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書評•評書|「戰後」她們被迫成為異鄉人:Hardly War & After Every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戰爭文學和戰後文學有很多,它們曾是戰場上千萬男性回憶的「陣地」——黑色幽默也好、戲謔也罷,也可能滋生一種英雄式的崇拜,然而,女性在「戰後」文學中並非主流,有時候甚至連一席之地都難以獲得,以至於一首替父從軍的《木蘭辭》可以傳唱許久。其實,在戰爭裡,每一個人都是逃不掉的,每一個人,哪怕是嗷嗷待哺的嬰孩都是其中的一份子。為什麼二戰中舉起雙手的波蘭猶太小孩的照片和越戰中哭著奔跑的越南小女孩的照片會在腦中揮之不去,極有可能是因為我們還依舊會在腦中默認——戰爭是男人的事情,所以一看到在戰爭中哭泣慘死的婦孺,其印象和行狀就會在腦海中久久徘徊。

最近看完的兩本詩集都是「戰後」女性的詩集。她們屬於不同的時代、國籍、種族,但是,卻同被「戰爭」二字圈在了一起。看完詩集,我更加不喜歡「戰後」二字了,什麼是戰後,每一場戰爭與戰爭之間的那段時間就叫做「戰後」嗎?那時候寫的文字就叫做「戰後文學」嗎?這人類一場場連續不斷的戰爭生生世世何時有過停息,彼此的殺戮何時真正吿一段落?倒不如將「戰後」說成「戰前」了呢。畢竟,「戰後」只是下一場戰爭沒有開始之前的那段暫時的平靜吧。

戰爭讓多少人死去,又讓多少生還者流離失所、背井離鄉,遷往不屬於自己的國度,在一生中思念故土和母語。

raw-image

Hardly War是Don Mee Choi關於韓戰(抗美援朝)和作為攝影師的父親記錄韓戰的韓文及英文詩歌。韓戰後,Don Mee Choi隨父母經過香港舉家移民到美國,後成為一名文學翻譯的她,時時刻刻念著母語和故土,對翻譯的身分進行了深度的思考。她也創作詩歌,在她的詩歌裡,很多韓文在她而言是無法翻譯的,作為翻譯徘徊在兩種可能性之間,更將翻譯變得像是一道屏障了,像是文化的屏障,橫亙在交戰兩國之間,難以打破——

raw-image

詩歌、詩歌,有時候「詩」與「歌」很難區分,詩是腦海中的旋律🎶,詩是一闕歌謠,只展現被縮短的或者本就只有一剎那卻全然無法忘記的時刻。一張照片也是一首詩、一首歌,每一位看照片的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曲調。

raw-image

其實對於不懂韓文的讀者而言,重複了5遍的「我拒絕翻譯」太殘忍了,因為我真的想要知道她在上面寫了什麼。有時候,中文的詩歌也給我這樣的感覺,覺得翻譯起來失去的太多,遠不如中文的表達來得自如;而中文作為表意文字,也讓漢字在詩歌中多了一重意義,這種意義又似乎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義,因此,漢字的詩歌能夠更多玩味。

raw-image

詩歌與影像的結合從來在我這裡都是一個左右搖擺不定的感覺。詩歌在腦海中創造意像,讓想像力和與詩歌中字句連結的意象起作用,從而幻化出一個似有非有的圖像,然而,若添加了影像,這種想像力產生的幻化圖像就猛然間被擊破了,整個人的注意力除了在詩歌上就是專注地移至影像裡。當然,誰說影像就全然沒有想像力,還是有的,只不過這想像力被影像和端著鏡頭的攝影師引領了,禁錮了。

Don Mee Choi在詩集中常常回憶她父親對她的影像以及移民美國之後夾在中間的身分認同問題——她同時感覺到一種撕裂和能夠重回故土的溫馨,雖然時過境遷、物是人非,但是重回故土確實對很多流亡在外的人而言,是一生可遇而不可求的奢侈。

raw-image

After Every War裡簡短介紹了九位女性的生命軌跡,她們其中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Nelly Sachs,有廣為人知的Ingeborg Bachmann,也有一些詩作頗有建樹卻不太為人知曉的詩人——Rose Ausländer, Elisabeth Langgässer, Gertrud Kolmar, Else Lasker-Schüler, Marie Luise Kaschnitz, Hilde Domin, Dagmar Nick。因為是本雙語詩集,譯者Eavan Boland收錄了德語原文和翻譯後的英文詩歌,印象最深的是Rose Ausländer的一首《Mutterland》(《祖國》)——

