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闇影》推薦序--光之追尋與凝視的所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通識中心教授 王文仁
腦海裡還記得,才剛讀完又熙姐精彩的長篇小說《寒淵》,而且很不好意思的寫了篇爆雷的讀後感〈那些悲劇告訴我們的事〉。才一年多,她又要出版《向著光飛去》二部曲《光的闇影》了。中秋連續假期,趁著收到書稿前,趕緊把上下兩冊、厚達700多頁的《向著光飛去》又找出來好好翻讀過一遍。小說中柳絮與周慕夏曲折的愛情,以及時代悲劇所衍生扭曲的生命故事,也讓我想稍事休息的腦袋,一直轉個不停。
攝影:余國信。洪雅書房
散文、小說的書寫皆相當專擅的又熙姐,這幾年把她的精力都放在長篇小說的經營上,而且一出手,便是二十幾萬字的巨構。2017出版的《向著光飛去》有27萬字,2019年完成的《寒淵》有21萬字,如今《光的闇影》則有23萬字,讀來都是要人不斷聚精會神、思想撞擊的佳作。根據我的瞭解,《向著光飛去》一開始在寫作上,便是三部曲的規劃。首部曲寫的是白色恐怖的受難者家屬,二部曲著墨的是加害者的後代,尚未起筆的三部曲則是要回推到當事人那代,作為整個故事的終結。從整體的規劃來看,儼然是臺灣白色恐怖的大河小說書寫了。
另外,從文學史價值的角度來看,《向著光飛去》是臺灣首部受害者二代女性寫作的長篇小說,《光的闇影》以白色恐怖的加害者後代作為書寫對象也可說是首開先例。這兩部曲在創作的時序上,中間夾雜了一部探討家暴、PTSD、死刑等議題的《寒淵》。不過,若是把這單純當作是作者對其他議題興趣的轉移,那也就太小看《寒淵》,在其創作思想與脈絡上的重要性了。作為一個文學研究者與又熙姐創作上的長期觀察者,在這裡我想從一個比較不一樣的角度,談談似乎是「亂入」的《寒淵》,如何恰恰表現了她在政治小說的寫作上,迥異於197、80年代書寫者的用心與企圖。
《寒淵》最早在取名時,原定名為《死刑犯》,後來改為《寒淵》,對應著的是扉頁上這句尼采的名言:「當你凝視著深淵,深淵也在凝視著你。」這句話出自尼采的名著《善惡的彼岸》,前面還有一句「與怪物戰鬥的人,應當小心自己不要成為怪物」。尼采提醒我們,當我們與某種根源性的「苦痛」交戰時,我們凝視著它,它也會像深淵一樣凝視著我們。這樣的想法,不但貫穿這整部小說,事實上它也是又熙姐整體小說創作裡最核心的概念。
攝影:洪慧芳。台中想想
用更白話一點的方式來說:「不是解決了問題,問題就解決了。」現實社會中諸多磨人的議題,往往牽涉很多複雜的層面,包含人性、扭曲與結構上的問題。這也是為何,「惡」的本身從來就不單純。我們必須從這樣的角度出發,才能真正理解《向著光飛去》兩部曲中,對受害者、加害者乃至於家屬等不同角度的理解,不管在政治、司法或社會面向上,都是需要且重要的。
另外,在《寒淵》裡頭可以看到大量心理治療的鋪陳,在兩部曲中也有不少類似情節的描繪,此等也加深了這幾部小說的思想層面。又熙姐本身就具備心理輔導的背景,也開設相關書寫療癒的課程。她的白色恐怖小說書寫最與眾不同之處,即在於書寫創傷與悲痛之餘,也加載了大量深刻的對話與療癒。她曾明白的指出,大家已聽過太多恐怖的故事了,而她真正想要的,是多一些對話跟理解在裡面。報復、清算不該是一切的解答,而是要正面的去凝視悲劇,在轉型正義啟動之際,帶領臺灣走出幽微時代下的黑暗,真真正正的「向著光飛去」。從這樣的角度,我們也才可以理解,《光的闇影》其最大的價值,是給予了無辜的白色恐怖加害者後代,一個正視問題的機會與救贖。
《向著光飛去》的首部曲以女性的視角,寫出四個白色恐怖家庭裡的女兒,在被橫生剝奪走父愛後,生命的跌宕苦痛與安全感的始終闕如。故事的主軸,主要圍繞在年幼因政治恫嚇遇刺的柳絮,以及大學教授兼戲劇治療師周慕夏的愛情故事上。因為柳絮心中的陰影,兩人花了五年的時間才終於要修成正果,卻在結婚前夕因周慕夏父母意外雙亡,以及隨之發現的影片,和柳絮年幼被刺時遺失的緞帶,一度讓周慕夏誤以為自己是加害者後代,幾近崩潰、入院手術。所幸,最後真相大白,兩人也順利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攝影:黃謙賢。誠品敦南
