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尚未使出渾身解數之前,不要太輕易的放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不知道為什麼人們習慣於用「常態」套在不同的人身上,好像世界上「只有一種生存方式」所以每個人表現出來的樣態,都是依循這套常態而產生相同的情緒反應,相同的生命軌跡,卻常常忽略了每個人都擁有獨一無二的特性。
那也許是某一種「不知道要說什麼」的反應,或者更是「只想給回應而沒有好好想過這麼說適不適合談話的對象。」
我偶爾會遇到這樣的狀況。
是因為我無法好好傳達我的焦慮已經讓我沒辦法好好睡覺和好好呼吸,所以總是遇到一些年長我一點或生命經歷大於我的「長輩」會冷不防的這樣跟我說話:「你怎麼不能多進步一點?怎麼甘於這樣的現狀!」「你不要再耽戀你那些名氣了。」「你怎麼都可以這樣無所謂的過日子?」「你怎麼這麼無病呻吟。」⋯⋯
我想一定是我的表達有誤,才會讓這麼多奇怪的描述,存在於我與其他人的言談間,尤其是在他們皆肯定我的工作能力以及需要我工作協助的時候,擺出這種姿態都會讓我有著「呃!到底我做了什麼?」(我不是才幫你改了N遍連你自己都受不了你老闆的改稿?我不是每一次使命必達的達成你的工作需求讓你無後顧之憂?如果不是我的表達有誤,那肯定是你不夠厚道或是不夠理解你的工作夥伴,也未曾想要花時間了解。)
我多半會起身對抗這些說法。
對一個成天「看起來」就是坐在電腦玩的freelancer,要面對的壓力,「錢」是一個關卡,「沒有人知道你到底在幹嘛」(媽寶、啃老、浪流連⋯⋯)更是另外一項,特別是還與家人同住的時候,作息無法跟「正常人」同步時,母親排山倒海從作息到生活習慣,乃至花錢、存錢都有諸多意見,老一輩的人更是口無遮攔地用盡他們不知道那聽起來都是否定的語言說著:「每天都在玩電腦,也沒看到你在工作」(對。我每天都坐在電腦前玩,而且一坐就是除了吃飯睡覺沒有起身過,而且經常累到連澡都沒力氣洗,連飯都只花五分鐘吃。)或者「你生活不正常啦!」再不就是也不管你「累到連覺都睡不著」,在任何時間、任何狀態,差遣你去做那些「他們認為你應該在玩,沒事應該可以去做的事」⋯⋯
我總是從白天起床工作到晚上全世界都靜了下來,趕在清晨物流業者去超商收貨之前,將打包好的商品送到超商寄件,只有那種極安靜的夜晚,我才有空稍微放慢腳步,慢慢地走出家門,完成一天的工作。我總是苦笑說:「你們睡覺的時候,我醒著;你們醒著的時候,我也醒著,你們怎麼都不問我有沒有睡覺?」(而是審視我的人生是多麼的漫不經心、悠閒懶散⋯⋯)
接案十多年,說沒有想要結束這種「無法下班」的人生,都是騙人的。只要一沒有案子就會起念:「是不是該去找個穩定收入的工作?少一點的、無腦的勞動都可以。」哪怕在沒案子之前,已經把一個月當兩個月用、把二十四小時拿出十六小時來工作,我還是會焦慮著:明天沒有工作了怎麼辦?
在虛擬貨幣開始跌跌不休,以及寫文再換不到太好價格的收入(最高換過一個月20K+),結束了手邊所有的案子後,我又開始興起「找工作」的念頭。
恰好看到公用電梯裡看到一個中央廚房洗菜備菜且工時符合我所需的條件,也看到了另一個去影城放映電影的徵才,我二話不說地打開了十五年沒有動過的人力銀行履歷,想看看有沒有機會去應試?
