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筆記|《穿孔城市》,探討時間、空間、建築與人之間,那藕斷絲連的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展覽介紹

raw-image

由資深策展人黃海鳴策劃的《穿孔城市》這檔展覽,旨在探討時間、空間、建築與人的身體之間藕斷絲連的關係。

再高聳的建築終會隨著時間而垮下,但曾被層層牆壁所隔絕的密切關係呢,能重新建立起來嗎?孤獨、衰老、假訊息、傳染病、全球性的災難等等的這些,為什麼又能直接穿透牆壁,產生影響呢?


這次的展覽中,幾個印象深刻的創作

洪譽豪《無以為家》

走過繁華與沒落衰敗的萬華,如今旅客、商家、小吃攤販、遊民、性工作者來往或駐足於騎樓空間之中,對他們來說,這是「家」嗎?

藝術家以 3D 掃描的方式呈現出萬華的騎樓廊道,動態的影像搭配散落在其中的襯衫、椅子、行李箱、玩偶等家中會出現的靜物,試圖重構騎樓下的狀態。公共與私密空間的交會,有多少人生存於這樣的縫隙之間?而如此一般的日常,終有一天也會流入時間的軌跡。

raw-image


陳伯義《步移景換 · 華江陰陽》

這一系列的攝影作品主體為 70 年代建成的華江整宅,是當時極具現代主義、實驗性質特色的建案之一。建築一、二樓為商用空間,三、四樓則為私人住宅,連接其中的樓梯,寬度也從開放轉為狹隘,如此特殊的廊道系統規劃巧妙地展現了公共與私密空間的曖昧關係,也呼應到「穿孔」這個展覽主題。

藝術家利用光影變化串接起整個內容,並以卷軸的方式呈現,使觀眾能跟著鏡頭移轉,漫遊於建築空間中。卷軸末端有藝術家整理出的華江整宅興建及國家重要政策簡表,觀眾能搭配著閱覽,將華江整宅帶入這樣的歷史脈絡中。

raw-image


黃彥超《Food Winger》

行動送餐在近幾年逐漸成了一股熱潮,穿梭於大街小巷的外送員也就此改變城市風景。然而資本主義之下,外送員的生存與身體的工具化、消費與勞動等,各種矛盾交織其中。

影像作品裡,身穿白衣服、背著全白外送背包的女子踩著滑板,溜過無人的停車場、頂樓空間、廢棄的游泳池,明明就除去了真實性的身份,卻四處找不到出口的光。彷彿塑膠小鳥一樣,只能不斷圍繞著球體盤旋,而無法自由飛翔。

raw-image


張徐展《Si So Mi》

西索米(Si So Mi )是喪葬樂隊的別稱,這三個音源於德國一首愛情歌曲「我怎能離開你」,藝術家將歌曲翻唱後,搭配著用報紙、紙糊創作出的多個戲偶,以此紀念城市角落中被冠以骯髒、卑微而避之唯恐不及的生命。

動畫中戴上生日帽、被壓扁的老鼠照著鏡子回顧其生命,喪葬樂隊用歌舞歡慶被水淹、被壓扁、被捕鼠器捕獲的終結篇章,運用荒誕的手法將生與死的儀式轉化成為永恆。

順帶一提,藝術館中幾個角落都有這些生命的身影,旁邊配著一段段令人莞爾的文字,靜待大家發掘。

raw-image


姚瑞中《巨神連線》

有別於以往神像攝影的莊嚴靜肅,藝術家在拍攝作品時往往帶入附近的街景、車道或周圍不起眼的角落,以此表達宗教信仰已逐漸成為常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作品以三個投影軌跡呈現,提供了視覺上的震撼效果,搭配著 NASA 錄製的宇宙聲響與法會聲音混合而成的背景音樂,營造出靜謐詭譎的氛圍。

raw-image

寫在最後

從小在台北的軍眷社區長大,高樓大廈與低矮平房在我的生活中有過無數次的交疊,游移於習以為常的空間裡,好像也未曾思考過「它們」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因此看展的當下其實有點摸不透「穿孔城市」這個主題及其與作品之間的關聯性,也難以與作品或甚至整個主題產生共鳴,回家後上網找了許多資料,才慢慢了解到展覽想要傳達的內涵。


