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風雨之後依然挺立――序施又熙新書《光的闇影》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謝謝老師百忙之中答應寫序,挑了一張去年耶誕節前,老師帶我跟女兒去遠東飯店六樓cafe享用自助餐後的合影(這麼多年來我們兩母女經常跟著老師吃吃喝喝,真幸福,哈哈),雖然有點糊,哈哈,老師手抖了,但是很喜歡這張照片,還是選了。後面補張清楚照XD


raw-image


============

【推薦序】

風雨之後依然挺立――序施又熙新書《光的闇影》

陳儀深(國史館館長)

2014年我為施又熙的書《媽咪,我們會這樣幸福多久?》寫推薦序的時候,她已經在我們士林社區開設「書寫療癒」課程一段時日,當時我說:「據我所知,她確實能夠幫助一些女性朋友面對自己、建立自信、進而改善人際關係。」古人說的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大概是這個意思吧。當時我內人也揪朋友參加這個課程,正逢岳父去世不久而岳母身心低潮的時刻,施又熙建議她在我們社區舉辦母女祖孫三代畫展,也就是展出我內人、岳母以及我女兒的畫作,小冊子則是由我編輯,雖然都是素人,但是街坊鄰居親朋好友雲集,讓岳母恢復自信開朗,這難得的經驗值得記上一筆,也是要感謝又熙的提點。

又熙是單親媽媽,沒有固定的收入,開設「書寫療癒」的課程不是做功德而是為了賺取生活費用,然而在必須收費的情況下還能維持這麼多年,當然有她的兩把刷子。不論她還住在汐止時期,或是現在搬到林口社會住宅,都有遠地來的學員到家裡來上課。上個月我們一家三口到林口去探望她們一家兩口,新家位在高樓、雖然略嫌侷促,但是她工作的角落有很好的視野,愛貓經常來磨蹭。祝她文思泉湧、不斷有好作品問世。

這本《光的闇影》的小說創作,是《向著光飛去》的二部曲,2017年出版的首部曲《向著光飛去》表達的是成長在白色恐怖受難者家庭下的女性,對於愛情與婚姻的經歷及看法,是藉著愛情故事描述白色恐怖對人的影響,尤其要討論受難第二代女性的人生際遇,包括「父親長期缺席對女兒產生的影響」,故事中的放棄出國夢想、學貸、離婚、憂鬱症……很像在寫她自己,至少是她最熟悉的題材。比較特別的是,馬上就要出版的二部曲新書《光的闇影》,施又熙把大家不談、避談的加害者第二代、三代的角色放在故事裡相當重要的位置,而在今天的台灣社會,不是正在上演這方面的難解之題嗎?這不是轉型正義的深水區嗎?所以施又熙說:「我希望藉由這本小說可以開啟一個面向,引起大家的關注與討論。」

raw-image


我是台灣政治史的研究者,為了探知真相除了透過檔案和文獻,長期以來我運用口述歷史的方式,獲得許多寶貴的資料;我利用訪談拆開了許多政治受難者一層層的記憶,但是對於作為「獄外之囚」的受難者家屬、受難者第二代,所知實在不多。現在應該感謝施又熙不但願意說出她的親身經驗,甚至以文學的方式做了生動的表達。要之,不只受害者(及其二代)需要創傷治療,加害者(及其二代)也需要反省和救贖,才能成就一個健康的社會。

