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之世-宦官之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北魏,南北朝時代,北方的第一個王朝。
建立北魏的鮮卑拓跋氏,在西晉期間,仍屬「外國」。
偶爾參與了晉跟五胡的戰爭,在前秦苻堅一統北方時,完全被捲入。

經歷三代變遷,在漢人崔浩的協助下,鮮卑北魏從塞外共主,蛻變成為了「中國式皇帝」。

差別在哪?
差別在於天子權力。

從聯合國主席,變成了至高無上領導者。

北魏世祖拓跋燾,真正坐上了皇帝的寶座。
不過,我們都知道,「皇帝制度」並非只有優點。

帝制下最興盛的王朝:「漢」,就是亡於太后與宦官的鬥爭。
中國人曾經碰過的問題,北魏鮮卑這才要開始面對。

西元432年,世祖拓跋燾的統一戰爭,來到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吐谷渾送上赫連匈奴的首領,表示臣服,西方大定。

東側,北燕馮跋被親弟殺死,陷入分裂。
且觀兩虎相鬥,北魏只要支持著其中一方,等著收成就是。

這是卞莊刺虎的策略,也是過去三國霸主曹操平定河北的戰術。
即使不是未來人,也猜得到接下去的發展。

年初,拓跋燾立后。
這是非常有「草原價值」的一后。

北魏的新皇后,就是當時赫連匈奴首領的姊妹。
在先前拓跋燾攻破匈奴首都時,所奪取的俘虜。

對草原民族來說,妻女就是財物。
不過老師不會告訴你,妻女是最珍貴的那一種。

族長的妻女,就是中國皇帝的玉璽。

所以在中國周邊的「蠻族」,基本上你都會看到「女婿繼承一切財產與權力」的故事。

拓跋燾立赫連氏為后,同時也是在宣告:赫連匈奴的一切,都已經是我的了。
可惜,中國人的玩法不一樣。

當拓跋燾立赫連氏為后,對於中國式朝廷的意思卻是:如果拓跋燾不在了,赫連氏將可以代管他的一切。
不論如何,這顆種子總是埋下了。

北魏的漢化,始自拓跋燾的祖父珪。
剛開始只是草建一些官職,主要是拿以前中國設置在邊疆的軍事系統為參考。
很多時候鮮卑人也是不想用中國名稱,根本看不懂嘛。

比方說監察官,什麼督郵?御史?不知道。
我們要叫「白鷺」,這些總是在旁邊裝悠哉,其實伸長了脖子在觀察一切的鳥,更合適啊。

又或者將軍是三小?帶領一萬騎兵就叫萬騎啊。

大概感受一下初期翻譯的「美學」。
但是慢慢就會混亂了,中國的官職實在太多,一個任務要切給五個官二十個員,怎麼號?
大白鷺小白鷺左白鷺右白鷺逆?

加上拓跋燾的父親,嗣,勇猛善戰開疆拓土,需求大幅增加。
拓跋嗣就開始要求漢官們,一次把你們壓箱底的都拿出來吧,我不改名字就是了。

三公九卿各軍將。
東宮內禁后妃品。

一字排開之後,內侍自然也在其中。
這幹嘛用的?服侍皇族,很好。

挑選標準呢?要閹割。
幹,誰要當啊,還以為這官職很尊貴呢。

漢儒說,我們都是閹割犯罪的人,來充當宮廷的奴僕,藉以保障皇室血統的純粹。
好啦,搞就搞吧。

你知道這個漢化的過程說起來輕鬆,但作為外來政權,北魏有一個非常大的弱勢。
沒有資料。

真正的造冊登記,多從拓跋嗣開始,而且不詳不盡不實。

以至於甚至沒有人知道,北魏的「宦官之王」宗愛,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大概就是個罪閹,從各種打雜活兒慢慢升上中常侍的吧。

