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研究說:想去上班就去上班,媽媽也可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想去上班,但大家都說,會對孩子成長構成影響?

由變身成為媽媽開始,不知你有否問過自己一個問題:到底當媽媽後,要不要繼續上班?

這個到底應當全職媽媽,還是回到職場工作的難題,令不少女性在內疚與追夢中掙扎,在自主與依附中取捨。我們生怕自己錯過孩子成長過程,我們更怕沒有跟孩子朝夕相對,孩子的成長會落後於人。

無論如何都以孩子為先,甚至樂意犧牲自己的興趣來成就孩子,是不少媽媽的心底話。無論是全職媽媽或是繼續工作的,其實都值得我們為她鼓掌。

不過,研究卻告訴我們,有些「犧牲」也許是自己的一廂情願。雖然小朋友幼年時的生活體驗,對他的成長影響遠高於其他年歲。但美國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NICHD)發現,小朋友由全職母親照顧或由其他人成為「代家長」的角色照顧,在兒童發展與Attachment方面都幾乎沒有差異。(注意:但要有人真的可以成為照顧者的角色。)

更值得留意的卻是,其實全職媽媽的付出遠比我們想像中大,原來全職媽媽比雙職媽媽更容易出現抑鬱症狀,當然這與社交圈子及隊友支援有關。所以拜托各位,千萬不要認為媽媽辭工在家帶孩子,是一種享受。

新手父母最需要的,除了是思考孩子由誰照顧以外,更需要照顧的,是自己的身心靈健康狀況,騰出空間多給自己一點 Me Time,不忘做自己喜愛的事。這樣不但可以讓自己心理得以調適,還更有效地平衡雙職角色/ 媽媽角色。

去上班的媽媽真的好?

另一項親子研究分析亦發現,雙職父母的孩子與全職父母的孩子,在數據上,不論是行為或學業上的表現,幾乎沒有顯著差異。

令人驚訝的是:雙職家庭長大的孩子,在教師的評分中,孩子的學業成就與抗逆能力,平均都獲得較高的分數。
換句話說,父母都上班,孩子反而抗逆能力更高。

這些研究的結果,並不在於貶低全職媽媽的付出。只是它們的結論不在於一個人有否上班,而更多在於親子之間的互動,以及家庭教育。可以見面的量 (Quantity)不夠多,就更要重視相處時的質素 (Quality)。

有時全心全意的 15 分鐘,比起躺平的兩小時陪伴有質素。雙職家長在下班後與假日的家庭時光,就變得尤其重要。

無論是全職或雙職父母,也可以努力營造有質素的親子時間,不要少看共晉晚餐時間,睡前的親子故事閱讀時間、傻傻的玩耍、一起分享生活趣事等等。我們眼中看似的小事,也是孩子眼中天大的事。

raw-image

全職媽媽 VS 職場媽媽

全職媽媽與職場媽媽如何選擇,每個家庭也各有不同想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所有媽媽都不用帶著內疚的心情,回到職場;或在無奈下,被母親的角色這名字,而被迫離開職場。

母親對職涯的規劃,不是構成影響孩子成長的原因,真正有影響的,是親子互動的質素。

所以,社會上職場上,更多企業願意提倡家庭友善的工作環境、有上司同事支持的職場,會幫助很多家庭擁有健康的家庭生活。在家中,也請多留時間與隊友溝通,爸爸媽媽之間,也要了解彼此的想法,若真的決定一位留家一位工作,請另一半夠充分理解,在家中那位的付出與辛勞,而另外一半也要明白,在外工作的忙碌,以及無論多忙,也請留時間與孩子作出有質素的互動。

簡單如每天回家時,給孩子一個大力擁抱,讓他感受到「愛」。

總以言之,就用你的方法,建立屬於你們家庭的親子美好時光吧!

無法全職陪伴孩子,不等於你們會是「失敗的」父母!

