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菲比讀書】英國乳牛為什麼是方形?

沈菲比-avatar-img
發佈於菲比是這樣長大的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這篇文字基本上來自菲比喜愛的法國《美術雜誌》Beaux Arts Magazine)專欄〈為什麼英國人畫的乳牛是方形?〉(Pourquoi les Anglais peignaient-ils des vaches carrées ?)但依然如常加映了一些菲比個人內心小劇場。

當初一看到標題便被吸住並忍不住浮想連篇:為什麼偏偏是方形?台灣人是怎麼畫乳牛的呢?爾後偶然遇見變電箱上的乳牛後,便決定把這篇有趣的專欄翻成中文(其實《美術雜誌》的每篇專欄都非常有趣,強烈建議可以訂閱電子報喔)。

raw-image

Les vaches ont toujours fait partie du paysage de l'histoire de l'art

在進入正題之前我們需要有個知識底氣──乳牛一直是藝術史上一道不可忽視的風景,因為它總不缺席。無論是在法國西南方多爾多涅省的拉斯科洞窟(Grotte de Lascaux)留下的石器時期洞穴壁畫或是我們大多數人都熟悉的安迪.沃荷(Andy Warhol, 1928-1987)的創作中都能看見她。

raw-image

(雖然無法向前人求證)但我們大致可以合理推論乳牛會入畫(應該)代表牠對當時的人類而言很重要,畢竟人類比較不會大費周章記錄對我們「不重要」的事物。此外就沃荷的創作脈絡而論,會被他當作繪畫題材的絕不會「不重要」,畢竟他就是一名善用他人磷光(或稱鬼火)製造自我靈光之能者若對(類造神)操作有興趣未來歡迎前往國圖查找菲比論文《時尚精品與藝術品神話技術的相互啟發:以2008年香奈兒流動藝術計劃為例,請使用菲比本名「沈君儀」在「研究生」欄位進行搜尋──實在必須趁機推銷自己(這篇其實還挺好讀)的論文,以防只有指導教授、口委與我本人等五人讀過。

raw-image

Les vaches anglaises sont carrées !英國方形乳牛

(回歸正題)這種以「乳牛」為題的繪畫在十九世紀戶外繪畫(la peinture en plein air)以及重新發掘大自然與鄉村風情(la vie à la campagne)的風潮下再次回歸。並且透過威廉.阿爾伯特.克拉克 (William Albert Clark, 1880-1963)、約翰.範恩(John Vine, 1808–1867)、亨利.斯塔福德(Henry Stafford, 1830-1873)等人的畫筆下,這些方形乳牛順順地跨越英吉利海峽。

raw-image

Pourquoi ces spécimens épousent-ils cette forme ?為何是方形?

但為什麼乳牛會被畫成方形的呢?並且無論是乳牛在放牧情況下或是身處自家庭院(穀倉前)都被畫成了這種形狀(這種皮繃得超緊實的模樣總讓菲比不小心想到台灣的賽豬公活動,所有的神豬都被撐成類似的形狀,看到上下二圖後你也會產生類似聯想嗎?)

raw-image

這些(看起來超自然又超現實的乳牛)盛行於十九世紀的英國維多利亞時代( XIXe siècle victorien),起因是屆時英國正如火如荼進行中的牲畜貿易(le commerce du bétail)。事實上自1800年代起旨在突顯動物某些生理特徵的選擇性育種便是畜牧界的一種普遍作法。甚至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艾伯特親王(Albert, Prince Consort, 1819-1861)本人就是著名的牛隻「品種改良」(擁戴者)之一(faisait partie de ce que l'on nommait les « améliorateurs »)他那著名的達勒姆公牛(Durham Ox)被稱為是一頭體型巨大重逾一噸的野獸,並在農業比賽中贏得所有獎項。可謂「擁有一頭肥牛,牠會帶來肥厚回報!」(Avoir un bovin bien dodu, ça rapporte gros !)

raw-image

方牛現身畫報界

這場(為求外型肥潤的)比賽也對之後的海報畫報類(le genre pictural)的表現產生某種程度的影響。如同那些歐洲皇室名流,有錢地主也委託畫家為他們喜愛的動物畫肖像。後者為了奉承(他們的藝術)贊助人(再次工商時間:若對藝術被贊助有興趣也可讀讀菲比的碩論),他們有時會在獎杯旁戴上禮帽從而提升贊助者在大眾眼中的聲譽,並以驚人的比例凸顯贊助人的乳牛、小母牛或公牛(肥美)的外觀特徵。但鳥仔腳必須撐起不合比例的龐大身軀,這種冰棒型體態非常超現實也實在不人道啊~她們真的受不了這麼重的重量!(Elles ne sauraient supporter un tel poids !)

