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燭之武退秦師 春秋 左丘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燭之武退秦師 春秋 左丘明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
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燭之武退秦師
一、字音字形測驗
01.折衝樽「俎」:
02.「杞」子:
03.褒「諱」貶損:
04.駐「紮」軍隊:
05.「僖」公:
06.「佚」之狐:
07.返國「嗣」位:
08.饜:
09.「肆」其西封:
10.「驪」姬:
二、注釋
01.以亂易整:
02.失其「所與」:
03.「越國」以鄙遠:
04.朝「濟」而夕設版焉:
05.晉「軍」函陵:
06.「肆」其西封:
07.朝濟而夕「設版」焉:
08.無禮於晉:
09.既東「封」鄭:
10.「敢」以煩執事:
三、填充題
01.  ((1)   )記上古史事,是中國最早的史書,也是中國古代散文的發端,文章雖詰屈聱牙,然情實文質,簡潔典要,為後世散文所師法。((2)   )本是周代各國史書的通稱,有些國家的史書則另有專名,如晉之((3)   )、楚之((4)   ),後人尊崇孔子,因以專稱其據魯史所改編之史書,有寓褒貶、別善惡之深義。((5)  )又稱《春秋內傳》,依經立傳,為((6)   )性質史書,文句精嚴簡練,敘事完整詳實,人物刻劃生動,如諫假道的宮之奇、退秦師的燭之武都寫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7)   )又稱《春秋外傳》,相傳為左丘明所作,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史書,語言質樸自然而少潤飾,為((8)  )之祖。((9)   )記戰國時代活躍於各國政治舞臺的謀臣策士,反映了鮮明豐富的縱橫家思想;與上列之(()   )相較,其語言藝術的圓熟、文體的多樣變化,有更長足的進步。
參考答案:《尚書》、《周易》、《禮記》、《春秋》、《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孟子》、《戰國策》、《檮杌》、《乘》、《國語》、紀傳體、編年體、國別史、哲學散文、歷史散文
02.〈燭之武退秦師〉一文選自(    )僖公三十年。秦、(    )合兵圍鄭,鄭為小國,勢難支撐,(    )乃向鄭文公推薦燭之武遊說秦穆公以免禍,(    )從之。
03.《左傳》一書(    )紀事,雖以(    )為中心,然旁及同時代各國之事,是研究(    )時代的重要史籍。起自魯隱公元年,終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凡歷十二公,二百五十五年。
04.左丘明,生平事蹟不詳,相傳為春秋時(    )太史。據《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序》記載,(    )根據魯國歷史編成《春秋》。全書文字簡約,對人物、史事多寓含褒貶。左丘明在此基礎上又博採各國史料,詳細敘述史事,為《春秋》作傳,用來闡明孔子並非以空言立說,因名(    ),又稱《左傳》,為《春秋》三傳之一。
05.〈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燭之武因鄭文公之言委婉懇切,更有見於國勢危急,於是慨然應命。往見(    ),巧其辭令以剖析利害,言亡鄭於秦無益而有害,終使秦君撤兵,並派軍為鄭協防。兩大強國聯兵而來,分兵而去,鄭國終能化險為夷,轉危為安。
06.請寫出下列成語的上句或下句:
(1)城門失火,(    )。
(2)皮之不存,(    )。
(3)他山之石,(    )。
(4)言者諄諄,(    )。
(5)前事不忘,(    )。
(6)欲加之罪,(    )。
(7)千人諾諾,不如(    )。
(8)以小人之心,度(    )。
(9)雖(    )有(    ),晉實用之。
()以言取人,失之(    );以貌取人,失之(    )。
07.〈燭之武退秦師〉全文透過對話刻劃出(    )善於識人、(    )身段柔軟、(    )顧全大局,更凸顯(    )有勇有謀、柔中帶剛、能言善辯的形象,打破「弱國無外交」的歷史通則。由此可知外交人才折衝樽俎的成效,不亞於將帥征戰之功,外交人才對國家的重要性實不容忽視。
08.《左傳》不僅是一部內容豐富的史書,亦為文學價值極高的(    )名著。其書詳於(    ),特別擅於描寫(    )。能以簡練的語言描繪紛繁的歷史事件,刻劃人物生動逼真,對後世史學及(    )的影響極為深遠。
四、配合題
01.下列短文有三個空格,請就參考選項中選出最恰當者填入各空格內。
