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知識消化不良症-高效閱讀與筆記
方格精選

戰勝知識消化不良症-高效閱讀與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過去這一年,因為投資在個人成長的時間增加,連帶閱讀量及購書量的提升,平均一個月提撥5%的薪資購入好書,當然,所謂的好書不一定是行銷通路上的TOP 10,而是所有可以解決自己當下問題或是能夠讓自己心靈豐盛的書籍,都可以稱之為「好書」,但也因為在沒有特定目標與長時間的閱讀之下,發現自己遇到了一些瓶頸:

  1. 閱讀目的不明確
  2. 片段式閱讀,讀完就忘
  3. 只有輸入,沒有輸出
  4. 無法有效運用在工作與生活中
  5. 缺乏行動

高效閱讀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爬了很多的文章,最後終於在我很喜歡的作家艾爾文youtube頻道影片找到改善的學習方法,此段落摘自影片部分內容,也整理歸納跟大家分享。

  假設將「閱讀時程」前期、中期、後期以百分比劃分,會是什麼樣的比例?

先想一想,有答案後,我們一起來看看艾爾文的建議

先想一想,有答案後,我們一起來看看艾爾文的建議

閱讀前50%:自問自答思考為什麼要看這本書?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現在遇到的困難是什麼?希望從這本書得到什麼知識?

閱讀中20%:設定階段性閱讀進度

閱讀後30%:建立行動準則,想法改變行動,行動改變結果

  • 馬上要做的事:回想書中的內容,包含關鍵字、詞、佳句
  • 明天要做的事:寫一篇心得及回答閱讀前的提問
  • 持續要做的事:還能做什麼事來延伸書中的知識,例如深入了解主題相關的書或書中要你去執行的事

要吸收,也要分享

就像打牌,有進有出才能維持平衡,只是這副牌稱為-學習

透過不斷問自己問題找到解方,如何將書中獲取的資訊轉換成知識,必須透過「分享」,將自己心中的想法以各種形式表達出來,這樣的過程會使自己回想書中的內容,增加書與生活的連結。
  改變原本習慣的行為並不容易,要刻意提醒自己接下來的閱讀要慢慢嘗試做一些改變,也更有目的性與系統性的學習,別忽視身體記憶的力量,試著動手寫下來吧!

試著動手做一個好的筆記

  1. 聚焦,寫下目的,問自己為什麼要讀?
  2. 紀錄名言佳句及關鍵字
  3. 建立行動清單 (to-do-list),學習後要積極練習
  4. 學習心得與應用
    -歸納3個重點,如果要分享會是哪些?
    -哪些可以馬上運用到工作或生活中?
  5. 延伸閱讀活筆記:未來持續擴充,相關主題系列、不同的資料來源
閱讀的重點不是你記住了什麼,而是吸收什麼,以及如何運用這些知識-艾爾文
一篇一客語:生活因為讀書變得更美好 sen fat in vi thut su pien tet kien ho
raw-image
raw-image
avatar-img
職場小資女的氧氣人蔘
217會員
103內容數
自我成長、閱讀、職場、心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有點遺忘是在哪裡看過「這本書」出現在推薦閱讀書單,因曾在中國工作的關係,知道書中有部分探討的議題與兩岸相關,也更加好奇台灣作者是如何看待現在的環境。本書的觀點和自己過去閱讀的書有著較大的差異在於,作者能夠以獨到的洞見看見盲點,也以直截了當的口吻表達自己的意見,本篇文章挑選出3個議題與讀者分享。
在這個網路發達搭配一支手機即可解決許多問題的世代,蘋果(Apple)、谷歌(Google)和Youtube已經頻繁地參與著我的日常,關於組織的運作與經營沒有過多理解,只知道他們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直到我遇見了這本書《教練》,才更明白一個強大企業組織的組成,也是由每一個「人」凝聚而成。
上周末終於看完有錢人想的跟你不一樣,也在上一篇文章提到「金錢藍圖」的概念,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金錢藍圖」如此重要,因為在作者哈福‧艾克(T. Harv Eker)多年的觀察中,你的收入只能成長到你想要的標準,然而,有錢人又是怎麼思考的呢?這17個財富檔案,你少了什麼呢?趕快把它補起來!
有點遺忘是在哪裡看過「這本書」出現在推薦閱讀書單,因曾在中國工作的關係,知道書中有部分探討的議題與兩岸相關,也更加好奇台灣作者是如何看待現在的環境。本書的觀點和自己過去閱讀的書有著較大的差異在於,作者能夠以獨到的洞見看見盲點,也以直截了當的口吻表達自己的意見,本篇文章挑選出3個議題與讀者分享。
在這個網路發達搭配一支手機即可解決許多問題的世代,蘋果(Apple)、谷歌(Google)和Youtube已經頻繁地參與著我的日常,關於組織的運作與經營沒有過多理解,只知道他們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直到我遇見了這本書《教練》,才更明白一個強大企業組織的組成,也是由每一個「人」凝聚而成。
上周末終於看完有錢人想的跟你不一樣,也在上一篇文章提到「金錢藍圖」的概念,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金錢藍圖」如此重要,因為在作者哈福‧艾克(T. Harv Eker)多年的觀察中,你的收入只能成長到你想要的標準,然而,有錢人又是怎麼思考的呢?這17個財富檔案,你少了什麼呢?趕快把它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