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書評•評書|「戰後」她們被迫成為異鄉人:Hardly War & After Every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戰爭文學和戰後文學有很多,它們曾是戰場上千萬男性回憶的「陣地」——黑色幽默也好、戲謔也罷,也可能滋生一種英雄式的崇拜,然而,女性在「戰後」文學中並非主流,有時候甚至連一席之地都難以獲得,以至於一首替父從軍的《木蘭辭》可以傳唱許久。其實,在戰爭裡,每一個人都是逃不掉的,每一個人,哪怕是嗷嗷待哺的嬰孩都是其中的一份子。為什麼二戰中舉起雙手的波蘭猶太小孩的照片和越戰中哭著奔跑的越南小女孩的照片會在腦中揮之不去,極有可能是因為我們還依舊會在腦中默認——戰爭是男人的事情,所以一看到在戰爭中哭泣慘死的婦孺,其印象和行狀就會在腦海中久久徘徊。
最近看完的兩本詩集都是「戰後」女性的詩集。她們屬於不同的時代、國籍、種族,但是,卻同被「戰爭」二字圈在了一起。看完詩集,我更加不喜歡「戰後」二字了,什麼是戰後,每一場戰爭與戰爭之間的那段時間就叫做「戰後」嗎?那時候寫的文字就叫做「戰後文學」嗎?這人類一場場連續不斷的戰爭生生世世何時有過停息,彼此的殺戮何時真正吿一段落?倒不如將「戰後」說成「戰前」了呢。畢竟,「戰後」只是下一場戰爭沒有開始之前的那段暫時的平靜吧。
戰爭讓多少人死去,又讓多少生還者流離失所、背井離鄉,遷往不屬於自己的國度,在一生中思念故土和母語。
Hardly War by Don Mee Choi 書封
Hardly War是Don Mee Choi關於韓戰(抗美援朝)和作為攝影師的父親記錄韓戰的韓文及英文詩歌。韓戰後,Don Mee Choi隨父母經過香港舉家移民到美國,後成為一名文學翻譯的她,時時刻刻念著母語和故土,對翻譯的身分進行了深度的思考。她也創作詩歌,在她的詩歌裡,很多韓文在她而言是無法翻譯的,作為翻譯徘徊在兩種可能性之間,更將翻譯變得像是一道屏障了,像是文化的屏障,橫亙在交戰兩國之間,難以打破——
內頁
詩歌、詩歌,有時候「詩」與「歌」很難區分,詩是腦海中的旋律🎶,詩是一闕歌謠,只展現被縮短的或者本就只有一剎那卻全然無法忘記的時刻。一張照片也是一首詩、一首歌,每一位看照片的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曲調。
我拒絕翻譯
其實對於不懂韓文的讀者而言,重複了5遍的「我拒絕翻譯」太殘忍了,因為我真的想要知道她在上面寫了什麼。有時候,中文的詩歌也給我這樣的感覺,覺得翻譯起來失去的太多,遠不如中文的表達來得自如;而中文作為表意文字,也讓漢字在詩歌中多了一重意義,這種意義又似乎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義,因此,漢字的詩歌能夠更多玩味。
美軍涉獵的老虎
詩歌與影像的結合從來在我這裡都是一個左右搖擺不定的感覺。詩歌在腦海中創造意像,讓想像力和與詩歌中字句連結的意象起作用,從而幻化出一個似有非有的圖像,然而,若添加了影像,這種想像力產生的幻化圖像就猛然間被擊破了,整個人的注意力除了在詩歌上就是專注地移至影像裡。當然,誰說影像就全然沒有想像力,還是有的,只不過這想像力被影像和端著鏡頭的攝影師引領了,禁錮了。
Don Mee Choi在詩集中常常回憶她父親對她的影像以及移民美國之後夾在中間的身分認同問題——她同時感覺到一種撕裂和能夠重回故土的溫馨,雖然時過境遷、物是人非,但是重回故土確實對很多流亡在外的人而言,是一生可遇而不可求的奢侈。
After Every War 書封
After Every War裡簡短介紹了九位女性的生命軌跡,她們其中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Nelly Sachs,有廣為人知的Ingeborg Bachmann,也有一些詩作頗有建樹卻不太為人知曉的詩人——Rose Ausländer, Elisabeth Langgässer, Gertrud Kolmar, Else Lasker-Schüler, Marie Luise Kaschnitz, Hilde Domin, Dagmar Nick。因為是本雙語詩集,譯者Eavan Boland收錄了德語原文和翻譯後的英文詩歌,印象最深的是Rose Ausländer的一首《Mutterland》(《祖國》)——
Motherland
My Fatherland is dead.