raw-image
raw-image

畜牧業的終極理想

事實上這種肥胖風潮不僅風行乳牛界(同時也波及到了)其他被人類飼養的家畜(台灣神豬就此找到他的海外苦友,被餵成這種形狀的動物實在太辛苦啦)。但為何是方形而不是其他更能突顯豐滿感的其他形狀(圓形或雲朵型之類的)呢?關於這點可以從競賽評比標準窺見一斑──胸部必須緊實飽滿,皮膚沒有褶皺(台灣神豬死後被撐起的那種既視感再次浮現腦海)──就像波提切利筆下的維納斯(La nascita di Venere)體現了幻想中完美的女體比例(這段並非菲比內心小劇場,而是雜誌社真的拿維納斯作為方形乳牛的對照組,原文是Conséquence, un peu comme les Vénus de Botticelli incarnent la femme aux proportions fantasmées)──這些方形乳牛也反映出畜牧業的終極理想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富藏愛國情懷的方形乳牛

此外方形乳牛還擔起一項(身處現今資源豐富時代的)你我很難想像的重責大任──宣揚國威(le sentiment patriotique)。透過自英國輸出的「方形乳牛」的形象可以理解為在英國我們有最肥的乳牛,所以我們有更多的肉(c'est en Angleterre qu'on trouve les vaches les plus grasses, et donc qu'on a plus de viande),而這就是一種普世都看得懂的一個繁榮國家應有的形象(l'image d'un pays avec une grande prospérité)。

raw-image

關於這項透過方形乳牛宣揚國威一事,讓菲比想起在我就讀國民小學期間,曾有不少老師提及海另一端的朋友不像我們一樣可以三餐吃白米,因為他們吃的是香蕉皮,至於為何是香蕉皮而不是其他果皮至今都讓我感覺奇妙,畢竟盛產香蕉的應該是台灣(若說台灣吃香蕉皮果腹可能比較有「因地制宜」的可能性)吧!?但從這款歷史感十足的教育(老實說菲比小時候所受的學校教育其中「地理」比較像「歷史」而「歷史」則較更趨近於「神話」類型)即可知曉在求溫飽的年代吃得飽就是清平盛世最強而有力且無須多言的重要象徵再度工商時間:若對神話操作感興趣者歡迎讀讀菲比碩論)。

承上論及幸福與國威一案,歡迎繼續閱讀《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然後我們就可以看見北韓由於缺乏X光機,通常只能使用簡陋的X光透視機,讓病人曝露於高度輻射下;也因此使得不少老一輩的醫師後來都得了白內障。此外醫師不僅要捐血還要捐出小面積的皮膚移植給燒傷病患。但是「我們最幸福」這類幸福標語卻在人們吃著樹皮樹根果腹時(不符現況地)同場現身。

