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縣市合併之前,台中縣財政狀況極差,由於縣市首長有選票壓力,當選或連任之後,就算財政苦哈哈,一樣照常舉債來建設。
台中縣審計室在2008年決算審核報告時直指,縣府財政惡化的原因為: 一、長年編列中央平衡預算補助收入,歲入短收,而歲出未如數控管支出,其中2004年至2008年,合計短收達309億6000萬餘元。二、未徵稅課及罰鍰案件仍多,2008年高達22萬餘件、金額24億8000萬餘元。三、公共債務未償餘額持續增加,償務管理待改善,截至2008年度決算日止,累計借入數419億3900萬餘元,累計償還數159億6000萬餘元。
「編列中央平衡預算補助收入」說白話一點,就是根本未確定有這項收入,為了平衡預算,卻編這筆錢,造成短收不斷增加。當時的縣長黃仲生坦言要改善負債問題確有困難,期待縣市合併,有更多的收入來源,改善財政問題。
2002年至2010年跑台中縣政府時,縣府財政狀況一年比一年差,財政局長常常在調錢,支應薪資發放,縣務會議中,鄉鎮市長總是在哭窮、要錢,縣府拖欠大至包商工程款,小至開會便當錢都在欠,甚至拖欠半年以上,小本經營便當店,部份拒絕縣府訂便當。
那時,縣府包商工程或勞務服務完成後請款必須半年以上才拿得到錢,如果要早點拿到錢,要請縣議員去幫忙「關心」,或請縣府官員幫忙。記得先生朋友承接縣府不到百萬元計畫案,付款延宕多時,小本經營難以周轉,請我幫忙向財政局催付款,才拿到早就應該支付的款項。
雖然,台中縣市合併後,台中縣債務因而緩解,但台灣許多縣市政府財政普遍不佳,苗栗縣、花蓮縣、台東縣這些工商業較不發達地區,稅收少,常年入不敷出,就算修改財政收支劃分法,地方政府財政赤字問題恐怕依然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