又熙透過不斷的書寫創作,檢視自己的成長、品嘗人生的味道,也爬梳對台灣歷史的認識。對她而言,寫作過程可能艱辛困難,但也是在治療內在的傷口,尋找靈魂的出口,這個重建的過程紀錄必定可以給他人帶來陽光和希望。讓我們支持她和她所關切的事業,從而對於歷經苦難的台灣社會而言,就是完成社會的集體治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施又熙的沙龍
16會員
88內容數
施又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2/28
本文節錄自2014年出版之《媽咪,我們會這樣幸福多久?》 有人說愛情之所以形成,是因為兩顆寂寞的心相遇。 因為寂寞而相遇相愛並沒有問題,畢竟,我們都不是離群索居的動物,每個人都會希望有個心靈相通的伴侶,問題在於,萬一這兩顆寂寞的心相遇之後還是寂寞,那怎麼辦呢?
Thumbnail
2023/02/28
本文節錄自2014年出版之《媽咪,我們會這樣幸福多久?》 有人說愛情之所以形成,是因為兩顆寂寞的心相遇。 因為寂寞而相遇相愛並沒有問題,畢竟,我們都不是離群索居的動物,每個人都會希望有個心靈相通的伴侶,問題在於,萬一這兩顆寂寞的心相遇之後還是寂寞,那怎麼辦呢?
Thumbnail
2023/02/23
摘錄自2014年出版之《媽咪,我們會這樣幸福多久?》一書 有時候我會想起芃芃滿月做心導管擴張手術時住在台大嬰兒重症加護病房的往事,特別是芃芃斜對角床的小藍莓姊姊以及鄰床的小哥哥。 芃芃從出生後就很少哭,總是笑,即便進到台大嬰兒重症加護病房,手上安置了靜脈注射針頭也一樣笑個不停,而且胖胖的,像個福神。
Thumbnail
2023/02/23
摘錄自2014年出版之《媽咪,我們會這樣幸福多久?》一書 有時候我會想起芃芃滿月做心導管擴張手術時住在台大嬰兒重症加護病房的往事,特別是芃芃斜對角床的小藍莓姊姊以及鄰床的小哥哥。 芃芃從出生後就很少哭,總是笑,即便進到台大嬰兒重症加護病房,手上安置了靜脈注射針頭也一樣笑個不停,而且胖胖的,像個福神。
Thumbnail
2023/02/16
原載於2014年出版之《媽咪,我們會這樣幸福多久?》推薦序,作者為楊翠老師 這是一個渴光靈魂的自白,也是痛與愛的第一手見證。關於一對母女,如何面對孤獨、創傷與疾病,如何跋涉苦難,走渡險惡,尋求自我療癒與救贖。
Thumbnail
2023/02/16
原載於2014年出版之《媽咪,我們會這樣幸福多久?》推薦序,作者為楊翠老師 這是一個渴光靈魂的自白,也是痛與愛的第一手見證。關於一對母女,如何面對孤獨、創傷與疾病,如何跋涉苦難,走渡險惡,尋求自我療癒與救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原載於2014年出版之《媽咪,我們會這樣幸福多久?》推薦序,作者為楊翠老師 這是一個渴光靈魂的自白,也是痛與愛的第一手見證。關於一對母女,如何面對孤獨、創傷與疾病,如何跋涉苦難,走渡險惡,尋求自我療癒與救贖。
Thumbnail
原載於2014年出版之《媽咪,我們會這樣幸福多久?》推薦序,作者為楊翠老師 這是一個渴光靈魂的自白,也是痛與愛的第一手見證。關於一對母女,如何面對孤獨、創傷與疾病,如何跋涉苦難,走渡險惡,尋求自我療癒與救贖。
Thumbnail
如果要為2022年選擇一個成長的關鍵字就是#家族記憶,面對原生家庭的創傷,為阿媽盡心,與母親和解。 首度回顧原生家庭創傷,29歲逃過鬼門關,向死而生,狂奔追尋生命意義,完全無法放鬆,直到母後一年,透過文字梳理內心最脆弱最黑暗的母親陰影,解除一生的魔咒,整個人輕盈起來,分裂的文學和藝術整合在一起。
Thumbnail
如果要為2022年選擇一個成長的關鍵字就是#家族記憶,面對原生家庭的創傷,為阿媽盡心,與母親和解。 首度回顧原生家庭創傷,29歲逃過鬼門關,向死而生,狂奔追尋生命意義,完全無法放鬆,直到母後一年,透過文字梳理內心最脆弱最黑暗的母親陰影,解除一生的魔咒,整個人輕盈起來,分裂的文學和藝術整合在一起。
