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孩子的叛逆期?自我發展階段的陪伴之旅

2022/07/13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懷念嫩嬰時期

女兒妍妍快三歲了,最近興起了重返嫩嬰遊戲。每天晚上要當小嬰兒,要吃奶嘴、要爸媽把她用小棉被包起來、要喝奶、要我們把她抱起來搖、要我們唱歌給她聽,抱起13公斤的巨嬰哄睡實在是太有挑戰,就不滿足她的期待了。六月有幾天硬要戴口水巾上學,托嬰中心的邱老師帶有困惑的眼神問我,是她自己要戴的嗎?老師擔心她太熱長疹子,父母也無法理解她的堅持,因為口水巾無害,就順著她的小心願不加以阻止。猜想她看到年紀較小的同學用口水巾、吃嘴嘴(奶嘴),加上常去寶寶班玩耍,或許因此想回味嫩嬰被照顧的方式吧。孩子年幼的階段父母常只能猜,試著問孩子怎麼會想戴口水巾,得到的回答多是我要戴、我就是要戴,不容易問到背後的原因,有時可能要多幾次詢問、更多的好奇,才有機會得到這個行為背後的原因。更多的情況,孩子也不自覺自己為什麼會想要。最近正在陪她度過2歲貓狗嫌(Terrible 2)的我,內心也好懷念她嫩嬰時期。

親子間的衝突

妍妍正在度過俗稱第一個叛逆期的階段,生活上父母煩躁與生氣的情緒不時被挑起,剎不住車時的衝突與暴怒就會上演親子爭吵,經過雙方一番冷靜的過程後,就會看到雙方互相傷害後互相道歉的情景:
爸爸:「妍妍,對不起,拔拔今天對妳太兇了」

爸爸抱抱妍妍,妍妍摸摸爸爸的頭看著我說。

妍妍:「對不起,我今天對你很生氣」
她這裡的生氣應該也包含她的調皮,只是她還不太能清楚表達事件,這類的劇情不斷的上演,我再舉幾個特別有感的經驗。

我要那一根薯條

在餐廳點了一盤薯條,拿了其中最長的一根給孩子看,細看兩端有點微焦,想說這可能很硬換別根給孩子吃,我就把這根薯條吃掉了,瞬間她暴怒了,生氣拍桌!
妍妍:「我的薯條」。 我拿了其它更多的薯條給她。

妍妍:「不要」。 動手要撥開整盤薯條。

妍妍:「我就是要那一根薯條」。
我被她的反應嚇到了,我內心也很無奈,我都吃掉了,就算我吐出來也不是那一根薯條了。後來我也升起了生氣的情緒,但忍住沒有爆發,生氣的背後是有點受傷,我對她的好比不上一根薯條,受傷的背後又有更多的失落,一度否定了自己對教養上的努力,這事件令我難過與失落了好些天。

OK繃貼的是滿足

妍妍的手被蚊子叮抓破皮,洗澡時幫她貼了防水OK繃,洗完澡後不肯拔,就是想貼。隔天老師也說貼整天了要她撕掉,但妍妍就是不肯。晚上洗澡後故意不貼,睡覺時又吵著要貼,幫她貼上紗布,大哭大鬧不要,就這樣不斷為了OK繃哭鬧,第三天終於肯不貼了。晚上睡前跟孩子聊天,聊了一會後切入了OK繃的話題。
爸爸:「妍妍很喜歡OK繃嗎?因為巧虎有幫他拔拔貼嗎?」

妍妍:「我喜歡貼,芸熙媽媽有幫芸熙貼OK繃,妍妍拔拔有幫妍妍貼OK繃。」
我終於知道為什麼她要這麼死命的要貼,我也才想起來我前兩天去接她下課時,的確是有看到芸熙手上有貼OK繃,隔天我問了老師,老師說芸熙後來好了沒貼了,我想也因此妍妍才願意不貼了。


