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蜜蜂與遠雷》之前:文學和音樂是好朋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我平常不大會買把同名電影的劇照印在書腰上的書。

有一次和某作家聊天,她忽然像想起什麼似地推荐《蜜蜂與遠雷》,說:「這本小說描寫聲音的技巧很厲害。」

老實說,我當下有點驚訝,因為這本小說是「半路冒出來」的,跟我們原本談及的事情八竿子打不著。雖然不確定是否會找書來看,但我暗自記下了它。

後來,我為了「達到折扣門檻」,同時也想和古典樂迷好友分享,在網路書店買了它。

當時還在趕小說,沒時間讀閒書,先讓朋友看。

我今天向她索書,她的反應出我意料:

「原本覺得書名一點也不吸引人,結果在你借給我的第二天,想說『稍微看一點好了』,竟然在四十八小時內讀完整本書。」

「我覺得非常好看,甚至買了電子書,偶爾重溫畫記。這是本讀起來很享受,也很有寓意的書!」

這下,我對這本小說充滿期待。

居然有作家和古典樂迷為它背書──據我所知,這兩人標準可不低呢!《蜜蜂與遠雷》這麼厚,卻讓人忍不住一頁一頁看下去,作家的寫作手法肯定很高明。

加上我約略翻了一下,也認為它編得很好,從書名字、書衣、書腰和書籤的視覺設計和選紙,乃至內文排版和註釋,還有文案的內容,都精心規畫過;我不僅能感受編輯的用心,也大致猜得到編這本書時有什麼關鍵的考量。

現在,我明明還有一些看到一半,或最好優先看的書,但這兩天,內心的感動告訴我:是時候翻開這本小說了。

我現在寫的,還不算書評,因為我才剛開始看。


還沒看完第一章,已經非常有「感覺」,請見以下引述的句子:

事實上,若非能忍受鎮日與音樂為伍的生活,不可能成為「出類拔萃」的人,所以根本沒有那種全然無名、猶如彗星的耀眼新秀。
技巧是最基本的條件,卻無法保證一定能成為音樂家;就算運氣好,能以專業身分出道,卻不見得能堅持下去。


讀到這裡,我心想:「作家」也是這麼回事。


此外,某位角色喟嘆「藝文界和古典樂界還真像」,這裡也十分有意思,我也寫過將「敲鍵的手比作彈鋼琴」的文章

「……一堆莫名其妙的比賽和新人獎,而且同樣都得為了幫自己鍍金,到處參加比賽、報名新人獎,但真正能靠這行吃飯的人寥寥可數。明明有那麼多人希望別人能看看自己寫的書、欣賞自己的演奏,可惜兩者都是夕陽產業,現在看書、聽音樂的人實在少得可憐。」
「都要猛敲鍵盤和琴鍵這一點很像,乍看之下很優雅這一點也很像,而且大家看到的都只有舞臺上的華麗模樣。其實小說家和鋼琴家的日常生活十分樸實,每天花好幾個小時練琴、寫稿。」


不過,如果觀點止於這裡,故事就發展不下去了。

所以,小說又有了如下這段話(翻譯也很到位):

明明現況如此嚴峻,還是不斷推出各種比賽和新人獎,大家都在拚命尋找明日之星。為什麼呢?因為兩種業界都是越來越難經營的領域,要是再不想辦法脫胎換骨可就糟了。必須拓展疆域、持續注入新血,否則無以為繼,餅也會越做越小,所以大家都渴求新秀出現。


