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台灣|踏出去後,我們仍是少年|讀書心得|紅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raw-image


【概要】

少年+地名,描寫一個地方的故事。將行政區從縣市下放,更精確的地點,更有汗水的味道,也更有土地的聲音。在少年身上我們多少會看到自己的影子,而看完書後,我們則期許自己找回少年的樣子。

【作者】 蔣勳

蔣勳,知名畫家、詩人與作家。祖籍福建福州長樂,生於古都西安,成長於台灣。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其文筆清麗流暢,説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有小説、散文、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

【難易度】

易,用字簡單舒服,充滿畫面

【分類】

散文、生活、哲學、美學、鄉野

【分享】

大家好這裡是紅說,紅說是一個分享書的地方,專門分享一些不一定實用,但一定有趣的書籍。

如果想直接聽我說故事歡迎到Podcast收聽哦!傳送門:紅說|RedmanTalk

這是第二次介紹蔣勳的書,第一次介紹的是《美的覺醒》,讀完這篇對這個作者有興趣可以去聞香一下。這兩本書在物理上非常相似,不像一般書本的尺寸,他相對比較大,但寬度厚度卻反而感覺恰到好處,讀起來的手感適切。這也是書會想讓人想看下繼續去的原因之一。有些書超厚,好像在跟字典比賽一樣,光拿都有困難,內容再怎麼精彩大概也很難看完,心思都在調整閱讀姿勢上面了。不是,可以分成上下集啊,再不行分成上中下集也行啊,出版社,您們看見了嗎?

除了尺寸,在蔣勳的書中,可以感受到他所謂的美學,不只是口頭講講,整個書內頁的排版、文字的距離,以及書本天、地、兩側的留白,都能感覺到他想表達的那種優雅。談論美學、談論生活,同時也自己實踐,於是閱讀起來沒有甚麼負擔,很舒服。


》文章/實際

其實身邊有些朋友不太喜歡蔣勳,我不太清楚他的過去或是背景,但至少在他的文字中,感覺很舒服,也同時在閱讀時可以感覺到自己內心「感性」這個領域的躁動不安,是一種感受到自身成長的激昂。我不太會因為誰的所作所為就去否定他過去的作品。

作品≠作者

難道因為創作者呼麻,本來覺得好聽的音樂就會變難聽嗎

之前,中國的民謠歌手宋冬野,歌曲的藝術性以及沉穩卻滄桑的嗓音,使之紅極一時。後來,他因為呼麻而被捕了,在不合法的地區做不合法的事情,被制裁是沒辦法的事情。不過,即便他做了那樣的事情,但他的音樂動人,也是事實,又從何去否定他呢,難道因為創作者呼麻,本來覺得好聽的音樂就會變難聽嗎

作家九把刀出過無數書籍,書中故事把愛情寫得偉大,但最後自己外遇,好像所作所為跟自己創造出的形象不合,有點虛偽,跟世俗的道德觀所碰撞。但他書中一些很有趣的構思和想法,並不會因為他的行為而失去價值,作品是作者的,但作品本身不該因為作者往後其他不合道義或違反法律倫理的行為而改變其價值才對。每次聽到有人在吐槽蔣勳的時候,我都會有這種想法:「我們是在談論作品的內涵,不是在擇偶啊!」

這是我對作者跟作品之間關連性的想法,當然喜歡或討厭作者都是個人的選擇,只是因為每次跟別人提到蔣勳,總會有人做出反駁,我藉此提一下自己的看法。


觀察與實踐家

小時候的世界好像比較有趣,每個污漬、每個裂痕、每個瑕疵,好像都能寫成一段故事。

今天介紹這本《少年台灣》,算起來應該是第三次看了,《少年台灣》是由好幾篇的故事所組成的書,這類的書看到後來,也不會去在意真實或虛構,畢竟人生本來就是故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那種經驗,在長大後的某天,突然回想起小時候看到一些東西,好像常會自動冒出一些的聯想,像是下雨的時候,在車窗表面滑落上的雨滴,一顆顆的彷彿在比賽;或者在掃地時間擦窗戶的時候,看到窗台邊窗框上油漆抹到的痕跡,會自動聯想出一幅畫,好像那油漆不是無意飛濺,而是一幅有意識的作品,像是浮世繪的浪花般洶湧,像是某位作者的創作。