結果這篇文章莫名變成推銷菲比碩論的潛銷業配文,若您喜歡菲比平日寫的字,應該也不會不喜歡我的論文,因為口試當日接獲反饋便是──那口氣就是菲比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沈菲比的沙龍
27會員
120內容數
藝文工作者,喜劇性格,老派思想,用力過著堅持與理想並進的人生 現以做展覽的、畫圖的、做菜的與教書的等身份切換中 Art Facilitator Phebea Chun-Yi Shen
沈菲比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4/29
他受了苦。和我有關嗎? 那位被我移至最佳觀賞位置的觀眾,被血漿濺了一臉,她的白衣在我措手不及的狀態下染了血。我非常抱歉把她放到那裡(代替原本站在那的我)被血漿波及。 「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中每件作品形式各異,但其核心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
Thumbnail
2024/04/29
他受了苦。和我有關嗎? 那位被我移至最佳觀賞位置的觀眾,被血漿濺了一臉,她的白衣在我措手不及的狀態下染了血。我非常抱歉把她放到那裡(代替原本站在那的我)被血漿波及。 「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中每件作品形式各異,但其核心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
Thumbnail
2024/02/08
你叫它玉蜀黍?玉米? 還是? 菲比未出嫁時叫它玉蜀黍。 直到近日和媽媽聊天,才驚覺自己已被先生同化,稱其「玉米」。
Thumbnail
2024/02/08
你叫它玉蜀黍?玉米? 還是? 菲比未出嫁時叫它玉蜀黍。 直到近日和媽媽聊天,才驚覺自己已被先生同化,稱其「玉米」。
Thumbnail
2024/01/28
我寫這封信,是為了跟妳告別…… ……當然我知道妳絕不會跟任何人提起這封信,還有妳是從誰手上拿到這封信的 如果可以,我希望妳能回信給我 若是今後我們能像這樣子繼續偷偷通信的話就好了………… 我收到妳的回信了,謝謝妳,真是太高興了…… 上一封信我忘了提醒妳,今後像這樣子給妳寫去的信,妳還是不要留在身邊
Thumbnail
2024/01/28
我寫這封信,是為了跟妳告別…… ……當然我知道妳絕不會跟任何人提起這封信,還有妳是從誰手上拿到這封信的 如果可以,我希望妳能回信給我 若是今後我們能像這樣子繼續偷偷通信的話就好了………… 我收到妳的回信了,謝謝妳,真是太高興了…… 上一封信我忘了提醒妳,今後像這樣子給妳寫去的信,妳還是不要留在身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探討了文藝復興巨匠達文西的藝術創作及其對科學的熱愛,透過參觀達文西體驗展,深入瞭解他的創作理念及對人體的研究。文章中介紹了達文西的經典作品,如聖母頌報等,以及展覽中的沉浸式體驗,最終反思自身對生命的好奇心與追求知識的熱情。
Thumbnail
探討了文藝復興巨匠達文西的藝術創作及其對科學的熱愛,透過參觀達文西體驗展,深入瞭解他的創作理念及對人體的研究。文章中介紹了達文西的經典作品,如聖母頌報等,以及展覽中的沉浸式體驗,最終反思自身對生命的好奇心與追求知識的熱情。
Thumbnail
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地腐化。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利用動物們作為比喻,引起讀者對於權力、社會、政治的深刻思考。 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讀過(或想讀)《1984》的人、對二十世紀的歷史和政治變革有興趣的人、喜歡由淺顯文字思考人性及社會的人
Thumbnail
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地腐化。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利用動物們作為比喻,引起讀者對於權力、社會、政治的深刻思考。 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讀過(或想讀)《1984》的人、對二十世紀的歷史和政治變革有興趣的人、喜歡由淺顯文字思考人性及社會的人
Thumbnail
圖片來源 / 維基百科 文藝復興是歐洲歷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涌現出許多傑出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不僅在當時引領潮流,也對後世的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米開朗基羅是一位全才型的文藝復興大師,他以雕塑、繪畫和建築等多種藝術形式展
Thumbnail
圖片來源 / 維基百科 文藝復興是歐洲歷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涌現出許多傑出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不僅在當時引領潮流,也對後世的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米開朗基羅是一位全才型的文藝復興大師,他以雕塑、繪畫和建築等多種藝術形式展
Thumbnail
  上篇簡單介紹了西洋藝術1840至1960約120年發展的理論。從寫實主義→印象主義、象徵主義、維也納分離派、後印象主義、德國表現主義、立體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到觀念藝術。當然,同時期的西洋藝術理論不只這些,還有野獸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抽象主義等。然而,筆者所欲討論的不是各藝術
Thumbnail
  上篇簡單介紹了西洋藝術1840至1960約120年發展的理論。從寫實主義→印象主義、象徵主義、維也納分離派、後印象主義、德國表現主義、立體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到觀念藝術。當然,同時期的西洋藝術理論不只這些,還有野獸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抽象主義等。然而,筆者所欲討論的不是各藝術
Thumbnail
藝術欣賞的趣味,都呈現在「物」(藝術作品)、「我」(審美主體)之間的往復迴環。 所以,有關荷蘭國際攝影大師埃爾溫.奧拉夫(Erwin Olaf Springveld)的個人大展 《埃爾溫‧奧拉夫:完美時刻-未竟世界》還有一些討論的餘地,值得再説幾句。
Thumbnail
藝術欣賞的趣味,都呈現在「物」(藝術作品)、「我」(審美主體)之間的往復迴環。 所以,有關荷蘭國際攝影大師埃爾溫.奧拉夫(Erwin Olaf Springveld)的個人大展 《埃爾溫‧奧拉夫:完美時刻-未竟世界》還有一些討論的餘地,值得再説幾句。
Thumbnail
如同Althusser(阿圖瑟)論述所言,透由了攝影幅面的觀賞儀式,成功召喚我進入了「Cultural hegemony(文化霸權)」的Ideology(意識型態)之中。
Thumbnail
如同Althusser(阿圖瑟)論述所言,透由了攝影幅面的觀賞儀式,成功召喚我進入了「Cultural hegemony(文化霸權)」的Ideology(意識型態)之中。
Thumbnail
乳牛這個主題一直是藝術史上一道不可忽視的風景,因為它總不缺席 方形乳牛代表某個時代,以及特定時空中可以被理解的愛國情懷
Thumbnail
乳牛這個主題一直是藝術史上一道不可忽視的風景,因為它總不缺席 方形乳牛代表某個時代,以及特定時空中可以被理解的愛國情懷
Thumbnail
這個句子也出現在羅比威廉斯(Robbie Williams)的刺青上。在他脖子與肩膀那一圈就是刺這個句子。 解釋:各取所需、各有所好。(一個蘿蔔一個坑,別強求別人跟你一樣。) 請看 (校對的抱怨:裡面外文超多,也許該叫原文版,而非英文版......) crêpe de Chine
Thumbnail
這個句子也出現在羅比威廉斯(Robbie Williams)的刺青上。在他脖子與肩膀那一圈就是刺這個句子。 解釋:各取所需、各有所好。(一個蘿蔔一個坑,別強求別人跟你一樣。) 請看 (校對的抱怨:裡面外文超多,也許該叫原文版,而非英文版......) crêpe de Chine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