呃,少騙,我一看就知道這是趙高的履歷表。

更何況,北魏的中常侍跟中國的中常侍比起來,高級太多了。
上面說了,一開始他們是仿中國邊塞軍制定官。

所以北魏中常侍不是皇宮總管而已,他們還有一種「指揮官」中常侍。
負責率領護羌、戎、夷、蠻、越校尉。

西元449年,拓跋燾又一次與柔然大戰,獲得重大的勝利。
隔年,南朝劉宋襲來。這也是「國史之獄」,國師崔浩被誅的那一年。

經歷了一整年的奮鬥,劉宋請降。
非常開心的拓跋燾,於451年正月,在長江北側慶功,大行封賞。

中常侍宗愛,此時爵封秦郡公。

北魏雖然有中國的官爵,但這時候本體還是草原概念。
不像兩漢兩晉有什麼「異姓不得為王」的禁令。

西漢時代的匈奴也沒有這種規定,大族族長就是王啊。

而能封到公的,自也是鼎鼎有名的將軍。
崔浩有記錄的最高爵位,也是東郡公而已。

走到這個高度的宗愛,要嘛本是一族之長,要嘛得到皇帝寵信的程度,直逼過去的崔浩了。
不是有戰謀,就是有戰功。

如果有「中國史上最強宦官」,宗愛應該也要有個一席之地。
而他真正厲害的地方,還在後頭。

過去國師崔浩幫北魏設計了一套「繼承者系統」。
因為草原民族對於單于的兒子擁有自然繼承權這件事,不是那麼習慣,不太能接受。

與東晉並立的五胡政權,幾乎都發生過類似的問題,導致覆滅。
所以崔浩就設計,太子要跟大臣(大族長)與皇帝親信一起組成執政團隊。

透過長期執政來贏得諸侯的信任。
拓跋燾當年就是這樣上位的,而崔浩也是他的團隊部長之一。

這時,拓跋燾的兒子「晃」也實習了好多年。
不過他的團隊記錄不詳。

從上面的推論看起來,宗愛當時很可能就是以皇帝親信的身分,作為團隊一員。
然後他跟拓跋晃不對盤。

拓跋燾仍在世,宗愛還有人罩。
萬一拓跋燾走了,阿晃稱帝,宗愛肯定要糟。

這不,看到宗愛小人得志封郡公,阿晃就給手下兩個人增加了一些權力。
兩位仁兄,也是看宗愛不爽的。

拓跋燾沒有注意到這麼細,他當時只發現,兒子正在給人增權。
這並不是一件好事。

宗愛也注意到了這些變化,索性先下手為強,告了兩位仁兄一狀。
內容不明,只知道拓跋燾很生氣,先把一干人等拖去斬首示眾,至於阿晃的處分,再議。

阿晃很緊張,很害怕,就病死了。
嗯哼,背後有沒有暗盤就任憑想像。

培養了多年的太子沒了,怎麼辦呢?
「十有二月丁丑,車駕還宮。封皇孫濬為高陽王。尋以皇孫世嫡,不宜在藩,乃止。」

濬就是阿晃的兒子,這邊的敘述就是說,該年十二月,拓跋燾在進行親王調整的時候,突然決定收回濬的封號。
意思則是,「突然決定」,要讓濬成為太子。

拓跋濬已經十三歲了,不是不懂事的孩子。
這年紀漢人貴族可以當郎官,鮮卑貴族可以上戰場。

同時,拓跋燾更追悼阿晃,加諡號為「景穆太子」。

宗愛緊張了。
拓跋燾晚年相當反覆無常,三代老臣建制國師崔浩,都可以在他莫名一怒之下抄家滅門。
一旦拓跋燾惋惜太子,反回來查案,宗愛只怕又要糟糕。

一不做二不休,宗愛開始了一個新的規劃。
453年3月,四十五歲的拓跋燾,暴斃。

「二年春,世祖暴崩,愛所為也。」

當時的尚書僕射跟兩位郡公侍中,決定先隱瞞消息,避免混亂。
但尚書省馬上要出繼位文書。

阿濬嗎?雖然不是懵懂無知,但當皇帝怕是太早。
太原公薛提則說,早你妹,你們想要擬假詔嗎?

