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別錄》02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3/5/12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聰明睿知,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以謙。」

良因曰:
所謂「守之」的意思,並非刻意持守,而是自然顯現於外的。
也就是說,聰明睿智者,必然不外露;道德隆重的人,自然謙卑自牧。
相反的,當一個人急於炫耀聰明,只是曝露他的淺薄;
表現得特別自滿,就只是心中未與道德接觸,
這些都來自於無知!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3/5/11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尹和靖云:「莫大之禍,皆起於須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謹。」 「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 良因曰: 胸襟開闊的人,心中所想就只是眾生能離苦否? 因此於順逆二境皆不掛懷。 有這樣的心量,自然也不會隨著情緒起舞,或喜或怒。 所以格局為上!
2013/5/5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輕當矯之以重,浮當矯之以實,褊當矯之以寬, 躁急當矯之以和緩,剛暴當矯之以溫柔, 淺露當矯之以沉潛,谿刻當矯之以渾厚。」 良因曰: 對治習氣除了空觀,也應當配合事觀的幫助。 例如覺得自己心胸狹窄,就應當多想虛空的寬宏而矯正; 正助相伴,其力甚大!
2013/5/4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人性褊急則氣盛,氣盛則心粗,心粗則神昏,乖舛謬戾,可勝言哉?」 「以和氣迎人,則乖沴滅。 以正氣接物,則妖氛消。以浩氣臨事,則疑畏釋。 以靜氣養身,則夢寐恬。」 良因曰: 當思諸法如夢,而不執取,自然以和氣迎人,又不失其正氣與浩氣。
2013/4/28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意粗性躁,一事無成。心平氣和,千祥駢集。」 「沖繁地,頑鈍人,拂逆時,紛雜事,此中最好養火。 若決烈憤激,不但無益,而事卒以僨,人卒以怨,我卒以無成,是謂至愚。 耐得過時,便有無限受用處。」 良因曰: 世間不乏聰明人,但一生成敗的關鍵, 宜思之!
2015.5.15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曰: 先師聞真淨遷化,設位辦供,哀哭過禮。 歎曰:斯人難得,見道根柢,不帶枝葉,惜其早亡,殊未聞有繼其道者。 江西叢林,自此寂寥耳。 《日錄》 【演蓮法師譯文】 佛鑒慧勤禪師說:當年先師法演和尚聽說真淨克文禪師圓寂,便為真淨禪師設立靈位上供,哀哭過禮。
2015.5.14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曰: 先師節儉,一缽囊鞋袋,百綴千補,猶不忍棄置。 嘗曰:此二物相從出關,僅五十年矣。詎肯中道棄之。 有泉南悟上座,送褐布綴①,自言得之海外。冬服則溫,夏服則涼。 先師曰:老僧寒有柴炭紙衾,熱有松風水石,蓄此奚為?終卻之。 《日錄》 【注釋】 良因贊曰:
2013/5/11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尹和靖云:「莫大之禍,皆起於須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謹。」 「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 良因曰: 胸襟開闊的人,心中所想就只是眾生能離苦否? 因此於順逆二境皆不掛懷。 有這樣的心量,自然也不會隨著情緒起舞,或喜或怒。 所以格局為上!
2013/5/5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輕當矯之以重,浮當矯之以實,褊當矯之以寬, 躁急當矯之以和緩,剛暴當矯之以溫柔, 淺露當矯之以沉潛,谿刻當矯之以渾厚。」 良因曰: 對治習氣除了空觀,也應當配合事觀的幫助。 例如覺得自己心胸狹窄,就應當多想虛空的寬宏而矯正; 正助相伴,其力甚大!
2013/5/4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人性褊急則氣盛,氣盛則心粗,心粗則神昏,乖舛謬戾,可勝言哉?」 「以和氣迎人,則乖沴滅。 以正氣接物,則妖氛消。以浩氣臨事,則疑畏釋。 以靜氣養身,則夢寐恬。」 良因曰: 當思諸法如夢,而不執取,自然以和氣迎人,又不失其正氣與浩氣。
2013/4/28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意粗性躁,一事無成。心平氣和,千祥駢集。」 「沖繁地,頑鈍人,拂逆時,紛雜事,此中最好養火。 若決烈憤激,不但無益,而事卒以僨,人卒以怨,我卒以無成,是謂至愚。 耐得過時,便有無限受用處。」 良因曰: 世間不乏聰明人,但一生成敗的關鍵, 宜思之!
