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就算是大人的我也還是不知道|《大人的煩惱由兒童記者來解答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圖片來源:博客來 (悅之文化)
大人的煩惱由兒童記者來解答吧
作者:龜岡兒童新聞
繪者:吉竹伸介
譯者:王蘊潔
龜岡兒童新聞,由孩子們寫給成年人閱讀的月刊報。距離山差峨嵐山約三站距離的京都龜岡,受到豐沛的自然資源環伺,本報採訪均由土生土長、純樸自然的兒童記者(現役中、小學生),日夜奔走撰寫而成。(擷取自作者介紹)
小孩為大人解決煩惱的諮詢專欄,由大人向兒童記者提問,收錄四章,問題類型分為小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戀愛、愛情和婚姻到底是怎麼回事?關於自身生/心理狀況、以及即使變成了大人仍然不懂的事。
翻開目錄,看到各式各樣大人的煩惱,有些忍不住會想這問題確定要問小學生嗎?如果我是負責撰寫答案的人,可能也會很頭痛欸。什麼女友逼婚、擔心自己未來養不活自己,我怎麼知道啊。就算我已經是現役中小學生眼裡的大人了,要聊大人的牢騷,一題至少一小時起跳,可能也還沒有個答案。
兒童記者的視角來看這些問題,孩子的回答有些直白的讓人發噱。
Q:完全不懂現在年輕人在想什麼⋯⋯
A:難道別人和自己不同就不行嗎?老人真可憐!
有的雖然坦言不懂,但假想的回答直指核心。
兒童記者們在前言說,他們常一邊看著大人的諮詢信,一邊吃零食七嘴八舌的討論出這些答案:真是沒想到大人的煩惱這麼多啊,未免也太多了吧!
一則則簡短問答,加上吉竹伸介充滿趣味的插圖,是本適合大人小孩一起看的小書。已經是大人的我們,看起來可能更有感觸吧。
龜岡兒童新聞做的不只是諮詢專欄,還有地方有趣事務的介紹等等。發起人竹內博士說,一般小地方的雜誌,大約三年題材就會寫完。兒童新聞的題材卻源源不絕。這中間的差異,我想也許並不是缺乏有趣的事物,而是看待世界的方式。
竹內博士的創辦動機是希望讓報紙從「傳播資訊的工具」變成「學習的工具」,透過採訪、與人的溝通,讓孩子「接觸各種不同的人,培養辨識他人的眼光和自我防衛能力」、「主動認識他人,開拓自己世界」達到真正的人生教育。
回顧從小到大學到的各種知能,有哪些覺得值得貫徹人生呢?每個人的答案可能因為成長歷練和不同時期而變化。
透過兒童記者的眼睛,看這那些即使變成大人仍然不懂的事,已經是厭世大人的我,在想未來哪一天喝下長壽湯變成老人後,希望還能擁有透明而柔軟的好奇心,還有 Serendipity 挖掘有趣事物的超能力。
做為大人的我們,也要好好生活,我想當個成熟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碗長壽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工作以後第一次發摟到金馬奇幻影展,距離上次進場當影展觀眾可能有十年了,還記得當時買場刊排ibon取票,從影展釋出的蛛絲馬跡推斷哪一部買了絕不後悔。畢竟學生總是窮。 今年很幸運有跟到影展看了6部電影,雖然不多但也想記錄一下這份電影之愛。
在群體之中,個人是怎樣的存在? 當「我」跟從了眾人,我,還是我嗎? (擷取自TIFA 節目介紹) 表演現場 一言以蔽之,這是從小到大我們經歷的所有人際關係。 即使已經握有導聆人提供的謎底,觀看的過程不失解謎感,現代舞對我,仍然像夢境一般。光影轉換迅速夢的氣氛,不知道段落從那裡開始,又為何到了這裡。
看劇時想到社工的家庭系統理論,很想幫他們畫出家系圖和家庭動力、次動力的關係。尤其是湯泉宮家宴上,看似無心但句句踩在痛點上的爭吵。正是因為家人間知根知底,吵起架來特別有殺傷力。 歷史,是由贏家來定義是非功過。但家庭中的紛擾有贏家嗎?家史該由誰來定義呢?