喔沒有啦,你想太多,我們只是覺得應該請東平王來一起參詳,有個支持有輔政,新帝才穩當啊。

這邊三人還以為自己趙高李斯了,另一廂,宗愛的「規劃」早就運作起來。
宗愛也請來了跟自己交情較好的南安王,並且著手寫皇后「假詔」,說皇后赫連氏要找他們商議。

大家想說宗愛跟皇后又不熟,只是跑腿辦事,就跟著去了。
哪知道宗愛早就準備了三十名小勇士假扮宦官,將一干人等抓捕,當殿處斬。
就連東平王也不能倖免。

好啦沒有假扮,又不是韋小寶。

接下來,就是宣布皇上駕崩。
再假一次太后詔,宣南安王拓跋余是正式繼承者。

而宗愛自己則領受詔令,「為大司馬大將軍、太師、都督中外諸軍事,領中祕書,封馮翊王」
兼首席輔政官。

在九千歲出現之前,這個大將軍馮翊王宗愛,應該是宦官界的巔峰了吧?
連宋太師童貫都該叫他一聲前輩啊。

那其實我們也可以發現,皇后赫連氏完全在宗愛的掌控之中。
而宮中朝廷全然不知。

從這地方,我想就足以斷定,宗愛是漢人,而且家學淵源。
鮮卑人根本不可能知道這套什麼尚書令皇后詔的玩法。

事實上,東漢以至兩晉,荊州南陽宗氏是相當頂盛的士人世家。
三國時代,蜀漢的宗預就是南陽出身。
南朝劉宋也有一些姓宗的將軍。

不過不會有人想把宗愛考進自己家族的。
而權傾北魏的宗愛,也不會跟宋文帝連絡說,「我控制了北魏,快來接收吧。」

其他的漢人大臣,也沒什麼表示。
歷史我們看得多了,這種多行不義必自斃,我們忍一忍就好。
就中國式鴕鳥心態啦。

那拓跋余確實也會不愉快。
不過宗愛沒在客氣,殺了再換就是。

趁著拓跋余祭祀祖廟(拜完才能正式祭天上位)的時候,宗愛派小黃門下手了。

可這次要換誰呢?
當天晚上,除了宗愛的親信宦官,只有羽林軍頭領獨孤尼(不是獨臂神尼)知道拓跋余被害。
獨孤尼就跟宗愛說:「要換皇帝,我推薦阿濬。」

宗愛一驚:「你傻了嗎?阿濬可是知道當年他爸怎麼死的耶。」
獨孤尼道:「不然你還有合情合理合法的選擇嗎?」

宗愛笑:「你們就是不懂,這時候只要把相關人士召集來開會,選一個王子出來就好了。」
「好的,大人真聰明。」

一出來,獨孤尼馬上寫了小紙條,遣人祕密送給他的前同事,正在尚書省當差的禿髮破羌。
皇帝交接是尚書的職掌,現在大家心裡都有數了,禿髮破羌就又去找了另一個尚書步六孤麗。

這邊特意寫一下他們的族名,反正有記載。
感受感受一堆外國人跟中國人在中式朝廷鬥法吧。

兩個人討論之後,決定分頭行事。
禿髮破羌去連絡拔拔家,調動禁軍兵力。
步六孤麗則出宮迎接阿濬,再請獨孤尼帶兵接應。

宗愛這時還在祖廟表演,皇上正在祭祖,請勿打擾。
而做為護衛的獨孤尼,收到步六孤麗已經把皇孫帶入京城的消息,立刻大喊:「宗愛殺南安王,大逆不道。皇孫已登大位,有詔,宿衛之士皆可還宮!」

宗愛猝不及防,當場被捕。
後面就是這群人迎新帝,殺宗愛囉。

當然,讀過中國史的我們知道,宗愛的死,不代表北魏政壇能夠重迎和平。

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些鮮卑人學得很快。
從拓跋燾過世,到宗愛伏誅,只過了七個月的時間。