接續著首部曲留下的線索,《光的闇影》則從兩人決定公開影帶、查清楚真相開始。其預設的時代背景,是2017年臺灣終於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針對過去的威權主義統治時期,規劃和推動還原歷史真相、開放政治檔案、平復司法不公、追討黨產等。周慕夏父親留下的影片,在小說裡頭成了關鍵的臨門一腳。在二部曲中,聚焦的人物換成了張玟文與楊怡二人。前者因為發現父親曾經是白色恐怖時期的軍醫,而以為自己是加害者的後代,從小便遭受排擠且自責不已。後者一方面以覺青的角色,參與著衝撞舊體制的活動;另一方面也發現,自己爺爺身上藏著血腥、巨大的秘密。
因為相信光明,這條苦難的路必有盡頭。
小說中最精彩的部分,是關於加害者的後代,是不是也該連帶負起責任的爭執與對話。這樣的議題,即便是在被害者的群體裡,仍有不同的歧見和看法。像是作為受害者的蔡火木,就極度悲憤的要求加害者連同其家人都要一併付出代價,而作者則藉由周慕夏之口告訴我們:「做為家屬跟後代,他們都承受了不應該承受的傷害跟壓力」,「如果我們都是這種態度,還有哪個加害者後代願意出來說話?」甚而到故事的最後,周慕夏為了阻止楊怡做傻事,也跟著受了重傷。此外,柳絮在相應的對話裡頭也說到,促轉條例確實「有提到要究責,但那個究責指的是歷史責任跟道德責任,並不是法律責任」,其目的是要「還給臺灣一個公道跟正義。」
《光的闇影》以周慕夏接到一通關鍵性的電話做為結束。這個留下的伏筆也在暗示著我們,更切近於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真相,即將呼之欲出。雖然二部曲才剛要出版上市,但我已期待第三部曲的到來。我想,這書寫苦難、凝視現實的《向著光飛去》三部曲,終究會在臺灣文學史上留下一個重要的位置。一如又熙姐在《光的闇影》扉頁上所寫的這句:「因為相信光明,這條苦難的路必有盡頭。」我始終深信,臺灣是我們最珍愛的母土,也是光之追尋與凝視的所在。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6會員
8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施又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感謝我的女兒王芃,總是忍受著這個寫作時對人有點冷淡的母親,謝謝寶貝一路的支持,這輩子有妳是我最大的幸福。 這期間,我在斑馬線文庫出版了《寒淵》,在愛情、親情與兄弟情所包裹的謀殺案件裡直面了我們對加害者的想像,加害者應該被單純妖魔化嗎?加害者是怎樣變成加害者的?誰該為這些負起責任?誰又沒有責任?
去學校講白色故事是一種播種,因為我不只講家屬的故事,也講我們是不是該開始面對加害者的故事、加害者後代的故事與各種聲音的可能性。 上週五去台中女中講故事,QA跟會後都有同學提問出非常好的問題,返家後也有同學陸續寫訊息來討論她們的疑問,一直到昨晚都還有收到訊息。
又是補充能量的時刻,今天到台中女中講白色故事,同學們都好棒,也有精彩的回饋跟發問,同學說她的想法可能大逆不道,但因為我演講時有提到不能把加害者單純妖魔化,她說她也想過希特勒真的是妖魔嗎?把責任都推到他身上,是不是其他人也是在卸責。我說這問題超棒,一點都不會大逆不道。
我:請問請問,被玻璃割到的傷口,多大才需要縫? 友:要看位置跟深度ㄟ,割到哪啊?拍照我看一下。 我:不是我們啦,小說啦 友:......還好沒人有事XD 我:那個臉頰、下巴跟手腕,然後是窗戶玻璃被鋼珠擊破,被飛濺的玻璃割到的。玻璃破掉時,人正好在窗前,有閃一下,但還是被噴到。這種通常會割到很深嗎?
因為今天一早要去軍方基地演講,昨晚早早就睡了,夜半起身喝水,看見王厚森(王文仁)大師《光的闇影》推薦序已經寫好初稿,忍不住打開來看,看後卻輾轉反側,許久難以成眠,起身拍了夜半的書桌前景色,在桌前坐了好一會兒,一早拖著疲憊的腳步去演講。 不想,昨夜裡,大師的推薦序引我回想起這許多的辛酸。
大家常常懷疑作者每一本書是不是都有自己的影子,或是周邊人的身影,特別是如果寫的主題跟作者身家背景相關的時候更容易引起懷疑。 當我寫白色恐怖的故事時,由於我自己就是受難者家屬,所以刻意地避免把自己寫入,但是走過那段歷史的人,其實感受都頗為相似。 #向著光飛去 #白色恐怖 #家屬主體性 #政治很髒
感謝我的女兒王芃,總是忍受著這個寫作時對人有點冷淡的母親,謝謝寶貝一路的支持,這輩子有妳是我最大的幸福。 這期間,我在斑馬線文庫出版了《寒淵》,在愛情、親情與兄弟情所包裹的謀殺案件裡直面了我們對加害者的想像,加害者應該被單純妖魔化嗎?加害者是怎樣變成加害者的?誰該為這些負起責任?誰又沒有責任?
