在修禪過程當中,要依空性的智慧,一方面修無我觀,另一方面破除對境界的執著,不管好的境界、壞的境界,都不要執著。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你能夠修止觀的話,在平常的戒律、威儀的行持上,你就能夠很自在。而不是說,這個不能這麼做,因為有規定的,不可以這麼做,但事實上很勉強,不會的。這時候你是真正地心往內收攝,不去攀緣外境,所以持守戒律、威儀對你來說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事。而且你更能夠感受到,你持守戒律、威儀之後,對於你止觀的修行有很大的幫助
以布施開闊心胸 以持戒護道修行 以忍辱堅定意志 以精進步步增上 以禪定持守正念 以智慧明心見性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Thumbnail
念佛要法 。 只有一念真誠 。 勿間斷勿分別而已 。未來勿將迎 。 已過勿留滯 。 專顧現前一句 。字字分明 。病中自修六度 。以慈悲歡喜為布施 。 以嚴淨三業為持戒 。以隨緣順受為忍辱 。 以調伏習氣為精進 。以不忘正念為禪定 。 以方便覺察為智慧 。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我們身心健康的時候,努力讓我們的明瞭分、寂靜分不斷提升,隨著我們修行要不斷提升。你多提升一分,往生的時候就多一分的把握。 這是第一個正念,透過取相,讓所緣境在心中清楚分明地顯現。正念的所緣境可以是呼吸,可以是佛號、佛像等等。所緣境必須要有經論或者師長的教授,不能自己發明。
念佛就是以佛號作為所緣境,修密的話可能以咒語或本尊的形相作為所緣境。所有的禪法都是一樣的,不管內外道、大小顯密,都要有個所緣境。這是第一個善緣心。 第二個「心一境性」。心一境性是說,有了這個善的所緣境之後,你的心要在這個所緣境上專一而且相續地安住,讓心保持在這個境界上。
在修禪過程當中,要依空性的智慧,一方面修無我觀,另一方面破除對境界的執著,不管好的境界、壞的境界,都不要執著。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你能夠修止觀的話,在平常的戒律、威儀的行持上,你就能夠很自在。而不是說,這個不能這麼做,因為有規定的,不可以這麼做,但事實上很勉強,不會的。這時候你是真正地心往內收攝,不去攀緣外境,所以持守戒律、威儀對你來說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事。而且你更能夠感受到,你持守戒律、威儀之後,對於你止觀的修行有很大的幫助
以布施開闊心胸 以持戒護道修行 以忍辱堅定意志 以精進步步增上 以禪定持守正念 以智慧明心見性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Thumbnail
念佛要法 。 只有一念真誠 。 勿間斷勿分別而已 。未來勿將迎 。 已過勿留滯 。 專顧現前一句 。字字分明 。病中自修六度 。以慈悲歡喜為布施 。 以嚴淨三業為持戒 。以隨緣順受為忍辱 。 以調伏習氣為精進 。以不忘正念為禪定 。 以方便覺察為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