They buried it
in fire

I live in my Motherland ——
Word
原文:
Mutterland
Mein Vaterland ist tot
sie haben es begraben
im Feuer

Ich lebe
in meinem Mutterland——
Wort
德語裡的祖國字面意思是「父國」而非一般英語字面意義上的「母國」,因此,詩人將流亡後的自己從「祖國」(父國)中抽離,也因為「父國」死了,而重新在「母國」中找到了歸宿,而她的「母國」即是那難以剝奪的母語。詩人的名字也很有意思,Ausländer(德語意為「外國人」)是她婚後的名字,婚前她是一名奧地利猶太人,叫Rosalie Scherzer。
Rose Ausländer
將「異鄉人」寫入自己的名字其實是很有意思的感覺。那個年代很多「異鄉人」在異鄉隱去了自己的身分,重新開始了新的生活,而這種隱姓埋名並不能真正將她們從那種身分、認同、流亡的掙扎中解脫出來,何不坦然以對。當然,即便現在,在德國也會有很多猶太人並不願意將自己猶太人的身分公之於眾,若不是親身經歷,也很難想像,百年之後,在這塊混著血淚的土地上很多東西會捲土重來,甚至從未離去。
Hilde Domin
出生在科隆一個猶太律師家庭的Hilde Domin在她題為《流亡》的詩中寫道——
The mouth dying
The mouth twisted
The mouth trying
to say the word right
in a strange language.
簡短的幾句詩卻讓很多有流亡經歷的人共鳴。納博科夫也在詩歌中反覆提到夢中出現的俄語,那種與生俱來的母語脫口而出的感覺在流亡過程中逐漸被蠶食,是一種痛苦。
流亡從未停止,流亡人對自己離開的那個地方的情感也從來不只是不捨和憤懣,流亡是帶著痛重生;流亡,在任何一個時代都伴著勇者的抉擇
這些女性在流亡中依舊筆耕不輟,創作屬於她們的詩歌,用母語來包圍、浸潤曾經的回憶和無法改變的那份熟悉。她們被迫成為了異鄉人,卻不曾放棄,用詩句將戰爭、人禍化作又是人類獨有的語言呈現出來。所有的一切——美與不美,都是人類獨有的創造,而也是人類為彼此貼上了「異鄉人」的標籤,在自由、包容與分崩離析中糾纏。
語言承載著這一切,代代相傳。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4會員
226內容數
不一樣的書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ary Ventur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很多時候,人們覺得超現實主義詩歌不知所云,但在李箱這裡不是這樣的。李箱的詩歌中有糾纏不休的過往;有不須畫筆即可勾勒出的一幅幅圖畫;有數學、建築設計、日文、漢字;李箱也在詩歌中表達「孝道」的束縛及自己的掙扎——「在感天動地的孝道形式中——我準確地依照傳統運作,但是依舊終日處於懼怕之中」。
無論是古墓裡躺著的十九世紀女孩還是Lady Gaga的姑媽Joanne,還是陳丹燕筆下的寧歌,她們的生命都停在了十幾歲,但在詩、歌裡,她們都似墜落的天使,重新又回歸了天上,就好像寧歌的疑問——那個世界一定很完美吧,不然,為什麼去了那個世界的人一個都不回來呢?
「我們愛上自己,而從中抽身的唯一出路不是通過他人,而是通過藝術。因為藝術將我們與他人用一種『唯我論』的超自然網絡形式聯繫起來。」疫情奪走旅行和看展一年多,如今回憶中首先出現的竟是在路上鍾愛的街頭塗鴉藝術。就是這樣一個個地方,戰爭、思考、歷史、爭吵、熱情和雜亂並存,喧囂與吵嚷透著生活的氣息,透著脾氣。
似乎他們是行走的史詩,不豪邁悲壯,卻堅如磐石,又如潺潺溪水,讓我時刻感受到一種比他們更大、比生命更大的一種存在。現實而言,我不知道自己記憶中的他們是否還健朗,而如若他們真的一個個漸漸離去,我們依舊不會遺忘——always,忘不了她肩膀上的🦜;忘不了她如風的腳步;忘不了她的背影;忘不了她的銀髮⋯⋯
連看了三部電影,都和書籍有關。前兩部是《太平輪》,想要追尋柳龍光的足跡,這篇獻給塵封已久的滿洲國文學。——不知是不是反抗總有一種自然的美感,也好像是深深植於血液中的一種動能呢,讀著那些反抗的文字會好激動,讀著反抗的失敗也會心痛。
加沙日記》(英文書名:The Drone Eats With Me: A Gaza Diary)作者Atef Abu Saif,是從2014年7月6日開始記錄這場為期五十多天的戰爭的。這本書讀起來非常魔幻,雖然它不是魔幻現實主義的創作,但卻是我第一次看一本記錄戰爭的日記體書籍,而自己在每一個日期處停
很多時候,人們覺得超現實主義詩歌不知所云,但在李箱這裡不是這樣的。李箱的詩歌中有糾纏不休的過往;有不須畫筆即可勾勒出的一幅幅圖畫;有數學、建築設計、日文、漢字;李箱也在詩歌中表達「孝道」的束縛及自己的掙扎——「在感天動地的孝道形式中——我準確地依照傳統運作,但是依舊終日處於懼怕之中」。
無論是古墓裡躺著的十九世紀女孩還是Lady Gaga的姑媽Joanne,還是陳丹燕筆下的寧歌,她們的生命都停在了十幾歲,但在詩、歌裡,她們都似墜落的天使,重新又回歸了天上,就好像寧歌的疑問——那個世界一定很完美吧,不然,為什麼去了那個世界的人一個都不回來呢?
