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2~3歲的時候
開始進入不要不要期
這也不要
那也不要
有時候生氣還會亂丟東西和打人
剛開始
我不夠瞭解孩子的發展階段為何
只知道要教育他亂丟東西亂打人是不對的
我開始會出現斥喝 要求罰站五分鐘
看著孩子失去理智的狂哭和大吼
自己還以為這只是教育他做對的事而必須經歷他狂哭狂吼的過渡期
結果到了4歲多
我發現自己的育兒情形總是不段輪迴孩子生氣哭鬧我崩潰無助中
直到某天
我才知道原來這階段的孩子
本來就是衝動勝過於理智
本來就是秩序生活
本來就無法去表達自己需求只能說不要
所以硬要懲罰硬要說教的方式只會身心俱疲
後來才了解
原來之前教養方式稱為負向教養
我一直以為沒有體罰就很好了
殊不知不斷說教和斥喝跟體法沒兩樣
其實那時候應該要"理解"和幫忙孩子說出他想要表達的內容
而不是生氣他什麼都不要
因為他無法說出他真正不要的是當下不舒服的情緒
我承認當時的教養方式真的是錯誤
直到後來我收集了好多正向教養資訊
發現
不管哪個階段的孩子
理解他
勝過於不斷講道理來的有用
千萬不用擔心孩子會騎到你頭上或長大會學壞
因為當下的理解他
才能讓孩子培養出正向人格
也願意陪伴我們身邊
育兒遇到的第一個叛逆-不要不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菜B媽的沙龍
1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昨日看到新聞描述一對藝人夫妻因為三歲小孩在外面哭鬧不想使用公共廁所而決定立即返家,並且表示教育不能等,希望小孩能謹記在心。
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不禁讓我想起過去也曾經有人告訴我類似的方式,只要小孩在外面哭鬧絕對不要猶豫立即返家,或是小孩不吃飯就馬上倒掉,若是不收拾玩具就是直接扔進垃圾車。
看似有
昨日看到新聞描述一對藝人夫妻因為三歲小孩在外面哭鬧不想使用公共廁所而決定立即返家,並且表示教育不能等,希望小孩能謹記在心。
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不禁讓我想起過去也曾經有人告訴我類似的方式,只要小孩在外面哭鬧絕對不要猶豫立即返家,或是小孩不吃飯就馬上倒掉,若是不收拾玩具就是直接扔進垃圾車。
看似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