當長大後,忽然又看到這些畫面,突然回想起:「小時候好像曾經有過這些有趣的想法呢。」但現在,怎麼好像都不會自動跑出這種聯想,熟悉的日常卻反而變成最陌生,因為太過習慣竟忽視了這些存在。

就覺得小時候的世界好像比較有趣,每個污漬、每個裂痕、每個瑕疵,好像都能寫成一段故事。是因為那時候沒有太多瑣事煩心嗎?還是因為對未知的一切都充滿好奇?現在是因為被忙碌所塞滿,而對日常的美好視若無睹嗎?還是因為被太多人為刺激所吸引,忘記單純呢?所以在這些回憶起曾經充滿想像力過去的時候,就會覺得感慨萬千的,想要找回那樣自己。

好像那油漆不是無意飛濺,而是一幅有意識的作品

好像那油漆不是無意飛濺,而是一幅有意識的作品

蔣勳的寫作特色,最引人入勝的就是非常細膩的觀察,一個簡單的動作,他可以花好幾行的文字來描述地鉅細靡遺,同時又不會覺得是冗言贅字,反而讓讀者在閱讀時,感覺畫面宛如親臨,這是我很喜歡讀他作品的原因。也會因此想要試著在已經習慣的日常中,重新找回各個角落的故事。

從《美的覺醒》到這本《少年台灣》,他所講述的內容,都能感受到他自己正在實踐著。《美的覺醒》這本書,鼓勵大家去感受身邊的美,感受從五感刺激引發的美感經驗,體驗因為美而獲得的豐沛感受;而《少年台灣》,則可以看到他對生活的重視,日常的一舉一動、小細節,都會進到他的觀察當中,而從他的觀察當中,我們則可以感受到他用心生活以及實踐書中哲學的痕跡。


》何謂用處?

實用性的書籍

在同個文類久了,會卡在同溫層裡,雖然舒服,但可能眼界的廣度相對就會開展的較慢。

現在大家的閱讀選擇,就觀察下來,確實比較偏向實用取向,可能因為在這個時代每個人要做的事情變多了,時間變寶貴了,姑且不論是真忙還是假忙,大家都還是希望自己能更有效率,所以竭盡所能的想透過別人的經驗分享,希望能藉此指引自己成功的路徑。

比較的常見有名的實用書籍,像是《原子習慣》、《深度工作力》、《刻意練習》這些書。不論是在誠品的熱門書架上,或是Youtube上面說書人的介紹、還有一些知名網紅的分享等等,都很常看到這些書的出現,由此可見其熱門程度。

這些書我都讀過,他們對於改變自己的心態,或者是目標的實踐,都有相當的幫助,加上現在的翻譯作品真的都很現代化,幾乎不會有語句不通順的問題在,很好閱讀,書中描述也很詳細,要試著去實踐也並非困難事情。但選擇不分享這些書的原因,很大部分是覺得當大家都在分享這些書的時候,自己如果也寫一樣的主題,那好沒意思,自己寫起來也相當沒勁。

而其實,文學類的書籍,則提供這些書沒有提供的,相對感性的包含生命、內心、自我感知、感受等等的內容,所以多方攝取各類型的書籍,對於自己成為更完整的人會更有幫助。書沒有好壞,只是有時候在同個文類久了,會卡在同溫層裡,雖然舒服,但可能眼界的廣度相對就會開展的較慢。


蔣勳的寫作特色,最引人入勝的就是非常細膩的觀察

蔣勳的寫作特色,最引人入勝的就是非常細膩的觀察

粒子加速器的故事

之前我看到一篇文章,覺得看了很有共鳴。時間發生在1969年,一場國會聽證會上,為了一項要價兩億五千萬美元的粒子加速器設備,參議員質問當時負責的物理學家威爾遜:「建造這個加速器,對國家安全有何幫助?」想要申請如此鉅額經費,這個基本條件就理性來說應該是必須的。

