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為了加速累積財富,我樂於當「月光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022年1月至今,這是我成為「月光族」的第五個月,利用功能性帳戶有效分配我的現金流,在薪水進來時就將它分流出去不同的帳戶,看著慢慢增加的數字樂此不疲,儘管有些懊悔踏入投資世界的時間太晚,還沒有明顯嚐到因為複利所帶來的甜美果實,慶幸的是我已經在學習的路上。

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能鼓勵你盡量指引自己努力賺取的薪水,讓它們奮力工作,來創造愜意也讓自己擁有更多選擇權的人生。

raw-image

補假一天的勞工在想什麼?

今年獲得一天「勞動節」補假,印象中好像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休假」,儘管之前的工作都是承保勞工保險,但因為所處的服務機構性質,通常都是另外擇日補休。趁著休假日,來「納稅」善盡公民義務,翻著申請列印出的「查調所得」,逐條記錄了去年度的每一筆帳面收入,一覽無遺,就連擔任選務人員的單筆薪資也沒有被忽略。

細數在社會的工作資歷累積到第10年,因應基本薪資的調整,年收入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截至去年,將獎金一併算入,本業年收入勉強突破50萬大關。

數字的高低受到產業及職務直接影響,反映自己選擇職場的結果,沒有理由埋怨誰。

市面上也不乏有許多談論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財務獨立、提早退休)的財經書籍,因此我這個小資族也深受理念的灌溉,想盡力讓自己能快一點,再更快一點,慢慢達成每一階段的里程碑

當天,等待繳稅的號碼燈亮起前,我在想什麼?

  • 「我需要累積多少資產,才能不再為了經濟而工作?」
  • 「在達到這個目標之前,我能做些什麼?」

艾爾文的功能性帳戶現金流分配工具

我很喜歡一個理財作家-艾爾文,這不是第一次在公開平台分享他的著作和理財想法,在方格子初期寫下討論「高效閱讀與筆記」的文章中早已登場。

儘管這本《下班後賺更多》是2014年出版的書籍,但有些心法反倒是透過時間的淬鍊而更顯得有價值,在二手書店眼尖發現,如同挖到寶藏般地放進購物籃,剛好趁著報稅後的閒暇時間閱讀,其中有個章節談到「功能性帳戶現金流分配工具」說得白話一些,「功能性帳戶現金流分配」就是在薪水進帳前就分配他們該往哪一個帳戶去,我想這值得撰寫一篇文章來聊聊,也剛好是我今年1月起開始實行到現在的成果演示。

raw-image

自2022年1月開始進行榨乾自己每個月本業薪資的試驗:

起源於檢討去年手動操作的投資買賣(零股部分)成效不如預期,常常發生預期的價錢買不到,又或是工作期間沒太多時間盯盤,一個月過去,結果到最後什麼都沒買。

反覆懊悔改變不了什麼,所以我嘗試改變作法。

提升儲蓄率:在薪水進來時,第一秒瓜分它

衡量自己目前的消費情況,以及預留6個月的緊急預備金之後,我為自己設定3個帳戶,因應最終目標及屬性不同,可以為你的這幾個功能性帳戶取個名字,也能依據人生不同階段,分配各個帳戶的比例(為了便於說明,接下來的敘述,皆以我為例)。

〔一〕投資帳戶(70%):1元無限大

★用途:股票、基金、外匯、黃金…等

自覺投資起步比別人晚,為了想加快累積投資帳戶裡的數字,只能提升每月的儲蓄效率,累積投資帳戶的可用資金。

因此,決定撥用薪資的70%作為投資,其中50%用來設定每個月定期定額的投資標的(如:2支ETF),委由券商處理,自動於設定的日期扣款買進;至於其餘剩下的20%則是為了等待時機加碼「撿便宜」,而刻意存下的銀彈。

這個帳戶也隨時提醒自己省下無謂的花費(如:聚餐、衝動消費),你每次省下的1塊錢,都能夠為此增添大大的能量。

★試驗結果:截至5月實際投資市場金額為26萬元(新臺幣)


〔二〕生活帳戶(20%):留些空白給自己

★用途:保險、帳單、伙食、娛樂、生活用品…等

這個帳戶有關生活周邊的任何一筆消費,然而面對額度較高的保險費,我選擇將儲蓄時間拉長,每個月不至於負擔太多額度,等到繳納的月份到來,就能在不影響生活基本所需的情況下結清。

不免俗還是會有娛樂活動的費用支出,既然已經分配現金流,就也別讓自己背負強烈罪惡感,一樣可以享受美食吃到飽,一樣能夠愜意旅行。

但如果想再縮減開銷,「要嘛減少次數頻率,要嘛降低消費金額」,只要自己知道省下來的錢可以創造更大的功用,就不至於感到心情委屈或不適。

★試驗結果:截至5月,每月皆只留下1萬元作為生活花費(近期因為娛樂次數及花費增加,有感到些許拮据,但不影響基本生活開銷)


