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唐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今天抽到的是一位作家、偵探小說家: Ross Macdonald。

大英說他是美國人,維基說得更準確,他出生在美國加州,在加拿大安大略成長。三十歲初才回美國。

他的本名叫作Kenneth Millar,麥克只是他的筆名。大英寫作之時,麥克還活著,1983.07.11卒於阿茲海默症。

麥克的職業生涯一開始是高中教師,後來開始為雜誌寫故事,1944整個世界陷於戰火之時,「在海上擔任海軍通訊官」。

後來他又回學校進修博士學位,師從大名鼎鼎的 W.H. 奧登。

關於他的中文維基內容非常少:

一位美國作家,主要的作品以冷硬派的犯罪小說為主。羅斯·麥唐諾創造了陸·亞傑(Lew Archer)這位知名的偵探,並曾經獲得金匕首獎、銀匕首獎與推理大師獎。
raw-image


麥克長這副模樣,笑容有點靦腆。

中文世界讀者應該不太認識麥克,但在中文偵探小說界似乎還頗有名氣?據說麥克還是村上春樹的英語文學啟蒙。


raw-image


據查,麥克第一本中譯小說是這本《兒子出走之後》,1980年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發行。






raw-image


1987年可見麥克的第二本中譯作品。

後來臺灣的臉譜出版社也在2006年新譯出版發行,題名為《藍槌子》。

2016年大陸新星出版社幫麥克推出作品集的時候,再度重新翻譯並出版發行。



raw-image


1988年麥克的「類」第三本中譯作品,其實就是《兒子出走之後》,封面的美感真令人感到罪孽。

raw-image


這是中文世界的第三本麥克作品,也是臺灣首次引進麥克的第一本。由遠流在1998年五月推出。2015年又由新星出版社新譯。

臺灣在引進麥克的方面落後了18年哪,加油!

raw-image


同樣的1998年10月,天天文化也推出了麥克在中文界的第四本作品。麥克是突然變成臺灣偵探小說界的紅人了嗎?



raw-image


同一年,天天文化接續推出這本《活動標靶》。

看來這場出版社的互尬是天天文化暫時佔了上風啊!

raw-image


結果隔年1999遠流急起直追,也出版了同一本書,並改名為《動向飛靶》,且由黃翠華新譯。

那時沒有版權問題啊?


raw-image


到了2015年,大陸新星出版社幫麥克整理作品集,再度推出這本書,由劉秀萍新譯,又換了一個名字。

這本《The Moving Target 》的書名一直在moving啊~

有機會一定要去圖書館借來看看。




raw-image


自1999算起,沉寂已久,2012才又出版了麥克的作品。由臺灣寂寞出版社發行,出版社社名似乎說明了什麼。

這本據說是麥克的巔峰之作,可見網友評論道:





的確是麥克唐納的巔峰作,冷峻哀傷的筆觸,一流的布局 伏筆 逆轉。麥克唐納總能從破碎家庭血案的傳統公式中玩出新花樣。by 德拉諾爾 2021-11-21 23:22:05
早就聽說這部羅斯麥克唐納最高作,如今看下來雖然沒有想象中精彩,但依然十分不錯。全程家訪式的寫法讀著有點無聊,但作者美妙的文筆和人物刻畫(尤其喜歡老霍夫曼這一段)沖淡了這一點。整個小說走辛苦的純布局路線,家訪中整個布局一點一滴被構建,最終組成一張天羅地網,最後兩頁真相揭穿的時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可說是一部強力的last strike型作品。 by Trinity 2021-12-10 15:53:31
raw-image


2013年,寂寞又出版了另一本著作,譯者一樣都是王欣欣,看來是位書迷啊~

raw-image


又過了三年,2016年大陸新星出版社為麥克推出作品集,結果才四本,分別是《地下人》、《睡美人》、《藍錘》、《移動飛靶》。

只有《睡美人》是新見的,作品集有點遜呢......




raw-image


又是另一個四年,2020年大陸人民文學出版社忽然想起了麥克靦腆的笑容,似乎也開始想幫麥克推出作品集。目前只可見《入戲》與《出逃》。

《入戲》直接使用寂寞出版社的王欣欣譯本,《出逃》就是《兒子出走之後》(這本也一直在moving?)

然而看這一「出」一「入」的態勢,接下來怕是沒譜了啊!

