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有許多形式,而這些形式往往與故事的發源地有緊密的歷史、文化關聯,是由區域凝聚的共識將它們孕養茁壯。西方最為傳統經典的吸血鬼、狼人傳說,中世紀劍與魔法、古代神話以及美系超級英雄漫畫……諸如此類地域文化性質強烈的奇幻形式,種類之眾多難以計數,在西方十分興盛。
如先前所言,奇幻為文學傳承之產物。透過一代又一代的文學人不斷傳承、演化,奇幻也漸漸由人們的大膽嘗試,逐漸發展出完整的奇幻體系,直至茁壯為現代廣泛多元的盛況。然而,這始終是我從西方角度的凝視。
在目睹繁盛的西方奇幻之後,身為臺灣人,我們可能會忍不住回頭,想知道屬於我們的奇幻究竟又會是什麼面貌?
本土奇幻的可能性在哪?
其實,以臺灣本位發想的本土奇幻並非不存在。
事實上,臺灣一直都有本土奇幻創作,只是我們未必看見它,或是想挖掘它。對於本土奇幻文學而言,它缺的不是創作,而是一個有利於作品著床發芽、提高能見度的市場環境。
但現實的是,在我們談論環境以前,我們得先認清:
奇幻之所以在西方受歡迎,那是因為西方的奇幻文化根深蒂固、具有象徵性。奇幻文學已在西方蔓延許久,成為頗具商機的巨大市場。
這種龐大規模的奇幻閱讀市場,首先就不是本土奇幻能夠複製得來的。
除此之外,相較於西方蓬勃的奇幻創作、閱讀風氣,臺灣奇幻文學在出現「奇幻」一詞以前,甚至根本不存在奇幻創作的概念,因此更不用說有脈絡地發展本土專有的奇幻體系、有系統的創作理論以及公式方法;我們甚至能從這角度判斷,臺灣的奇幻閱讀習慣之貧乏,與臺灣現有的閱讀市場並不包含奇幻文學的存在有關。
在這種情境下要談論本土奇幻,我們首先就得先認明,自己究竟是在用受西方奇幻文學薰陶的現代奇幻視角來凝視本土奇幻,還是能用更清晰的眼光看待?我認為我們更習慣前者,因此我們自然而然會用錯誤的認知去期待本土奇幻乃至於整個市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