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Omicron 家庭常備用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從周邊朋友的確診經驗來看,
雖然台灣健保很方面,目前還可視訊看診,
但.......
從感覺不舒服>>快篩陽性>>篩檢站PCR>>PCR確認>>視訊看診>>拿到健保藥
開始服用藥物的時候,可能最痛苦的兩天已經過了.....

痛苦的症狀: 感受最深的兩天
大人: 喉嚨痛,咳嗽
小孩: 發燒,喉嚨痛,咳嗽

因此,
強烈建議先準備基本的感冒家庭用藥在家,
當你感到不舒服,快篩陽性的話,
就開始針對出現的症狀自我用藥.

家庭常備藥物 就請參考下面這張圖.
如果只想吃中藥,也看圖片說明最後一段.

raw-image

Omicron 越來越普及,
陸續聽到朋友確診或是需要隔離.
大多數的確診者是屬輕症或是無症狀,
當然嚴重的就一定要就醫,
其他輕症的就像感冒症狀治療.

在家自主管理,
應該7-10天就會痊癒 快篩陰性.

朋友陸續詢問大人小孩該準備那些藥物.
乾脆稍微整理一下我家的.給大家參考.
原則就是本來就習慣的藥物即可.

1. 解熱鎮痛類綜合感冒藥 for 發燒頭痛
>Acetaminophen, 小朋友>安佳熱 體重/2=cc 每四小時
>Ibuprofen 200mg, 小朋友>依普芬 體重/2=cc 每六小時
>綜合感冒藥:治傷風顆粒,日本大正百保能,EVE
>挑自己最習慣的頭痛感冒藥即可

2. 喉片或川貝枇杷膏 for 喉嚨痛症狀
>耳鼻喉科看診拿要時偶而會多送幾顆那一種口含片
>杏輝喉舒樂口含片 or 類似喉片
>川貝枇杷膏,小朋友熱熱喝也可接受.

3.去痰抗敏藥 for 流鼻水 痰多
>愛克痰,暱稱 橘子粉
>抗組織胺, ex 艾來,驅異樂等. 勝克敏>小朋友
>個體差異大,過去看診習慣的抗組織胺即可

4.綜合維他命或Vit C for 提昇免疫
>維他命發泡錠. Vit C口含片 小朋友比較可以接受
>本來每天就在補充的綜合維他命持續補充

其他:
中藥複方:桑菊飲、普濟消毒飲
症狀緩解的中藥複方選擇!
桑菊飲>舒風清熱、宣肺止咳。白話>咳嗽
銀翹散>辛涼透表、清熱解毒。白話>頭痛、喉嚨痛
清冠一號不能預防,有確診,需要再使用.