啊,文學和音樂注定成為好朋友。

我真的相當期待這段閱讀旅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鴿白妮的沙龍
45會員
103內容數
鴿白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3/20
《馬克的完美計畫》(The Honest Truth)無論從小說情節,或其精神意涵而言,都是一部「絕處逢生」的故事。馬克,一名年僅十二歲的少年,大半人生都在抵禦病魔,生命對他而言如此脆弱,人們彷彿生來就大步邁向死亡……
Thumbnail
2024/03/20
《馬克的完美計畫》(The Honest Truth)無論從小說情節,或其精神意涵而言,都是一部「絕處逢生」的故事。馬克,一名年僅十二歲的少年,大半人生都在抵禦病魔,生命對他而言如此脆弱,人們彷彿生來就大步邁向死亡……
Thumbnail
2024/03/20
兒童離家的冒險故事,不難聯想到童書著名的「情節公式」之一:「在家/離家/返家」(home/away/home)。不過,離家主題儘管普遍,隨著細節的不同,依然可見每部作品的特殊之處:小主人公來自哪裡?何故出走?目的地是何處?與誰同行?途經哪些困難,又如何克服?還有,作家怎麼著筆,又怎麼詮釋這趟歷程?
Thumbnail
2024/03/20
兒童離家的冒險故事,不難聯想到童書著名的「情節公式」之一:「在家/離家/返家」(home/away/home)。不過,離家主題儘管普遍,隨著細節的不同,依然可見每部作品的特殊之處:小主人公來自哪裡?何故出走?目的地是何處?與誰同行?途經哪些困難,又如何克服?還有,作家怎麼著筆,又怎麼詮釋這趟歷程?
Thumbnail
2024/03/19
這個故事與羅德.達爾收錄於成人短篇小說集《啊,美妙神秘的生命》一書中的〈世界冠軍〉基本上是同一個故事,只是一個面向小孩,一個取悅的是大人。而作家預設並期望的讀者,是文本呈現而經作者建構的讀者形象,稱為「隱含讀者」(implied reade)。那麼,同一個故事作為兒童版與成人版,它們有何異同呢?
Thumbnail
2024/03/19
這個故事與羅德.達爾收錄於成人短篇小說集《啊,美妙神秘的生命》一書中的〈世界冠軍〉基本上是同一個故事,只是一個面向小孩,一個取悅的是大人。而作家預設並期望的讀者,是文本呈現而經作者建構的讀者形象,稱為「隱含讀者」(implied reade)。那麼,同一個故事作為兒童版與成人版,它們有何異同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不知從哪兒傳來蜜蜂的振翅聲…… 那是祝福世界的聲音, 也是拼命蒐集光輝的聲音。」 這是一部關於天才的故事,四位天賦異稟的鋼琴家,在一次國際音樂比賽中相遇 — — 他們相互共鳴、激盪出火花,也在彼此身上找到不再孤單的勇氣。 故事的主線雖是鋼琴比賽,卻同時藏著對人生選擇、孤獨與成長的細膩書寫。
Thumbnail
「不知從哪兒傳來蜜蜂的振翅聲…… 那是祝福世界的聲音, 也是拼命蒐集光輝的聲音。」 這是一部關於天才的故事,四位天賦異稟的鋼琴家,在一次國際音樂比賽中相遇 — — 他們相互共鳴、激盪出火花,也在彼此身上找到不再孤單的勇氣。 故事的主線雖是鋼琴比賽,卻同時藏著對人生選擇、孤獨與成長的細膩書寫。
Thumbnail
直到後來,開始寫字。才發覺所有的文字都是音符,所有的書寫都有一種旋律,可以邊寫、邊唱,像在耳邊輕輕哼著的歌。
Thumbnail
直到後來,開始寫字。才發覺所有的文字都是音符,所有的書寫都有一種旋律,可以邊寫、邊唱,像在耳邊輕輕哼著的歌。
Thumbnail