展覽相關資訊

展覽名稱:《穿孔城市》
展出時間:2020.05.23 – 08.09
展覽地點:台北|捷運中山站|台北當代藝術館
票價:50 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Gina的沙龍
1會員
1內容數
分享書單、藝術與社會議題,也會偶爾回顧一下不太出色但還算精彩的人生故事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人是最美麗的風景,走在街頭穿梭往往隨處即有美麗的畫面。有時候是借位,有時候是呼應,有時候是錯覺,更有許多符合當下的社會議題。細細觀察周邊的生活,紀錄感受觸動的一刻,不僅饒富趣味更能增添色彩。
Thumbnail
人是最美麗的風景,走在街頭穿梭往往隨處即有美麗的畫面。有時候是借位,有時候是呼應,有時候是錯覺,更有許多符合當下的社會議題。細細觀察周邊的生活,紀錄感受觸動的一刻,不僅饒富趣味更能增添色彩。
Thumbnail
喜歡遊走時的胡思亂想,以不同的速度觀看風景,放慢腳步留心週遭的生活痕跡,細細觀察陌生的角落,就如同出國旅遊般的品味體會,換個心情出發更有滋味 ...
Thumbnail
喜歡遊走時的胡思亂想,以不同的速度觀看風景,放慢腳步留心週遭的生活痕跡,細細觀察陌生的角落,就如同出國旅遊般的品味體會,換個心情出發更有滋味 ...
Thumbnail
觀察一座城市的人文面貌,除了河川、綠蔭、交通與建築的硬體面向之外,我更喜歡鑽進街頭巷尾的角落和傳統市場的攤販間,發掘找尋在地人的生活原味,這種樂趣不管是出國度假或島內的鄉鎮旅遊,往往都能讓我有意外的收穫和體驗。
Thumbnail
觀察一座城市的人文面貌,除了河川、綠蔭、交通與建築的硬體面向之外,我更喜歡鑽進街頭巷尾的角落和傳統市場的攤販間,發掘找尋在地人的生活原味,這種樂趣不管是出國度假或島內的鄉鎮旅遊,往往都能讓我有意外的收穫和體驗。
Thumbnail
再高聳的建築終會隨著時間而垮下,但曾被層層牆壁所隔絕的密切關係呢,能重新建立起來嗎?孤獨、衰老、假訊息、傳染病、全球性的災難等等的這些,為什麼又能直接穿透牆壁,產生影響呢?
Thumbnail
再高聳的建築終會隨著時間而垮下,但曾被層層牆壁所隔絕的密切關係呢,能重新建立起來嗎?孤獨、衰老、假訊息、傳染病、全球性的災難等等的這些,為什麼又能直接穿透牆壁,產生影響呢?
Thumbnail
都市的成長無可避免是通往廢墟化的過程,如何透過基礎設施了解都市,並透過異質空間產生新的生活想像。
Thumbnail
都市的成長無可避免是通往廢墟化的過程,如何透過基礎設施了解都市,並透過異質空間產生新的生活想像。
Thumbnail
在上期所提到的建立腳本下的體驗路徑與相應而來產生的使用者模式,三種狀態對應了不同的空間權利,以路徑的形式來探索空間中的複雜危險體驗。
Thumbnail
在上期所提到的建立腳本下的體驗路徑與相應而來產生的使用者模式,三種狀態對應了不同的空間權利,以路徑的形式來探索空間中的複雜危險體驗。
Thumbnail
喜歡觀看辦在飯店客房裡的藝術節,因為平常不太有機會住台北的旅宿,得以用不同的角度做城市觀賞,前兩年都是辦在Home Hotel的「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今年因故改到同樣位於大安區的富邦藝旅台北大安Folio Hotel Daan Taipei策展...
Thumbnail
喜歡觀看辦在飯店客房裡的藝術節,因為平常不太有機會住台北的旅宿,得以用不同的角度做城市觀賞,前兩年都是辦在Home Hotel的「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今年因故改到同樣位於大安區的富邦藝旅台北大安Folio Hotel Daan Taipei策展...
Thumbnail
週末看展隨筆,就是將看過的東西記錄下來,然後整理看展時候想到的、坐捷運的時候想到的、回到家後才想到的、上網看評論想到的、看著因為疫情而有的直播座談會所想到的等,串在一起。不是藝術評論,只是類似於日記的心得寫作。
Thumbnail
週末看展隨筆,就是將看過的東西記錄下來,然後整理看展時候想到的、坐捷運的時候想到的、回到家後才想到的、上網看評論想到的、看著因為疫情而有的直播座談會所想到的等,串在一起。不是藝術評論,只是類似於日記的心得寫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