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從Michael Jordan從NBA的場上退休後,我就再也沒有看過一場完整的NBA球賽。那是休閒娛樂不如今日的多元的上世紀末,「籃球」應該是那年代的青少年,多少碰過的體育活動,而關於體育選手的故事,總是充滿著無限傳奇的戲劇效果,像櫻木花道的菜鳥入門,像王建民帶動早起吃早餐看比賽的風潮,像Michael Jordan那樣被那時代的青年穿上身好像就可以飛天一樣⋯⋯
即使現在我已經如《必勝球探》裡的球探Stanley一樣,有著中年已經跑不動的身材和不斷下降的體力,但每一次在耳邊響起籃球落地與地面擊出聲響時,都還是會想起在籃球場奔跑、接球、運球、急停跳投將籃球從指尖畫出一道拋物線時的心情,不論命中與否,那是屬於籃球場上留在體內的律動,就算只是在腦中回想,也能感受到身體躍起、落下的節奏。(但現實上已經跟不上腦海裡的青春!)
跟《必勝球探》一樣說著球員、球探、教練、經營者的電影,每一段時日就會出現在觀眾眼前。那些立爭上游的,那些天賦異秉的,那些一蹶不振又浪子回頭的,那些等待機會的⋯⋯故事都差不多,總有幾個順境後又來個逆境,或者好不容易重回了戰場卻又遇到受傷、表現不佳的低潮,你明明知道劇情就是這樣也許只是更動個順序就沒有什麼新花樣了!但就像每一次上場比賽一樣:你明明知道或輸或贏都有它形成的原因,只不過是在比上場時,誰能抓住機會,發揮最好的狀態,每一場結束都是下一次的開始,無限的循環著!
即使後來球不打了也不看了,但這類的電影總還是能教人熱血沸騰的跟上節奏,隨主角的練習而律動,你明知道故事反正最後就是他們都會站上那個舞台,演出一場精采的比賽,你還是會忍不住點開它來看,看千篇一律的故事,像還抱著籃球站上場去的青春:「打吧!」既然都站上去了,就算對手每天一樣,你都想要繼續比劃!
《必勝球探》切分出兩個主軸,看似在說著球探找球員的故事,但用了很長一段的訓練過程來描述運動員挑戰體能的極限,來呈現頂尖運動員在自我的要求中對體能和意志的鍛練;那是極度需要專注的過程,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都牽動身上每一條肌肉、每一種組織與每一個細胞⋯⋯哪怕只是稍微的偏掉0.1cm,就會在動作上失了精準,就算是只是慢了0.01秒都會在與對手交鋒時失守(失手),單單是看Bo的訓練過程,即使經由剪接去掉了非常多的細節,仍然是緊扣著挑戰體能與挑戰自己的主軸,讓人看著也跟著專注了起來,深怕錯過一秒就錯過了下一個上場的機會!
要說這電影的好看在於這些運動員故事中經常出現的鋒迴路轉,更精采的理當是那個從兩分多鐘攻上山頂的奔跑,一天天進步到最後達成一分四十五秒內的成績。再加上此時此刻的直播文化,一再造就了「人人都有可能被看見的可能」出現了不少的驚喜與意外,也將觀眾拉進那個「群眾參與」的現場,彷彿自己也在那個尬球的現場。(台灣電影《下半場》也有街頭籃球在網上瘋傳的橋段,果真是這個世代的產物。)
運動員的故事,不論是拍成電影的,或是真實世界的,能夠成為頂尖的那些勢必都有非常精采的故事可說,尤其是那些光芒四射的場地以外,無止境的自我挑戰,都像是藝術般可以供人細細品嘗。
愛運動的人,即使不成為真正的運動員,可能都會在運動的某個瞬間抵達那個「啊!我今天比昨天更快、更好、更棒」的狀態,而在心裡感受過自己對於那個運動的熱愛!也因為那個瞬間的存在,所以甘心在每一項枯橾的訓練裡,享受孤獨地自我對抗!
必勝球探Hustle/2022
導演:Jeremiah Zagar
編劇:Taylor Materne、Will Fetters
主演:Adam Sandler、Queen Latifah、Ben Foster、Juancho Hernangómez、Robert Duvall、Anthony Edwards、Heidi Gardner
朋友問我:「裡面NBA球員認得幾個?」我大笑:「我只認得歐尼爾和巴克利。」(Jordan之後我可能只看過林書豪的比賽吧?搞不好你問我HBL的球員我可能比較有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