〔三〕長期帳戶(10%):有夢最美

★用途:進修、旅行、課程、購車或其他高價物品…等

想雕塑的身體線條、想精進的工作技能、想汰舊換新的機車......這些是近年預計想做的事,每一件都需要金錢的支援才能完成,有些是急迫性的單次證照費,有些是屬巨額的消費,透過每月薪資10%的現金流分配,拉長緩坡,分攤一次支付的壓力,也可以讓自己的購物心態更沉穩

★試驗結果:5月起,每月至少存下5千元當作新機車的購買基金(預計明年農曆年後可以達成);另外已經報名繳費了工作必備約7千元的採購專業人員課程。


結語:一起成為快樂的月光族

透過帳戶分配現金之後,會發現真的沒有多餘的現金來作為其他支出,成為名符其實的「月光族」,所以能夠更專注地往「目標」繼續存下去

然而,當你的錢正規矩地努力走向自己設定的目標時,就能留下更多的空白時間去關注其他的事物,例如:美國職業籃球正在如火如荼舉行的東西區冠軍系列戰!比分的拉鋸真的是太精采了!

raw-image
達拉斯獨行俠、邁阿密熱火、金州勇士、波士頓塞爾提克,誰是冠軍?
就讓我們一邊累積資產,一邊繼續看下去!😍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職場小資女的氧氣人蔘
217會員
103內容數
自我成長、閱讀、職場、心態
2023/12/30
《我要當老闆》專題名稱的由來 根據2020年勞動部人口統計,目前勞動力人數為1194萬人, 這個族群我們將它稱之為「上班族」, 其中高達4成6的人屬於第二大族群「月光族」。 不論大環境、經濟壓力、缺乏機會,又或是什麼原因讓人產生月薪等於生活支出的現象與焦慮。 ■這個專題,想透過文字讓你轉換思考方式:
Thumbnail
2023/12/30
《我要當老闆》專題名稱的由來 根據2020年勞動部人口統計,目前勞動力人數為1194萬人, 這個族群我們將它稱之為「上班族」, 其中高達4成6的人屬於第二大族群「月光族」。 不論大環境、經濟壓力、缺乏機會,又或是什麼原因讓人產生月薪等於生活支出的現象與焦慮。 ■這個專題,想透過文字讓你轉換思考方式:
Thumbnail
2023/06/09
如何透過創作,建立職場與職涯個人品牌?首先聊聊,在開始寫作前的我,生活是什麼樣子?一枚社畜,能躺就不要坐,耍廢滑手機,平凡中累積小確幸。 文章中會聊到我是什麼原因開始寫作?剛開始要寫些什麼?究竟寫作能做什麼?最後分享寫作至今讓我學到的幾件事。如果你不想要繼續一成不變的過生活,開始寫作吧!
Thumbnail
2023/06/09
如何透過創作,建立職場與職涯個人品牌?首先聊聊,在開始寫作前的我,生活是什麼樣子?一枚社畜,能躺就不要坐,耍廢滑手機,平凡中累積小確幸。 文章中會聊到我是什麼原因開始寫作?剛開始要寫些什麼?究竟寫作能做什麼?最後分享寫作至今讓我學到的幾件事。如果你不想要繼續一成不變的過生活,開始寫作吧!
Thumbnail
2023/06/02
自2021年8月加入方格子Premium作者群的一員,至今快兩年的時間,有時候自己還是會往回閱讀曾經寫過的文章,目的是持續提醒自己「不要因為走的太久,而忘記自己為什麼出發」。
Thumbnail
2023/06/02
自2021年8月加入方格子Premium作者群的一員,至今快兩年的時間,有時候自己還是會往回閱讀曾經寫過的文章,目的是持續提醒自己「不要因為走的太久,而忘記自己為什麼出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自2021年8月加入方格子Premium作者群的一員,至今快兩年的時間,有時候自己還是會往回閱讀曾經寫過的文章,目的是持續提醒自己「不要因為走的太久,而忘記自己為什麼出發」。
Thumbnail
自2021年8月加入方格子Premium作者群的一員,至今快兩年的時間,有時候自己還是會往回閱讀曾經寫過的文章,目的是持續提醒自己「不要因為走的太久,而忘記自己為什麼出發」。
Thumbnail
走完動盪萬變的2022年,對2023年的展望重心就是MAKE MONEY,需要努力將被動收入金流擴大、擴大、再擴大,以備未來更加難以預料的局勢變故 !!
Thumbnail
走完動盪萬變的2022年,對2023年的展望重心就是MAKE MONEY,需要努力將被動收入金流擴大、擴大、再擴大,以備未來更加難以預料的局勢變故 !!
Thumbnail