我就是不想洗手

回家後與吃飯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洗手,她也一直都會遵守,上週開始她突然不想洗手,還會故意說回家就不用洗手,一開始爸媽都是很有耐心的好好說,但持續的抗拒到大哭大鬧,為了洗手可以鬧個半小時到一小時,鬧到父女連續兩天吵吵鬧鬧。洗手跟健康有關,這也將是家中第一個明確的規條,這一晚提前跟妍妍預告,明天開始,回家後與吃東西前都要洗手,如果不洗手,就不能吃東西也不能吃飯,我也是打算堅定的狠了心給她餓。
美好的假日早晨,這孩子吃早餐前去洗了手,還走到我面前展示了她剛洗好乾乾淨淨的雙手,我跟她說,「很好喔,你洗得乾乾淨淨,就不會吃到細菌生病了。」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午餐時又開始了不洗手抗爭,還好我已經做好心理準備,力守昨天訂好的規條界限,我用平靜且堅定的語氣跟妍妍溝通。
爸爸:「妍妍,我們昨天有說,吃飯前跟回家後要洗手,這是我們的規條,早上妳有遵守啊」

妍妍:「我不要洗手,我沒有…..」

以下省略她的哭鬧,我在旁邊淡定的告訴她。

爸爸:「拔拔知道妳不開心,妳現在有點生氣,也有點難過,還難過的哭了,拔拔會在旁邊陪妳,等妳一起去洗手」
我在她旁邊陪她,看著我的書,她偶爾躺在墊子上哭,有時走走,我看她停下問了要跟我去洗手嗎?然後又觸動了她的不要,又開始哭鬧,就這樣的過了一個小時,可能知道沒辦法不洗手,肚子也餓了,就請媽媽帶她去洗手。這次的經驗應該有讓她知道了這個界限與規條,至今沒有因為洗手引發不愉快了。

叛逆是自我發展階段

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2到7歲的孩子在前運思期(Preoperational),孩子在這階段以自我為中心,天真的認為自己理當享權(理所當然,享有無限的權力),我想要的東西都是我的,爸媽都要聽我的!我女兒在這個過程中的特徵(不用症狀,是不想用貼標籤方式形容)是:
  1. 不要,我不要。給她兩個甚至一百個選項可能都會是我不要。
  2. 我現在就要。想到就要,當我變魔術啊,就算魔術師也變不出來啊,妳需要的是一位神仙拔拔!
  3. 莫名奇妙的特有秩序與規則。東西就是要照她現在想要擺的位置、角度放,重點是每天可能都不一樣,處處是地雷。
  4. 一不順心就崩潰。不過就是個東西掉了,也能一秒落淚或生氣,爸媽完全搞不懂痛點在那。
  5. 就是要那...。要那一根被我吃掉薯條、咬那朵被我剪開的香菇,要我還原給她,這擺明是刁難,以後可能會是惡老闆。

讓陪伴路途少點失落

妍妍還不到三歲,自我發展的階段才剛開始,這幾個月對我衝擊很大,從日常生活的衝突到內心的失落,漸漸的找到一些方法,生命總是要找到出口。

設好界限與家庭規條

家中目前有三項明確的規條,現在執行得還算不錯。
  1. 吃飯前與回家後的一件事情是去洗手。不洗手不能吃東西。
  2. 平日晚上只能刷牙時看20分鐘巧虎,假日可以多一次。
  3. 玩具一次只能玩一組,要玩下一組要先把玩具收好跟我交換。
前兩條是與健康有關,第三條是因為玩具太多太亂,爸爸收到心累而強制,也意外的因此讓孩子更常閱讀。安全與健康的規條要設好界限,沒有妥協的空間,其它就視情況或需要給予點彈性,定太多孩子很難記得也可能也不願意遵守,規條越少越好,誰想要被管一堆呢?