同樣道理,全職陪伴孩子,也無需要覺得個人的需要變得不重要。

最重要是,這是一個 family decision,是一家人的決定。這是一個共同承擔結果的選擇,也是一個共同享受美好日子的承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on Bon的沙龍
16會員
18內容數
與老公相識於國際關係課,成為兩女之母後,才發現自己(可能)是被國際關係耽誤了的兒童工作者。(哈!) 希望與大家在這裡,暢談世界各地的親子研究及教養經驗。
Bon Bo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5/12
《糟糕⋯我走丟了!哪個屁股才是媽媽的?》這本書符合所有小孩子愛的條件,首先,媽媽有關的題目,是媽媽選書時不自覺的首選,而小朋友呢? 亦會對媽媽有關的一切,有莫明的親切感。
Thumbnail
2024/05/12
《糟糕⋯我走丟了!哪個屁股才是媽媽的?》這本書符合所有小孩子愛的條件,首先,媽媽有關的題目,是媽媽選書時不自覺的首選,而小朋友呢? 亦會對媽媽有關的一切,有莫明的親切感。
Thumbnail
2024/05/10
下星期日就是母親節了,你想好了送什麼給媽媽嗎? 小朋友的世界覺得,這是不公平的。 明明每人都只有一個生日,多了一個母親節,變相媽媽多了一天生日。
Thumbnail
2024/05/10
下星期日就是母親節了,你想好了送什麼給媽媽嗎? 小朋友的世界覺得,這是不公平的。 明明每人都只有一個生日,多了一個母親節,變相媽媽多了一天生日。
Thumbnail
2024/05/08
這本新書,據說治癒了很多媽媽的心靈。跟上一本《如果我不乖,媽媽妳還愛我嗎?》一脈相承,上次要治癒孩子的小小內心世界,今次是對強大又脆弱的媽媽內心說話。
Thumbnail
2024/05/08
這本新書,據說治癒了很多媽媽的心靈。跟上一本《如果我不乖,媽媽妳還愛我嗎?》一脈相承,上次要治癒孩子的小小內心世界,今次是對強大又脆弱的媽媽內心說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過年又快到了,全職媽媽(或照顧者),該如何面對親友團的職業問候,這一關是有點困難,但別忘了,當初為什麼要把工作放下來! 外界很容易用刻板印象,看待「辭職在家」這件事。但是全職媽媽們的選擇,其中有一項最重要的就是──不願錯過孩子們任何一個成長過程,成為勇敢的信念實踐者。
Thumbnail
過年又快到了,全職媽媽(或照顧者),該如何面對親友團的職業問候,這一關是有點困難,但別忘了,當初為什麼要把工作放下來! 外界很容易用刻板印象,看待「辭職在家」這件事。但是全職媽媽們的選擇,其中有一項最重要的就是──不願錯過孩子們任何一個成長過程,成為勇敢的信念實踐者。
Thumbnail
全職媽媽就是一份正式的工作。 會成為家庭主婦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孩子,雖然勞心勞力又社會地位低下,可是到了孩子三五歲的現在,已經可以感受到以往大量陪伴所帶來的回饋。
Thumbnail
全職媽媽就是一份正式的工作。 會成為家庭主婦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孩子,雖然勞心勞力又社會地位低下,可是到了孩子三五歲的現在,已經可以感受到以往大量陪伴所帶來的回饋。
Thumbnail
無論是走在哪一條路上,每一條路上都會有不一樣的風景,當職業媽媽兼顧家庭與事業也好,當全職媽媽全心陪伴孩子也好,不一樣的風景勾勒出不一樣的心境,只要用心用愛去感受去體會,用愛滋養所累積出來養分,開出的花朵會更好,所看到的風景,也會是最美!
Thumbnail
無論是走在哪一條路上,每一條路上都會有不一樣的風景,當職業媽媽兼顧家庭與事業也好,當全職媽媽全心陪伴孩子也好,不一樣的風景勾勒出不一樣的心境,只要用心用愛去感受去體會,用愛滋養所累積出來養分,開出的花朵會更好,所看到的風景,也會是最美!
Thumbnail
這是一本職業媽媽的真實心聲,也是一位「過度努力」的女性代表,作者自述從小即是在課業上力求表現,也順利進入名校就讀,在職場上也自我要求很高,在進入婚姻之後卻苦惱於工作與育兒無法兼顧,在試圖找到平衡點的過程中有了許多領悟與心得,於是寫下了這本書。
Thumbnail
這是一本職業媽媽的真實心聲,也是一位「過度努力」的女性代表,作者自述從小即是在課業上力求表現,也順利進入名校就讀,在職場上也自我要求很高,在進入婚姻之後卻苦惱於工作與育兒無法兼顧,在試圖找到平衡點的過程中有了許多領悟與心得,於是寫下了這本書。
Thumbnail
嗯,特別強調自己是全職媽媽好像有點矯情,媽媽就是媽媽,哪有什麼全職兼職之分,就像小時候自家媽媽總會接些家庭代工回家做一樣,接些雜活賺點零花在現今的網路社會亦非難事,開個粉絲頁、拍個Youtube或錄個Podcast都有可能發展出新事業。
Thumbnail
嗯,特別強調自己是全職媽媽好像有點矯情,媽媽就是媽媽,哪有什麼全職兼職之分,就像小時候自家媽媽總會接些家庭代工回家做一樣,接些雜活賺點零花在現今的網路社會亦非難事,開個粉絲頁、拍個Youtube或錄個Podcast都有可能發展出新事業。
Thumbnail
我想去上班,但大家都說,會對孩子成長構成影響?由變身成為媽媽開始,不知你有否問過自己一個問題:到底當媽媽後,要不要繼續上班?
Thumbnail
我想去上班,但大家都說,會對孩子成長構成影響?由變身成為媽媽開始,不知你有否問過自己一個問題:到底當媽媽後,要不要繼續上班?
Thumbnail
在與小孩共同生活的日子裡,我們很常因為尋找平衡而感到徬徨,難免擔心因為自己的某些選擇而讓小孩傷心。在小孩兩歲以前,我也很常會感到焦慮,可隨著小孩長大,我逐漸明白,維持自己的價值,是家庭經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Thumbnail
在與小孩共同生活的日子裡,我們很常因為尋找平衡而感到徬徨,難免擔心因為自己的某些選擇而讓小孩傷心。在小孩兩歲以前,我也很常會感到焦慮,可隨著小孩長大,我逐漸明白,維持自己的價值,是家庭經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