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總編的復仇》:沒有人是真正的壞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網路

圖/網路


經人推荐,看了電影《總編的復仇》。相較於電視劇《重版出來》和《寫不出來?編劇吉丸圭佑的無情節生活》,著重工作內容和夥伴關係,《總編的復仇》更側重各方勢力的較量。

我很少主動觀看「權謀」類型的故事,人與人之間充滿算計,實在太累了。不過,最終還是忍不住好奇,一口氣看完這部電影。


出版轉型困境與人心莫測


「在競爭激烈的出版界,經驗老到的總編輯掌管一份危在旦夕的雜誌,為了生存,他使計對付敵手。不過,究竟是誰中了誰的計,這還很難說。」

這是Netflix上的電影簡介,清楚地說明這是一部怎麼樣的故事。

相較於《重版出來》的熱血,《寫不出來?》的無厘頭,《總編的復仇》整體的敘事風格懸疑而沉鬱,但它還是帶來啟發,尤其針對出版業的現實,無論是亟需轉型的困境,還是變化莫測的人心。


疏途同不同歸?


老實說,「鬥爭」不見得是壞事,其正面的意涵是,每個人為了捍衛並實踐心中最重要的價值採取的行動;過程中,難免與他人的重要價值產生衝突,因而採行一連串的手段(甚至不擇手段),只為了達成目的。

因此,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這取決於站在什麼位置,以什麼角度看事情,還有目的是什麼;位置不同,連帶要跟著換腦袋,這是真的。

就像速水總編輯,為了讓銷量下滑的雜誌不被停刊,不惜利用年輕編輯(把她蒙在鼓裡,斡旋於作家間),也動用三寸不爛之舌拉攏各式各樣的作家(把他們當成棋子和商品),甚至罔顧商業道德或社會責任,只為了提升雜誌的銷量。

還有純文學月刊的前總編,背負著老牌出版社「傳統」的壓力和包袱,有時不得不站在「創新改革」的對立面;然而一旦卸下這個職位,她也能和前部屬握手言和,成為獨立出版書店的合作者。

我欣賞這部電影,沒有人是絕對的壞人,每個人只是為了達成目的,成為某人眼中的「壞人」,但他或她本質上並不是十惡不赦的大壞蛋。

在這一點上,我認為〈《總編的復仇》,必須夠有趣才生存得下來〉這篇影評的觀點寫得很到位:

「不論是宮藤方的堅持守護薰風社傳統,或者是東松方認為勢在必行的革新,甚至於底下每個人所提出的想法、做出的行為,其實都是為了整個業界好,從出版社到書店、編輯到作家,每個人都是想讓大環境朝好的方向發展,沒有人是真正的壞人,是《總編的復仇》的一個有趣編排。」

「……沒有誰對也沒有誰錯,只不過是在讓薰風社變得更好之前的路他們選擇了不同條走罷了。」

現實中,出版社、編輯、作者,還有相關產業的任何一個人,何嘗不是如此?

《總編的復仇》幫助我同理不同立場的人,理解他們各自的關切是什麼。

我想,唯有願意了解對方,並嘗試在各種價值觀和利益關係中取得平衡和共識,雙方才有「真正」合作的可能。

出版雖是文化事業,看似體面有理想,然而實際的操作,可能「商業」或「政治」得讓一般人跌破眼鏡。


隔著螢幕和年輕編輯面對面


此外,我對年輕編輯高野有很強的「代入感」。

我對她的堅持和品格印象深刻;像是看到好作品發自內心的欣喜,以及由衷為了作家著想,而不是想著利用他們(雖然編輯也可能反過來被作家傷害)……。

當然,我也因為經驗不足,犯過跟她類似的「錯」,有時也天真得讓人擔心(?)。不過,我寧可像她這樣,也不願成為「速水總編」。

速水總編固然有了不起的地方,只是跟我的編輯理念不大一樣。

最後,有些人批評這部電影的反轉「太過火」,我雖然也有類似的感受,但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結局,實在很有意思,算是瑕不掩瑜吧。