#本來就習慣的藥物即可
#嚴重要就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rian Lin的沙龍
1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昨晚 下診時,藥局同仁跟我說 今天她配藥配得很恐慌📷 我的處方一直出現疫情嚴重時常開的藥物 而且 我也少見地在門診中 突然中斷看診📷 先喝一包水藥當護身符 ----------------------------------------------------------------------
Thumbnail
昨晚 下診時,藥局同仁跟我說 今天她配藥配得很恐慌📷 我的處方一直出現疫情嚴重時常開的藥物 而且 我也少見地在門診中 突然中斷看診📷 先喝一包水藥當護身符 ----------------------------------------------------------------------
Thumbnail
新冠確診者初期常出現發燒和喉嚨痛症狀,明知該多喝水,但又吞嚥困難,真的很辛苦。 建議初期還是直接看西醫,解決喉嚨痛的問題,我的經驗是服藥半天後,就會舒緩,至於發燒的部分,我都是先給予家人稀釋的舒跑,配合冰枕和溫水澡,通常一天內就可退燒,不一定要吃退燒藥。 以下是我昨天的菜單:
Thumbnail
新冠確診者初期常出現發燒和喉嚨痛症狀,明知該多喝水,但又吞嚥困難,真的很辛苦。 建議初期還是直接看西醫,解決喉嚨痛的問題,我的經驗是服藥半天後,就會舒緩,至於發燒的部分,我都是先給予家人稀釋的舒跑,配合冰枕和溫水澡,通常一天內就可退燒,不一定要吃退燒藥。 以下是我昨天的菜單:
Thumbnail
最近開始大家都輪到打疫苗.  不管是AZ 第一劑或是Mederna第二劑, 不舒服感真的都很明顯, 相對的帶動民眾去購買Acetaminophen. 據說全台普拿疼都缺貨, 身為藥師及前學名藥PM, 真的建議如果要買,買相同成分就好, 而且,買一排,真的只是心安,不見得用得到......
Thumbnail
最近開始大家都輪到打疫苗.  不管是AZ 第一劑或是Mederna第二劑, 不舒服感真的都很明顯, 相對的帶動民眾去購買Acetaminophen. 據說全台普拿疼都缺貨, 身為藥師及前學名藥PM, 真的建議如果要買,買相同成分就好, 而且,買一排,真的只是心安,不見得用得到......
Thumbnail
萬一感染Omicron. 從感覺不舒服>>快篩陽性>>篩檢站PCR>>PCR確認>>視訊看診>>拿到健保藥物 非常可能最痛苦的兩天已經過了... 強烈建議大家平時就先備好基本用藥. 出現症狀,馬上用藥, 快篩陽性,可視訊看診. 小朋友發高燒不退,立即送醫!
Thumbnail
萬一感染Omicron. 從感覺不舒服>>快篩陽性>>篩檢站PCR>>PCR確認>>視訊看診>>拿到健保藥物 非常可能最痛苦的兩天已經過了... 強烈建議大家平時就先備好基本用藥. 出現症狀,馬上用藥, 快篩陽性,可視訊看診. 小朋友發高燒不退,立即送醫!
Thumbnail
中醫看病一定要先辨清自身的寒熱虛實,不然的話,你有50%的機會會錯,意思是會火上加油,小病就還好,大病就有可能病情急轉直下,特別是温病。温病要保津液,所以不可以用傷寒熱藥,用了就真的是標準的火上再澆油了。
Thumbnail
中醫看病一定要先辨清自身的寒熱虛實,不然的話,你有50%的機會會錯,意思是會火上加油,小病就還好,大病就有可能病情急轉直下,特別是温病。温病要保津液,所以不可以用傷寒熱藥,用了就真的是標準的火上再澆油了。
Thumbnail
近來台灣的Omicron變異株疫情持續升溫,確診新冠個案只長不消,從四月初起似有反覆增長的跡象⋯⋯
Thumbnail
近來台灣的Omicron變異株疫情持續升溫,確診新冠個案只長不消,從四月初起似有反覆增長的跡象⋯⋯
Thumbnail
這幾天,台灣的確診數字好像稍有上升的趨勢,雖然是這樣,大家也不要太緊張,Omicron 傳染力雖強,但大多是症狀較輕的,有點像大流感或嚴重感冒,而確診後到底會經歷哪些過程?
Thumbnail
這幾天,台灣的確診數字好像稍有上升的趨勢,雖然是這樣,大家也不要太緊張,Omicron 傳染力雖強,但大多是症狀較輕的,有點像大流感或嚴重感冒,而確診後到底會經歷哪些過程?
Thumbnail
治療感冒觀點大不同,前者偏重緩解症狀,吃後容易昏昏欲睡;後者則是讓身體動起來,加速免疫系統工作,流流汗熱退了,精神就來了 服用一些可讓身體發熱流汗的中藥,創造一個有利於免疫系統工作的環境,幫忙解除警報,協助副作用加速退散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不平靜,各國如火如荼展開
Thumbnail
治療感冒觀點大不同,前者偏重緩解症狀,吃後容易昏昏欲睡;後者則是讓身體動起來,加速免疫系統工作,流流汗熱退了,精神就來了 服用一些可讓身體發熱流汗的中藥,創造一個有利於免疫系統工作的環境,幫忙解除警報,協助副作用加速退散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不平靜,各國如火如荼展開
Thumbnail
  發燒是可以用中藥退掉的,根據我的經驗   醫案:小兒濕溫流感 2017年某週五晚: 小朋友碎唸有幾位同學重感冒在小教室密閉空間不戴口罩。 晚上咳了幾聲沒太去理會,書讀累了就睡了。 周六晚: 外感症狀逐漸加重,仍不以為意,發懶,想說之前的藥繼續吃,多休息就好。 周日晚: 喔喔…頭痛、眼乾、咳嗽、喉
Thumbnail
  發燒是可以用中藥退掉的,根據我的經驗   醫案:小兒濕溫流感 2017年某週五晚: 小朋友碎唸有幾位同學重感冒在小教室密閉空間不戴口罩。 晚上咳了幾聲沒太去理會,書讀累了就睡了。 周六晚: 外感症狀逐漸加重,仍不以為意,發懶,想說之前的藥繼續吃,多休息就好。 周日晚: 喔喔…頭痛、眼乾、咳嗽、喉
Thumbnail
每當孩子感冒,出現發燒、咳嗽、打噴嚏、流鼻水……等症狀時,醫生往往會開出一連串的藥物,並叮囑三天之後,如果症狀沒有改善,一定要記得回診追蹤。但通常三天藥物吃完回診,緊接著又是連續三天的藥物,如果疾病沒完全好就又來三天……許多家長心裡常有疑問:「究竟醫生開這些藥,是不是每一種都一定要吃完?」
Thumbnail
每當孩子感冒,出現發燒、咳嗽、打噴嚏、流鼻水……等症狀時,醫生往往會開出一連串的藥物,並叮囑三天之後,如果症狀沒有改善,一定要記得回診追蹤。但通常三天藥物吃完回診,緊接著又是連續三天的藥物,如果疾病沒完全好就又來三天……許多家長心裡常有疑問:「究竟醫生開這些藥,是不是每一種都一定要吃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