Thumbnail
(泡泡,41) 在參與課程前,我不認識又熙姐,是在社交平台上看見課程訊息,沒有太多思考就加入的。當時的我婚姻岌岌可危,任何可以幫助我不要落入漩渦的可能,都是當下的救命草。在此之前,原生家庭的關係,影響著我的人生、感情、婚姻,我能了解,但無法自行梳理並找出方式與之平安的共生。
Thumbnail
(泡泡,41) 在參與課程前,我不認識又熙姐,是在社交平台上看見課程訊息,沒有太多思考就加入的。當時的我婚姻岌岌可危,任何可以幫助我不要落入漩渦的可能,都是當下的救命草。在此之前,原生家庭的關係,影響著我的人生、感情、婚姻,我能了解,但無法自行梳理並找出方式與之平安的共生。
Thumbnail
展讀施又熙《向著光飛去》系列小說,最深刻的感受,是故事中的人物不斷在說話,相互說話,也對自己說話。這可以說是一部「說話」、「聆聽」與「見證」進行式的小說,更是一則關於轉型正義中的創傷療癒與主體救贖的寓言。
Thumbnail
展讀施又熙《向著光飛去》系列小說,最深刻的感受,是故事中的人物不斷在說話,相互說話,也對自己說話。這可以說是一部「說話」、「聆聽」與「見證」進行式的小說,更是一則關於轉型正義中的創傷療癒與主體救贖的寓言。
Thumbnail
謝謝老師百忙之中答應寫序,挑了一張去年耶誕節前,老師帶我跟女兒去遠東飯店六樓cafe享用自助餐後的合影(這麼多年來我們兩母女經常跟著老師吃吃喝喝,真幸福,哈哈),雖然有點糊,哈哈,老師手抖了,但是很喜歡這張照片,還是選了。後面補張清楚照XD ============ 【推薦序】
Thumbnail
謝謝老師百忙之中答應寫序,挑了一張去年耶誕節前,老師帶我跟女兒去遠東飯店六樓cafe享用自助餐後的合影(這麼多年來我們兩母女經常跟著老師吃吃喝喝,真幸福,哈哈),雖然有點糊,哈哈,老師手抖了,但是很喜歡這張照片,還是選了。後面補張清楚照XD ============ 【推薦序】
Thumbnail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通識中心教授 王文仁 腦海裡還記得,才剛讀完又熙姐精彩的長篇小說《寒淵》,而且很不好意思的寫了篇爆雷的讀後感〈那些悲劇告訴我們的事〉。才一年多,她又要出版《向著光飛去》二部曲《光的闇影》了。
Thumbnail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通識中心教授 王文仁 腦海裡還記得,才剛讀完又熙姐精彩的長篇小說《寒淵》,而且很不好意思的寫了篇爆雷的讀後感〈那些悲劇告訴我們的事〉。才一年多,她又要出版《向著光飛去》二部曲《光的闇影》了。
Thumbnail
感謝我的女兒王芃,總是忍受著這個寫作時對人有點冷淡的母親,謝謝寶貝一路的支持,這輩子有妳是我最大的幸福。 這期間,我在斑馬線文庫出版了《寒淵》,在愛情、親情與兄弟情所包裹的謀殺案件裡直面了我們對加害者的想像,加害者應該被單純妖魔化嗎?加害者是怎樣變成加害者的?誰該為這些負起責任?誰又沒有責任?
Thumbnail
感謝我的女兒王芃,總是忍受著這個寫作時對人有點冷淡的母親,謝謝寶貝一路的支持,這輩子有妳是我最大的幸福。 這期間,我在斑馬線文庫出版了《寒淵》,在愛情、親情與兄弟情所包裹的謀殺案件裡直面了我們對加害者的想像,加害者應該被單純妖魔化嗎?加害者是怎樣變成加害者的?誰該為這些負起責任?誰又沒有責任?
Thumbnail
之前聽 「法律白話文運動筆記」辦的「法白開撩|誰的正義?一位政治受難者家屬的非典視角」,由施又熙老師主講,講述一段非典型的政治受難者家屬的經歷。
Thumbnail
之前聽 「法律白話文運動筆記」辦的「法白開撩|誰的正義?一位政治受難者家屬的非典視角」,由施又熙老師主講,講述一段非典型的政治受難者家屬的經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