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在地居民聊天以後,他們說 : 貝里斯市 (Belize City) 其實比較像是一個島。在大河沖積的狀況下,產生出來的沼澤地。在這邊距離海平面僅有數公尺高,有時候下大雨還有可能面臨淹水的狀況。 在這種低漥的地區,路面最需要的就是透水。當地面不透水,無法把大雨的雨水排除,在這樣的地方就容易產生淹水問題。也因為這是一個河口沖積的土地,在民宅附近的水溝邊,四處都可以看到螃蟹洞。 清晨散步的時候,也很容易看見螃蟹被車子輾壓路殺的樣子。
在7月的時刻,是貝里斯邁入雨季的時候,也是龍蝦季開始的季節。清晨的大雷雨,在這個地方是家常便飯。 或者是下午時刻,看見海邊的積雨雲來了,就會瞬間下起大雨。 在電影當中,我們時常看見熱帶雨林瞬間下起陣雨,下雨的時間短暫,雨水來的大又快,消散的也很快。清晨的大雨,讓晨起的人多了一點機會可以看見彩虹,在少有高樓大廈的地方,可以在視野看見雨後的彩虹,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在台灣也許可以期待在某些渡假村看見這樣的景象,但可能還是要有一點運氣。畢竟許多地方的房子都遮住彼此的視野。想要看見自然的景色,在台灣就顯得困難。
在這邊的房子可以看見不少高腳屋,早期台灣到貝里斯來的移民。都還住過這樣的高腳屋,甚至還不是水泥的屋子。這樣的房屋結構主要還是來自於這個城市的低窪狀態,容易淹水。和自然共存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屋體拉高。 類似的房子概念在荷蘭也有提出。當低窪的地方隨著未來全球暖化的問題加劇,大家的住所要怎樣可以克服淹水的課題 ? 顯然就是一個永續發展的好題目。
在貝里斯當背包客,也許乍看之下,和台灣的基礎建設差很大。但其實在一個海洋國家,這樣的景象其實是滿普遍的。在開車的時候看見磨到石子都露出來的柏油路,讓我們想起夏威夷。繞到歐胡島的北邊,這樣的柏油路隨處可見。在一個仰賴天然資源進口的國度,柏油的取得不是太容易的時刻,道路不是每天都鋪新的。一方面是一種限制,但反過來說對環境的破壞其實是比較少的。
反而珍貴的自然景象多體驗,才是在這樣的國家旅行最重要的事情。高度都市化失去的東西,在這邊都看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