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表於 2006.7.14 歐洲自助旅行七國十城回來發表於MSN 的部落格,當時文中描繪觀察的一些現象,過了16年後,有些已經有所進步,有些則依舊存在,歡迎在不同國家的格友留言分享不同國家2022年的現況發展。)
「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這話有道裡,但不一定是全然的正確,旅行之前,從書本吸收建立了一定的知識,比如語言能力、對各國文化禮俗的了解,過境海關的對答,旅遊途中互動等等,平常透過讀書的累積,有一定事前的準備,才能讓自己在旅行的途中,多一些安全的基本保障,少一些不必要的意外風險,這部份讀萬卷書的確是有幫助的。
離開了家,透過旅行觀察,讓一個人從內在的自己去看世界,藉此去印證過往從書本中獲取知識的虛實,還可以學習到更多書本以外的真實人生,用心觀照旅遊的國家,從上流社會的光鮮亮麗,到底層人們的慘澹人生,都可以提供我們更多真實面的思考,不再只是一群只會遊走在理論上的反覆辯證, 卻不食人間煙火,只是一群俱備專業知識的井底之蛙,這是「行萬里路」的好處,如果旅行只是跟團,來個到此一遊,拍完照買了土產就回家,那麼出國旅遊再多次,「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在心靈上也未必有所收穫。
接下來我舉三個在歐遊兩個月轉機途中,與返國轉機行經曼谷機場裡所看到的,關於各國不同的親子教育方式,大家可以從其間,去想想你周遭是否有類似的情形,或是如果這事發生在你身上,你自己會怎麼做?
<場景一>
1.時間: 2006年6月1日下午。
2. 地點: 德國法蘭克福 Stanted 機場,Ryanair 廉價航空機場登機櫃台,準備飛往倫敦。
3. 人物: 一位年輕的英國媽咪,約莫25歲左右,帶著她5歲的小孩,與她的友人在聊天,隔在我和她之間,有一位年約55歲的英國老太太,小孩很安靜不吵不鬧也不問一大堆問題,只是乖乖地貼著媽咪。
4. 事件: 因為Ryanair登機櫃台,只有一位地勤人員服務,所以排隊的人群已經成S形的長龍,大家一邊看錶等登機,一邊議論紛紛抱怨為何不多開一台,以加快登機完成的速度,這時候就看到,那位5歲的小孩,突然離開了年輕媽咪的身邊,然後整個人趴了下來,全身貼在地上摩擦,在整個人潮排隊僅存的空間裡,不斷地移動小小的身軀,彷彿在探索些什麼。
這樣將近十分多鐘,所有等候的乘客,好奇地看著他,而年輕的媽咪並沒有加以阻止,泰半時間她都在跟友人聊天,只有當她看到小孩,快攀上了行李稱重的履帶輪轉台時,才出聲溫柔地呼喚小孩的名字,告訴他不可以上去,然後將他抱回原來等候的位置,十多分鐘內,母子就這樣來來回回重覆了三次。
旁邊看到了這情形的老太太,就和年輕的媽咪聊起小孩的行為時,表示這年齡的小孩,都有類似的行為,一般稱作『果醬男孩』 (Juice boy),意指延續幼兒時期爬行的記憶,用身體碰觸地板,去探索他眼中陌生的世界,年輕的媽咪點頭笑著回應老太太的談話,從頭到尾似乎都不曾擔心小孩,像是衣服會弄髒或沾染細菌之類的問題。
<場景二>
1.時間: 2006年6月19日下午 。
2. 地點: 瑞典斯德哥爾摩機場,在芬蘭航空候機室,準備登機飛往芬蘭赫爾辛基。
3. 人物: 一對操著廣東話,年約50歲的中年夫婦,和他們在瑞典留學約莫20歲左右的年輕女兒,,年輕的女孩一直用手機,嘰哩瓜拉地跟朋友講個不停,很顯然地這對父母聽不懂女孩說的瑞典語,但夫婦對話中,原來是飛來看女兒,然後透過芬蘭轉機接她回香港。
