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次的重新開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這篇算是個前言吧,對於現在的我來說,很多事情都卡在一個不上不下的位置。能力也是,心態也是。希望能透過接下來三個月的學習規劃,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成長模式。

  這樣的過程說實在也持續了非常多次,只是每一次都像是海浪一樣,快速堆積了能量後又無疾而終,但她會再來,一次又一次。而我就是在這一次次的衝刺中,虛耗了很多時間,但也因此,對失敗熟悉、對自我懷疑的狀態熟悉、對自己何時,或為何無疾而終的模式熟悉。所以,應該可以比較堅定地說:我並沒有虛度光陰。吧。

  在逐漸了解自己的過程中,察覺自己擅長發散,不擅長系統式的思考,所以一直卡在"難以加深深度"的這道坎。所以今天第一篇要先來做的是:分享與記錄學習的過程中所使用到的工具!


Obsidian:以markdown語法為本的筆記軟體,體積小、易搬遷



  obsidian這個筆記軟體我使用一陣子了,雖然目前還沒有摸熟悉,但是已有一些內容在裡面,使用過覺得如果做純文字偶爾有圖的紀錄會還蠻不錯的。

  當初會選用這個軟體,有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它主要使用markdown語法,這個語法式一種輕量形的文字編排程式語言,它的優點在於能夠被不同的軟體識別使用,基本上就是文字檔的容量大小,不論是要備份或者留存搬移,都會比較方便,因平台綁定而無法脫身的風險較低。

  但缺點就是要熟悉這個語法還是有一定的學習坡度,不過跨過就好了。


卡片盒筆記法:主打由下而上的筆記方式,由小單位建構大主題



  卡片盒筆記法最近在閱讀圈裡面好像蠻紅的,據了解是因為這個方式之前因為語言的隔閡(德文&中文)而較少在中文圈被提及,而當簡中版的教學書面世,才較為人所知。而到最近才出了繁中版。

  卡片盒筆記的精神主要是以一個想法為一個最小單位,著重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建構出能夠成長與回饋,且具有強大脈絡的資料庫。目前的層次還在方法上的理解,想要實行一陣子看看再說,後面應該會有更多想法。


 用點線面來理解思考的深度的話:
一個想法是點,一條思路是線,一段結構完整的論述就是面。

但把點拉近來看,其實也是面;
把面拉遠來看,也是許多的點。
對點線面的定義呈現一個循環,永無止盡。

因為眾人的深度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尺度,所以定義點線面的方向也不同。最終可以理解成深度其實是永無止盡吧。


