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之世-北魏霸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魏晉南北朝。
這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時代,有著各式各樣的王朝,王國。
但大多數的情況下,他們都只有五十年左右的壽命。

首先突破臨界點的,是位於江左的傀儡政權:東晉。
司馬家除了王室,什麼也沒帶下去。

從三國時代就可與孫權平起平坐的各大世族與軍閥,成為了東晉真正的主人。

北方,另一個實質上的百年王朝,北魏的誕生與東晉並立,成為了南北朝的起點。
根據北魏拓跋氏的說法,早在東漢末年,拓跋氏就已經是鮮卑地區的共主。

但由於大量的鮮卑部族,在魏晉時期紛紛進入中國,拓跋氏也慢慢的南移。
經過種種曲折,甚至一度為北方霸權前秦所征服,拓跋氏在亂局中建立了大魏國,繼續以鮮卑共主的身分,與中原各國周旋。

西元394年,兩秦之爭結束,北中國西半部,由後秦姚興勝出。
東部,則是後燕慕容垂打敗了西燕。

燕,秦,魏,北中國三國鼎立。
局勢跟三十年前差相彷彿。

不同的是,這個北魏身負著東亞北部的重責大任。
當兩燕兩秦在你死我活之時,北魏更關心大草原地區的「蠕蠕」部落。

蠕蠕這個部族,源自拓跋部的一個奴隸,犯罪當斬,逃入沙漠中糾集了其他罪犯,逐漸壯大起來。
他們自己稱自己是「柔然」部落,蠕蠕這個名稱,倒是後來北魏給取的。

北魏漢化漸深之後,罵人沒在客氣的。
劉裕的宋人,也被他們稱為「島夷」。

一開始,柔然因為勢力弱小,是真正意義上的「遊牧民族」。
「冬則徙度漠南,夏則還居漠北。」

隨著時間過去,當拓跋部式微,柔然就趁機加入了西鮮卑之長,匈奴衛辰的旗下,開始試圖侵犯拓跋部。
拓跋珪建魏之後,自然是不能與之甘休。

未來在一次把柔然的《魏書》記錄翻譯一下。

而當燕秦之勢塵埃落定,原屬鮮卑,並臣於北魏的後燕,首先對主子發起了襲擊。
北魏之主拓跋珪為了宣示共主之威,向後秦徵集兵力,親上前線應戰,大破後燕軍隊,凱旋而歸。

不過後燕本身的說法是戰況膠著。
後燕皇帝慕容垂遂施突襲,雖成功擊殺北魏大將,但自己也重病身亡。

戰事繼續延長,北魏的儒學者便建議:「既然必須討伐中原逆部,乾脆就擺下中原皇帝的排場,來震懾對方吧。」

別忙著笑啊,慕容政權以漢人為主體,若以草原共主之姿進軍,難免受到抵抗。
打起漢天子旗號,這可是匈奴劉淵跟羯人石勒,甚至氐人苻堅用過都十分有效的手法。

政治作戰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拓跋珪一揮手,撈出了四十萬部隊南征。
這是相當於燕秦任一國的「全體戰力」,包括攻跟守。

此等軍勢,自是銳不可擋。

但過了第一關邊塞,就要進入中國人的玩法:攻城戰了。
這邊一個中山城,那裡一個鄴城,還有一個信都城,北魏大軍也不得不分兵作戰,攻勢自然是緩了。

北魏自有漢人軍師,也明白與民為善的道理,只打大城,不擾百姓。
大家留個交易的餘地,糧草倒也不虞匱乏。

很奇怪嗎?其實五胡亂華一百年,早已發展出一套軍與民的並存方式。
說得精準一點,應該是軍閥互戰,世族護民,並且提供經濟援助。

你不援助,軍閥在餓死之前就會來搶了。
所以保持一個交易關係,是對大家都好的平衡。

說到底,哪個執政還不都一樣?你們愛打便去打吧。

征戰持續了一年,這日,魏帝拓跋珪駐紮於栢肆,遭到後燕夜襲。
拓跋珪臨危不亂,自行擊鼓召集士兵,擊退燕軍。

好吧,我還是要說一下心裡話。
其實北魏的記錄諸多不合常理之處,但轉換角度仍能解釋。
可這場逆襲,就不免有些不盡不實了。

因為,接下來北魏大軍開始騷動,原本臣服的部族也聽說拓跋珪可能已經戰死,開始造反。
重新穩定平定叛亂,也是費了不少力氣。

更嚴重的是,軍糧補給開始出問題了。
如果你始終打不下城池,要拿什麼東西跟「百姓」交易糧食呢?

