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犯錯時,我選擇跟他一起學會積極補救,而不是就地放棄

2022/10/0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陪伴孩子積極補救錯誤(圖片來源:depositphotos)
「媽,你可以幫我跟老師說,我的考本忘了帶回家簽名嗎?」Sean翻完書包後,苦著一張臉說,這本考本已經是第三天忘記帶回來了,Sean的擔心已上升到頂點。
「然後呢?說了之後呢?」我回答Sean。
「你跟老師說,我的考本忘了帶回家簽名,但我明天早上會很早去學校,衝進教室拿考本出來校門口請爸爸簽名。」Sean思考了幾分鐘之後說。
「好。那你要跟爸爸說唷!」我邊回Sean邊快手在Line上飛梭著,把訊息傳給Sean老師。
Sean剛升上五年級,迎來新的班級同學及新的老師,Sean老師也是個開明有趣但堅守信念的人。
Sean老師說還是會念他幾句,但也讚許Sean誠實面對沒有遮遮掩掩的態度。
隔天清晨起床看著手機上Mike在前一晚11點多留下來的Line訊息:「媽,你明天6:40帶我去學校,我東西沒帶回來,你到側門幫我簽名。」
兩兄弟居然這麼有默契,在同一天發生同樣的事。
老公有沒有到校門口幫Sean簽考本?有的!我有沒有在清晨6:40載Mike到學校側門,並幫他簽單子?有的!
Mike跟Sean偶爾會有丟三落四的情況,但我們從不曾接到兩個孩子打來請我們送東西的電話。
我與老公早早跟兩個孩子說:「我們都在上班,你東西忘了帶我也沒辦法幫你送,自己要想辦法。」
忘了帶課本去學校的時候,他們會找隔壁班同學借。
忘了帶作業本回家的時候,他們會先寫在空白紙上,隔天去學校再謄抄一遍,或直接貼在作業本上。
總之,他們兩個會找出各種解法來處理「丟三落四」的問題,我與老公會在他們想不出解法時,提出建議,或在他們提出解法,我與老公能力所及的情況下,答應幫忙。
他們很清楚知道「丟三落四」是他們的事,他們得自己找出解法,但父母不會袖手旁觀、置之不理,而是陪他們並給予適當的、必要的援手與幫助
給孩子必要的援手(圖片來源:depositphotos)
「不要幫孩子送東西去學校,要讓孩子養成為自己負責任的習慣,而不過度依賴父母」這是在台灣近幾十年歷久不衰的教養觀念。
自己還沒當媽前也把這句話奉為圭臬,認為就是要讓孩子學到教訓,才會記取教訓,下次才不會再犯。
當媽之後,我也確實做到了不幫兩個孩子送東西到學校的承諾,但卻不是為了讓孩子們被教訓後記取教訓不再犯,反而是希望他們學會「解決問題」。
每個人總有犯錯的時候,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卻一直在教導「預防、阻止」犯錯,而不是好好面對錯誤、解決因犯錯所產生的問題。
每個人幾乎都有過為了不犯錯,至少不要讓別人知道、看到自己犯錯,而做出更多掩蓋或逃避的行為的經驗。
今年5、6月又爆發一波疫情,學校改居家上課,而我也居家上班的時候。
有天Mike拿著手機進來,指著手機上的蝦皮購物畫面,要我幫他下單買一本英文教材。
原來是下周要學期結束了,英文課老師要求他們交回那本教材改作業,但Mike找不到教材,所以打算買一本新的來補救。
我:「在蝦皮上買好寄到家裡,大概要一星期以上,來不及你下周交作業。」
Mike:「那能到書局買嗎?」
我:「書局只有在學期初才會進這些教材,一個月後就都回收了,現在這個時間點,應該在鋪下學期的教材了,機率不大。」
Mike:「媽媽,你幫我找找看,我一定要交作業。」
我跟Mike陸續找了幾個不同的蝦皮賣場,發訊息詢問。期間,Mike又回去上課,一下課就來問我,有沒有賣家回覆訊息了?有沒有結果了?
看著他這麼在意這件事,也激起了我想幫他的心,在幾經波折之後,終於在鹿港一家書局找到僅存的一本。
當天下著豪雨,而我在回程的路上,停紅燈時,看著唰唰唰不停的雨刷,久違的想起「不要幫孩子送東西去學校,要讓孩子養成為自己負責任的習慣,而不過度依賴父母」這句話,以及Mike努力不懈想買到教材的堅持。
我不禁反問自己:「我這樣算不算違背了『不幫孩子送東西』的教養原則呢?」 隨即又想到:「倘若我選擇不幫Mike找教材,並告訴他:『誰叫你自己的課本不收好、管理好,你自己負責吧,沒辦法交出作業就受罰。』這樣的話,會發生什麼事呢?
Mike可能會氣憤離開,我們會不歡而散,毫無懸念的承擔他因搞丟教材無法交作業而應得的懲罰,事情看似結束了,但其實並沒有。
Mike可能會在一次次的積極補救卻被父母拒絕的嘗試過程,逐漸變成一個放棄解決問題的孩子,這絕對不是我想要的結果。
當孩子努力要補救失誤時,身為父母的我們不該為了要讓他記取教訓而拒絕他。
孩子可能會因為害怕或不再經歷同樣的錯或懲罰而記取教訓
但更可能學到的是犯錯或遇到問題,只要承擔犯錯的後果與教訓的「就地放棄」,而不需要努力解決、尋求他人協助的「積極補救」。
所以,當孩子犯錯時,我們身為父母先不要急著教訓他,或跟他說「早就跟你說過…」。
我們應該教導他、協助他找出解決、補救方法,當他的解決方案有需要我們參與其中時,也不要吝於給孩子幫助,大方的伸請你的援手。
這世界上多數的事情都無法一人獨立完成,尤其是人犯錯及遇到問題的時候,更需要他人幫助。朋友之間是如此、同事之間是如此,更何況親子之間呢?
我想教會孩子解決問題,遠比記取教訓更重要,也更具意義與價值。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原型是由知名心理學家-榮格提出的概念,心理學家Caroline Myss據以延伸創造74種原型,並設計成一套精緻華麗的原型卡牌,應用在心理治療上。 原型牌,有人應用心理治療,有人把它當成塔羅牌,也有人把它做為人個探索的工具,不論如何應用,都可回歸於個人對於更瞭解自己的渴求,這個專題是與解讀74種原型與生活應用有關的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