只見威爾遜毫無遲疑的回答:「沒有幫助。」參議員吃了一驚,怕自己在作夢,又再問了一次,沒想到答案仍然是:「沒有。」參議員傻了,是我沒聽清楚還是他沒回答清楚?!所以,參議員問了最後一次,你給我想清楚再講哦。這次,威爾遜沉默了幾秒,才開口說:「建造這個加速器,只與人的敬意有關,與人的尊嚴有關,與我們對文化的熱愛有關。它與我們是不是優秀的畫家、優秀的雕塑家、偉大的詩人有關。這些都是我們國家裡,我們真正敬重的、為之驕傲的事物。建造這個加速器,與保衛我們的國家,沒有直接關係。可是,它讓我們的國家——值得保衛。」

一個國家最大的驕傲,就是孕育出一個環境,讓人民不用為了生計發愁,有底氣、有機會、有條件,去從事這些許多人口中的「無用之學」。

文章節錄自Liou YanTing的臉書,大家可以去看看,覺得還蠻不錯的。當然有沒有用還是要看個人的立場以及目的,才能理性地說出這件事對達成某個目標是有用還無用,如果能賺錢是有用,那社會上很多事情都會歸類在無用。

分享這篇文章,是因為有段時間,很常被問「現在工作做得如何?」我是把工作放最後的那種人,雖然為了生活必須被工作佔據大部分的時間,但同時我也在其他時間從事很多「沒有錢賺、完全就是因為有趣才做的事」,而這些才是我建構生命價值的主體,但依舊還是得回答「恩,工作做的還行。」好像在大家的眼裡,工作才是主體一樣。

所以閱讀文學有沒有用,如果就賺錢本身來說,可能沒有直接關係,但對於自我認識或察覺生命方面來看,則有相當程度的幫助。像是這次要推薦、但我廢話一堆到現在還沒提到一點內文的這本《少年台灣》,就讓我回憶起一些年少的夢,發現熱情被消磨掉的原因,甚至激起為自己再挑戰一次青春的想法。這些契機與感受,是我在讀《少年台灣》時,感受到關於閱讀的價值。所以會推薦大家讀這類的書,讓生命更豐富。

只是想要推薦文學類的書籍,卻又長篇大論了一番,會不會太煩?套一句之前班長講的話:「虛心接受,絕不改變!」哈,希望以後會變成一個整天叨叨絮絮的老頭子。


少年+地名=故事

現在,就是未來回不去的從前

像是扮演一個引導者,讓讀者依著自己的背景,和書中產生連結,進而找答案

《少年台灣》的寫作方式,由地名做為開端,像是〈少年白河〉、〈少年野銀〉,用這樣的標題,描述一個地方的故事、鄉野傳說,不是用〈少年台南〉、〈少年蘭嶼〉這種大行政區域來命名,而是再下放到更精確的位置,像是用放大鏡看地圖,更加的親近也更有土地的味道。

從南到北、從本島到離島、從古至今,文章描述一些感覺很近卻又好像很遠的故事,有些誇張,有些惆悵,跟人生很像,順遂也有遺憾也有,如果要用韓劇來形容的話,大概比較像《我的出走日記》這樣,好也有壞也有,一切好像都是最好也是最壞的感覺,講跟沒講一樣。但日常就是如此,就差有沒有在電視上播出而已。

其實蠻難去描述其中一個故事,因為每篇都很特別。雖然我說這本書我看三次,但其實最初看不太懂,就只是當故事在看,可能年紀尚輕吧,國中讀的,生活經驗不多;第二次再讀,就開始能感覺到作者蔣勳很用心在過每一刻的心情,將生活觀察地很仔細,是活在當下的最佳真人實踐版。除此之外,也從文章中感覺到他會想要給一個答案,但最終不會講。像是扮演一個引導者,讓讀者依著自己的背景,和書中產生連結,進而找答案,像是教導釣魚的角色。

暌違多年又再拿起這本書,感覺上就更熟悉了,最主要是因為書中很多的地名,像是馬祖的芹壁、嘉義的月眉,因為有曾經到訪過,比起從對這個地名的陌生的地方,這些去過的地點,感覺上便非常親切。就彷彿日常生活聊天的起手式:「你住哪裡?是哪裡的人?」藉此開啟話題,同時也希望拉近距離。隨著年紀增長,去過的地方變多,對書中的內容變得更有感觸,就像原本的陌生人,相處久了自然就更有話聊了。