每季創作的回顧,藉由回顧過去,讓自己重整腳步,找回初心,修正方向,繼續前進。而我也鼓勵所有創作者都該這麼做。希望藉由這篇的分享可以帶給你啟發。
Thumbnail
每季創作的回顧,藉由回顧過去,讓自己重整腳步,找回初心,修正方向,繼續前進。而我也鼓勵所有創作者都該這麼做。希望藉由這篇的分享可以帶給你啟發。
Thumbnail
一篇文章要能突破讀者的防守,而讓他們願意點進去觀看,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月光為例,自己在篩選文章時,很多文章一開始就在標題上被月光刷掉了,因為對標題不感到興趣,所以就不會點進去看,除非是月光喜歡而長期追蹤的創作者,那就會每一篇都想要看看內容是什麼,但即使是如此,一個月還是看了三
Thumbnail
一篇文章要能突破讀者的防守,而讓他們願意點進去觀看,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月光為例,自己在篩選文章時,很多文章一開始就在標題上被月光刷掉了,因為對標題不感到興趣,所以就不會點進去看,除非是月光喜歡而長期追蹤的創作者,那就會每一篇都想要看看內容是什麼,但即使是如此,一個月還是看了三
Thumbnail
2022年1月至今,這是我成為「月光族」的第五個月,利用功能性帳戶有效分配我的現金流,在薪水進來時就將它分流出去不同的帳戶,有些書籍的觀念經過時間淬鍊更顯得有價值,例如我很喜歡的作家艾爾文《下班後賺更多》,其中的一個章節,碰巧與我正在進行的試驗不謀而合-在薪水進來的第一秒鐘,瓜分它!現在的我,好嗎?
Thumbnail
2022年1月至今,這是我成為「月光族」的第五個月,利用功能性帳戶有效分配我的現金流,在薪水進來時就將它分流出去不同的帳戶,有些書籍的觀念經過時間淬鍊更顯得有價值,例如我很喜歡的作家艾爾文《下班後賺更多》,其中的一個章節,碰巧與我正在進行的試驗不謀而合-在薪水進來的第一秒鐘,瓜分它!現在的我,好嗎?
Thumbnail
(此文章寫於2019/12/25) 2019年結束進入倒數時,再過沒幾天,一年一晃眼就要過完,回顧去年的這時,訂了些2019年的計劃目標,沒能全數達成,不過也還算有進步,年被動收入總額又再向上成長,離每年100萬的被動收入又再進了一步。 12月份累積到24號為止,網賺被動收入這個月已經來到四萬九左右
Thumbnail
(此文章寫於2019/12/25) 2019年結束進入倒數時,再過沒幾天,一年一晃眼就要過完,回顧去年的這時,訂了些2019年的計劃目標,沒能全數達成,不過也還算有進步,年被動收入總額又再向上成長,離每年100萬的被動收入又再進了一步。 12月份累積到24號為止,網賺被動收入這個月已經來到四萬九左右
Thumbnail
(此文章寫於2019/08/20) 之前在Blogspot上記錄分享的每月被動收入統計舊文,現在一併整理搬到這裡 : 下面這些每月被動收入的紀錄表格圖,從2015年5月開始,每個月一點一滴累積,成長速度還真的是烏龜慢爬的緩慢XD 現在回頭看著這些紀錄就覺得好懷念,4年不知不覺就這麼一路走了過來。但過
Thumbnail
(此文章寫於2019/08/20) 之前在Blogspot上記錄分享的每月被動收入統計舊文,現在一併整理搬到這裡 : 下面這些每月被動收入的紀錄表格圖,從2015年5月開始,每個月一點一滴累積,成長速度還真的是烏龜慢爬的緩慢XD 現在回頭看著這些紀錄就覺得好懷念,4年不知不覺就這麼一路走了過來。但過
Thumbnail
6月雖然因為工作及企劃在忙碌,導致閱讀量銳減,但是當中的幾本書都讓我印象深刻,快進來看看我6月又閱讀了哪些好書吧!
Thumbnail
6月雖然因為工作及企劃在忙碌,導致閱讀量銳減,但是當中的幾本書都讓我印象深刻,快進來看看我6月又閱讀了哪些好書吧!
Thumbnail
前言,寫作與我的故事 自從開始寫作,已經過了一年,這段時間我反覆蹂躪、慢慢地在日常生活與寫作中塑造了自己的價值觀。 其實2018年對我來說,真的是一段很不可思議的旅程......
Thumbnail
前言,寫作與我的故事 自從開始寫作,已經過了一年,這段時間我反覆蹂躪、慢慢地在日常生活與寫作中塑造了自己的價值觀。 其實2018年對我來說,真的是一段很不可思議的旅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