Motherland
My Fatherland is dead.
They buried it
in fire

I live in my Motherland ——
Word
原文:
Mutterland
Mein Vaterland ist tot
sie haben es begraben
im Feuer

Ich lebe
in meinem Mutterland——
Wort

德語裡的祖國字面意思是「父國」而非一般英語字面意義上的「母國」,因此,詩人將流亡後的自己從「祖國」(父國)中抽離,也因為「父國」死了,而重新在「母國」中找到了歸宿,而她的「母國」即是那難以剝奪的母語。詩人的名字也很有意思,Ausländer(德語意為「外國人」)是她婚後的名字,婚前她是一名奧地利猶太人,叫Rosalie Scherzer。

raw-image

將「異鄉人」寫入自己的名字其實是很有意思的感覺。那個年代很多「異鄉人」在異鄉隱去了自己的身分,重新開始了新的生活,而這種隱姓埋名並不能真正將她們從那種身分、認同、流亡的掙扎中解脫出來,何不坦然以對。當然,即便現在,在德國也會有很多猶太人並不願意將自己猶太人的身分公之於眾,若不是親身經歷,也很難想像,百年之後,在這塊混著血淚的土地上很多東西會捲土重來,甚至從未離去。

raw-image

出生在科隆一個猶太律師家庭的Hilde Domin在她題為《流亡》的詩中寫道——

The mouth dying
The mouth twisted
The mouth trying
to say the word right
in a strange language.

簡短的幾句詩卻讓很多有流亡經歷的人共鳴。納博科夫也在詩歌中反覆提到夢中出現的俄語,那種與生俱來的母語脫口而出的感覺在流亡過程中逐漸被蠶食,是一種痛苦。

流亡從未停止,流亡人對自己離開的那個地方的情感也從來不只是不捨和憤懣,流亡是帶著痛重生;流亡,在任何一個時代都伴著勇者的抉擇

這些女性在流亡中依舊筆耕不輟,創作屬於她們的詩歌,用母語來包圍、浸潤曾經的回憶和無法改變的那份熟悉。她們被迫成為了異鄉人,卻不曾放棄,用詩句將戰爭、人禍化作又是人類獨有的語言呈現出來。所有的一切——美與不美,都是人類獨有的創造,而也是人類為彼此貼上了「異鄉人」的標籤,在自由、包容與分崩離析中糾纏。