書中的故事很多,角色也很多,所以每次讀都會入戲不同角色。人好像就會這樣,看故事的時候,會很自然地把自己投射進去,可能是因為當下的身分類似,也可能是因為過去的回憶,曾經遭遇過的事情和書中角色相像。在這個年紀的時候投射到這個年輕的角色,過個十幾年,可能就會開始把自己投射到爸爸的角色。

所以其實書讀很多遍不會浪費時間,因為我們不會一次就吸收,應該不太可能啦。很多時候因為歷練不夠,遇到的鳥事不夠多,人生不夠感概,嘆過的氣還不足以了解書中文字的愁滋味。所以書看的次數越多,會越有共鳴,而且,也可以在重複閱讀的時候,從中檢視自己有無成長。

其實書讀很多遍不會浪費時間,因為我們不會一次就吸收

其實書讀很多遍不會浪費時間,因為我們不會一次就吸收



少年與男子

他是流浪的人,這是他的天性

而今時此日這個當下,我正面臨一個新階段變換,剛好又讀到這本書,所以對這其中一篇特別有印象。是講述一個徒步環島的少年搭便車的故事。

依然沒有甚麼人會停下,面對搭便車的手勢,但少年也習慣了。忽然間停下的是一輛,cooper,坐進車內後才發現,開車男子的衣服、手錶、香水的味道,散發一種他未曾想過的格調。滿身大汗、衣服略髒的少年,在車上則顯得反差。

少年向男子道謝,謝謝他在他一程,可男子也向少年道謝。每日的通勤遙遙路程,是少年讓他覺得有點變化。梅山交流道到了,少年下車,男子與他道別。車上寒暄時,面對男子地關心,少年感到溫暖,但在下車後,少年同時也感到輕鬆。他不喜歡被牽掛的感覺,他是流浪的人,這是他的天性。

以前第一次讀的時候,把自己投射到這個少年身上,覺得徒步環島的故事總能使內心沸騰,在過程中一定能遇到很多人事物,整個人生必定會很豐富;而這次再讀,就感覺自己很像那個外表體面的男子(不是物理上的像,我沒有cooper,只有scooter),是作者沒有描寫,但我自己揣摩的男子內心感受。男子與少年的互相道謝,像是種隱喻,也像是個連結。男子看少年,是一種與以前的自己連結;而少年看男子,則如同是想像未來自己的樣貌。

男子停下來載了少年,像是想起過去的自己,是那麼的無所畏懼,即使沒有目的;而少年之所以在下車後感覺到輕鬆,或許是因為看到了這個男子的光鮮亮麗,雖然體面但似乎不是自己想要的未來,再好的車,沒有自由都像是囚禁。即使雙腳走路的速度慢、天氣炎熱會流很多汗,但感覺這樣的自己好像更踏實,雖然不符合社會上的樣子,但是,是尊崇自己內心後覺得最舒服的樣子。

他們在彼此身上,彷彿看到對方的影子

他們在彼此身上,彷彿看到對方的影子


結語

讓我開始思考,雖然知道自己很適合在某些領域發展,也可以做得很好,但實際上,自己在做這些事情的當下並不太快樂,好像也沒什麼理由為了別人給的形象而活,所以還是想尊崇自己內心的聲音。讀完這篇文章,我在男子和少年的身上領略了這個平衡點。雖然理想與現實沒有絕對的平衡,但也因此有所依據,讀完這篇文章有了這樣的感覺。

幾年後如果再讀這本書,不曉得又會把自己投射到哪個角色,不一定,說不定會覺得自己像那台cooper,整天為生活跑來跑去,但好像沒有一個是自己真正想要到的目的地;或覺得自己像梅山交流道,身邊的人來來去去,但沒有一個會停下。不曉得,留給以後的自己去體會了。讀者呢?你是少年哪裡?我沒有酒,但也還是想聽聽你的故事。

