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春秋》:諸侯從王伐鄭(四)

2024/01/0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鄭莊公聽從兒子公子突的計謀,大敗北戎以後,鄭莊公就重新以不朝覲天子的罪名討伐宋國,更找來齊國和魯國幫忙。鄭、齊兩國軍隊還在後方,魯國軍隊先抵達菅地,並趁宋國軍隊未列好陣勢,就將他們擊敗了。於是,鄭莊公取得郜和防兩個城,並且將它們送給功勞最大的魯國。

raw-image

鄭莊公以天子之命聯合齊、魯兩國,輕易取得勝利,但是向來與宋國友好的蔡、衛、郕三國當然沒有跟從鄭莊公出征。鄭莊公應是歷史上第一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國君,他又指責蔡、衛、郕國不聽從天子的號令,準備征討三國。

衛國恐怕鄭莊公會去討伐他們,於是先發制人,趁鄭國軍隊剛跟宋國打完仗還未回國之際,迅速聯合宋國軍隊攻入鄭國國都。其後,宋、衛兩軍又聯合蔡國軍隊一起奪取了戴城。

鄭國軍隊為什麼遲遲未返回國境,以致被三國軍隊輕易攻入呢?原來,鄭莊公吸取上次與北戎作戰的經驗,故意把軍隊駐紮在遠郊,國都和戴城都沒有派軍隊防守。宋、衛、鄭三軍佔領戴城大約三十天,這時鄭莊公率領軍隊突然出現,圍困戴城,也只圍困了一天,就俘擄了三國軍兵了。

這次戰役除了是鄭莊公運用計謀取勝以外,原來還因為蔡國不滿宋、衛兩國已經先把鄭國國都攻陷了,才把他們叫來攻打戴城,大概是國都的戰利品比較豐富,蔡國卻無法共享戰利品。無論如何,現在三軍卻都在戴城被鄭莊公逮住了。

接下來,鄭莊公仍然以不朝覲天子、不聽從天子號令的名義攻進宋、郕、許三國的國都。鄭國國力強大,連番與北戎和多國開戰仍然取得勝利。這時,周桓王下令收回鄭國的四個城邑,並將蘇忿生封地中的十二個城邑交給鄭國。究竟桓王這樣做是什麼意思?又會有什麼影響呢?


【原文依據】

《春秋經.隱公十年》:

翬帥師會齊人、鄭人,伐宋。

六月壬戌,公敗宋師于菅。辛未,取郜。辛巳,取防。

宋人、衛人入鄭,宋人、蔡人、衛人伐戴。鄭伯伐取之。

十月壬午,齊人、鄭人入郕。


《春秋經.隱公十一年》:

七月壬午,公及齊侯、鄭伯入許。


《春秋左氏傳.隱公十年》:

壬戌,公敗宋師于菅。庚午,鄭師入郜。辛未,歸于我。庚辰,鄭師入防。辛巳,歸于我。

蔡人、衛人、郕人不會王命。

七月庚寅,鄭師入郊,猶在郊。宋人、衛人入鄭,蔡人從之伐戴。八月壬戌,鄭伯圍戴。癸亥,克之,取三師焉。宋、衛既入鄭,而以伐戴召蔡人,蔡人怒,故不和而敗。

九月戊寅,鄭伯入宋。

齊人、鄭人入郕,討違王命也。


《春秋左氏傳.隱公十一年》:

王取鄔、劉、蒍、邘之田于鄭,而與鄭人蘇忿生之田——溫、原、絺、樊、隰郕、欑茅、向、盟、州、陘、隤、懷。

55會員
150內容數
以儒學、古文字、武俠評論以及書法為主的文化普及工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