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紀錄是為了遺忘-意識流浪中

2022/07/1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其實會,害怕留下紀錄。

  害怕留下紀錄,不是因為害臊,或者留下難以正視的歷史這類的原因。恰恰相反,因為真的很想能在往後,留下足以回憶起過往的痕跡,而躡手躡腳:「這樣會不會太矯情了?」「這樣子的話,我未來回頭看的時候會看得懂嗎?」「萬一,這個媒介或平台在未來消失不見了,那我的紀錄是不是也不見了?」「這真的是我現在的樣子嗎?這樣的紀錄真的能夠精準記錄我現在的意識嗎?」諸如此類的思緒,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對於要在這個世界留下痕跡這件事。但也很可愛的,仔細一想,正是因為太在意,這樣的紀錄,不管是形式或內容,是否真的能達到他所能帶來的意義,所以才遲遲無法下筆。迂迴反覆地對一件事情遲遲無法踏出第一步,這是否也是一種消費青春的方式呢?或者說,這是青春的特權嗎?
最近對留下紀錄這件事有了新的想法,雖然真的深究起來,在各種網路媒體、書籍或研究應該都有流傳這樣的概念:「寫下紀錄是為了遺忘。」這件事。
  可能是因為自己非常不會做筆記的關係,也可能是因為自己並不擅長記下許多的資訊,最有可能是太久沒有正式的坐下來,好好的整理並輸出自己的想法。其實沒有太多"回頭看自己所做下的紀錄"這樣的經驗。但我能感受到最細微的,與"寫下紀錄是為了遺忘"這個概念有共鳴的,大概就是購物清單與待辦清單吧。
  當自己的腦袋提著許多細碎的資訊,那就減少了能夠靈活運用的空間,聽起來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情。在過去,似乎有聽過有人會把人腦比喻成電腦,有硬碟與RAM等等的構造,相對應的是處理長期記憶與短期記憶的地方,這樣就很好理解了,當RAM的可利用空間不足的時候,電腦的處理能力就會下降。聽起來,也是相當的理所當然。有趣的是,這些形容都圍繞著"空間"與"運算處理"的概念耶。這樣的話,能說其實人在前端的認知上越來越接近自己的創造物呢?在後端的概念上是相當類似的,而衍伸出來的東西卻有著相當有趣的共鳴!
  回到寫下記錄這件事情。會感受到,現代的巨量資訊,早已不是人們認知所能處理的"紀錄"這個行為所能消化的了。其衍伸出來的,就是所謂"外部大腦"的概念吧。紀錄這件事,已經從傳統的紙筆變化到01的數位處理,根本上是速度的差別,感覺上是連結的斷層,因為同為記錄,在現代已經不是在人腦所能如常運作的速度在輸入了,甚至於我們自身感受不到這樣的差別,只感受到了認知的疲累。被消磨了,認知時所需要的心力,與思考所需要的咀嚼,在一瞬間被氣化,風一吹,就散了。

我的專注也是,風一吹,就散了。
  在我現在努力的掙扎打出這篇文章的時候,就感受到了這樣的差別,能夠有意識吸收與輸出的能力不如以往,所以我也正在想辦法。
  不知道看到這裡的你,是否已經累了?想跟你說,辛苦你了。耐著性子看完我努力擠出的文章。雖然到後來其實基本上都是我自己在剖析現況的來由,想講多一點,反而有點偏題的感覺。但我想會慢慢好的,我也很想回到還沒有被消磨殆盡的樣子,還能夠,好好說話的樣子。
  所以,最後還是回來點個題吧。關於"寫下紀錄是為了遺忘"這件事,對現在的我來說是咀嚼到消化的過程。我更希望留下了紀錄還能持續地跟著我,成為我在與社會交流時,能夠提出的觀點或思路。遺忘的部分,我想他指涉的是一種對於力量上的分配,釋放記憶所需的心力,但我是相信消化過後的不會遺忘,而是成為一種反射的精神(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形容,感覺這樣的反射很有生命力,就像多種植物纖維組成的參天大樹),我也很嚮往這樣的狀態,吸收他,成為他,融為一體,莫名的浪漫。:)
白垠
白垠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