去學校講白色故事是一種播種,因為我不只講家屬的故事,也講我們是不是該開始面對加害者的故事、加害者後代的故事與各種聲音的可能性。 上週五去台中女中講故事,QA跟會後都有同學提問出非常好的問題,返家後也有同學陸續寫訊息來討論她們的疑問,一直到昨晚都還有收到訊息。
又是補充能量的時刻,今天到台中女中講白色故事,同學們都好棒,也有精彩的回饋跟發問,同學說她的想法可能大逆不道,但因為我演講時有提到不能把加害者單純妖魔化,她說她也想過希特勒真的是妖魔嗎?把責任都推到他身上,是不是其他人也是在卸責。我說這問題超棒,一點都不會大逆不道。
我:請問請問,被玻璃割到的傷口,多大才需要縫? 友:要看位置跟深度ㄟ,割到哪啊?拍照我看一下。 我:不是我們啦,小說啦 友:......還好沒人有事XD 我:那個臉頰、下巴跟手腕,然後是窗戶玻璃被鋼珠擊破,被飛濺的玻璃割到的。玻璃破掉時,人正好在窗前,有閃一下,但還是被噴到。這種通常會割到很深嗎?
因為今天一早要去軍方基地演講,昨晚早早就睡了,夜半起身喝水,看見王厚森(王文仁)大師《光的闇影》推薦序已經寫好初稿,忍不住打開來看,看後卻輾轉反側,許久難以成眠,起身拍了夜半的書桌前景色,在桌前坐了好一會兒,一早拖著疲憊的腳步去演講。 不想,昨夜裡,大師的推薦序引我回想起這許多的辛酸。
大家常常懷疑作者每一本書是不是都有自己的影子,或是周邊人的身影,特別是如果寫的主題跟作者身家背景相關的時候更容易引起懷疑。 當我寫白色恐怖的故事時,由於我自己就是受難者家屬,所以刻意地避免把自己寫入,但是走過那段歷史的人,其實感受都頗為相似。 #向著光飛去 #白色恐怖 #家屬主體性 #政治很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白菊花的故事主要圍繞著華夫人對萬夫人的嫉妒、厭惡和輕視。透過人物之間的較勁反映出社會中的階級和地位問題。文章從不同角度深刻刻畫了上流社會中人物間的心態和情感。故事以秋天為背景,寓意著寂寥與思念。
Thumbnail
說來有趣,知道張旖容這位作者並非因白色恐怖或社會運動相關議題,而是她開設的臉書粉專「我的玫瑰花」,一個紀錄跨文化伴侶生活事跡的粉專。或許受到已故音樂人作家鄭華娟影響,我從小開始就對跨文化伴侶或夫妻如何相處的文章很有興趣。不過她跟此類型的女作者不太一樣,她把男性伴侶稱為「玫瑰花」,這不太像一般台灣女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個讀者對於蕭瑋萱的小說《處女座》的感想兼書評。作者描述了自己對於書中情節的反應,並且通過對個人經歷的回憶進行共鳴。文章通過對母女關係以及作為母親自我反省的探討,呼應了小說中的主題。這篇文章通過個人情感的抒發,營造了一種與讀者之間的共鳴。
Thumbnail
臺灣的詩人學者,現任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余光中在評析她的詩時說:「她是繆思最鍾愛的幼女。」名小說家朱西寧在談到她的散文時說:「她日常生活里的敏思,一滴清露,一粒河砂,在她皆是山川日月,人世無限⋯⋯她的文章好,根子裡自是成於天趣者更多。」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所長朱炎則在替她的小說作序時形容:「可曾
Thumbnail
看到這本書名,最先想到的是越南古典詩歌《金雲翹傳》,剛好是三位主角,一男二女的名字。其後聯想到陳若曦的小說《慧心蓮》,一方面書名鑲嵌主角母女的名字,另一方面內容跟現代女性遁入佛門有關。不過本作的視野並沒有離開世俗,而是始終駐足在家庭內裡,印證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話:「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我從
Thumbnail
故事對往日的回想和對「彼處」的期盼,不僅是對過去的追憶,更是對未來可能的展望和探索。在路的盡頭,周未難對「此處」、「那處」與「彼處」的反思和體悟,成為了他尋找自我、理解生命意義的關鍵。
對於台灣犯罪推理來說,蕭瑋萱是一個陌生的名字;透過扉頁的簡介知道她不是文學創作的新手,而這部作品則是她首部長篇犯罪小說。 開場預示了軸心,夢境感知的一切回到楊寧身上,我們隨著她起身,透過作者的筆觸感受著一個似乎陷在錯亂、邋遢的女人接到通知,然後前往工作場所的經過。正常又不意外的發展直到她打開「現場
Thumbnail