拓跋珪撤了大城之圍,又遭疫病。
這時,大家其實都想回家了。

但他不願放棄。
魏軍所遭遇的,燕軍自也不能免。
誰能堅持到底,是很重要的。

更重要的是,按照共主套路,如果拓跋珪撤軍,他的共主人生也要走到盡頭了。

當燕軍跟魏軍都已無路可退,那就只有激烈碰撞一途了。
一次,兩次,三次,魏軍連戰連勝,終於在又隔一年的春天,攻下了鄴城。

拓跋珪也就在鄴城與中山建立辦事處,選禁衛,派發田地,封官授爵……並且派人開馳道。
未來,從邊塞雲中郡,要能直達鄴城。

這是北魏正式於中國落腳的開始。
沒錯,六個月後,才建國號為「魏」。

如果想要好理解一點,就是之前拓跋珪是「魏王」,然後稱帝南征,在這時候確定延用國號為王朝。
隔月,回返雁門郡平城,興建宮室宗廟,定都。

制定度量衡,官制,爵品。
訂法律,音樂,禮法。

中國史書很難看到哪個王朝這樣從零開始搞的,就算蜀漢東吳也都沒有這種記錄。
一般來說,一個王朝的這些制度,多半都是承襲過往。
所以奪取首都……的文書資料最重要。

北魏也是透過打敗後燕,來取得這些「建國大綱」的。

奇妙的是,建立中式王朝機制後,北魏就對燕人沒興趣了。
對秦人也沒有。

說穿了,前面一副「因為要入中原所以要建中式王朝」這件事,像是唬爛的一樣。
看起來更像:「因為要建中式王朝,所以要先攻打後燕首都」。

到底為什麼呢?

目前比較靠譜的就是這個。
「徙六州二十二郡守宰、豪傑、吏民二千家于代都。」

北魏要把漢人遷入自己的「王畿」。
壯大實力。

繼而開始進行草原爭霸戰。
這或許才是他們關心的事情。

「破高車雜種三十餘部,獲七萬餘口,馬三十餘萬匹,牛羊百四十餘萬。」
「其遺迸七部,獲二萬餘口,馬五萬餘匹,牛羊二十餘萬頭,高車二十餘萬乘,并服玩諸物。」

嗯,簡單打個比方,高車之於鮮卑,就像匈奴之於西漢。
就是一個經常擾邊的蠻族。

事實上,當時也有人認為高車是匈奴的別支。
傳說有一個匈奴單于,生了兩個絕美的女兒,匈奴人都認為是天神的化身。
單于也說,這兩個女兒不能嫁人,只能嫁給天,就在無人的北方之地築了一高台,要兩個女兒住在那邊侍奉天神,修女逆?

過了四年,有一隻老狼前來,妹妹就認為這一定是神的化身,就跟著狼走了。
後來跟狼生了很多孩子,逐漸繁衍成部族。

這就是高車族的起源神話。

溫馨提示,拓跋部的神獸則是鹿。
正所謂蒼狼與白鹿,剩下的我不敢亂說。

高車人習慣不良少年大便蹲,基本上沒什麼禮貌。
部族沒有大帥,由各自的君長統領。
這個描述方式跟過去不同,我的理解就是高車無共主(單于)。

雖是如此,當碰到敵人來襲,高車部族就會支援彼此。

他們在戰鬥的時候,不懂得列陣,以衝鋒為主要的方式,也不擅長防守。
之所以稱為「高車」,主要是因為他們所製作的車輪特別高大這樣。

跟蠕蠕一樣,是北魏的稱呼。

漢人其實最常見的稱呼是敕勒或鐵勒。

拓跋珪要全力跟高車作戰,跟漢武帝那種虛榮式的平伏四夷不同。
他若不能解決高車之患,他的共主地位就要受到質疑的。

一旦失去共主地位,那就不是他想叫四十萬兵馬,就有四十萬兵馬了。
比起中國皇帝,草原共主的性質更原始,更直接。

反過來說,我們或許也能稍微明白一點,為什麼拓跋珪會在稱帝之後,對於中國制度有更多的追求。

在與後燕作戰的過程中,其實非常明顯的是,後燕政權早已分崩離析。
換作是草原共主,已經成了他人嘴上肉。

但後燕卻能在這樣的劣勢中,不斷的進行反攻。

面對這個「中國的秘密」,「皇帝的權威」,草原的共主或許也想要試試看。
想要試試看劉邦所說的「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