之前聽過鍾玉鳳的其他演出,覺得琵琶的跨界嘗試已經超越音樂而是哲學般的思辨。看到青銀共創旅伴分享看完演出的心得,用認識自己來切入跨界,覺得是很精準的說法;正是因為夠認識自己,才能在跨界中找到角色與定位。
今年第一次考社工師考試,不管成績如何都必須感謝。尤其是過程中受到的各種幫助,和最後階段的準備。雖然這樣不正規的過程參考價值可能不高,還是想寫下來做個紀錄,也提醒自己 Mindset 的重要。
工作以後第一次發摟到金馬奇幻影展,距離上次進場當影展觀眾可能有十年了,還記得當時買場刊排ibon取票,從影展釋出的蛛絲馬跡推斷哪一部買了絕不後悔。畢竟學生總是窮。 今年很幸運有跟到影展看了6部電影,雖然不多但也想記錄一下這份電影之愛。
在群體之中,個人是怎樣的存在? 當「我」跟從了眾人,我,還是我嗎? (擷取自TIFA 節目介紹) 表演現場 一言以蔽之,這是從小到大我們經歷的所有人際關係。 即使已經握有導聆人提供的謎底,觀看的過程不失解謎感,現代舞對我,仍然像夢境一般。光影轉換迅速夢的氣氛,不知道段落從那裡開始,又為何到了這裡。
看劇時想到社工的家庭系統理論,很想幫他們畫出家系圖和家庭動力、次動力的關係。尤其是湯泉宮家宴上,看似無心但句句踩在痛點上的爭吵。正是因為家人間知根知底,吵起架來特別有殺傷力。 歷史,是由贏家來定義是非功過。但家庭中的紛擾有贏家嗎?家史該由誰來定義呢?
之前聽過鍾玉鳳的其他演出,覺得琵琶的跨界嘗試已經超越音樂而是哲學般的思辨。看到青銀共創旅伴分享看完演出的心得,用認識自己來切入跨界,覺得是很精準的說法;正是因為夠認識自己,才能在跨界中找到角色與定位。
今年第一次考社工師考試,不管成績如何都必須感謝。尤其是過程中受到的各種幫助,和最後階段的準備。雖然這樣不正規的過程參考價值可能不高,還是想寫下來做個紀錄,也提醒自己 Mindset 的重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不藉由書寫,記下青春年少時光遇到的朋友、同學、師長, 與親密家人相處的點滴,經歷過的許多喜悅悲傷事, 不可靠的記憶必定會讓人忘卻只有少年時會做的蠢事, 那是除了十足勇氣外,還要豹子膽才敢做的事。 詹佳鑫的第一本散文集《請問少年》,集結了他從高中到大學,研究所, 從實習老師,南北奔波參加
這本書結合了心理學與童話故事,探討人性與情感,提供深入的愛情、職場和友誼見解。作者柳惠寅用輕鬆的語言讓讀者重新思考童話,並用心理學理論解讀其中的深意,將心理學帶入生活,勾起對心理學的興趣。本書不僅是對童話的回顧,更是促進讀者思考幸福與選擇的實用指南,理解生活中的選擇與人際關係,並激勵探索自我價值。
Thumbnail
社會允許現代大人對它的怠慢,但電腦的引進等等,又使對人的系統化管理無所不在,因此我們一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但另一方面又被逼入幾乎沒有自由的狀況。就這些點來看,我想,我們有必要重新考慮成為大人在社會層面的意義。
Thumbnail
現在的資訊發達,孩子們都極度早熟,很早熟的孩子,都已經很有自己的想法,過去爸媽對我們的遵遵教悔,我們都唯命是從。 現在呢? 現在的孩子,有的嘴巴上說好,但不一定照做,有的直接頂回去,告訴你他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意思,有自己的想法... 我不是小孩了..... 是的,孩子,我知道你一天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台灣的小學生從小就會寫一種作文:你將來長大以後想要當甚麼?當時想都沒想過自己會變成這樣的大人(怎樣 XD)。很想穿越回去問小時候的自己,妳長大以後會變成這樣喔!我覺得,屁孩時期的我應該會回復一個高冷的微笑……
