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蜜蜂與遠雷》之前:文學和音樂是好朋友

閱讀《蜜蜂與遠雷》之前:文學和音樂是好朋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我平常不大會買把同名電影的劇照印在書腰上的書。

有一次和某作家聊天,她忽然像想起什麼似地推荐《蜜蜂與遠雷》,說:「這本小說描寫聲音的技巧很厲害。」

老實說,我當下有點驚訝,因為這本小說是「半路冒出來」的,跟我們原本談及的事情八竿子打不著。雖然不確定是否會找書來看,但我暗自記下了它。

後來,我為了「達到折扣門檻」,同時也想和古典樂迷好友分享,在網路書店買了它。

當時還在趕小說,沒時間讀閒書,先讓朋友看。

我今天向她索書,她的反應出我意料:

「原本覺得書名一點也不吸引人,結果在你借給我的第二天,想說『稍微看一點好了』,竟然在四十八小時內讀完整本書。」

「我覺得非常好看,甚至買了電子書,偶爾重溫畫記。這是本讀起來很享受,也很有寓意的書!」

這下,我對這本小說充滿期待。

居然有作家和古典樂迷為它背書──據我所知,這兩人標準可不低呢!《蜜蜂與遠雷》這麼厚,卻讓人忍不住一頁一頁看下去,作家的寫作手法肯定很高明。

加上我約略翻了一下,也認為它編得很好,從書名字、書衣、書腰和書籤的視覺設計和選紙,乃至內文排版和註釋,還有文案的內容,都精心規畫過;我不僅能感受編輯的用心,也大致猜得到編這本書時有什麼關鍵的考量。

現在,我明明還有一些看到一半,或最好優先看的書,但這兩天,內心的感動告訴我:是時候翻開這本小說了。

我現在寫的,還不算書評,因為我才剛開始看。


還沒看完第一章,已經非常有「感覺」,請見以下引述的句子:

事實上,若非能忍受鎮日與音樂為伍的生活,不可能成為「出類拔萃」的人,所以根本沒有那種全然無名、猶如彗星的耀眼新秀。
技巧是最基本的條件,卻無法保證一定能成為音樂家;就算運氣好,能以專業身分出道,卻不見得能堅持下去。


讀到這裡,我心想:「作家」也是這麼回事。


此外,某位角色喟嘆「藝文界和古典樂界還真像」,這裡也十分有意思,我也寫過將「敲鍵的手比作彈鋼琴」的文章

「……一堆莫名其妙的比賽和新人獎,而且同樣都得為了幫自己鍍金,到處參加比賽、報名新人獎,但真正能靠這行吃飯的人寥寥可數。明明有那麼多人希望別人能看看自己寫的書、欣賞自己的演奏,可惜兩者都是夕陽產業,現在看書、聽音樂的人實在少得可憐。」
「都要猛敲鍵盤和琴鍵這一點很像,乍看之下很優雅這一點也很像,而且大家看到的都只有舞臺上的華麗模樣。其實小說家和鋼琴家的日常生活十分樸實,每天花好幾個小時練琴、寫稿。」


不過,如果觀點止於這裡,故事就發展不下去了。

所以,小說又有了如下這段話(翻譯也很到位):

明明現況如此嚴峻,還是不斷推出各種比賽和新人獎,大家都在拚命尋找明日之星。為什麼呢?因為兩種業界都是越來越難經營的領域,要是再不想辦法脫胎換骨可就糟了。必須拓展疆域、持續注入新血,否則無以為繼,餅也會越做越小,所以大家都渴求新秀出現。


啊,文學和音樂注定成為好朋友。

我真的相當期待這段閱讀旅程。




avatar-img
鴿白妮的沙龍
45會員
103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鴿白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馬克的完美計畫》(The Honest Truth)無論從小說情節,或其精神意涵而言,都是一部「絕處逢生」的故事。馬克,一名年僅十二歲的少年,大半人生都在抵禦病魔,生命對他而言如此脆弱,人們彷彿生來就大步邁向死亡……
兒童離家的冒險故事,不難聯想到童書著名的「情節公式」之一:「在家/離家/返家」(home/away/home)。不過,離家主題儘管普遍,隨著細節的不同,依然可見每部作品的特殊之處:小主人公來自哪裡?何故出走?目的地是何處?與誰同行?途經哪些困難,又如何克服?還有,作家怎麼著筆,又怎麼詮釋這趟歷程?
這個故事與羅德.達爾收錄於成人短篇小說集《啊,美妙神秘的生命》一書中的〈世界冠軍〉基本上是同一個故事,只是一個面向小孩,一個取悅的是大人。而作家預設並期望的讀者,是文本呈現而經作者建構的讀者形象,稱為「隱含讀者」(implied reade)。那麼,同一個故事作為兒童版與成人版,它們有何異同呢?
《馬克的完美計畫》(The Honest Truth)無論從小說情節,或其精神意涵而言,都是一部「絕處逢生」的故事。馬克,一名年僅十二歲的少年,大半人生都在抵禦病魔,生命對他而言如此脆弱,人們彷彿生來就大步邁向死亡……
兒童離家的冒險故事,不難聯想到童書著名的「情節公式」之一:「在家/離家/返家」(home/away/home)。不過,離家主題儘管普遍,隨著細節的不同,依然可見每部作品的特殊之處:小主人公來自哪裡?何故出走?目的地是何處?與誰同行?途經哪些困難,又如何克服?還有,作家怎麼著筆,又怎麼詮釋這趟歷程?
這個故事與羅德.達爾收錄於成人短篇小說集《啊,美妙神秘的生命》一書中的〈世界冠軍〉基本上是同一個故事,只是一個面向小孩,一個取悅的是大人。而作家預設並期望的讀者,是文本呈現而經作者建構的讀者形象,稱為「隱含讀者」(implied reade)。那麼,同一個故事作為兒童版與成人版,它們有何異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