終究越陷越深,不可自拔。

雖然漢化逐漸展開,但草原之風在北魏仍是很盛的。
中原地區一些什麼小小的協助要求,北魏根本連想不想,立刻就出兵了。

而且他們不是幫「北魏」的下屬喔,不管是燕屬秦屬還是晉屬,北魏霸主都一定要出手維護規矩。

也就因為這個習慣,北魏接受了東晉的「洛陽防衛」邀請。
繼而,將洛陽城納入了保護網。

這部分是很有趣的,也有著異樣的說服力。
中國已經實行皇帝制數百年。

漢制底下,邊疆遭襲,漢武帝以降,最多就是派個將軍來當地徵兵跟人家打幾場。
對邊疆居民來說,不是,始終都是我們自己在出生入死啊。

五胡亂華,更不要肖想政府會保護你了。
世族集結百姓,自立自強才是王道。

就像前面說的,你們誰想當皇帝誰去吧,我們要求一個交易關係就好了。

但北魏這個多管閒事的「霸主」來了。
這是中國喪失已久的美好傳統……就算你不相信軒轅黃帝,也該信一下春秋五霸啊。

拓跋氏作為鮮卑共主,原本是沒有絕對的管制力。
這點從他們東漢以來的表現就很清楚,直到被前秦滅亡,他們都是這種人家送個二十塊來就把人家當生死之交的傻大哥。

但時局開始改變。
傻大哥的魅力開始噴發,而大哥也如魚得了水。

沒有「一個」諸葛亮。
但卻擁有諸葛亮能提供給劉備的種種學識,那也相當夠了。

任憑時局變化,各國侵攻興衰,北魏這個霸主的腳跟,卻是越站越穩。
他沒有一統北方,但誰都知道,北魏是大哥。

而且拓跋珪沒有侵略的野心。
他的兒子也沒有。

後秦蠢蠢欲動,但畢竟是氐人,久為中國統治,早已忘記共主的美好。
真正有意奪取共主之位的,倒是赫連匈奴。

匈奴與鮮卑之間的恩怨情仇,從東漢到高車,又將來到一個新的局面。
不過,那也是二十年後的事了。

對於北中國西部,這二十年間主要的角色,卻是匈奴大夏,姚興後秦,呂氏西涼。
以及東晉,劉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7會員
910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距離劉騰穿越到修仙界的兩千年前。   此時修仙界的格局與後世大致相同:世俗層面有南夏、北燕、西河與東石這四大王朝相互制衡。修仙宗門和世家,則是以三大聖地為標竿,與世俗的四大王朝保持良好關係。   而在東石王朝與南夏王朝的交界處,有個名滿天下的東方世家,代代家主都至少是金丹巔峰的實力;當代家主
遼東戰役作為晚明最後三十年最重要的戰役,投入龐大的資源、人力和兵力,卻屢次喪失疆土,不只造就了許多英雄和傳奇,亦釀成不少悲劇,其中佟卜年案是許多案例的典型縮影,亦是天啟帝強勢介入司法的代表。
Thumbnail
大家可能聽過,隋唐之時,北方草原,有一個超級霸主:突厥汗國。儘管又分裂為東西突厥汗國,兩大汗國仍然十分強大。大唐與突厥於北亞、中亞的爭霸,於是成為七世紀政治、軍事歷史的一大主軸。 不過,突厥作為當時草原上的超級霸主,移動範圍極為廣泛。他們向西移動,最遠直抵高加索山脈和黑海沿岸。這就不可避免地使他們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在唐朝安史之亂的時候,唐朝讓郭子儀向北方回鶻汗國借兵,才順利平定安史之亂的故事? 這個曾強盛一時的遊牧帝國,其使用的語言回鶻語雖然已經滅亡,但在今日還有一個跟它關係很近的子孫——並不是維吾爾語,而是在甘肅的裕固人使用的西部裕固語。 今日維吾爾人居住的地區與回鶻汗國的繼承國家,
Thumbnail
元朝是外族統治的統一政權,雖是客觀描述,卻是重要的歷史標記。蒙古不是第一個在中原建立的外族政權。魏晉南北朝近三百年,外族先後在中原建立了多個政權,都只限於北方。氐族前秦苻堅採取統一南方的軍事行動,卻在淝水之戰受挫。鮮卑族北魏孝文帝期望推動改革,為統一南方打好基礎,但事與願違。蒙古族吞金滅宋,成為第一
前情摘要: 公元前288年,秦向齊致帝之前,秦,趙,宋三國聯合,秦扶持趙攻齊,而齊為了緩解壓力,又用封地收買趙國,許給奉陽君蒙邑作為封地。趙國因此刻意放緩了對齊國的進攻,秦國看到趙國進攻緩慢不力,誤判局勢以為齊國力強盛,便改為致帝於齊,並重新與齊湣王結盟共稱東西兩帝,改變策略與齊國共同攻伐趙國。
Thumbnail