Thumbnail
在閱讀這本書時,我腦中有停不下的質問好想知道「這真的是現在年輕人的樣子嗎?」。不知道是不是國情差異,還是我目前所處的環境所認識的年輕人們因為在同一個學習體制內,普遍被篩出共同的人格特質,以至於我離真實有一段距離,在這本《請不要在大家面前稱讚我》中,主要在談論二十五歲以下年輕人們獨有的「好孩子症候群」
Thumbnail
《小孩沒問題 大人有問題》 其中五味太郎寫到 「父母已經活得精疲力盡,因此對孩子的事情總是採取一種“幫他決定”的態度」
Thumbnail
看似叛逆或漫不經心的國中少年們在想些什麼呢
Thumbnail
親愛的小大人: 好嗎?好嗎? 明明沒有人說我們應該是什麼樣子。 明明根本沒有人說我們做得不夠好,或是批評我們。 明明一切看似在軌道上,我們卻疑心有什麼貓膩。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不藉由書寫,記下青春年少時光遇到的朋友、同學、師長, 與親密家人相處的點滴,經歷過的許多喜悅悲傷事, 不可靠的記憶必定會讓人忘卻只有少年時會做的蠢事, 那是除了十足勇氣外,還要豹子膽才敢做的事。 詹佳鑫的第一本散文集《請問少年》,集結了他從高中到大學,研究所, 從實習老師,南北奔波參加
這本書結合了心理學與童話故事,探討人性與情感,提供深入的愛情、職場和友誼見解。作者柳惠寅用輕鬆的語言讓讀者重新思考童話,並用心理學理論解讀其中的深意,將心理學帶入生活,勾起對心理學的興趣。本書不僅是對童話的回顧,更是促進讀者思考幸福與選擇的實用指南,理解生活中的選擇與人際關係,並激勵探索自我價值。
Thumbnail
社會允許現代大人對它的怠慢,但電腦的引進等等,又使對人的系統化管理無所不在,因此我們一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但另一方面又被逼入幾乎沒有自由的狀況。就這些點來看,我想,我們有必要重新考慮成為大人在社會層面的意義。
Thumbnail
現在的資訊發達,孩子們都極度早熟,很早熟的孩子,都已經很有自己的想法,過去爸媽對我們的遵遵教悔,我們都唯命是從。 現在呢? 現在的孩子,有的嘴巴上說好,但不一定照做,有的直接頂回去,告訴你他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意思,有自己的想法... 我不是小孩了..... 是的,孩子,我知道你一天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台灣的小學生從小就會寫一種作文:你將來長大以後想要當甚麼?當時想都沒想過自己會變成這樣的大人(怎樣 XD)。很想穿越回去問小時候的自己,妳長大以後會變成這樣喔!我覺得,屁孩時期的我應該會回復一個高冷的微笑……
Thumbnail
在閱讀這本書時,我腦中有停不下的質問好想知道「這真的是現在年輕人的樣子嗎?」。不知道是不是國情差異,還是我目前所處的環境所認識的年輕人們因為在同一個學習體制內,普遍被篩出共同的人格特質,以至於我離真實有一段距離,在這本《請不要在大家面前稱讚我》中,主要在談論二十五歲以下年輕人們獨有的「好孩子症候群」
Thumbnail
《小孩沒問題 大人有問題》 其中五味太郎寫到 「父母已經活得精疲力盡,因此對孩子的事情總是採取一種“幫他決定”的態度」
Thumbnail
看似叛逆或漫不經心的國中少年們在想些什麼呢
Thumbnail
親愛的小大人: 好嗎?好嗎? 明明沒有人說我們應該是什麼樣子。 明明根本沒有人說我們做得不夠好,或是批評我們。 明明一切看似在軌道上,我們卻疑心有什麼貓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