▍預告影片:https://youtu.be/DQh5pAL7Lm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鴿白妮的沙龍
45會員
103內容數
鴿白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3/20
《馬克的完美計畫》(The Honest Truth)無論從小說情節,或其精神意涵而言,都是一部「絕處逢生」的故事。馬克,一名年僅十二歲的少年,大半人生都在抵禦病魔,生命對他而言如此脆弱,人們彷彿生來就大步邁向死亡……
Thumbnail
2024/03/20
《馬克的完美計畫》(The Honest Truth)無論從小說情節,或其精神意涵而言,都是一部「絕處逢生」的故事。馬克,一名年僅十二歲的少年,大半人生都在抵禦病魔,生命對他而言如此脆弱,人們彷彿生來就大步邁向死亡……
Thumbnail
2024/03/20
兒童離家的冒險故事,不難聯想到童書著名的「情節公式」之一:「在家/離家/返家」(home/away/home)。不過,離家主題儘管普遍,隨著細節的不同,依然可見每部作品的特殊之處:小主人公來自哪裡?何故出走?目的地是何處?與誰同行?途經哪些困難,又如何克服?還有,作家怎麼著筆,又怎麼詮釋這趟歷程?
Thumbnail
2024/03/20
兒童離家的冒險故事,不難聯想到童書著名的「情節公式」之一:「在家/離家/返家」(home/away/home)。不過,離家主題儘管普遍,隨著細節的不同,依然可見每部作品的特殊之處:小主人公來自哪裡?何故出走?目的地是何處?與誰同行?途經哪些困難,又如何克服?還有,作家怎麼著筆,又怎麼詮釋這趟歷程?
Thumbnail
2024/03/19
這個故事與羅德.達爾收錄於成人短篇小說集《啊,美妙神秘的生命》一書中的〈世界冠軍〉基本上是同一個故事,只是一個面向小孩,一個取悅的是大人。而作家預設並期望的讀者,是文本呈現而經作者建構的讀者形象,稱為「隱含讀者」(implied reade)。那麼,同一個故事作為兒童版與成人版,它們有何異同呢?
Thumbnail
2024/03/19
這個故事與羅德.達爾收錄於成人短篇小說集《啊,美妙神秘的生命》一書中的〈世界冠軍〉基本上是同一個故事,只是一個面向小孩,一個取悅的是大人。而作家預設並期望的讀者,是文本呈現而經作者建構的讀者形象,稱為「隱含讀者」(implied reade)。那麼,同一個故事作為兒童版與成人版,它們有何異同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快速」可能真的是成功的一種指標,但沒有基礎、沒有實力的「快」,就算最後結果的確很「快速」的贏了,終究只是贏了一時,最後,還是得要接受廣大讀者的真實評判...
Thumbnail
「快速」可能真的是成功的一種指標,但沒有基礎、沒有實力的「快」,就算最後結果的確很「快速」的贏了,終究只是贏了一時,最後,還是得要接受廣大讀者的真實評判...
Thumbnail
相較於《重版出來》的熱血,《寫不出來?》的無厘頭,《總編的復仇》整體的敘事風格懸疑而沉鬱,但它還是帶來啟發,尤其針對出版業的現實,無論是亟需轉型的困境,還是變化莫測的人心。
Thumbnail
相較於《重版出來》的熱血,《寫不出來?》的無厘頭,《總編的復仇》整體的敘事風格懸疑而沉鬱,但它還是帶來啟發,尤其針對出版業的現實,無論是亟需轉型的困境,還是變化莫測的人心。
Thumbnail
最近好像看太多大泉洋,但不得不說大泉洋很有喜感,根本是鎌倉殿的13人裡裡的搞笑擔當,看到他的表情與講話就是覺得很好笑,把一個原本歷史人設是奸詐、心狠手辣,忘恩負義角色的源賴朝演得很討喜,讓人無法從心裡去討厭。不過大泉洋在《總編的復仇》一片中,那種角色渾然天成的喜感收斂了不少,多了一些機智,算計的城府
Thumbnail
最近好像看太多大泉洋,但不得不說大泉洋很有喜感,根本是鎌倉殿的13人裡裡的搞笑擔當,看到他的表情與講話就是覺得很好笑,把一個原本歷史人設是奸詐、心狠手辣,忘恩負義角色的源賴朝演得很討喜,讓人無法從心裡去討厭。不過大泉洋在《總編的復仇》一片中,那種角色渾然天成的喜感收斂了不少,多了一些機智,算計的城府
Thumbnail
