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出版人堅持

誰說編輯不讀書-avatar-img
發佈於近日閱讀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最近二刷日片《菜鳥評審員》,這次看格外有感。

故事主角是一名菜鳥廣告人(妻木夫聰飾),因內心懷有對於廣告業的熱情與理想而入行,卻是個有點兩光、常被上司電,甚至得親自穿布偶裝、上陣拍廣告的「魯蛇」。

某天,前輩命令他佯裝前輩身分,前往某國際廣告大獎擔任評審。一句流利的英文也說不出口的他,究竟該如何在這場暗藏波濤洶湧的國際廣告界戰場中,順利完成長官交付的任務?

妻木夫聰實在好適合飾演這種有點怯懦、個性質樸又善良的菜鳥哦!片中的他在行前受高人指點,只要「虛張聲勢」,就能逢凶化吉。例如:穿上「日本動漫人物」T-shirt,外國人就會說他「好棒棒」;輪到自己發言時,就靠「轉筆」裝酷、用「Silence is gold」等金句假裝自己「好厲害」等情節,令人忍俊不禁。

不過看著笑著、笑著看著,心中不禁感到小小的悲哀。不同的行業,原來都有著類似的辛酸與無奈。


出版價值的堅持


有人說,出版不景氣,編輯不要眼高手低;有人說,不管如何,能做出暢銷書的才是「好」編輯。然而,即使出版市場正面臨多麼殘酷的現況,置身在出版產業裡的所有從業人員,特別是謹慎把關內容面的編輯、重視企業品牌的行銷等,絕對不能失去的一件事,就是對於出版價值的「堅持」。這牽涉到的是,身為出版者,是否具備真正的「好眼力」。

什麼是好眼力?我認為是能夠辨識「好作品」與「草率作品」的眼力。而好眼力仰賴的不是表淺的觀察、感覺上「好像不錯」,或是口頭上的被說服,好眼力往往是藉由工作上的經驗與鍛鍊,必須經由長期累積起的閱讀品味等方式而來。

如今,為了顧及一時的銷量,有些出版者不問內容如何,便「以人讚文」、「以人廢文」,一味追隨眾人崇拜的某領域KOL,為其出版、邀約推薦;甚至對於新作品失去了好奇心,斷然拒絕新人或有潛力的作品出版的可能……,令人不禁疑惑,究竟這樣的畸型生態,是「我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我和你」(借用大佑哥的《一樣的月光》歌詞)。


販賣夢想的產業?


寫到這裡,我又想起一本絕妙好看的日文小說,由小說家百田尚樹所寫的《販賣夢想的男人》,講的是一名懷有熱情與理想的編輯,入行出版業後,卻驚訝的發現,原來公司賣的商品不是「」,而是「夢想」,目的在滿足那些心中懷有「作家夢」,或是以出版為手段,達成其他目的的作者們。

出版愈來愈辛苦,早已不是稀奇的新聞。身為編輯,站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究竟該如何兼顧?(確實很難兼顧,但或許我們只需要靠近理想多一點點就好。

謹守對於出版的信念而奮力苦撐、回歸內容本身、善盡出版者之責,會不會愈來愈成為一種奢求?(真心希望不會。


在輪廓日益模糊、不確定的未來,所有人(產業)都在尋找又「快」又「準」的對策。或許最重要的,反而是稍緩下來、做好研究、厚植實力,因為沒有實力、沒有基礎的「快」是很容易踩空的。

「快速」可能真的是成功的一種指標(舉例來說:15分鐘寫一篇爆紅文),但沒有基礎、沒有實力的「快」,就算最後結果的確很「快速」的贏了,終究只是贏了一時,最後,還是得要接受廣大讀者的真實評判

在台灣,「出版自由」絕對是一項無比珍貴的寶物。我們絕對捍衛出版價值的多元與自由,然而面對良莠不齊的出版品,身為讀者的我們,依然可以運用自己的判斷力來做選擇,決定讀或不讀、信或不信、跟不跟隨。

一切都仰賴親愛的讀者,您明智的判斷與智慧!