且看蘇秦悟道後的戰國歷史在同一個期間如何快速演變:公元前314年,齊宣王乘燕國內亂派兵攻占燕國,「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孟子·梁惠王下》,燕王 嘩也被齊軍殺死。 燕國幾乎滅國,直到西元前311年,趙武靈王才決定要派兵護送燕公子職回國即位復國,是為燕昭王(在位時間約公元前311-前279年)
Thumbnail
從晚唐的藩鎮割據,地方擁兵自重,至五代時期的篡弒不絕,五十年間不斷更換君主,除了反映軍人干政帶來的政治動盪,也解說了政府措施難以貫徹落實,社會經濟難有所作為。五代的後周政權,政治稍為安穩,地方割據勢力也趨向收歛,然而未見成果,禁軍主帥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政變,以黃袍加身奪權,是為宋太祖。北宋政權不是
瀋陽和遼東在一個月內相繼淪陷,經略袁應泰戰敗自殺和熊廷弼的再次啟用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距離劉騰穿越到修仙界的兩千年前。   此時修仙界的格局與後世大致相同:世俗層面有南夏、北燕、西河與東石這四大王朝相互制衡。修仙宗門和世家,則是以三大聖地為標竿,與世俗的四大王朝保持良好關係。   而在東石王朝與南夏王朝的交界處,有個名滿天下的東方世家,代代家主都至少是金丹巔峰的實力;當代家主
遼東戰役作為晚明最後三十年最重要的戰役,投入龐大的資源、人力和兵力,卻屢次喪失疆土,不只造就了許多英雄和傳奇,亦釀成不少悲劇,其中佟卜年案是許多案例的典型縮影,亦是天啟帝強勢介入司法的代表。
Thumbnail
大家可能聽過,隋唐之時,北方草原,有一個超級霸主:突厥汗國。儘管又分裂為東西突厥汗國,兩大汗國仍然十分強大。大唐與突厥於北亞、中亞的爭霸,於是成為七世紀政治、軍事歷史的一大主軸。 不過,突厥作為當時草原上的超級霸主,移動範圍極為廣泛。他們向西移動,最遠直抵高加索山脈和黑海沿岸。這就不可避免地使他們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在唐朝安史之亂的時候,唐朝讓郭子儀向北方回鶻汗國借兵,才順利平定安史之亂的故事? 這個曾強盛一時的遊牧帝國,其使用的語言回鶻語雖然已經滅亡,但在今日還有一個跟它關係很近的子孫——並不是維吾爾語,而是在甘肅的裕固人使用的西部裕固語。 今日維吾爾人居住的地區與回鶻汗國的繼承國家,
Thumbnail
元朝是外族統治的統一政權,雖是客觀描述,卻是重要的歷史標記。蒙古不是第一個在中原建立的外族政權。魏晉南北朝近三百年,外族先後在中原建立了多個政權,都只限於北方。氐族前秦苻堅採取統一南方的軍事行動,卻在淝水之戰受挫。鮮卑族北魏孝文帝期望推動改革,為統一南方打好基礎,但事與願違。蒙古族吞金滅宋,成為第一
前情摘要: 公元前288年,秦向齊致帝之前,秦,趙,宋三國聯合,秦扶持趙攻齊,而齊為了緩解壓力,又用封地收買趙國,許給奉陽君蒙邑作為封地。趙國因此刻意放緩了對齊國的進攻,秦國看到趙國進攻緩慢不力,誤判局勢以為齊國力強盛,便改為致帝於齊,並重新與齊湣王結盟共稱東西兩帝,改變策略與齊國共同攻伐趙國。
Thumbnail
且看蘇秦悟道後的戰國歷史在同一個期間如何快速演變:公元前314年,齊宣王乘燕國內亂派兵攻占燕國,「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孟子·梁惠王下》,燕王 嘩也被齊軍殺死。 燕國幾乎滅國,直到西元前311年,趙武靈王才決定要派兵護送燕公子職回國即位復國,是為燕昭王(在位時間約公元前311-前279年)
Thumbnail
從晚唐的藩鎮割據,地方擁兵自重,至五代時期的篡弒不絕,五十年間不斷更換君主,除了反映軍人干政帶來的政治動盪,也解說了政府措施難以貫徹落實,社會經濟難有所作為。五代的後周政權,政治稍為安穩,地方割據勢力也趨向收歛,然而未見成果,禁軍主帥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政變,以黃袍加身奪權,是為宋太祖。北宋政權不是
瀋陽和遼東在一個月內相繼淪陷,經略袁應泰戰敗自殺和熊廷弼的再次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