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總編的復仇》:沒有人是真正的壞人

2022/07/18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圖/網路
經人推荐,看了電影《總編的復仇》。相較於電視劇《重版出來》和《寫不出來?編劇吉丸圭佑的無情節生活》,著重工作內容和夥伴關係,《總編的復仇》更側重各方勢力的較量。
我很少主動觀看「權謀」類型的故事,人與人之間充滿算計,實在太累了。不過,最終還是忍不住好奇,一口氣看完這部電影。

出版轉型困境與人心莫測


「在競爭激烈的出版界,經驗老到的總編輯掌管一份危在旦夕的雜誌,為了生存,他使計對付敵手。不過,究竟是誰中了誰的計,這還很難說。」
這是Netflix上的電影簡介,清楚地說明這是一部怎麼樣的故事。
相較於《重版出來》的熱血,《寫不出來?》的無厘頭,《總編的復仇》整體的敘事風格懸疑而沉鬱,但它還是帶來啟發,尤其針對出版業的現實,無論是亟需轉型的困境,還是變化莫測的人心。

疏途同不同歸?


老實說,「鬥爭」不見得是壞事,其正面的意涵是,每個人為了捍衛並實踐心中最重要的價值採取的行動;過程中,難免與他人的重要價值產生衝突,因而採行一連串的手段(甚至不擇手段),只為了達成目的。
因此,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這取決於站在什麼位置,以什麼角度看事情,還有目的是什麼;位置不同,連帶要跟著換腦袋,這是真的。
就像速水總編輯,為了讓銷量下滑的雜誌不被停刊,不惜利用年輕編輯(把她蒙在鼓裡,斡旋於作家間),也動用三寸不爛之舌拉攏各式各樣的作家(把他們當成棋子和商品),甚至罔顧商業道德或社會責任,只為了提升雜誌的銷量。
還有純文學月刊的前總編,背負著老牌出版社「傳統」的壓力和包袱,有時不得不站在「創新改革」的對立面;然而一旦卸下這個職位,她也能和前部屬握手言和,成為獨立出版書店的合作者。
我欣賞這部電影,沒有人是絕對的壞人,每個人只是為了達成目的,成為某人眼中的「壞人」,但他或她本質上並不是十惡不赦的大壞蛋。
在這一點上,我認為〈《總編的復仇》,必須夠有趣才生存得下來〉這篇影評的觀點寫得很到位:
「不論是宮藤方的堅持守護薰風社傳統,或者是東松方認為勢在必行的革新,甚至於底下每個人所提出的想法、做出的行為,其實都是為了整個業界好,從出版社到書店、編輯到作家,每個人都是想讓大環境朝好的方向發展,沒有人是真正的壞人,是《總編的復仇》的一個有趣編排。」
「……沒有誰對也沒有誰錯,只不過是在讓薰風社變得更好之前的路他們選擇了不同條走罷了。」
現實中,出版社、編輯、作者,還有相關產業的任何一個人,何嘗不是如此?
《總編的復仇》幫助我同理不同立場的人,理解他們各自的關切是什麼。
我想,唯有願意了解對方,並嘗試在各種價值觀和利益關係中取得平衡和共識,雙方才有「真正」合作的可能。
出版雖是文化事業,看似體面有理想,然而實際的操作,可能「商業」或「政治」得讓一般人跌破眼鏡。

隔著螢幕和年輕編輯面對面


此外,我對年輕編輯高野有很強的「代入感」。
我對她的堅持和品格印象深刻;像是看到好作品發自內心的欣喜,以及由衷為了作家著想,而不是想著利用他們(雖然編輯也可能反過來被作家傷害)……。
當然,我也因為經驗不足,犯過跟她類似的「錯」,有時也天真得讓人擔心(?)。不過,我寧可像她這樣,也不願成為「速水總編」。
速水總編固然有了不起的地方,只是跟我的編輯理念不大一樣。
最後,有些人批評這部電影的反轉「太過火」,我雖然也有類似的感受,但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結局,實在很有意思,算是瑕不掩瑜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1會員
10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