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春秋》:諸侯從王伐鄭(五)

2024/01/0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鄭國非常強盛,以寡擊眾仍能旗開得勝。周桓王下令將蘇忿生封地中的十二個城邑交給鄭國,並且收回鄭國的四個城邑。這表面上是天子對鄭莊公的嘉許,實際上對鄭國而言,天子就像是狐狸,牠把食物放在淺盤子中,而鄭國則是無法順利進食的鶴。這只是周桓王削減鄭莊公權力的第二步。

raw-image

原來蘇忿生本來是西周初年的司法官,他獲得了溫城和附近的幾個城邑作為封地。後來到了東周初期,蘇忿生的後人不服從周王室了,周桓王也束手無策。恰好這時周桓王想要抑制鄭莊公的勢力,於是就借故把蘇氏的十二個城邑賜給鄭莊公,鄭莊公在收取封地時必定會和蘇氏起衝突,這樣桓王就能順利讓兩個敵人互相爭鬥,自己則坐享漁翁之利。

《左傳》評價此事時,說:「由此可知,桓王再也得不到鄭國的支持了。用推己及人的態度來辦事,設身處地替別人着想,這是道德的準則、禮儀的規範。拿自己不能保住的東西去送給別人,這樣別人不願意來支持自己,不也是很正常很合理嗎?」

過了兩年,國際形勢起了變化。本來連年與鄭莊公交戰的宋殤公被大臣華父督殺死,新即位的宋莊公年輕時曾居住在鄭國,因此宋國在外交政策上減少戰爭,偏向與鄭國和好,於是鄭莊公在國際上又少了一個敵人了。

又過了三年,周桓王終於要執行削權的第三步,他突然取消鄭莊公的卿士身份,將所有執政大權全部交給虢公。鄭莊公聽到這個消息,就再也不來朝覲天子了。同年秋天,周桓王親自率領軍隊,又召集了蔡國、衛國和陳國軍隊來攻打鄭國。

大軍進入鄭國境內,周桓王列開陣勢,一共分為三隊:天子率領正中央的軍隊;剛剛掌握執政大權的虢公率領右路和蔡、衛兩國的軍隊;之前曾勸諫桓王要禮待鄭國的周桓公則率領左路和陳國的軍隊。

raw-image

鄭莊公也不是省油的燈,他會怎樣佈陣呢?戰果又是如何呢?


【原文依據】

《春秋經.桓公五年》:

秋,蔡人、衛人、陳人,從王伐鄭。


《春秋左氏傳.隱公十一年》:

王取鄔、劉、蒍、邘之田于鄭,而與鄭人蘇忿生之田——溫、原、絺、樊、隰郕、欑茅、向、盟、州、陘、隤、懷。君子是以知桓王之失鄭也。恕而行之,德之則也,禮之經也。己弗能有,而以與人。人之不至,不亦宜乎?


《春秋左氏傳.桓公五年》:

王奪鄭伯政,鄭伯不朝。秋,王以諸侯伐鄭,鄭伯禦之。王為中軍;虢公林父將右軍,蔡人、衛人屬焉;周公黑肩將左軍,陳人屬焉。

55會員
150內容數
以儒學、古文字、武俠評論以及書法為主的文化普及工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