「她一直在向危險靠近,而她追求的,卻是隱身其中的,召喚絕對不可能出現的,愛的可能。」 ——陳雪〈我身上有你看了會害怕的東西〉,《維納斯》 大多數作品為長篇小說的陳雪,今年初推出一本時間跨度很長的短篇小說集《維納斯》。她最近一本短篇小說集已經是十六年前的《她睡著時他最愛她》,銳利如刀,切割下來一塊塊
Thumbnail
這陣子連續讀了兩本精彩的非虛構作品,一是羅漪文的《我當司法通譯的日子》,另一本是胡慕情的《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 兩本書各有特色,但共同點是,她們二人都(像)是翻譯者,將不為我們一般台灣民眾所熟知的、另一個世界的事情和語言,轉譯過來,成為作品。 而我從胡慕情這本複雜(但易讀)的作品裡,看到了好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白菊花的故事主要圍繞著華夫人對萬夫人的嫉妒、厭惡和輕視。透過人物之間的較勁反映出社會中的階級和地位問題。文章從不同角度深刻刻畫了上流社會中人物間的心態和情感。故事以秋天為背景,寓意著寂寥與思念。
Thumbnail
說來有趣,知道張旖容這位作者並非因白色恐怖或社會運動相關議題,而是她開設的臉書粉專「我的玫瑰花」,一個紀錄跨文化伴侶生活事跡的粉專。或許受到已故音樂人作家鄭華娟影響,我從小開始就對跨文化伴侶或夫妻如何相處的文章很有興趣。不過她跟此類型的女作者不太一樣,她把男性伴侶稱為「玫瑰花」,這不太像一般台灣女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個讀者對於蕭瑋萱的小說《處女座》的感想兼書評。作者描述了自己對於書中情節的反應,並且通過對個人經歷的回憶進行共鳴。文章通過對母女關係以及作為母親自我反省的探討,呼應了小說中的主題。這篇文章通過個人情感的抒發,營造了一種與讀者之間的共鳴。
Thumbnail
臺灣的詩人學者,現任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余光中在評析她的詩時說:「她是繆思最鍾愛的幼女。」名小說家朱西寧在談到她的散文時說:「她日常生活里的敏思,一滴清露,一粒河砂,在她皆是山川日月,人世無限⋯⋯她的文章好,根子裡自是成於天趣者更多。」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所長朱炎則在替她的小說作序時形容:「可曾
Thumbnail
看到這本書名,最先想到的是越南古典詩歌《金雲翹傳》,剛好是三位主角,一男二女的名字。其後聯想到陳若曦的小說《慧心蓮》,一方面書名鑲嵌主角母女的名字,另一方面內容跟現代女性遁入佛門有關。不過本作的視野並沒有離開世俗,而是始終駐足在家庭內裡,印證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話:「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我從
Thumbnail
故事對往日的回想和對「彼處」的期盼,不僅是對過去的追憶,更是對未來可能的展望和探索。在路的盡頭,周未難對「此處」、「那處」與「彼處」的反思和體悟,成為了他尋找自我、理解生命意義的關鍵。
對於台灣犯罪推理來說,蕭瑋萱是一個陌生的名字;透過扉頁的簡介知道她不是文學創作的新手,而這部作品則是她首部長篇犯罪小說。 開場預示了軸心,夢境感知的一切回到楊寧身上,我們隨著她起身,透過作者的筆觸感受著一個似乎陷在錯亂、邋遢的女人接到通知,然後前往工作場所的經過。正常又不意外的發展直到她打開「現場
Thumbnail
「她一直在向危險靠近,而她追求的,卻是隱身其中的,召喚絕對不可能出現的,愛的可能。」 ——陳雪〈我身上有你看了會害怕的東西〉,《維納斯》 大多數作品為長篇小說的陳雪,今年初推出一本時間跨度很長的短篇小說集《維納斯》。她最近一本短篇小說集已經是十六年前的《她睡著時他最愛她》,銳利如刀,切割下來一塊塊
Thumbnail
這陣子連續讀了兩本精彩的非虛構作品,一是羅漪文的《我當司法通譯的日子》,另一本是胡慕情的《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 兩本書各有特色,但共同點是,她們二人都(像)是翻譯者,將不為我們一般台灣民眾所熟知的、另一個世界的事情和語言,轉譯過來,成為作品。 而我從胡慕情這本複雜(但易讀)的作品裡,看到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