最近發現對文字有不一樣的感覺。 以前唸文學作品會因為讀不懂而感到焦慮,擔心自己是否理解力比不上別人,為何別人說的「經典」我卻讀不下去。昨天逛誠品,翻閱《湖濱散記》新譯本、海明威的散文、洛夫的詩集,突然發現這樣的焦慮消失了。
Thumbnail
最近發現對文字有不一樣的感覺。 以前唸文學作品會因為讀不懂而感到焦慮,擔心自己是否理解力比不上別人,為何別人說的「經典」我卻讀不下去。昨天逛誠品,翻閱《湖濱散記》新譯本、海明威的散文、洛夫的詩集,突然發現這樣的焦慮消失了。
Thumbnail
2022年好看的小說推薦,書荒女孩的救星,你還不來?
Thumbnail
2022年好看的小說推薦,書荒女孩的救星,你還不來?
Thumbnail
古典樂迷朋友說,她在四十八小時內就看完《蜜蜂與遠雷》,一「翻」不可收拾。當下,我心想:好,我也挑戰看看可以多快看完! 豈料剛開始看,我立刻放棄「競速」的念頭──朋友是盡情享受故事的讀者;我則是有「文字工職業病」的傢伙,看沒幾章,腦袋裡不只有人物和情節,還充滿各種分析:這本小說,為什麼這麼「神奇」?
Thumbnail
古典樂迷朋友說,她在四十八小時內就看完《蜜蜂與遠雷》,一「翻」不可收拾。當下,我心想:好,我也挑戰看看可以多快看完! 豈料剛開始看,我立刻放棄「競速」的念頭──朋友是盡情享受故事的讀者;我則是有「文字工職業病」的傢伙,看沒幾章,腦袋裡不只有人物和情節,還充滿各種分析:這本小說,為什麼這麼「神奇」?
Thumbnail
有一次和某作家聊天,她忽然像想起什麼似地推荐《蜜蜂與遠雷》,說:「這本小說描寫聲音的技巧很厲害。」
Thumbnail
有一次和某作家聊天,她忽然像想起什麼似地推荐《蜜蜂與遠雷》,說:「這本小說描寫聲音的技巧很厲害。」
Thumbnail
如果閱讀和寫字都是我們放不下的,何不一起讓它們變得更好!
Thumbnail
如果閱讀和寫字都是我們放不下的,何不一起讓它們變得更好!
Thumbnail
上個月底,我剛好在聯合報讀到對今年聯合報文學獎首獎的介紹,郭強生的《尋琴者》作為一部中篇,是今年的首獎。
Thumbnail
上個月底,我剛好在聯合報讀到對今年聯合報文學獎首獎的介紹,郭強生的《尋琴者》作為一部中篇,是今年的首獎。
Thumbnail
 闡述四個不同背景的人參加了國際級的鋼琴比賽,在比賽過程中,各自的內心成長和與其他參賽者的相遇,交織成一首綻放著美麗光輝的樂曲。 原本看到書想說天啊也太厚了吧,感覺要看很久,但作者的文風非常流暢節奏又明快,結果六百多頁原本以為要看一個月,結果大概三天就看完了,很久沒有看過這麼欲罷不能的小說,這本
Thumbnail
 闡述四個不同背景的人參加了國際級的鋼琴比賽,在比賽過程中,各自的內心成長和與其他參賽者的相遇,交織成一首綻放著美麗光輝的樂曲。 原本看到書想說天啊也太厚了吧,感覺要看很久,但作者的文風非常流暢節奏又明快,結果六百多頁原本以為要看一個月,結果大概三天就看完了,很久沒有看過這麼欲罷不能的小說,這本
Thumbnail
也真的頗喜歡《蜜蜂與遠雷》,於是作者這本續集式的短篇,就成了排程中的閱讀小書,在借來不到12小時就讀完,可見真的好看精彩。 接續上一本有點厚度、且有點錯縱的兩代音樂家的故事,這本小說就是把原先沒說明白的細節再添上一筆。但對於續集一直都有狗尾續貂感的各種經驗來說,閱讀前僅管覺得《蜜蜂與遠雷》應該已經是
Thumbnail
也真的頗喜歡《蜜蜂與遠雷》,於是作者這本續集式的短篇,就成了排程中的閱讀小書,在借來不到12小時就讀完,可見真的好看精彩。 接續上一本有點厚度、且有點錯縱的兩代音樂家的故事,這本小說就是把原先沒說明白的細節再添上一筆。但對於續集一直都有狗尾續貂感的各種經驗來說,閱讀前僅管覺得《蜜蜂與遠雷》應該已經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