這裡是紅說,下次見。

希望讀者也都能找回那個自己

希望讀者也都能找回那個自己


若要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紅說RedmanTalk的其他連結

FacebookInstagram

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Spotify Podcas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紅說RedmanTalk的沙龍
20會員
43內容數
2025/03/06
經熟悉的路上,等著紅燈的同時,一個騎著機車戴著全罩式安全帽的男子,急急忙忙的查看了左右之後,從我身邊掠過,似乎有什麼東西讓他無法停下,具有時效性的限制在趨驅使他這麼做。
Thumbnail
2025/03/06
經熟悉的路上,等著紅燈的同時,一個騎著機車戴著全罩式安全帽的男子,急急忙忙的查看了左右之後,從我身邊掠過,似乎有什麼東西讓他無法停下,具有時效性的限制在趨驅使他這麼做。
Thumbnail
2025/02/28
男主角在某次公開讀詩會中, 問了臺上詩人一個問題:「寫了書在時間的流逝後,你是否有因為自己的文章而感到難為情或是後悔過?」 「每次都感到難為情..」詩人說
Thumbnail
2025/02/28
男主角在某次公開讀詩會中, 問了臺上詩人一個問題:「寫了書在時間的流逝後,你是否有因為自己的文章而感到難為情或是後悔過?」 「每次都感到難為情..」詩人說
Thumbnail
2025/02/15
一步是個單親家庭, 每天都會很早起幫忙家中船釣生意, 因為幫忙的關係所以也沒什麼朋友, 也因此時常被霸凌, 被欺負說身上有蚯蚓的味道...
Thumbnail
2025/02/15
一步是個單親家庭, 每天都會很早起幫忙家中船釣生意, 因為幫忙的關係所以也沒什麼朋友, 也因此時常被霸凌, 被欺負說身上有蚯蚓的味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可能的話,每個人都該嘗試留給身邊親愛的人一張親手製作的地圖,上便標記出這一生行進的方向,並非倉皇混亂而是清楚堅定的路線。這樣的離去,是否會讓思念的人因此得到撫慰與平靜?
Thumbnail
可能的話,每個人都該嘗試留給身邊親愛的人一張親手製作的地圖,上便標記出這一生行進的方向,並非倉皇混亂而是清楚堅定的路線。這樣的離去,是否會讓思念的人因此得到撫慰與平靜?
Thumbnail
會接觸到這篇文章,來自於另一本書《理想的讀本:國文1》第一冊,這是某次在台北的日式建築—文房中,偶然發現的書籍,這套書總共有五冊,主要依照目前高中國文的選文做各冊對應的補充選文,每冊選取15篇,內容包含古典、現代、與翻譯作品,或是從40核心古文被刪減掉的作品,讀者可以讀古今中外的經典篇章。 值
Thumbnail
會接觸到這篇文章,來自於另一本書《理想的讀本:國文1》第一冊,這是某次在台北的日式建築—文房中,偶然發現的書籍,這套書總共有五冊,主要依照目前高中國文的選文做各冊對應的補充選文,每冊選取15篇,內容包含古典、現代、與翻譯作品,或是從40核心古文被刪減掉的作品,讀者可以讀古今中外的經典篇章。 值
Thumbnail
少年向男子道謝,可男子也向少年道謝。每日的通勤遙遙路程,是少年讓他覺得有點變化。梅山交流道到了,少年下車,男子與他道別。車上寒暄時,面對男子地關心,少年感到溫暖,但在下車後,少年同時也感到輕鬆。他不喜歡被牽掛的感覺,他是流浪的人,這是他的天性。
Thumbnail
少年向男子道謝,可男子也向少年道謝。每日的通勤遙遙路程,是少年讓他覺得有點變化。梅山交流道到了,少年下車,男子與他道別。車上寒暄時,面對男子地關心,少年感到溫暖,但在下車後,少年同時也感到輕鬆。他不喜歡被牽掛的感覺,他是流浪的人,這是他的天性。
Thumbnail
《捨得,捨不得—帶着〈金剛經〉旅行》,是一部散文集,是作者蔣勳記錄自己前去京都永觀堂、清邁無夢寺、加拿大奈恩瀑布等地的多次旅行經歷,不論是踏足歷史遺跡,欣賞一個展覽,閱讀蘇東坡的詞,他都會將《金剛經》引入其中做一番闡述。