但心裡始終有一個聲音:「真的要放棄無法下班的接案人生了嗎?真的是時候放棄了嗎?」因為那個放映電影的工作看起來實在太有趣了,我在心裡想著真的面試上了就去(當然連通知都沒有XD),但另一個工作我決定不應徵了。
「尚未使出渾身解數之前,不要太輕易的放棄!」這是疫情剛起時,我寫給一個合作單位的朋友,在出版界的谷底始終看不到盡頭的這十來年,能一直撐著待在出版界且還擁有一定熱情,並不斷嘗試、挑戰的人,都是勇者!
也許是因為生活完全空白了下來,也許是終於得已有一大段時間能夠休息了,那些本來在忙碌之中一直被擱下的想法,又全都冒了出來:做(自己的)電子書(從散文到小說,從攝影集到繪本)、畫貼圖、做自己的商品型錄、談更多賣產品的合作⋯⋯這怎麼有空去找工作?怎麼有精力去工作又做這麼多需要消耗大量腦力的事?
我突然冒出「我是不是應該心無旁騖更努力在那些我想做的事上?」而不是一再地讓自己回頭看身後的退路!

「我是不是接案這十多年來,從來都沒有堅定意志地走在這條路?以致於我總是感到心慌或想要轉身逃跑?」

把自己拋向閱讀市場做電子書,就是「在文字平台的收入沒有了」而做的另一個選擇。
誰都想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人鼓勵、有人支持,甚至希望有人能接納自己的軟弱和懶散,時不時地成為push自己的動力,好讓自己可以理直氣壯的相信自己可以挺直身體走下去。
可能是我無法好好的表達,從我口中說出的、寫出的焦慮,往往都會被解讀成無病呻吟或是只想停在原地;可能是我還不夠努力,我的用盡全力在旁人眼中全都是不求上進、貪圖名氣!可能是我處於擁有才華滿地的出版環境,那些我用來面向世界的文字,全都進不了才華洋溢的同業眼裡⋯⋯
比起文字平台(matters、方格子)對文字功力的檢核,「書市」是更殘酷的戰場!不僅考驗你平時經營自己、行銷自己的能力(你的讀者、你的粉絲、你的知名度!)更考驗著你的文字功力,一擺上檯面看的是銷量、看的是誰掏錢出來買,哪怕是平日給你再多鼓勵的、支持的、拍手的,讀者都不會輕易在平台上將你的作品放入購物車裡!
那個我景仰的前輩回信時問我:「在matters呼喊不到愛了,你還要重蹈一次在Facebook的軟爛嗎?」(我還是歪頭想:「呃,我有很軟爛嗎?」我他媽的已經很努力了,只是不擅社交,交不到朋友從Facebook逃跑而已。
我好像沒有告訴過她:「我不是一個甘於停在原地的人!」(否則我早就回體制內工作了。)
現實是很殘酷的,收入是很重要的。沒有試過的事,你都不知道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有支持很好、有鼓勵很重要,但沒有的時候,就是考驗著自己對自己的期待、期許,可以將自己帶向何處。
我想在我進入「無法下班的接案人生」那一刻,就已經是「一開始就沒退路」,也不能讓自己有退路,以致於我終日被這樣的壓力壓得無法喘息而失眠而自律神經失調而無時無刻憂鬱、暴躁纏身!
直到今年的此刻,我才決定將那句送給別人的話拿來刻在我的腦海、放進我未來的人生裡:
尚未使出渾身解數之前,不要太輕易的放棄!
無法下班的接案人生46
圖:20190329,首爾梨花大學,Fujifilm 30th底片機(真美的成色)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568 字、5 則留言,僅發佈於接案人生不下班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4.2K會員
870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換日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母親是世界上最奇怪的生物,活在被期待的角色中揉捏自己的形狀,卻怎麼也捏不出讓所有人滿意的樣貌。有些母親就這麼折著自己塞進其他人的期待裡,有些則是張牙舞爪的要求自己需要被解放,而大部分的母親,心裡應該還是住著那個在她們還沒成為母親時的女孩,一樣期待著被愛。
網路上的人際關係跟現實生活沒什麼兩樣,所有的狗屁倒灶都一樣,所有感受到的友善、溫柔也沒有什麼不同,只是網路畢竟是虛幻的世界,你看不到對方、聽不到對方,也摸不到對方,你可能得多花一點力氣或是觀察力,去區分什麼才是真正的真實,並且不要那麼容易對人性失望、對自己感到沮喪。
我可以用任何的、我記憶中的,留下那些我想留下的,再也沒有誰、也不讓誰更動我曾經那樣熱烈的情感,那些灼傷彼此的愛的火光,讓記憶停在妳走了的那一刻!妳走了跟妳死了,都是一樣的!
