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傳統公司想踏足 Web3,大多從發行 NFT 開始,是蹭、是轉型還有待時間來檢驗。個人對越來越多人和公司重視這項技術絕對是樂觀其成,但可惜的是不少人似乎沒把 Web3 社群和 NFT 社群給搞清楚。
Web3 的重點在於價值傳遞
在過去要做到無形資產的價值量化很難,而現在可以利用區塊鏈難以竄改的性質做到跨國的金錢(虛擬貨幣)和線上資產(NFT)的轉移。
只要是認同利用加密資產傳遞價值的人我認為都算是 Web3 社群。他們可以在 Twitter、FB、IG、Telegram、Discord… 任意一個平台形成自己的社群,相對鬆散且自由,沒有具體的領導人但有各自的意見領袖。
而 NFT 社群更加直觀,是由 NFT 凝聚出來的社群。這些人都持有同系列的 NFT ,大本營通常在 Discord(非必需),有項目方為主要的意見領袖和社群產生的意見領袖。一個比較具有 Web3 思維的 NFT 社群,其 NFT 可以視為其持有股份,讓人與專案共同成長的同時獲利
NFT 的特性讓它變成一個行銷人夢寐以求的技術,例如可用來精準投放,建立品牌認同感(共識)、客戶長期經營與回饋…傳統公司的強項在於他們有一大堆客戶資料,善於 Web2 行銷和研發並銷售產品,這些都是踏入 Web3 的強力後盾。但是他們宣稱的 Web3 卻大多是 NFT 行銷,內容還是停在Web2。固有的客戶、社群、產品全部已經成形的情況下,還有必要把他們轉到 Web3 嗎?
完全沒必要
既然他們的重點不在於價值傳遞,而是引入 NFT 這項技術來行銷及鞏固客戶,那為什麼硬要宣稱這是在經營 Web3 社群呢?也許關鍵字行銷是一個目的,也許是一個 Web3 各自解讀,但這種一開始的定義不明確會造成期待的落差,從而影響最後的成效。看到 Web3 你期待的也許是能夠實際參與經營品牌,也許是會有分潤,而不僅僅是想要有用的賦能和二級市場的價格。錯誤的定位會找到錯誤的人群,而要把舊有社群引渡到 Web3 一定得花費不小的心力。
企業要轉型必須先改變思維,客戶也需要。在未來,NFT 技術帶來的改變應該是要讓大家更方便而且無感的使用,與其用一個大部分人不明所以的 Web3 ,不如簡單的用 NFT 來說明自己的產品導向及轉型吧!
寫這篇並不是不喜歡名詞被濫用,而是希望在創新的路上能夠一起建立共同的認知。很多東西其實不適合 NFT 化,但是多點嘗試一定是好事,所以有時候也不用看到一個項目或公司說要做 NFT 第一個反應就是勸退。多方嘗試把餅做大,多點開花創造曝光,市場必須不斷的被教育我們才能走入大眾成為主流之一。
Web1.2.3 不是三角形的三個頂點,而是一條連貫的演進脈絡。
LFG and WG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