Thumbnail
《捨得,捨不得—帶着〈金剛經〉旅行》,是一部散文集,是作者蔣勳記錄自己前去京都永觀堂、清邁無夢寺、加拿大奈恩瀑布等地的多次旅行經歷,不論是踏足歷史遺跡,欣賞一個展覽,閱讀蘇東坡的詞,他都會將《金剛經》引入其中做一番闡述。
Thumbnail
【多桑書評時間】 感謝蔣勳老師,我是多摸摳桑,兩位寶貝兒子的爸 蔣勳—美學大師,長年來以文學、繪畫闡釋生活與生命的美好。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有詩集、散文等多著作,曾獲中國時報新詩推薦獎、吳魯芹文學獎、金鐘獎。 熱愛推廣美學是蔣勳老師一生的志業,生活於台東帶大家探索東部之美…
Thumbnail
【多桑書評時間】 感謝蔣勳老師,我是多摸摳桑,兩位寶貝兒子的爸 蔣勳—美學大師,長年來以文學、繪畫闡釋生活與生命的美好。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有詩集、散文等多著作,曾獲中國時報新詩推薦獎、吳魯芹文學獎、金鐘獎。 熱愛推廣美學是蔣勳老師一生的志業,生活於台東帶大家探索東部之美…
Thumbnail
 「我還是在夢想:台灣的青年,讀完了旺霖的書,紛紛開始了他們的出走與流浪。」 ——美學大師 蔣勳 【概要】 失戀的契機、中選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的運氣、以及實踐的勇氣,是整場冒險的天時、地利、與人和,只是現實不是小說,旺霖也不願去編織神話。在書中,他更多時候是以「自我對話、自我懷疑、自我反
Thumbnail
 「我還是在夢想:台灣的青年,讀完了旺霖的書,紛紛開始了他們的出走與流浪。」 ——美學大師 蔣勳 【概要】 失戀的契機、中選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的運氣、以及實踐的勇氣,是整場冒險的天時、地利、與人和,只是現實不是小說,旺霖也不願去編織神話。在書中,他更多時候是以「自我對話、自我懷疑、自我反
Thumbnail
我在短暫的軍旅生活看完了蔣勳的欲愛書。 肉體的「欲愛」在哪裡?我們在啼笑皆非悲欣交集的荒謬錯愕理想仰頭向上蒼乞求赦免,赦免我們飲這一杯甜酸苦辣的「欲愛」之酒。— —蔣勳 欲愛書的背景:作者失戀後,承諾用一年的時間,寫下故事,他開始遊歷他國同時書寫記錄,最終完成了這一本告白/告別的書。
Thumbnail
我在短暫的軍旅生活看完了蔣勳的欲愛書。 肉體的「欲愛」在哪裡?我們在啼笑皆非悲欣交集的荒謬錯愕理想仰頭向上蒼乞求赦免,赦免我們飲這一杯甜酸苦辣的「欲愛」之酒。— —蔣勳 欲愛書的背景:作者失戀後,承諾用一年的時間,寫下故事,他開始遊歷他國同時書寫記錄,最終完成了這一本告白/告別的書。
Thumbnail
被眾多文青尊稱詹大哥的詹偉雄,從2015 年退休後認真爬山,他回想自己跟台灣山岳的機緣,要從中學時代讀的詩集說起…… 口述◎詹偉雄    攝影◎陳敏佳   文字整理◎《新北市文化》季刊編輯部 大學時代的我透過侯孝賢導演的《戀戀風塵》和《悲情城市 》認識了茶壺山附近九份和金瓜石的歷史和地理的特殊性。
Thumbnail
被眾多文青尊稱詹大哥的詹偉雄,從2015 年退休後認真爬山,他回想自己跟台灣山岳的機緣,要從中學時代讀的詩集說起…… 口述◎詹偉雄    攝影◎陳敏佳   文字整理◎《新北市文化》季刊編輯部 大學時代的我透過侯孝賢導演的《戀戀風塵》和《悲情城市 》認識了茶壺山附近九份和金瓜石的歷史和地理的特殊性。
Thumbnail
這是我們必須靜下心,最好泡一杯好荼才翻開細讀的書。因為柔軟,需要時間慢慢舒展,緩緩攤開,茶葉原本應具的形狀。
Thumbnail
這是我們必須靜下心,最好泡一杯好荼才翻開細讀的書。因為柔軟,需要時間慢慢舒展,緩緩攤開,茶葉原本應具的形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