中國文化早在先秦已形成多采多姿的豐富面貌:就文學言,《詩經》、開後世言志、抒情傳統之先河;就思想而言,百家爭鳴,其中特富宗教精神,為當世顯學;就史著言,尤有功於《春秋》,廣為後世史家、文家所推崇。
參考選項:(A)《楚辭》 (B)《戰國策》 (C)道家 (D)陰陽家 (E)《呂氏春秋》 (F)墨家 (G)《尚書》 (H)《左傳》
02.下列出自《左傳》的名句,請根據文意在配合選項中選出合適的文句加入。
(A)多行不義,必自斃
(B)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C)一之謂甚,其可再乎
(D)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E)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F)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G)數典而忘其祖
(H)三折肱知為良醫
(1)作弊行為極不可取,這次犯錯必須深自警惕,(    )。
(2)諸葛亮一生人格事業隆高,為世人推重,深切合(    )之旨。
(3)對於東亞鄰國的金融危機千萬不可漠然旁觀,長久以來彼此的經濟命脈可謂有(    )之牽連。
(4)兩軍作戰貴於掌握士氣,用兵了解到(    )之理,才能充分發揮優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7會員
603內容數
文言文養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咕醬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6〈始得西山宴遊記〉 明 張岱 自余爲僇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迴谿,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爲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2〈項脊軒志〉 明 歸有光 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9〈出師表〉 諸葛亮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28〈裨海記遊選〉 清 郁永河 余問番人硫土所產,指茅盧後山麓間。明日,拉顧君偕往,坐莽葛中,命二番兒操楫緣溪入,溪盡為內北社。呼社人為導。 還就深林小憩,循舊路返,衣染硫氣,累日不散,始悟向之倒峽崩崖,轟耳不輟者,是硫穴中沸聲也。
19〈醉翁亭記〉 北宋 歐陽脩 醉翁亭記 一、字音字形測驗 01.琅邪: 02.林「」尤美: 03.林「霏」: 04.傴僂: 05.「觥」「」交錯: 06.樹林陰「翳」: 07.佳木秀而繁「陰」: 08.宋「祁」: 09.以「荻」畫地: 10.諠譁: 11.臨「谿」而漁: 12.眾賓「懽」: 譯:
古文30篇 先秦 (六篇) 燭之武退秦師 大同小康 馮諼客孟嘗君 勸學 漁父 諫逐客書 漢魏六朝 (七篇) 7.鴻門宴 8.典論論文 9.出師表 10.蘭亭集序 11.桃花源記 12.世說新語選 13.與陳伯之書 唐宋 (七篇) 14.諫太宗十思疏 15.師說 16.始得西山宴遊記 17.唐傳奇選
16〈始得西山宴遊記〉 明 張岱 自余爲僇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迴谿,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爲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2〈項脊軒志〉 明 歸有光 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9〈出師表〉 諸葛亮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28〈裨海記遊選〉 清 郁永河 余問番人硫土所產,指茅盧後山麓間。明日,拉顧君偕往,坐莽葛中,命二番兒操楫緣溪入,溪盡為內北社。呼社人為導。 還就深林小憩,循舊路返,衣染硫氣,累日不散,始悟向之倒峽崩崖,轟耳不輟者,是硫穴中沸聲也。
19〈醉翁亭記〉 北宋 歐陽脩 醉翁亭記 一、字音字形測驗 01.琅邪: 02.林「」尤美: 03.林「霏」: 04.傴僂: 05.「觥」「」交錯: 06.樹林陰「翳」: 07.佳木秀而繁「陰」: 08.宋「祁」: 09.以「荻」畫地: 10.諠譁: 11.臨「谿」而漁: 12.眾賓「懽」: 譯:
古文30篇 先秦 (六篇) 燭之武退秦師 大同小康 馮諼客孟嘗君 勸學 漁父 諫逐客書 漢魏六朝 (七篇) 7.鴻門宴 8.典論論文 9.出師表 10.蘭亭集序 11.桃花源記 12.世說新語選 13.與陳伯之書 唐宋 (七篇) 14.諫太宗十思疏 15.師說 16.始得西山宴遊記 17.唐傳奇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前情摘要: 公元前288年,秦向齊致帝之前,秦,趙,宋三國聯合,秦扶持趙攻齊,而齊為了緩解壓力,又用封地收買趙國,許給奉陽君蒙邑作為封地。趙國因此刻意放緩了對齊國的進攻,秦國看到趙國進攻緩慢不力,誤判局勢以為齊國力強盛,便改為致帝於齊,並重新與齊湣王結盟共稱東西兩帝,改變策略與齊國共同攻伐趙國。
Thumbnail
春秋早期,鄭國在中原地區有著霸主的地位,鄭國君主鄭莊公除了「狹天子以令諸侯」,在天子親征鄭國時,還公然出兵抵抗,發生了著名的「射王中肩」事件。
Thumbnail
鄭國迎戰天子的軍隊,憑着適當的戰術運用,輕鬆地大獲全勝⋯⋯
左 傳 【鄭子家告趙宣子】    晉國會合諸侯,準備攻打宋國,但是不邀請鄭國,因為他認為鄭國和楚國交好。    鄭國大夫子家寫信給晉國大夫趙宣子,歷數鄭國對晉國的勤侍奉、盡禮數,並拉攏原來親楚國的陳、蔡兩國來奉事晉國,足以證明鄭國並未親楚。希望體諒小國的為難,如果還不能獲得諒解,那也只好「鋌
左 傳 【燭之武退秦師】     晉、秦合攻鄭國,鄭國派燭之武見秦伯。     燭之武說:「鄭國知道快要滅亡了。秦國如果以鄭國為邊邑,中間還夾著其他國家,您也知道這其中的難處。哪裡需要滅亡鄭國來增加鄰國的土地呢?鄰國增加國土,您就少了土地呀。何況晉國一方面往鄭國開疆闢土,一方面有往西邊侵占土地。
Thumbnail
周桓王的大軍來到鄭國境內的繻葛,排出左中右三隊陣勢。鄭莊公也親自上陣。
左 傳 【陰飴甥對秦伯】     秦國攻晉,擄晉惠公。     晉國大夫陰飴甥前往秦國求和。     秦伯問:「晉國內部和睦嗎?」     陰飴甥說:「不和睦。平民認為一定要為晉惠公報仇。士大夫們知道晉惠公的過失,認為秦國一定會放回惠公,要報答秦國的恩德。因此不和。」     秦伯又問:「
Thumbnail
鄭國非常強盛,以寡擊眾仍能旗開得勝。周桓王下令將蘇忿生封地中的十二個城邑交給鄭國,並且收回鄭國的四個城邑。
Thumbnail
鄭莊公聽從兒子公子突的計謀,大敗北戎以後,鄭莊公就重新以不朝覲天子的罪名討伐宋國,更找來齊國和魯國幫忙。
Thumbnail
從周平王晚年打算削減鄭莊公的權力以來,到周桓王執政的第五年,終於任命虢公忌父為卿士。鄭莊公自然知道桓王想以虢公來取代自己,同年,鄭莊公就引領齊僖公一起朝覲天子了。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前情摘要: 公元前288年,秦向齊致帝之前,秦,趙,宋三國聯合,秦扶持趙攻齊,而齊為了緩解壓力,又用封地收買趙國,許給奉陽君蒙邑作為封地。趙國因此刻意放緩了對齊國的進攻,秦國看到趙國進攻緩慢不力,誤判局勢以為齊國力強盛,便改為致帝於齊,並重新與齊湣王結盟共稱東西兩帝,改變策略與齊國共同攻伐趙國。
Thumbnail
春秋早期,鄭國在中原地區有著霸主的地位,鄭國君主鄭莊公除了「狹天子以令諸侯」,在天子親征鄭國時,還公然出兵抵抗,發生了著名的「射王中肩」事件。
Thumbnail
鄭國迎戰天子的軍隊,憑着適當的戰術運用,輕鬆地大獲全勝⋯⋯
左 傳 【鄭子家告趙宣子】    晉國會合諸侯,準備攻打宋國,但是不邀請鄭國,因為他認為鄭國和楚國交好。    鄭國大夫子家寫信給晉國大夫趙宣子,歷數鄭國對晉國的勤侍奉、盡禮數,並拉攏原來親楚國的陳、蔡兩國來奉事晉國,足以證明鄭國並未親楚。希望體諒小國的為難,如果還不能獲得諒解,那也只好「鋌
左 傳 【燭之武退秦師】     晉、秦合攻鄭國,鄭國派燭之武見秦伯。     燭之武說:「鄭國知道快要滅亡了。秦國如果以鄭國為邊邑,中間還夾著其他國家,您也知道這其中的難處。哪裡需要滅亡鄭國來增加鄰國的土地呢?鄰國增加國土,您就少了土地呀。何況晉國一方面往鄭國開疆闢土,一方面有往西邊侵占土地。
Thumbnail
周桓王的大軍來到鄭國境內的繻葛,排出左中右三隊陣勢。鄭莊公也親自上陣。
左 傳 【陰飴甥對秦伯】     秦國攻晉,擄晉惠公。     晉國大夫陰飴甥前往秦國求和。     秦伯問:「晉國內部和睦嗎?」     陰飴甥說:「不和睦。平民認為一定要為晉惠公報仇。士大夫們知道晉惠公的過失,認為秦國一定會放回惠公,要報答秦國的恩德。因此不和。」     秦伯又問:「
Thumbnail
鄭國非常強盛,以寡擊眾仍能旗開得勝。周桓王下令將蘇忿生封地中的十二個城邑交給鄭國,並且收回鄭國的四個城邑。
Thumbnail
鄭莊公聽從兒子公子突的計謀,大敗北戎以後,鄭莊公就重新以不朝覲天子的罪名討伐宋國,更找來齊國和魯國幫忙。
Thumbnail
從周平王晚年打算削減鄭莊公的權力以來,到周桓王執政的第五年,終於任命虢公忌父為卿士。鄭莊公自然知道桓王想以虢公來取代自己,同年,鄭莊公就引領齊僖公一起朝覲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