用好奇與孩子對話

正在學習薩提爾模式(satir model)的歷程中,也看了心理學、情緒、教養等等相關的書籍,好奇對話是很常被提及的重點,我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沒有被好奇也沒學過好奇,跟孩子的對話很能容易重複或句點,也不時卡卡的,但透過學習好奇,看了李崇建與羅志仲老師等的書籍或線上影片範例後,透過練習與有覺知的對話,跟孩子的對話越來越順暢,對話除了發展親子間的連結,更能幫助孩子成長,妍妍的語言與表達能力常讓不認識的大人驚訝,我想這應該是歸功於大量的對話與陪伴。
運用好奇對話,讓我探索孩子行為背後真正原因,有一陣子女兒完全不肯跟媽媽一起洗澡,洗澡時媽媽如果在浴室,會非常生氣的叫她出去,試著問她很多次原因,她只說我就是不要。某天睡前父女談心,終於知道為什麼不肯跟媽媽洗澡了,大致的對話如下:
爸爸:「妍妍喜歡跟拔拔洗澡啊」

妍妍:「對啊,我喜歡」

爸爸:「是喜歡泡澡盆,還是玩玩具」

妍妍:「在澡盆游泳,還有玩玩具,煮便當…..」

…….

爸爸:「妍妍最近都不跟媽媽洗澡,媽媽不好玩嗎?」

妍妍 :「不好玩,只能帶三件玩具」
原來是某天洗澡時,媽媽不肯她帶太多玩具一起洗,跟她說只能拿三件玩具,因為這次的經驗,她就不肯跟媽媽洗澡了,我們問她也說不出原因,然而透過好奇的方式與她對話,她很直接的說出了背後的原因,我們也終於豁然開朗,後來妍妍也願意跟媽媽一起洗澡了。

最重要的是照顧好自己

在這階段成長的親子,我的體驗是先照顧好自己,不是孩子,只有當自己有更多的照顧,才能用更好的狀態去照顧孩子。有點像是搭飛機時,空服員會提醒家長,遇到緊急狀況氧氣面罩落下時,請家長先戴好再協助孩子。照顧這階段的孩子真的是隨時都是緊急狀況,此刻的風和日麗,下一秒就雷電交加。父母如果能有多一點準備,這個過程會好受一點、衝突少一點,我自己的日常準備是,多練習覺察自己的情緒,利用短靜心做有覺知的深呼吸,讓自己在遇到事件的時候能有機會安頓自己的情緒。
但是,孩子有無限引爆你的能力,覺察自己讓我稍微減少了爆炸的機會,但這是要很長期的練習,孩子沒這麼多時間等我。最近發生幾次,孩子用打人的方式跟我玩,偶爾會讓我很怒,昨天我開始了一個規則跟孩子說:「如果你打拔拔,我就開始不跟你講話10分鐘!」,昨天我不講話2次共20分鐘,我不知道能不能讓孩子覺知打人是不對的行為,但是對我是有幫助的,讓我能利用這個時間平靜自己的情緒,讓我不要口出惡言。
這段時間的跌跌撞撞,跟孩子的不斷衝突與和好,心裡一直有個擔心,會不會影響我們的關係,對她是不是不好,怎麼辦?最近在閱讀《關係修復力》,作者艾德.楚尼克博士提到
「就算是再親密的人,也有百分之七十的時間合不來。在分分合合的過程中,只要願意修補裂痕,信任感就會提高,關係就會更緊密,自信心也會提升。」,
這個理論降低了我的擔憂,我想更重要的是,我自己有感覺到與孩子的關係是更緊密的。有人說,養育孩子後,才開始學會當大人。對我而言,教養孩子除了讓我學會照顧一個新生命,更重要的是開始照顧自己,現在與過往沒被好好照顧的自己,讓自己與孩子在愛中被滋養,往我所期待的改變與生活前進,祝福大家。
Tao
Tao
四十歲當了爸爸學習照顧新生命,也開始學習照顧不曾被好好照顧的自己,透過陪伴孩子的成長,重新讓自己成長。 正在學習薩提爾的歷程中,以書寫帶來療癒與成長,透過生活與生命中的點滴分享,滋養更美好的我們,祝福大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