總結麥克的中譯作品,目前共八本。但看維基的列表:

  1. The Moving Target – 1949 (原來這本最早)
  2. The Drowning Pool – 1950
  3. The Way Some People Die – 1951
  4. The Ivory Grin – 1952
  5. Find a Victim – 1954
  6. The Barbarous Coast – 1956(《警告逃妻》)
  7. The Doomsters – 1958
  8. The Galton Case – 1959(《入戲》)
  9. The Wycherly Woman – 1961
  10. The Zebra-Striped Hearse – 1962
  11. The Chill – 1964 (《寒顫》)
  12. The Far Side of the Dollar – 1965 (即是《兒子出走之後》)
  13. Black Money – 1966
  14. The Instant Enemy – 1968
  15. The Goodbye Look – 1969
  16. The Underground Man – 1971 (《地下人》)
  17. Sleeping Beauty – 1973(嗯哼)
  18. The Blue Hammer – 1976(《藍錘》)

案:粗體有翻拍成電影

十八本才中譯了八本,不到一半,麥克的靦腆笑容是有那麼一點僵硬,更何況這十八本是他最著名的「Lew Archer」系列,他筆下最著名的偵探。

我們從中譯出版史可以看到,出版社從第十二冊開始推出,然後直接跳到最後一冊《藍錘》,真的居心叵測啊!直接曬結局、大爆雷,良心安在啊!

臺灣遠流則從第十六冊開始,天天文化從第六冊開始,良心發現後,趕緊搶著moving。後來又被臉譜搞砸,直接出版最後一冊。

為了麥克靦腆的笑容,出版社們是該move起來了!