語言承載著這一切,代代相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ary Ventura的沙龍
75會員
226內容數
不一樣的書評
Mary Ventur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5/06
今天是大屠殺紀念日,除了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一些熟人和朋友發布「Never Again」的貼文以外,就是學生取消了課程,因為下午要參加猶太大屠殺紀念日的大會。在這樣的一個日子裡,全球對於以色列的關注不知道跟近期比較如何增減。 《紐約客》長篇累牘地書寫加沙,讓我也默然悲傷一個個詩人的死去。有時候希望站起
Thumbnail
2024/05/06
今天是大屠殺紀念日,除了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一些熟人和朋友發布「Never Again」的貼文以外,就是學生取消了課程,因為下午要參加猶太大屠殺紀念日的大會。在這樣的一個日子裡,全球對於以色列的關注不知道跟近期比較如何增減。 《紐約客》長篇累牘地書寫加沙,讓我也默然悲傷一個個詩人的死去。有時候希望站起
Thumbnail
2024/04/22
至此,謎題揭曉,不過,我想親自到Anne Frank的House去看看,因為這本書說「阿姆斯特丹是一個充滿記憶的城市」,過去悲傷的記憶。如果成行,下篇再談☺️🙏
Thumbnail
2024/04/22
至此,謎題揭曉,不過,我想親自到Anne Frank的House去看看,因為這本書說「阿姆斯特丹是一個充滿記憶的城市」,過去悲傷的記憶。如果成行,下篇再談☺️🙏
Thumbnail
2024/04/18
作為奧托秘書,Miep跟他關係最近,奧托死後,Miep成了代言人。一次,被問到「究竟是誰出賣了Anne Frank一家?」的時候,Miep反問提問者,「你可以保守秘密嗎?」提問者被這麽一問來了精神,回答道:「我當然可以保守秘密啊!」不料Miep立馬接了一句,「Me too!」😂
Thumbnail
2024/04/18
作為奧托秘書,Miep跟他關係最近,奧托死後,Miep成了代言人。一次,被問到「究竟是誰出賣了Anne Frank一家?」的時候,Miep反問提問者,「你可以保守秘密嗎?」提問者被這麽一問來了精神,回答道:「我當然可以保守秘密啊!」不料Miep立馬接了一句,「Me too!」😂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戰爭,一直是大家心中的瘀痕和創傷。我們不免俗在教育著我們的學科課本裡讀到「片面」的戰爭流變和種種。只顧著背誦改朝換代或戰爭前因後果,而你是否有想過,一隻筆、一雙眼、一本書、一個人的故事,就算歷經風霜,也能在文字的雕琢下開花結果。
Thumbnail
戰爭,一直是大家心中的瘀痕和創傷。我們不免俗在教育著我們的學科課本裡讀到「片面」的戰爭流變和種種。只顧著背誦改朝換代或戰爭前因後果,而你是否有想過,一隻筆、一雙眼、一本書、一個人的故事,就算歷經風霜,也能在文字的雕琢下開花結果。
Thumbnail
那一張張舊照片被詩與文字填滿,好像在告訴我們,如果你仔細傾聽,每一個人的故事都可以成為一首詩,傳唱下去。
Thumbnail
那一張張舊照片被詩與文字填滿,好像在告訴我們,如果你仔細傾聽,每一個人的故事都可以成為一首詩,傳唱下去。
Thumbnail
都在看閒書也都沒在認真準備考試,健康就好,一個隨意的節奏。最近很認真健身,也確實有幾個podcast是健身的良伴,百靈果是其中之一,也跟著讀書會的節目看了些書。本篇撇開他們總是引起的爭議,就這本書做為了解越戰的作品,值得跟推。
Thumbnail
都在看閒書也都沒在認真準備考試,健康就好,一個隨意的節奏。最近很認真健身,也確實有幾個podcast是健身的良伴,百靈果是其中之一,也跟著讀書會的節目看了些書。本篇撇開他們總是引起的爭議,就這本書做為了解越戰的作品,值得跟推。
Thumbnail
如果過去的記憶是一種折磨,那麼遺忘是否就能解脫?
Thumbnail
如果過去的記憶是一種折磨,那麼遺忘是否就能解脫?
Thumbnail
我很喜歡書名,這「最後」像是劃上句點,但其實是最沉痛的控訴。 只要有人活著,只要這段記憶還存在,就沒有「最後」。 更甚者,只要有戰爭,「人」就註定豬狗不如;就像是畜生,就像是禽獸,就像是螻蟻。 死掉的人也許痛苦,但活著的人也不成「一個人」。 「一個人」意味活得有尊嚴,活得有滋味,活得幸福。
Thumbnail
我很喜歡書名,這「最後」像是劃上句點,但其實是最沉痛的控訴。 只要有人活著,只要這段記憶還存在,就沒有「最後」。 更甚者,只要有戰爭,「人」就註定豬狗不如;就像是畜生,就像是禽獸,就像是螻蟻。 死掉的人也許痛苦,但活著的人也不成「一個人」。 「一個人」意味活得有尊嚴,活得有滋味,活得幸福。
Thumbnail
年初為抗爭的緬甸寫下的這首迴文詩年末寄到手中,彷彿是要用開端來總結末尾。突然想起薩特那句「所有的開始都是為了結束」,是這樣說的嗎?好沮喪的句子。有些開始永不結束該多好,有些一開始就結束該多好。Again,這首詩可以正著、反著、一條龍地讀,起點與終點原來可以如此相似。
Thumbnail
年初為抗爭的緬甸寫下的這首迴文詩年末寄到手中,彷彿是要用開端來總結末尾。突然想起薩特那句「所有的開始都是為了結束」,是這樣說的嗎?好沮喪的句子。有些開始永不結束該多好,有些一開始就結束該多好。Again,這首詩可以正著、反著、一條龍地讀,起點與終點原來可以如此相似。
Thumbnail
米國夢是一場大夢,對許多亞洲人來說。而這夢到底是美夢?惡夢或者是如驚悚劇一般高潮迭起?又或者被歷史的巨輪輾過來又輾過去,始終找不到自己的樣貌?作家的筆帶著你看過這場越南視角的米國夢。 要說文字掌握,那是在日常文字中,攫住那稍縱即逝的感受。此生,從母親在越戰中,到米國到家人、密友往生,這些想說、聽說、
Thumbnail
米國夢是一場大夢,對許多亞洲人來說。而這夢到底是美夢?惡夢或者是如驚悚劇一般高潮迭起?又或者被歷史的巨輪輾過來又輾過去,始終找不到自己的樣貌?作家的筆帶著你看過這場越南視角的米國夢。 要說文字掌握,那是在日常文字中,攫住那稍縱即逝的感受。此生,從母親在越戰中,到米國到家人、密友往生,這些想說、聽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