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因為疫情和病情的關係,比較多的時間待在家裡,也比較多的機會跟過去文青的自己相遇。在一次整理房間的時候,47歲的我與20歲的我相聚,發現自己從16歲到32歲時是用詩寫日記,找到的3142首詩裡有中文、英文、法文、日文、希伯來文。這讓我又回到了過去,從小是奶奶帶大的關係,除了中文和台語之外,日語和日文成為最親切的記憶,也開啟了我對語言的好奇。也練習用日文寫詩,聯繫我與奶奶的記憶。大學受洗成為基督徒後,我看不太懂我的第一本聖經,所以想回歸源頭去探尋真義,才很努力學了希臘文和希伯來文,為了搞清楚聖經在講什麼。也開始了我收集聖經各個語言不同版本的奇怪癖好。用希伯來文寫詩,是探索經文的心得筆記,也是在紀念我的刻苦學習。
而我對英文變的熱忱與積極,是因為在一次旅行中,一個美國女孩走進了我心裡,為了與她溝通,我拼命加強我的英文,除了去買語言教學的cd、選口齒清晰的英文專輯和美劇,還設定了對話情境,練習對話,反覆的自己錄自己聽,歸納出與彼此相關和感興趣的話題並背熟相關單字。偶而為她寫首英文詩提高好感度。或者試著用英文寫詩來抒發在愛中的各種情緒。雖然後來沒有結果,但這段時光也成為我生命的養份,我的英文也因此進步很多。數年後又遇到一位可以跟我聊波特萊爾(《惡之花》的作者)和羅蘭巴特(《寫作的零度》的作者)的法國女孩,在如此無法抗拒的吸引力下,我對法文的熱忱就如同我對英文的熱忱又爆發了一次,甚至為了她遠赴澳洲去考了品酒師認證WSET Level3(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雖然戀情也沒有結果,但還是有滿滿的收穫。不但有一段美好的回憶(不美好的部分忽略不計),還有證明自己的專業認證,還多熟悉一種言語。也繼續用詩紀錄了這段珍貴的回憶。
這些回憶隨著整理房間一一被觸及,又找到自己的藏書章、書畫章和詩詞用章,和一首22歲時參加賽夏族矮靈祭時寫的詩,更覺得25年須臾間白駒過隙。隨這生活變得單純,又燃起了我對閱讀和寫作的熱誠。也在網路社團與人談學論道,才發現自己會多種語言的美好。從自卑的「盡會一些沒用的」到「感謝主透過這些語言文字讓我更了解事物和信仰的原貌,也讓我重拾那些遺失的美好」。放心我沒有要唱「遺失的美好」。只是以前拿來定罪自己沒用的東西現在正在幫助我找逐漸看清楚方向。也對自己多了一些肯定和熱誠。跟上次拼命禱告讀經期待奇跡出現的感覺不一樣。像是多了點熱誠,從著重工作帶來的成就感到開始產生一點點對事物的的使命感。
前陣子也成功的完成了挑戰,從桃園同德六街走到經國路。這是以我三月份的體能辦不到的事!但我做到了!這是一件小事但對我很重要!原來我的身體還有能力變好,我想去試試!走出與現在不同的人生軌跡,走出這幾年的消極回圈!做些不一樣的事!剩下的交給上帝。這些詩是我的日記,也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印記,更是我的見證和曾經存在的痕跡。赫然發現隨著歲月的累積,正是這五種語言拼湊出完整的自己。所以決定從以前的3142首詩中選100首用中文、英文、法文、日文、希伯來文五種語言來呈現,完成一本詩集,再配上自己設計的彩色版面,成為自己的代表作。以展現最完整而真實的自己。(在我會的六種文字中希臘文的程度較差,所以就不考慮用希臘文寫詩了。)選了36首覺得比起回顧以前的自己,更想抒發經沉澱洗鍊後現在對生命和生存環境的感受。所以就恢復了用詩寫日記的習慣,每天寫一首新詩以五種語言呈現。這麼多年了,還是喜歡詩,還是喜歡把自己藏在詩裡。還是習慣用詩感受世界的樣貌和歷史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