注:照片出自日片《菜鳥評審員》官網劇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誰說編輯不讀書 | reading & ______
311會員
178內容數
可能讀起來有點奇怪,但絕對少不了對書、音樂、電影滿滿的愛。
2025/01/01
今天是2025年元旦,用「我的2024閱讀十問」,向格友們說聲:新年快樂!
Thumbnail
2025/01/01
今天是2025年元旦,用「我的2024閱讀十問」,向格友們說聲:新年快樂!
Thumbnail
2024/08/20
「媚俗」這個詞指稱的態度,是想要不惜任何代價討好大多數人。為了討好,就得去確定什麼是人人想聽的話,就得去為既成思想服務。
Thumbnail
2024/08/20
「媚俗」這個詞指稱的態度,是想要不惜任何代價討好大多數人。為了討好,就得去確定什麼是人人想聽的話,就得去為既成思想服務。
Thumbnail
2024/06/26
雖然「編輯」工作需要紀律,但卻又不僅止於此,否則,就可能把編輯工作給過度簡化了...
Thumbnail
2024/06/26
雖然「編輯」工作需要紀律,但卻又不僅止於此,否則,就可能把編輯工作給過度簡化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數位時代,如何成為自己的審稿者?成長學院邀請到資深出版編輯 Jessie,和創作者分享如何審視自己的作品,包括替你的內容找亮點、取一個引人入勝的標題等,也分享當創作者遇到創作瓶頸時該如何面對,一起來讓自己的作品更完整吧!
Thumbnail
數位時代,如何成為自己的審稿者?成長學院邀請到資深出版編輯 Jessie,和創作者分享如何審視自己的作品,包括替你的內容找亮點、取一個引人入勝的標題等,也分享當創作者遇到創作瓶頸時該如何面對,一起來讓自己的作品更完整吧!
Thumbnail
「快速」可能真的是成功的一種指標,但沒有基礎、沒有實力的「快」,就算最後結果的確很「快速」的贏了,終究只是贏了一時,最後,還是得要接受廣大讀者的真實評判...
Thumbnail
「快速」可能真的是成功的一種指標,但沒有基礎、沒有實力的「快」,就算最後結果的確很「快速」的贏了,終究只是贏了一時,最後,還是得要接受廣大讀者的真實評判...
Thumbnail
無論做什麼事都會有人有意見的,但不代表這就不能去做。就寫文章而言,也是如此。文章寫得快,品質通常不會太好,所以就算被批評內容鬆散也是很正常的。看起來像是流水帳的內容,當然無法比得上精雕細琢數小時而成的文章。因此,後者能夠得獎及得到讀者的讚賞。
Thumbnail
無論做什麼事都會有人有意見的,但不代表這就不能去做。就寫文章而言,也是如此。文章寫得快,品質通常不會太好,所以就算被批評內容鬆散也是很正常的。看起來像是流水帳的內容,當然無法比得上精雕細琢數小時而成的文章。因此,後者能夠得獎及得到讀者的讚賞。
Thumbnail
自媒體時代處處可發表、無人不能寫,但,這產生了一個超大的問題就是,很多內容確有珠玉之處,可是因為並沒有一位專業編輯給予建議,於是它就這麼粗糙地發表出來了,結果可想而知,點擊若有似無、迴響稀稀落落。其實很多新手作家的作品,是擁有部份「黃金質地」的,但可惜就在沒有打磨,於是整鍋粥拍了了。
Thumbnail
自媒體時代處處可發表、無人不能寫,但,這產生了一個超大的問題就是,很多內容確有珠玉之處,可是因為並沒有一位專業編輯給予建議,於是它就這麼粗糙地發表出來了,結果可想而知,點擊若有似無、迴響稀稀落落。其實很多新手作家的作品,是擁有部份「黃金質地」的,但可惜就在沒有打磨,於是整鍋粥拍了了。
Thumbnail
改編自松田奈緒子的同名漫畫。「重版出來」是能帶給出版界所有人幸福的一句話。這句不但代表書本暢銷到能再次出版,亦代表著創作者和出版人員們共同的辛勞,都是備受肯定的。《重版出來!》透過責任編輯新人黑澤心(黑木華 飾),講述一本漫畫出版的過程,亦很紮實的描繪漫畫家與責任編輯的甘苦談。
Thumbnail
改編自松田奈緒子的同名漫畫。「重版出來」是能帶給出版界所有人幸福的一句話。這句不但代表書本暢銷到能再次出版,亦代表著創作者和出版人員們共同的辛勞,都是備受肯定的。《重版出來!》透過責任編輯新人黑澤心(黑木華 飾),講述一本漫畫出版的過程,亦很紮實的描繪漫畫家與責任編輯的甘苦談。
Thumbnail
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在於作者片山一行明確定位在談所謂的「商業書」的編輯,並從就是為了「暢銷」的目標而行動,以此為基礎來談所謂的編輯與出版。這自然與所謂的文藝線編輯有所區隔。我自己待的出版社是小型的學術導向出版社,運作模式與工作自然與商業出版社有天壤之別,但依然能感同身受那種「逐利」的出版職場;而就整個
Thumbnail
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在於作者片山一行明確定位在談所謂的「商業書」的編輯,並從就是為了「暢銷」的目標而行動,以此為基礎來談所謂的編輯與出版。這自然與所謂的文藝線編輯有所區隔。我自己待的出版社是小型的學術導向出版社,運作模式與工作自然與商業出版社有天壤之別,但依然能感同身受那種「逐利」的出版職場;而就整個
Thumbnail
  現在,已經不是埋頭苦幹就能成功的時代了,不過天才或運氣真的很好的,以及握有更多資源的人也除外,這邊討論的是「一般人」。     以前的時代,基本上就是專精一項技能,就已經足夠了,但是到了這個變遷速度極快的時代,新的技術不斷湧現,當然也就會有許多舊的工作逐漸消失、被取代。     在這個快速變動的
Thumbnail
  現在,已經不是埋頭苦幹就能成功的時代了,不過天才或運氣真的很好的,以及握有更多資源的人也除外,這邊討論的是「一般人」。     以前的時代,基本上就是專精一項技能,就已經足夠了,但是到了這個變遷速度極快的時代,新的技術不斷湧現,當然也就會有許多舊的工作逐漸消失、被取代。     在這個快速變動的
Thumbnail
編輯必須具備工匠的自覺 能與社會深入交流,認知自己是在做一件「作品」                       
Thumbnail
編輯必須具備工匠的自覺 能與社會深入交流,認知自己是在做一件「作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