「我們愛上自己,而從中抽身的唯一出路不是通過他人,而是通過藝術。因為藝術將我們與他人用一種『唯我論』的超自然網絡形式聯繫起來。」疫情奪走旅行和看展一年多,如今回憶中首先出現的竟是在路上鍾愛的街頭塗鴉藝術。就是這樣一個個地方,戰爭、思考、歷史、爭吵、熱情和雜亂並存,喧囂與吵嚷透著生活的氣息,透著脾氣。
似乎他們是行走的史詩,不豪邁悲壯,卻堅如磐石,又如潺潺溪水,讓我時刻感受到一種比他們更大、比生命更大的一種存在。現實而言,我不知道自己記憶中的他們是否還健朗,而如若他們真的一個個漸漸離去,我們依舊不會遺忘——always,忘不了她肩膀上的🦜;忘不了她如風的腳步;忘不了她的背影;忘不了她的銀髮⋯⋯
連看了三部電影,都和書籍有關。前兩部是《太平輪》,想要追尋柳龍光的足跡,這篇獻給塵封已久的滿洲國文學。——不知是不是反抗總有一種自然的美感,也好像是深深植於血液中的一種動能呢,讀著那些反抗的文字會好激動,讀著反抗的失敗也會心痛。
加沙日記》(英文書名:The Drone Eats With Me: A Gaza Diary)作者Atef Abu Saif,是從2014年7月6日開始記錄這場為期五十多天的戰爭的。這本書讀起來非常魔幻,雖然它不是魔幻現實主義的創作,但卻是我第一次看一本記錄戰爭的日記體書籍,而自己在每一個日期處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李珍淑女士在取得心理學、社會學博士後,於35歲錄取韓國第一屆的犯罪側寫分析官,成為了韓國第一位女性犯罪側寫師。不僅如此,她同時還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一般人或許難以想像,在韓國如此重視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一位身兼母職的女性竟能長時間擔任這麼高風險的職務。
Thumbnail
關於橫次鈴親身體驗的故事,你現在閱讀的是,梨從相關人員那裡蒐集資訊寫成的書。大約在2000年左右,一張詭異的照片開始被瘋狂轉發。在昏暗的畫面中,一名穿制服的女子只露出脖子以下的部分,但圖檔畫質極差,感覺像是用舊式手機拍攝的。
Thumbnail
游牧十年就跟寓言故事一樣,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讀到,會有屬於各自心境上的收穫。這不是本只講述青旅瘋狂夜晚的書;也不是一直述說旅行陰暗面的鬼故事,這是一本關於人生的書,只是剛好作者的人生都走在旅途的路上。而這篇書評,也不只是書評,而是關於旅行的文章。
Thumbnail
「今天的鳳梨酥,有土鳳梨和金鑽鳳梨,純鳳梨餡的有,不同比例加入冬瓜餡的也有。人們吃自己舒服的鳳梨酥,理直氣壯地拿它贈禮,在鳳梨酥的經驗上,台灣人更老練而多元,但願社會亦如是。」 老派少女將成長上遇見的所有美好淬鍊成永恆。這份美好,簡單卻真摯,並沒有分支多元的龐大支線,富含的僅是思索過後的點滴哲理
Thumbnail
《直到夜色溫柔》描繪到性少數、不符合大眾審美的身體、性癖、約炮⋯⋯,儘管看似面貌與困境各異,但關於人性的訴說卻通用,有自卑、有嫉妒、有關自我認同與不認同、有關坦率的不愛與謊言中的愛,這樣的人心情境,其實很主流與普通吧。頂多是,因為更脆弱,所以更坦承,那些基於不安的坦承,讓性慾的交會能夠很真心。
Thumbnail
本書是一本內容精彩,讀起來很暢快的產業秘辛史。作者行文流暢,章節安排很有系統,沒有太多深奧的術語,可讀性很高,大概除了太多人名會讓我常常看到一半,心中冒出這講話的是誰啊,然後去翻前面對照出他是誰。
Thumbnail
若論經典臺灣鬼魂形象,「女鬼」絕對是最具代表性的存在,像是林投姐、椅仔姑、女鬼橋等,都是耳熟能詳的臺灣女鬼傳說。這本《臺灣女鬼:民俗學裡的女鬼意象》以臺灣歷史背景、性別權力、場景意象等層面,簡明分析女鬼的形象內涵,頗具文化價值,也很適合喜歡恐怖題材者閱讀,理解鬼魂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完結的聲音在旅途的一半響起,伴隨著不可壓抑的沈重和那在預知結局情況下所產生的哀傷。 「粗大褲管下是瘦小的骨架,軍服下是尚在成長的靈魂和日漸精壯的身軀。」 西線不但是戰事持續發展的一個終點,更是以冰冷的語句告訴讀者,因為全都死去了,所以西線無戰事