他們看宗愛演了一次尚書省辦交接,就抓到了其中的精髓。
不過,卻還沒能明白,「后制」的威力。

宗愛給北魏上了宦官一課,教了尚書之責。
而太后的威力,將靜靜的等著爆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80會員
926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03
吐谷渾是一個特別的國家。根據他們自己的說法,他們的國王,來自現今中國的東北地方。 而這個國家,則大約在今天青海一帶。 這是已經超越遊牧民族移動常識的遷徙。 事實上,我希望大家對這個說法表示存疑。
Thumbnail
2022/08/03
吐谷渾是一個特別的國家。根據他們自己的說法,他們的國王,來自現今中國的東北地方。 而這個國家,則大約在今天青海一帶。 這是已經超越遊牧民族移動常識的遷徙。 事實上,我希望大家對這個說法表示存疑。
Thumbnail
2022/08/02
西元184年,黃巾之亂爆發,掀開了三國時代的序幕。 亂世,持續了超過三百年。雖然中間西晉一度完成大一統政府,但很快就敗亡了。 五胡十六國,南北朝。 在西元524年時,南北三國再次登場,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三國鼎立,局勢變化萬千,終於從其中一角的潰敗,迎來了中國再次一統的契機。
Thumbnail
2022/08/02
西元184年,黃巾之亂爆發,掀開了三國時代的序幕。 亂世,持續了超過三百年。雖然中間西晉一度完成大一統政府,但很快就敗亡了。 五胡十六國,南北朝。 在西元524年時,南北三國再次登場,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三國鼎立,局勢變化萬千,終於從其中一角的潰敗,迎來了中國再次一統的契機。
Thumbnail
2022/08/01
在中國浩浩蕩蕩數千年歷史中,有如繁星點點那樣多的帝皇王公貴族。 這東西統稱為爵位。 只有非常少數的人,能夠以封爵名行於後世。 比如楚霸王,專指項羽。 即使強如關羽,諸葛亮。漢壽亭侯跟武侯也不會成為他們的代名詞。 而「蘭陵王」,也是高長恭專屬的。 《蘭陵王入陣曲》。
Thumbnail
2022/08/01
在中國浩浩蕩蕩數千年歷史中,有如繁星點點那樣多的帝皇王公貴族。 這東西統稱為爵位。 只有非常少數的人,能夠以封爵名行於後世。 比如楚霸王,專指項羽。 即使強如關羽,諸葛亮。漢壽亭侯跟武侯也不會成為他們的代名詞。 而「蘭陵王」,也是高長恭專屬的。 《蘭陵王入陣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北魏,是由外國鮮卑人所建立的中國王朝。 一開始,中國北方的世族在五胡亂華期間,「收買」了一些不足以爭霸中原的邊荒部族,來協助自保。 然而,前秦宰相王猛的執政,兇猛的意圖改變北方世族操弄政權現象。前所未有的激烈抵抗,也隨之產生。 外戚。 於是,北魏一建國,就有了兩條關於後宮的規矩。 有法必有破。
Thumbnail
北魏,是由外國鮮卑人所建立的中國王朝。 一開始,中國北方的世族在五胡亂華期間,「收買」了一些不足以爭霸中原的邊荒部族,來協助自保。 然而,前秦宰相王猛的執政,兇猛的意圖改變北方世族操弄政權現象。前所未有的激烈抵抗,也隨之產生。 外戚。 於是,北魏一建國,就有了兩條關於後宮的規矩。 有法必有破。
Thumbnail
北魏高祖孝文帝,名拓跋宏。 是北魏的第七個皇帝。 不過其中有一個只當了半年的無號廢帝,以及一個沒當上皇帝卻有廟號的太子就是了。 孝文帝於西元471年即位,時為太后與太上皇帝並立。 年僅五歲的阿宏,不過就是個擺飾。 南北政局各有紛亂。 所以,退位。 當時人們都說,他是被馮太后給殺掉的。 掌握不到的。
Thumbnail
北魏高祖孝文帝,名拓跋宏。 是北魏的第七個皇帝。 不過其中有一個只當了半年的無號廢帝,以及一個沒當上皇帝卻有廟號的太子就是了。 孝文帝於西元471年即位,時為太后與太上皇帝並立。 年僅五歲的阿宏,不過就是個擺飾。 南北政局各有紛亂。 所以,退位。 當時人們都說,他是被馮太后給殺掉的。 掌握不到的。
Thumbnail
每當標題寫到「北魏」,就要不厭其煩的提醒。 這是一個來自外國的中土政權,他們的史書,是後來才開始寫的。 他們的注記官,或做柱記,在柱子旁邊記錄大殿中發生事件與對話的那個人,也是後來才有的。 始自三代目,所以前面全靠吹。 吹三代目的爺爺爸爸列祖列宗都是皇帝,媽媽奶奶曾曾曾祖母都是皇后。 都是假的。
Thumbnail
每當標題寫到「北魏」,就要不厭其煩的提醒。 這是一個來自外國的中土政權,他們的史書,是後來才開始寫的。 他們的注記官,或做柱記,在柱子旁邊記錄大殿中發生事件與對話的那個人,也是後來才有的。 始自三代目,所以前面全靠吹。 吹三代目的爺爺爸爸列祖列宗都是皇帝,媽媽奶奶曾曾曾祖母都是皇后。 都是假的。
Thumbnail
雖說歷史沒有「回頭路」,但是,如果我們可以回顧「河陰之變」之前的北魏歷史,或許可以了解北魏孝武帝為何要強力推行漢化,以及為何會有史家將孝武帝的漢化政策視為北魏衰敗的源頭。
Thumbnail
雖說歷史沒有「回頭路」,但是,如果我們可以回顧「河陰之變」之前的北魏歷史,或許可以了解北魏孝武帝為何要強力推行漢化,以及為何會有史家將孝武帝的漢化政策視為北魏衰敗的源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