愛有很多種。很多人以為「竭盡所能的給予」就是愛了,有些人相信「你愛我你就應該給我什麼」,更有些人認為「你給我什麼是因為你愛我了。」更有可能的是因為發現自己再也付出不了或獲得不到對等的愛,所以選擇了不要傷害,也許應該算是很深刻的愛了吧!
疫情的這兩年多裡,因為社交距離以及我隱居的關係,已經沒有拋頭露面上課了。期盼解封的一日,再一起手作吧!
讀者一直都在,而你要誠懇地對待自己,這是在matters的一百萬字中,最大的心得。
母親是世界上最奇怪的生物,活在被期待的角色中揉捏自己的形狀,卻怎麼也捏不出讓所有人滿意的樣貌。有些母親就這麼折著自己塞進其他人的期待裡,有些則是張牙舞爪的要求自己需要被解放,而大部分的母親,心裡應該還是住著那個在她們還沒成為母親時的女孩,一樣期待著被愛。
網路上的人際關係跟現實生活沒什麼兩樣,所有的狗屁倒灶都一樣,所有感受到的友善、溫柔也沒有什麼不同,只是網路畢竟是虛幻的世界,你看不到對方、聽不到對方,也摸不到對方,你可能得多花一點力氣或是觀察力,去區分什麼才是真正的真實,並且不要那麼容易對人性失望、對自己感到沮喪。
我可以用任何的、我記憶中的,留下那些我想留下的,再也沒有誰、也不讓誰更動我曾經那樣熱烈的情感,那些灼傷彼此的愛的火光,讓記憶停在妳走了的那一刻!妳走了跟妳死了,都是一樣的!
愛有很多種。很多人以為「竭盡所能的給予」就是愛了,有些人相信「你愛我你就應該給我什麼」,更有些人認為「你給我什麼是因為你愛我了。」更有可能的是因為發現自己再也付出不了或獲得不到對等的愛,所以選擇了不要傷害,也許應該算是很深刻的愛了吧!
疫情的這兩年多裡,因為社交距離以及我隱居的關係,已經沒有拋頭露面上課了。期盼解封的一日,再一起手作吧!
讀者一直都在,而你要誠懇地對待自己,這是在matters的一百萬字中,最大的心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變化才是永恆,為收入而做的全職工作總有使人疲憊不堪的時候,殺那的衝動就是轉變的契機,幾行的離職通知書結束多年的付出,離開的一刻,如夢般似醒還睡。
Thumbnail
在疫情期間,我面對工作焦慮與自我懷疑,感到無法再忍受無熱情的職場。經過一番掙扎,我衝動選擇裸辭,雖然失去收入帶來焦慮,但也讓我重新思考未來的方向與人生目標。
Thumbnail
開始工作後,每天都在堅強和發瘋間徘徊。 從我出社會做了第一份工作 就知道 我是一個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討厭工作的人。 尤其我這人又只憑自己喜好做事。 (∩▽∩) 好大心 生活和工作帶給我的無可奈何只能面對、放下;面對、放下。 朋友說我很有抗壓性 我只
Thumbnail
寫給人生按部就班,以及不按部就班的人。按部就班的人,事業成功、或者退休,該想一想:「拿掉工作後,你的人生還剩下什麼?」不按部就班的人,也可能是財富自由,但總會有人來問:「那妳這麼年輕不上班要幹嘛?」
Thumbnail
「你明明有這麼好的機會,但你為什麼這麼無能、把自己給搞砸了?你知道有多少作家缺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機遇嗎?」
Thumbnail
我深知自己是一個對於穩定生活感到不適的人。經過十年的真實人生實驗,我堅定地得出了這個結論,即我無法在一份工作上持續超過兩年。 我可以接受許多工作,以湊足每個月的薪水。 我不喜歡重複的工作,因為一旦工作變得枯燥乏味,我就會失去興趣。每當我轉換到一個新的領域時,我總是被強烈的好奇心驅使。 我無法將