2015.5.15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曰: 先師聞真淨遷化,設位辦供,哀哭過禮。 歎曰:斯人難得,見道根柢,不帶枝葉,惜其早亡,殊未聞有繼其道者。 江西叢林,自此寂寥耳。 《日錄》 【演蓮法師譯文】 佛鑒慧勤禪師說:當年先師法演和尚聽說真淨克文禪師圓寂,便為真淨禪師設立靈位上供,哀哭過禮。
2015.5.14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曰: 先師節儉,一缽囊鞋袋,百綴千補,猶不忍棄置。 嘗曰:此二物相從出關,僅五十年矣。詎肯中道棄之。 有泉南悟上座,送褐布綴①,自言得之海外。冬服則溫,夏服則涼。 先師曰:老僧寒有柴炭紙衾,熱有松風水石,蓄此奚為?終卻之。 《日錄》 【注釋】 良因贊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一個真正聰明的人,小事糊塗而大事睿智,為人低調而洞若觀火。
Thumbnail
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無才是中品,無德無才是庸品,無德有才是毒品。
說文:「外得於人。內得於己也。」段注:「此當依小徐通論作內得於己、外得於人。內得於己,謂身心所自得也;外得於人,謂惠澤使人得之也。俗字叚德為之。」因此,當老子之時,其所用之「德」應為「悳」。 上悳 「上悳不悳,是以有悳;下悳不失悳,是以無悳。上悳無為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
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此句無啥問題:「…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廣德如否,建德如偷,質真如渝…」。此一小段前後(從「建言」起始)都是四字句,老子寫書(或古人寫書)會那樣突來一五字句麼?難道是,「廣德如不足」無法用四字表達麼?可能麼? 橫書思考不易發覺,直書思考就能略猜一二。當「不口建」依序縱排且建字不完
Thumbnail
最近在研究老子的道德經,裡頭有關於經營事業、感情、還有人際關係的寶藏。 道德經裡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無為‘’,意思就是一個人能坦蕩心胸、無目的性、無私去做任何事,而這樣的內在境界,會自然散發出一股有魅力氣場。 擁有無為心態的人也會影響周遭環境,讓大家都願意把事情做好,或是也跟隨他的腳步成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印光大師法語 : ---【修禪者】、宗教【修行者】須要改過行善方為真修道者。 人人都需要正義和正直,國家社會要安定更是需要正直。 正直的標準是什麼呢? 是在個人,還是在社會風俗中? 人人都自認為正直之時,其實卻不是;而社會認為不正直之事,其實卻是真正的正直。 古聖先賢為你說明何謂【正直】的標準!!
Thumbnail
薩迦班智達曾經開示:「一無所知的愚者,如果沉默不語,對佛法的損害不大。」一無所知就是沒有智慧,不下功夫修學的人就一無所知,其實是一個愚蠢的人。「愚痴的人如果沉默不語,對佛法的損害才不會太大。」不要講那麼多,還不會造這麼多孽。 很多的邪師外道什麼都敢講,有的時候先不要講因果報應,就讓很多的眾生對神佛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一個真正聰明的人,小事糊塗而大事睿智,為人低調而洞若觀火。
Thumbnail
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無才是中品,無德無才是庸品,無德有才是毒品。
說文:「外得於人。內得於己也。」段注:「此當依小徐通論作內得於己、外得於人。內得於己,謂身心所自得也;外得於人,謂惠澤使人得之也。俗字叚德為之。」因此,當老子之時,其所用之「德」應為「悳」。 上悳 「上悳不悳,是以有悳;下悳不失悳,是以無悳。上悳無為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
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此句無啥問題:「…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廣德如否,建德如偷,質真如渝…」。此一小段前後(從「建言」起始)都是四字句,老子寫書(或古人寫書)會那樣突來一五字句麼?難道是,「廣德如不足」無法用四字表達麼?可能麼? 橫書思考不易發覺,直書思考就能略猜一二。當「不口建」依序縱排且建字不完
Thumbnail
最近在研究老子的道德經,裡頭有關於經營事業、感情、還有人際關係的寶藏。 道德經裡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無為‘’,意思就是一個人能坦蕩心胸、無目的性、無私去做任何事,而這樣的內在境界,會自然散發出一股有魅力氣場。 擁有無為心態的人也會影響周遭環境,讓大家都願意把事情做好,或是也跟隨他的腳步成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印光大師法語 : ---【修禪者】、宗教【修行者】須要改過行善方為真修道者。 人人都需要正義和正直,國家社會要安定更是需要正直。 正直的標準是什麼呢? 是在個人,還是在社會風俗中? 人人都自認為正直之時,其實卻不是;而社會認為不正直之事,其實卻是真正的正直。 古聖先賢為你說明何謂【正直】的標準!!
Thumbnail
薩迦班智達曾經開示:「一無所知的愚者,如果沉默不語,對佛法的損害不大。」一無所知就是沒有智慧,不下功夫修學的人就一無所知,其實是一個愚蠢的人。「愚痴的人如果沉默不語,對佛法的損害才不會太大。」不要講那麼多,還不會造這麼多孽。 很多的邪師外道什麼都敢講,有的時候先不要講因果報應,就讓很多的眾生對神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