莫忘movin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卡娜赫拉大司機的沙龍
2會員
24內容數
每天讀一頁原文哈利特
2022/08/12
這是一家「跨行業公司」,另一個說法是「混合聯合企業」,也就是使「經營多元化」。
Thumbnail
2022/08/12
這是一家「跨行業公司」,另一個說法是「混合聯合企業」,也就是使「經營多元化」。
Thumbnail
2022/07/25
美拉尼西亞是太平洋三大島群之一。 其他兩個是「密克羅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
Thumbnail
2022/07/25
美拉尼西亞是太平洋三大島群之一。 其他兩個是「密克羅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
Thumbnail
2022/07/24
維基說,這個毛拉維教團最大特點是:「祈禱時進行不斷的轉圈的儀式薩瑪,目的是出神接近上帝,被稱為旋轉的苦行僧」。
Thumbnail
2022/07/24
維基說,這個毛拉維教團最大特點是:「祈禱時進行不斷的轉圈的儀式薩瑪,目的是出神接近上帝,被稱為旋轉的苦行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馬雅任務》 作者林斯諺。最初是在大學認識這號作者,看到華文系有一門課的某個星期,會專門請推理小說家來演講,只是看到海報就去了。 當時林斯諺準備到紐西蘭念博前夕,念的是哲學。他本人還自嘲說推理小說界聽到他念哲學還嚇了一跳,他們一直都認為推理小說是理工科出身的守備範圍。 結果聽了他的演講後就被圈
Thumbnail
《馬雅任務》 作者林斯諺。最初是在大學認識這號作者,看到華文系有一門課的某個星期,會專門請推理小說家來演講,只是看到海報就去了。 當時林斯諺準備到紐西蘭念博前夕,念的是哲學。他本人還自嘲說推理小說界聽到他念哲學還嚇了一跳,他們一直都認為推理小說是理工科出身的守備範圍。 結果聽了他的演講後就被圈
Thumbnail
大家還好嗎? 不斷的餘震讓我分不清是地震還頭暈了, 還是寫了讀書心得跟大家分享。 今天聊的繪本是《愛是什麼?》, 作者是麥克.巴奈特, 知名的「形狀三部曲」和《聖誕老公公是怎麼鑽進煙囪的?》 都來自他和雍・卡拉森, 每次看到「麥克.巴奈特」這個名字, 就開始期待會是本怎樣「出
Thumbnail
大家還好嗎? 不斷的餘震讓我分不清是地震還頭暈了, 還是寫了讀書心得跟大家分享。 今天聊的繪本是《愛是什麼?》, 作者是麥克.巴奈特, 知名的「形狀三部曲」和《聖誕老公公是怎麼鑽進煙囪的?》 都來自他和雍・卡拉森, 每次看到「麥克.巴奈特」這個名字, 就開始期待會是本怎樣「出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米蘭·昆德拉超越了深深影響中國小說家之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以音樂中的複調將小說裡的哲學、敘述和夢幻聯結成一致性的結構。他並認為生命中偶然發生一次的愛情與性是存在的“輕”,但沉重的人卻難承受它,而遭命運的重壓。若余華效法複調的手法,則《兄弟》就能提升思想深度,減少血腥汙穢低俗的氣息。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米蘭·昆德拉超越了深深影響中國小說家之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以音樂中的複調將小說裡的哲學、敘述和夢幻聯結成一致性的結構。他並認為生命中偶然發生一次的愛情與性是存在的“輕”,但沉重的人卻難承受它,而遭命運的重壓。若余華效法複調的手法,則《兄弟》就能提升思想深度,減少血腥汙穢低俗的氣息。
Thumbnail
今天抽到的是一位作家、偵探小說家: Ross Macdonald。 他的本名叫作Kenneth Millar,麥克只是他的筆名。大英寫作之時,麥克還活著,1983.07.11卒於阿茲海默症。
Thumbnail
今天抽到的是一位作家、偵探小說家: Ross Macdonald。 他的本名叫作Kenneth Millar,麥克只是他的筆名。大英寫作之時,麥克還活著,1983.07.11卒於阿茲海默症。
Thumbnail
一位書評家曾這麼形容:「閱讀康拉德需要勞心勞力,而這種事在今天足以勸退任何人。但可以很確定的是,康拉德成名在望,只要他的太陽一升起,就再也不會落下。我不是在說他會變得很受歡迎,……我說的是,他會被人發自心底崇敬。」
Thumbnail
一位書評家曾這麼形容:「閱讀康拉德需要勞心勞力,而這種事在今天足以勸退任何人。但可以很確定的是,康拉德成名在望,只要他的太陽一升起,就再也不會落下。我不是在說他會變得很受歡迎,……我說的是,他會被人發自心底崇敬。」
Thumbnail
【天才柏金斯】就電影來說,可能沒有那麼的好,但是它除了講了一百多年前有個時代,文學之所以存在的人事物的美好,也讓人看到了像柏金斯這樣的編輯存在,我們才能見識到許多天才作家所述說的美好故事。
Thumbnail
【天才柏金斯】就電影來說,可能沒有那麼的好,但是它除了講了一百多年前有個時代,文學之所以存在的人事物的美好,也讓人看到了像柏金斯這樣的編輯存在,我們才能見識到許多天才作家所述說的美好故事。
Thumbnail
1984 年吳國楨老先生剛去世,江南已迫不及待寫了一二篇文章在香港發表,透露了些許辛辣的新書內容,敬請期待。我們經常談到這本獨門內幕報導,出版後肯定會轟動一時。我問他:「書什麼時候出版?」 他笑著指一指堆在書桌如小山的錄音卡帶:「都在這裡。」
Thumbnail
1984 年吳國楨老先生剛去世,江南已迫不及待寫了一二篇文章在香港發表,透露了些許辛辣的新書內容,敬請期待。我們經常談到這本獨門內幕報導,出版後肯定會轟動一時。我問他:「書什麼時候出版?」 他笑著指一指堆在書桌如小山的錄音卡帶:「都在這裡。」
Thumbnail
曾在紐約時報讀過一篇訪談,〈倘若真有作家中的作家,這傢伙就是桑德斯〉,標題非常浮誇,但在讀完他的前作《十二月十日》後,我其實並不感覺言過其實;飛馳、自由自在,毫無文學包袱,裝滿了大大的撞邊和連串的出戲。
Thumbnail
曾在紐約時報讀過一篇訪談,〈倘若真有作家中的作家,這傢伙就是桑德斯〉,標題非常浮誇,但在讀完他的前作《十二月十日》後,我其實並不感覺言過其實;飛馳、自由自在,毫無文學包袱,裝滿了大大的撞邊和連串的出戲。
Thumbnail
二〇〇三年冬天,新英格蘭被強烈的東北颶風襲擊,陷入一片白茫風暴,讓必須從住處步行二十分鐘才到達哈佛園的我苦不堪言。那天我一早就冒著大風雪去科學圖書館工作,中午過後則在地下書庫手忙腳亂的收拾,要趕往東亞所去見一個人。那時候我還不知道此人給自己取的漢名叫做歐立德。
Thumbnail
二〇〇三年冬天,新英格蘭被強烈的東北颶風襲擊,陷入一片白茫風暴,讓必須從住處步行二十分鐘才到達哈佛園的我苦不堪言。那天我一早就冒著大風雪去科學圖書館工作,中午過後則在地下書庫手忙腳亂的收拾,要趕往東亞所去見一個人。那時候我還不知道此人給自己取的漢名叫做歐立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