4.事件 : 就在年輕女孩興高彩烈地講個沒完的同時,航空公司宣佈開始登機,腿有點行動不便的父親先行排隊,媽媽等在女兒旁邊,催促女兒結束對話準備登機,女兒一邊興高采烈地繼續和朋友聊天,一邊不耐煩地面對母親擺張臭臉,表示已知道了。
但等她好不容易講完話,等候登機的隊伍已成一長排,年輕女孩大剌剌地,就逕自走到排在很前面的父親身邊,媽媽隨後趕到用廣東話告誡女孩:『妳不要插隊,小心俾人鬧』(翻成國語就是別插隊,小心被別人罵),爸爸也點頭要女兒排到最後面,避免落人口舌,年輕女孩大聲用廣東話頂嘴回說:『這有甚麼啊,就說跟你們是一起的,要照顧你們啊。』聽完女兒毫無悔意的回嘴,頓時父母親都沉默了,那年輕女孩就真的插隊,但明知道這樣是不對言行的媽媽,最後不但默許,還跟著插隊。
<場景三>
1.時間: 2006年7月1日下午
2. 地點: 泰國曼谷機場泰國航空候機室,準備飛往台北
3. 人物: 一群跟團旅遊的台灣旅客,開開心心地準備踏上歸程,其中有一家6人,一對年約40歲的中年夫婦,帶著阿嬤和三位十歲上下的小孩,除了小兒子待在爸爸懷裡撒嬌外,老大與老二大概都是第一次出國旅遊他,所以很好奇地東看看西看看。
4.事件 :不一會兒的功夫,老大(姐姐)與老二(弟弟)就跑到可以看到飛機停靠的落地窗前,趴在窗沿你一句我一句興奮地了聊起看到的各式飛機,就在他們聊得很開心的時後,突然廳到阿嬤的聲音從背後高聲傳來:『夭壽喔! 瞴倘哇那麼近啦,非險啦!』(翻成國語就是「天啊 ! 你們不要靠那麼近,很危險的!」)
就在兩個小孩還來不及反應前,最靠近小孩的媽媽,又冷不防地冒出一句:『恁兩個都尬我差不多耶,大漢ㄟ沒曉個小漢的都準煞,擱嘎必掐家ㄟ無ㄟ沒ㄟ,給朗就是哇沒曉尬圓仔ㄚ!』(翻成國語意思是你們兩個小孩太不像話了,老大不懂得照顧小弟就算了,還老是搞出這些有的沒的,傳出去,人家還以為我不會教小孩呢!),只見那兩個小孩被罵得一臉茫然 ,只好低著頭頹喪地回到座位上!
從上面三個場景故事中,我想你已經看到東西教育大不同。行李轉盤台、登機列與觀機落地窗都是『一線之隔』的象徵,台灣的父母親乃至阿嬤,在公眾場和大聲斥責小孩的出發點,也許都是出自為小孩好的意圖,或是也怕丟了自己的臉,但是在公眾場合,眾目睽睽之下,不同國家父母的教育方式,卻可能帶給小孩未來成長後,截然不同的效果。
西方愛的教育方式,當然不盡然全都是完美的,因為種族文化不同,人的素質教養也不同,同樣的模式完全移植過來套上東方國家,忽略了東方古聖賢提過的「因材施教」,德國漢學系花了很多時間去研究東方的經典古書,台灣卻背道而馳,忙著拋棄祖先遺留下來歷經幾千年考驗珍貴的資產,跟建國只有數百年的美國,也是一種盲點。
但東方的『愛之深,責之切』或『前講一套,後做一套』言教身教不一的方式,恐怕更令人擔憂,時代不同,民族性不同,再完善的教育方式,都不一定能全盤移轉與接收,所以網路上老是收到一些以西方教育思維,來攻擊東方教育的文章,其實發送者跟轉信者,都不曾靜下心去思考,從文化面、教育制度面,以及不同國家社會的差異性,這些需要更多有心人的思考與參與改善。
現在我已加入Potato Media,一個可以透過將點擊、按讚與留言累積的流量變現,創造被動收入的Web 3.0 平台,歡迎新朋友一起加入Potato Media,使用SJKen的推薦碼,成為我的戰友,SJKen的推薦碼:iC5DqULSq
點擊推薦連結,就可以註冊會員,方便又簡單,雙方都會獲得100積分喔,感謝大家。
(註)本文文字皆原創,版權屬SJKen 個人所有,分享轉載前請留言告知,並請註明轉載來源,未告知盜用者必究,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