Thumbnail
去年最後一週思考今年的生涯計畫時,為了提升計畫的成功率,我拜讀了連續兩年霸榜暢銷書排行榜冠軍的《原子習慣》。《原子習慣》 所介紹的四步驟習慣養成迴圈,以及環境、儀式與具體行動計畫的公式模組, 經我實踐後,確實可以讓人塑造良好習慣,只是你必須配合二八法則,挑出黃金習慣執行習慣行為,原因是...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李珍淑女士在取得心理學、社會學博士後,於35歲錄取韓國第一屆的犯罪側寫分析官,成為了韓國第一位女性犯罪側寫師。不僅如此,她同時還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一般人或許難以想像,在韓國如此重視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一位身兼母職的女性竟能長時間擔任這麼高風險的職務。
Thumbnail
關於橫次鈴親身體驗的故事,你現在閱讀的是,梨從相關人員那裡蒐集資訊寫成的書。大約在2000年左右,一張詭異的照片開始被瘋狂轉發。在昏暗的畫面中,一名穿制服的女子只露出脖子以下的部分,但圖檔畫質極差,感覺像是用舊式手機拍攝的。
Thumbnail
游牧十年就跟寓言故事一樣,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讀到,會有屬於各自心境上的收穫。這不是本只講述青旅瘋狂夜晚的書;也不是一直述說旅行陰暗面的鬼故事,這是一本關於人生的書,只是剛好作者的人生都走在旅途的路上。而這篇書評,也不只是書評,而是關於旅行的文章。
Thumbnail
「今天的鳳梨酥,有土鳳梨和金鑽鳳梨,純鳳梨餡的有,不同比例加入冬瓜餡的也有。人們吃自己舒服的鳳梨酥,理直氣壯地拿它贈禮,在鳳梨酥的經驗上,台灣人更老練而多元,但願社會亦如是。」 老派少女將成長上遇見的所有美好淬鍊成永恆。這份美好,簡單卻真摯,並沒有分支多元的龐大支線,富含的僅是思索過後的點滴哲理
Thumbnail
《直到夜色溫柔》描繪到性少數、不符合大眾審美的身體、性癖、約炮⋯⋯,儘管看似面貌與困境各異,但關於人性的訴說卻通用,有自卑、有嫉妒、有關自我認同與不認同、有關坦率的不愛與謊言中的愛,這樣的人心情境,其實很主流與普通吧。頂多是,因為更脆弱,所以更坦承,那些基於不安的坦承,讓性慾的交會能夠很真心。
Thumbnail
本書是一本內容精彩,讀起來很暢快的產業秘辛史。作者行文流暢,章節安排很有系統,沒有太多深奧的術語,可讀性很高,大概除了太多人名會讓我常常看到一半,心中冒出這講話的是誰啊,然後去翻前面對照出他是誰。
Thumbnail
若論經典臺灣鬼魂形象,「女鬼」絕對是最具代表性的存在,像是林投姐、椅仔姑、女鬼橋等,都是耳熟能詳的臺灣女鬼傳說。這本《臺灣女鬼:民俗學裡的女鬼意象》以臺灣歷史背景、性別權力、場景意象等層面,簡明分析女鬼的形象內涵,頗具文化價值,也很適合喜歡恐怖題材者閱讀,理解鬼魂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完結的聲音在旅途的一半響起,伴隨著不可壓抑的沈重和那在預知結局情況下所產生的哀傷。 「粗大褲管下是瘦小的骨架,軍服下是尚在成長的靈魂和日漸精壯的身軀。」 西線不但是戰事持續發展的一個終點,更是以冰冷的語句告訴讀者,因為全都死去了,所以西線無戰事
Thumbnail
去年最後一週思考今年的生涯計畫時,為了提升計畫的成功率,我拜讀了連續兩年霸榜暢銷書排行榜冠軍的《原子習慣》。《原子習慣》 所介紹的四步驟習慣養成迴圈,以及環境、儀式與具體行動計畫的公式模組, 經我實踐後,確實可以讓人塑造良好習慣,只是你必須配合二八法則,挑出黃金習慣執行習慣行為,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