反正只要是「有趣的事情」。如此口吻表面是上對傳統的揚棄,像是不斷在探索新事物的資本家,卻也由於電影中暫時的把角色放在現象之後的敘事感,這樣看起來像是歷史唯物論式觀點,讓推陳出新的資本家也像極了革命的左派份子。
Thumbnail
反正只要是「有趣的事情」。如此口吻表面是上對傳統的揚棄,像是不斷在探索新事物的資本家,卻也由於電影中暫時的把角色放在現象之後的敘事感,這樣看起來像是歷史唯物論式觀點,讓推陳出新的資本家也像極了革命的左派份子。
Thumbnail
戲劇不是現實人生,但人生也有可能充滿戲劇性,在看一些編輯寫的書時,內心常冒出「這太誇張了」的驚嘆 ⋯⋯ 不知道業內人士看著元氣滿點勇往直前的女主角,年輕有才又多金的男主角,是不是邊看邊吐槽,但心裡是否也會閃過「有人說出我們的故事,真好」的念頭呢。
Thumbnail
戲劇不是現實人生,但人生也有可能充滿戲劇性,在看一些編輯寫的書時,內心常冒出「這太誇張了」的驚嘆 ⋯⋯ 不知道業內人士看著元氣滿點勇往直前的女主角,年輕有才又多金的男主角,是不是邊看邊吐槽,但心裡是否也會閃過「有人說出我們的故事,真好」的念頭呢。
Thumbnail
改編自松田奈緒子的同名漫畫。「重版出來」是能帶給出版界所有人幸福的一句話。這句不但代表書本暢銷到能再次出版,亦代表著創作者和出版人員們共同的辛勞,都是備受肯定的。《重版出來!》透過責任編輯新人黑澤心(黑木華 飾),講述一本漫畫出版的過程,亦很紮實的描繪漫畫家與責任編輯的甘苦談。
Thumbnail
改編自松田奈緒子的同名漫畫。「重版出來」是能帶給出版界所有人幸福的一句話。這句不但代表書本暢銷到能再次出版,亦代表著創作者和出版人員們共同的辛勞,都是備受肯定的。《重版出來!》透過責任編輯新人黑澤心(黑木華 飾),講述一本漫畫出版的過程,亦很紮實的描繪漫畫家與責任編輯的甘苦談。
Thumbnail
「編輯就像捕手。不過,沒有棒球選手那種豪氣,說是整理場地的人還比較貼切。」 「編輯就好比沒有 道具的魔術師,要將人的思想與意識製作成商品」 「編輯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橋梁,所以必須隨時都在思考「讀者想知道什麼?」  熱愛編輯的編輯,無不以各式各樣的比喻來闡述自己的理念與志業。 我們能透過這些形容中得知
Thumbnail
「編輯就像捕手。不過,沒有棒球選手那種豪氣,說是整理場地的人還比較貼切。」 「編輯就好比沒有 道具的魔術師,要將人的思想與意識製作成商品」 「編輯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橋梁,所以必須隨時都在思考「讀者想知道什麼?」  熱愛編輯的編輯,無不以各式各樣的比喻來闡述自己的理念與志業。 我們能透過這些形容中得知
Thumbnail
1. 幾年前瓊瑤阿姨與于正的官司,相信大伙還記憶猶新。 這個抄襲官司的背後,是大量的比對和舉證工作。 天真+無良的創作人總以為我修改人物姓名,修改一點對白,修改一點情節就不算抄襲。 這麼大的利益哪有那麼美的事? 但也正因為這樣,這類型的官司往往伴隨著大量的工作壓在原告身上。 誰來比對?誰來說明?誰能
Thumbnail
1. 幾年前瓊瑤阿姨與于正的官司,相信大伙還記憶猶新。 這個抄襲官司的背後,是大量的比對和舉證工作。 天真+無良的創作人總以為我修改人物姓名,修改一點對白,修改一點情節就不算抄襲。 這麼大的利益哪有那麼美的事? 但也正因為這樣,這類型的官司往往伴隨著大量的工作壓在原告身上。 誰來比對?誰來說明?誰能
Thumbnail
編輯必須具備工匠的自覺 能與社會深入交流,認知自己是在做一件「作品」                       
Thumbnail
編輯必須具備工匠的自覺 能與社會深入交流,認知自己是在做一件「作品」                       
Thumbnail
這陣子常思考,何謂好的編輯? 其實這個問題,差不多在我前前後後和幾個編輯有了工作上的互動之後,開始在我腦子裡成為一個時不時冒出來的疑問。
Thumbnail
這陣子常思考,何謂好的編輯? 其實這個問題,差不多在我前前後後和幾個編輯有了工作上的互動之後,開始在我腦子裡成為一個時不時冒出來的疑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