今天就先到這裡吧,有時間就會上來紀錄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白垠的沙龍
3會員
7內容數
給自己的事記,可能包含生活、自學歷程或者是為什麼倉鼠這麼可愛等等奇怪的內容
白垠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3
現階段學習使用的主要輔助工具,寫下之後才發現其實自己認識很多不同的工具,可是到頭來用到底的真的沒幾個。有一種不想被工具綁住的心態。
2022/10/13
現階段學習使用的主要輔助工具,寫下之後才發現其實自己認識很多不同的工具,可是到頭來用到底的真的沒幾個。有一種不想被工具綁住的心態。
2022/07/29
我是個半調子。 在巨量資訊的時代,患有知識焦慮,已經是一種,在體感上比感冒還要流行,在同一世代年輕人身上的病毒。
Thumbnail
2022/07/29
我是個半調子。 在巨量資訊的時代,患有知識焦慮,已經是一種,在體感上比感冒還要流行,在同一世代年輕人身上的病毒。
Thumbnail
2022/07/16
其實會,害怕留下紀錄。
Thumbnail
2022/07/16
其實會,害怕留下紀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Obsidian是最棒的數位筆記軟體! Obsidian幫助我梳理平時閱讀的心得,紀錄突然發生的靈感,幫助我持續寫作,維持連續70天每天在方格子更新3篇文章的紀錄! 如果你也使用數位筆記,可能也像我有遇過筆記庫過於龐大,找不到需要的資訊的問題。 解決這個問題,其中一個重要元素是「筆記模板」。
Thumbnail
Obsidian是最棒的數位筆記軟體! Obsidian幫助我梳理平時閱讀的心得,紀錄突然發生的靈感,幫助我持續寫作,維持連續70天每天在方格子更新3篇文章的紀錄! 如果你也使用數位筆記,可能也像我有遇過筆記庫過於龐大,找不到需要的資訊的問題。 解決這個問題,其中一個重要元素是「筆記模板」。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筆記庫太大,找不到資訊,感到困擾嗎? Obsidian紀錄數位筆記很方便,也很容易讓我們成為「過度收集狂」。收集的很多,但沒什麼閱讀,沒什麼思考,沒什麼產出。到頭來時間都花在維護而不是創作了。 這是我這25個月以來使用Obsidian做數位筆記,我犯的3的大錯誤(以及如何重生): 錯誤觀念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筆記庫太大,找不到資訊,感到困擾嗎? Obsidian紀錄數位筆記很方便,也很容易讓我們成為「過度收集狂」。收集的很多,但沒什麼閱讀,沒什麼思考,沒什麼產出。到頭來時間都花在維護而不是創作了。 這是我這25個月以來使用Obsidian做數位筆記,我犯的3的大錯誤(以及如何重生): 錯誤觀念
Thumbnail
Obsidian是最棒的數位筆記工具。 其中Obsidian的「連結筆記」功能,解決了過去在紙本筆記中的大問題--「思考的延續性」。想想你還會使用半年前的紙本筆記嗎?我們總在不同時間、不同情景下產生新的想法,「如何讓想法延續」是一直是我們面臨的困難。
Thumbnail
Obsidian是最棒的數位筆記工具。 其中Obsidian的「連結筆記」功能,解決了過去在紙本筆記中的大問題--「思考的延續性」。想想你還會使用半年前的紙本筆記嗎?我們總在不同時間、不同情景下產生新的想法,「如何讓想法延續」是一直是我們面臨的困難。
Thumbnail
Obsidian真的徹底改變了我與知識互動的方式 Obsidian鼓勵的卡片筆記,讓我將知識可以分割成小小塊的卡片,又保留卡片之間的連結。 小塊卡片將知識細化,變得很容易消化,讓我即使只有1分鐘也能思考一些東西。 在Obsidian實踐了22個月的知識細化卡片筆記法, 底層原理1 - 更靈活交替「碎
Thumbnail
Obsidian真的徹底改變了我與知識互動的方式 Obsidian鼓勵的卡片筆記,讓我將知識可以分割成小小塊的卡片,又保留卡片之間的連結。 小塊卡片將知識細化,變得很容易消化,讓我即使只有1分鐘也能思考一些東西。 在Obsidian實踐了22個月的知識細化卡片筆記法, 底層原理1 - 更靈活交替「碎
Thumbnail
整理完 《卡片盒筆記》的讀書心得,接著整理我使用 Obsidian 筆記工具的一點心得。
Thumbnail
整理完 《卡片盒筆記》的讀書心得,接著整理我使用 Obsidian 筆記工具的一點心得。
Thumbnail
這是我閱讀《卡片盒筆記》這本書所寫的筆記,並分享我在寫筆記這方面的一點實務技巧與心得。
Thumbnail
這是我閱讀《卡片盒筆記》這本書所寫的筆記,並分享我在寫筆記這方面的一點實務技巧與心得。
Thumbnail
本篇我將以筆記軟體Obsidian為重點,分享我如何透過Obsidian整理資訊,並撰寫文章,架構自己的資料庫。
Thumbnail
本篇我將以筆記軟體Obsidian為重點,分享我如何透過Obsidian整理資訊,並撰寫文章,架構自己的資料庫。
Thumbnail
從我開始開啟了斜槓寫作接案模式以來,經常需要收集大量的資料, 一開始,我跟大部分的創作者一樣使用Notion作為資料收集,每次看到新的文章跟寫新的題材的時候,總是需要在Notion 開新的資料夾跟檔案,到最後需要寫作時,很難找到我需要的素材。
Thumbnail
從我開始開啟了斜槓寫作接案模式以來,經常需要收集大量的資料, 一開始,我跟大部分的創作者一樣使用Notion作為資料收集,每次看到新的文章跟寫新的題材的時候,總是需要在Notion 開新的資料夾跟檔案,到最後需要寫作時,很難找到我需要的素材。
Thumbnail
剛聽到「卡片盒筆記法」,我興奮得晚上睡不著。 為什麼對卡片盒筆記法這麼激動興奮?
Thumbnail
剛聽到「卡片盒筆記法」,我興奮得晚上睡不著。 為什麼對卡片盒筆記法這麼激動興奮?
Thumbnail
  今天這篇算是個前言吧,對於現在的我來說,很多事情都卡在一個不上不下的位置。能力也是,心態也是。希望能透過接下來三個月的學習規劃,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成長模式。
Thumbnail
  今天這篇算是個前言吧,對於現在的我來說,很多事情都卡在一個不上不下的位置。能力也是,心態也是。希望能透過接下來三個月的學習規劃,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成長模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