Thumbnail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工作除了是為了養活自己,剩下的理由居然有些空白...,然後日復一日,開始想逃離這樣的自己與環境。...............工作時常讓人迷惘,難免會遇到倦怠和低落,但要想清楚自己要走下去的理由。每段路程都需要一個目標或理由,這樣才能更清楚方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職場上的心路歷程,從一開始相信努力工作就會有好報酬,到面對職場亂流後的改變。在工作的第二個十年裡,作者遭遇到了許多挑戰,包括勾心鬥角、顛倒黑白等,最後導致了安靜離職的決定。
Thumbnail
這些認定答案已在某處等我的想法,來自人們從小到大常被問或聽過的話,像是發揮自己的天賦、找到靈魂伴侶等,但這種要早早確立自我、實現目標的思維,也常引發人們反向焦慮,增添不必要也可能純屬先入為主的幻想追尋之路……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變化才是永恆,為收入而做的全職工作總有使人疲憊不堪的時候,殺那的衝動就是轉變的契機,幾行的離職通知書結束多年的付出,離開的一刻,如夢般似醒還睡。
Thumbnail
在疫情期間,我面對工作焦慮與自我懷疑,感到無法再忍受無熱情的職場。經過一番掙扎,我衝動選擇裸辭,雖然失去收入帶來焦慮,但也讓我重新思考未來的方向與人生目標。
Thumbnail
開始工作後,每天都在堅強和發瘋間徘徊。 從我出社會做了第一份工作 就知道 我是一個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討厭工作的人。 尤其我這人又只憑自己喜好做事。 (∩▽∩) 好大心 生活和工作帶給我的無可奈何只能面對、放下;面對、放下。 朋友說我很有抗壓性 我只
Thumbnail
寫給人生按部就班,以及不按部就班的人。按部就班的人,事業成功、或者退休,該想一想:「拿掉工作後,你的人生還剩下什麼?」不按部就班的人,也可能是財富自由,但總會有人來問:「那妳這麼年輕不上班要幹嘛?」
Thumbnail
「你明明有這麼好的機會,但你為什麼這麼無能、把自己給搞砸了?你知道有多少作家缺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機遇嗎?」
Thumbnail
我深知自己是一個對於穩定生活感到不適的人。經過十年的真實人生實驗,我堅定地得出了這個結論,即我無法在一份工作上持續超過兩年。 我可以接受許多工作,以湊足每個月的薪水。 我不喜歡重複的工作,因為一旦工作變得枯燥乏味,我就會失去興趣。每當我轉換到一個新的領域時,我總是被強烈的好奇心驅使。 我無法將
Thumbnail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工作除了是為了養活自己,剩下的理由居然有些空白...,然後日復一日,開始想逃離這樣的自己與環境。...............工作時常讓人迷惘,難免會遇到倦怠和低落,但要想清楚自己要走下去的理由。每段路程都需要一個目標或理由,這樣才能更清楚方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職場上的心路歷程,從一開始相信努力工作就會有好報酬,到面對職場亂流後的改變。在工作的第二個十年裡,作者遭遇到了許多挑戰,包括勾心鬥角、顛倒黑白等,最後導致了安靜離職的決定。
Thumbnail
這些認定答案已在某處等我的想法,來自人們從小到大常被問或聽過的話,像是發揮自己的天賦、找到靈魂伴侶等,但這種要早早確立自我、實現目標的思維,也常引發人們反向焦慮,增添不必要也可能純屬先入為主的幻想追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